2018_2019版高中生物第1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章末检测中图版必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092160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版高中生物第1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章末检测中图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_2019版高中生物第1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章末检测中图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_2019版高中生物第1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章末检测中图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_2019版高中生物第1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章末检测中图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_2019版高中生物第1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章末检测中图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版高中生物第1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章末检测中图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版高中生物第1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章末检测中图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章第四章 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章末检测章末检测A A 卷卷(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难度及题号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基础中档稍难免疫的基础1、2、3、4、136免疫的过程7、8、9、105、1115免疫失调疾病1412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皮肤的阻挡作用 效应 T 淋巴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抗体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ABCD解析 第一道防线为皮肤和黏膜,被突破后病菌进入内环境,第二道防线为体液中的杀菌物

2、质等,而胃液、唾液中的杀菌物质为体外物质,应属第一道防线。答案 C2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2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DB 淋巴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解析 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A 正确。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B 正确。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C 正确。B 淋巴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D 错误。答案 D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T 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 T 淋巴细胞可攻

3、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效应 Th 淋巴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 B 淋巴细胞增殖解析 A 项,T 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可参与细胞免疫。B 项,细胞免疫中,效应T 淋巴细胞与靶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致使靶细胞裂解死亡。C 项,造血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 B 淋巴细胞和 T 淋巴细胞,两者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发育成熟。D 项,体液免疫过程中,效应 Th 淋巴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 B 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答案 D4与效应 T 淋巴细胞的形成有关的名词准确完整的一组是( )。A造血干细胞、胸腺、T 淋巴细胞

4、、B 淋巴细胞、抗体和抗原B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宿主细胞、T 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C造血干细胞、胸腺、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D造血干细胞、胸腺、吞噬细胞、T 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解析 效应 T 淋巴细胞的形成与抗体无关,故排除 A、C;宿主细胞与效应 T 淋巴细胞的形成无关,故 B 项错误;T 淋巴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的,受抗原刺激分裂、分化为效应 T 淋巴细胞,故选择 D。答案 D5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 B 淋巴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 B 淋巴

5、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 T 淋巴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 T 淋巴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解析 病菌侵入细胞后,机体对靶细胞的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的过程。细胞免疫过程中,导致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 T 淋巴细胞,靶细胞裂解,病菌暴露后,抗体与之结合并被吞噬细胞吞噬,最终导致病菌被消灭。3答案 D6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T 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 T 淋巴细胞BB 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效应 B 淋巴细胞并产生抗体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

6、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D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解析 A 项,T 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需先进行增殖,然后部分分化为效应 T 淋巴细胞。B 项,体液免疫中,B 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 淋巴细胞,效应 B 淋巴细胞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C 项,过敏反应属于异常的体液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D 项,人体内的吞噬细胞除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外,还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答案 B7若 H7N9 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B效应 Th 淋巴细胞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C效应 B 淋巴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7、D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解析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首先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并呈递给 T 淋巴细胞,诱发效应Th 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刺激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 B 淋巴细胞和记忆 B淋巴细胞,由效应 B 淋巴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但效应 B 淋巴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故A、B、D 选项正确,C 选项错误。答案 C8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增殖分化阶段”和“效应阶段”的免疫过程分别是( )。AB 淋巴细胞效应 B 淋巴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B效应 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C记忆 B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释放免疫

8、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D记忆 B 淋巴细胞效应 B 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答案 D9.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 a、b、c、d 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4A只有 a、b、c 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 b 直接分化形成C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 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 DNA 不同解析 a 表示 T 淋巴细胞,b 表示 B 淋巴细胞,c 表示效应 T 淋巴细胞,d 表示效应 B 淋巴细胞。能识别抗原的有吞噬细胞、B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效应 T 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有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细胞免疫和

9、体液免疫。c、d 所含的 DNA 相同,其功能各不相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 C10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 B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C吞噬细胞和 B 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效应 B 淋巴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解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根据淋巴细胞生成的场所,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 B 淋巴细胞和 T 淋巴细胞,所以 A 错。答案 A11经过我国政府多年的不懈努力,被称为“威胁儿童生命和健康的最大杀手”的脊髓灰质炎已得到有效控制。婴幼儿通过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就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在第一次

10、服用“糖丸”后( )。A能刺激效应 T 淋巴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真正的病毒结合C体内能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效应 B 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D短期内若受到该病毒感染,体内不会产生更多抗体解析 服用疫苗后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使 T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 T 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疫苗具有和病毒相同的抗原决定簇,因此通过注射疫苗产生的抗体能与真正的病毒结合,并将其消灭;短期内若受到该病毒感染,记忆 B 淋巴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效应 B 淋巴细胞,从而产生更多的抗体。答案 C512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

11、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 a 作为抗原能激活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 B 淋巴细胞B抗 a 抗体与物质 a 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物质 a 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 AChR 特异性结合减少解析 A 项,通过题图可以看出,物质 a 为抗原,能使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 B 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效应 B 淋巴细胞能产生抗 a 抗体。B 项,抗 a 抗体能与物质 a(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从而被吞噬细胞清除。C 项,物质 a 引起的免疫过程通过体液中的抗体发挥作用,则该免疫过程属

12、于体液免疫。D 项,抗 a 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 AChR,从而使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 AChR 特异性结合减少,导致突触后膜不能兴奋,表现为重症肌无力。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13(14 分)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内填数字)。(1)图中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2)A、B 的名称分别是_、_。(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4)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5)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 ,其特点是_。答案 (1) (2)效应 T 淋巴细胞 抗体 (3)(4)

13、(5) 反应快而强614(10 分)下图是过敏反应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中 A 物质是_,它是由_产生的。(2)如果 A 吸附在皮肤,则过敏反应出现的症状是:皮肤出现红肿、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这时局部区域的组织液会_(填“增多”或“减少”)。(3)艾滋病与过敏反应一样,都是由于免疫失调引起的,但两者的原理不一样。艾滋病是由于艾滋病病毒攻击了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_细胞,使其大量死亡,最后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4)从上图可以看出,人体第_次接触过敏原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解析 受过敏原的刺激后,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结合在特定部位如毛细血管、呼吸道、消化道等细

14、胞的表面,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相应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答案 (1)抗体 效应 B 淋巴细胞 (2)增多 (3)T 淋巴 (4)一15(16 分)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 A 和 B 做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1)注射毒性强的 S 病原体后,由于_,所以 B 鼠能正常生活。A 鼠则患 S 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死亡,其原因是_。(2)假如在给 B 鼠注射 S 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小鼠注射 S 病原体,则由于_,B 鼠会_。(3)病原体侵入小鼠体内,识别它的是_,可以清除它的是_。(4)若给人注射疫苗,从而使人获得抵抗疾病的能力,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_。解析 当 B 鼠注射 S 疫苗

15、后,在 S 疫苗(抗原)的刺激下,B 鼠体内能够产生与 S 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当注射 S 病原体时,S 病原体就会被 B 鼠体液中的抗体所消灭,因此不会染病死亡。而 A 鼠由于没有 S 疫苗(抗原)的刺激,体内缺乏消灭 S 病原体的抗体,所以当注射 S 病原体时,会染病死亡。应当注意的是第(2)小题,抗体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注射疫苗不久就被病原体感染,则会由于机体产生的抗体数量少而染病死亡。能识别病原体的是吞噬细胞、B 淋巴细胞、抗体、效应 T 淋巴细胞等,能消除病原体的是抗体、吞噬细7胞、效应 T 淋巴细胞等。(4)注射疫苗为人工特异性免疫,在免疫学上叫预防接种。答案 (1)注入 S 疫苗产生了抗体 体内没有抗体(2)体内尚未产生足够抗体 死亡(3)吞噬细胞、B 淋巴细胞、抗体、效应 T 淋巴细胞等 抗体、吞噬细胞、效应 T 淋巴细胞等 (4)预防接种B B 卷卷(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免疫的基础1、2、34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