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论美学概论第7讲美与善和真的关系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9188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价论美学概论第7讲美与善和真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评价论美学概论第7讲美与善和真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评价论美学概论第7讲美与善和真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评价论美学概论第7讲美与善和真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评价论美学概论第7讲美与善和真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评价论美学概论第7讲美与善和真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价论美学概论第7讲美与善和真的关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评价论美学概论第评价论美学概论第 7 7 讲讲美与善和真的关系论美与善和真的关系论一、一、美与善的关系美与善的关系美与善的关系如何,取决于我们对美美与善的关系如何,取决于我们对美 与善本身的理解如何。与善本身的理解如何。何谓善?按照某些理论家的看法,价值何谓善?按照某些理论家的看法,价值 可以分为:可以分为:1、善:人的道德行为、善:人的道德行为( (利他性社会行为利他性社会行为) ) 的价值。的价值。2、利、利/益:物质价值益:物质价值(3、真:知识的价值;不妥)如果将如果将善善理解为人的理解为人的利他行为的价值利他行为的价值的的 话,那么,这种意义上的善显然不过是美话,那么,这种意义上的

2、善显然不过是美 的价值基础之一,因为:美的客观基础可的价值基础之一,因为:美的客观基础可2以是各种各样的价值。也就是说:以是各种各样的价值。也就是说:( (作为作为) ) 美美( (的客观基础的价值在存在范围上的客观基础的价值在存在范围上) )大于大于( ( 作为利他行为的价值的作为利他行为的价值的) )善。善。按照另一些理论家按照另一些理论家( (如北京大学的杨辛如北京大学的杨辛 、甘霖等、甘霖等) )的看法,广义的善也可以理解成的看法,广义的善也可以理解成 人们对事物的价值的理性认识也即理性的人们对事物的价值的理性认识也即理性的 价值意识。如果将价值意识。如果将善善理解为理解为理性价值意识

3、理性价值意识 的话,那么:的话,那么:美与美与( (作为理性价值意识的作为理性价值意识的) ) 善的价值基础是一样的善的价值基础是一样的( (都可以是任何一种都可以是任何一种 价值价值) )。而两者在主观意识层面的关系则是。而两者在主观意识层面的关系则是 :1 1同中有异同中有异:同为价值意识,但一为:同为价值意识,但一为 情感情感( (形式形式) )的,一为理性的,一为理性( (形式形式) )的;的;2 2可分可合可分可合:同一价值可分别被情感:同一价值可分别被情感 或理性所反映,也可同时被情感和理性所或理性所反映,也可同时被情感和理性所 反映反映( (如对于空气中的氧气和负离子的价值如对于

4、空气中的氧气和负离子的价值 ,缺乏相关化学知识的人可能只有情感反,缺乏相关化学知识的人可能只有情感反 映而没有理性认识映而没有理性认识) )。如果同一事物的不同价值方面,有的如果同一事物的不同价值方面,有的 被情感所反映并被人给予情感评价,而有被情感所反映并被人给予情感评价,而有3的被理性所反映与被人给予理性评价,那的被理性所反映与被人给予理性评价,那 么,就可能出现人对于么,就可能出现人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价同一事物的不同价 值方面值方面的两种价值意识的两种价值意识美与善的并存美与善的并存 与对立与对立。如:对于人的外貌与道德品质的。如:对于人的外貌与道德品质的 评价评价( (参见相关图片参见

5、相关图片) )。再如对于毒品的神。再如对于毒品的神 经兴奋作用与伤害身体作用的不同价值方经兴奋作用与伤害身体作用的不同价值方 面的评价。面的评价。3 3互相转化互相转化【略,不略,不讲讲,自学,自学】:在价在价值值比比较较活活动动中,被理性确定中,被理性确定为较为较高高 或或较较低的价低的价值值(善善)又会在人的情感又会在人的情感评评价中表价中表 现为现为相相对对的美丑。而在人的美丑。而在人们们凭直凭直觉对觉对事物事物( 的价的价值值)产产生情感反映后,又会引生情感反映后,又会引发发人人们们去去 认识认识美的原因美的原因(价价值值基基础础),从而,从而产产生关于生关于这这 种价种价值值的理性的

6、理性认识认识善。善。再如,面再如,面对对新新鲜鲜事物人事物人们们容易容易产产生情感生情感 反反应应( (这这种情感一起种情感一起评评价作用也就是美),而价作用也就是美),而 当人当人们对们对一个事物一个事物产产生感到麻木或熟生感到麻木或熟视视无无 睹(也即感受的适睹(也即感受的适应应性性规规律起作用)律起作用)时时,事物,事物 的价的价值值就只能被理性所就只能被理性所认识认识到而不能被情到而不能被情 感所反感所反应应。 。这这也是美向善的一种也是美向善的一种转转化。化。4二、二、美与真的关系美与真的关系美与真的关系如何,同样取决于我们美与真的关系如何,同样取决于我们 对美与真本身的理解。对美与

7、真本身的理解。何谓真?人们通常所说的何谓真?人们通常所说的“真真”实际实际 上上( (主要主要) )有两种:有两种:1真假之真真假之真:人对于某一事物与作为人对于某一事物与作为 比较标准的事物在性质上是否一致的关系比较标准的事物在性质上是否一致的关系 的理性认识或非理性信念的理性认识或非理性信念(在某些情况下, 人可能会以某一事物本身作为比较的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事物永远都会而且只会被人看成真的)。2真理之真真理之真:由理性确定为真或信以由理性确定为真或信以 为真的意识为真的意识( (成果成果) )。人们判断事物真假与否的标准其实是人们判断事物真假与否的标准其实是 主观的,而不是也不可能是客

8、观的,尽管主观的,而不是也不可能是客观的,尽管 它可以是有相应的客观基础的,因为:事它可以是有相应的客观基础的,因为:事 实上,人只能根据自己关于事物的意识实上,人只能根据自己关于事物的意识( (感感 觉等觉等) )来确定事物的性质,并进一步判断事来确定事物的性质,并进一步判断事5物之间性质是否一致的关系。物之间性质是否一致的关系。按照经验科学的实证原则,按照经验科学的实证原则, (在大多数(在大多数 情况下,情况下, )我们)我们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真假的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真假的 可靠标准可靠标准应该应该是人们关于这一事物或同类是人们关于这一事物或同类 事物的稳定的公共经验。事物的稳定的公共经

9、验。据此:据此:A、 、感感觉觉的真假的真假:某一个体:某一个体对对于某一事物的于某一事物的 某个感某个感觉觉与人与人们对们对于于这这一事物或同一事物或同类类事物事物 的的稳稳定且公共的感定且公共的感觉经验觉经验相比是否一致。相比是否一致。B、 、观观念的真假念的真假:某一个体关于某:某一个体关于某类类事物的事物的观观 念与人念与人们对们对于于这类这类事物的事物的稳稳定且公共的感定且公共的感 觉经验觉经验相比是否一致。相比是否一致。C、 、(意意识识之外之外)事物的真假事物的真假:某一个体:某一个体对对于某于某 一事物的感一事物的感觉经验觉经验与人与人们对们对于于这这一或同一或同类类 事物的事

10、物的稳稳定且公共的感定且公共的感觉经验觉经验相比是否一相比是否一 致致(如烟、酒等的真假如烟、酒等的真假)。 。(意意识识之外之外)事物的真事物的真 假其假其实实是人是人对对于于这这一事物的感一事物的感觉经验觉经验的真的真 假意假意识识的的对对象化象化(离开了人的辨离开了人的辨别别事物之事物之间间 性性质质是否一致的关系的主是否一致的关系的主观观意意识识, ,纯纯然客然客观观 的事物其的事物其实实无所无所谓谓真假真假)。 。由上述分析可见:由上述分析可见:真与假其实是人关真与假其实是人关6于某一个体对于某一事物的感觉经验或对于某一个体对于某一事物的感觉经验或对 于某类事物的观念与人们对于被看作

11、与这于某类事物的观念与人们对于被看作与这 一或这类事物同类并被作为比较标准的事一或这类事物同类并被作为比较标准的事 物的感觉经验之间是否一致关系的主观意物的感觉经验之间是否一致关系的主观意 识。识。因而,因而,只有在人有上述是否一致关系只有在人有上述是否一致关系 的意识时,才会有真假问题及相应判断的意识时,才会有真假问题及相应判断。 在没有人关于上述是否一致关系的意识的在没有人关于上述是否一致关系的意识的 感性直觉活动中感性直觉活动中( (实际上实际上) )并无所谓真假并无所谓真假( (问问 题题) )。下面,就让我们来考察一下在各种类型下面,就让我们来考察一下在各种类型 的审美活动中,的审美

12、活动中,( (我们对于某个事物是否我们对于某个事物是否) ) 美美( (的意识的意识) )与与( (我们关于某个事物是否我们关于某个事物是否) )真真( ( 的意识的意识) )之间的之间的关系关系问题问题。根据有无相对独立的理性意识活动的根据有无相对独立的理性意识活动的 参与,参与,审美活动审美活动可以分为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两种基本类型:1 1纯粹直觉的审美活动纯粹直觉的审美活动:在感性直觉:在感性直觉 活动的基础上直接产生活动的基础上直接产生( (同样属于直觉活动同样属于直觉活动 的的) )情感反应并凭这种情感对事物作出评价情感反应并凭这种情感对事物作出评价 的活动。的活动。在这种审美活动

13、中,由于没有相对独在这种审美活动中,由于没有相对独7立的立的( (关于上述是否一致关系的关于上述是否一致关系的) )比较性理比较性理 性意识活动参与其中,因而,我们不会也性意识活动参与其中,因而,我们不会也 无从产生关于事物的真假意识;因此,在无从产生关于事物的真假意识;因此,在 这种情况下,这种情况下,( (我们对于我们对于) )事物的美事物的美( (与不美与不美 的意识的意识) )与与( (我们关于我们关于) )事物的真假事物的真假( (意识意识) )无无 关关。例如,本人在花港公园门外时对于几。例如,本人在花港公园门外时对于几 十米外的公园内的一堵花墙的审美。十米外的公园内的一堵花墙的审

14、美。2 2有相对独立的有关真假的比较性理有相对独立的有关真假的比较性理 性意识活动参与其中的审美活动性意识活动参与其中的审美活动:由于这:由于这 种审美活动有经验与经验或观念与经验之种审美活动有经验与经验或观念与经验之 间是否一致关系的比较性理性意识活动参间是否一致关系的比较性理性意识活动参 与其中,因而,与其中,因而,( (我们对于我们对于) )事物的美事物的美( (与不与不 美的意识美的意识) )就就有可能与有可能与( (我们关于我们关于) )事物的真事物的真 假假( (意识意识) )有关有关。例如,人在有关于某人的例如,人在有关于某人的 某个器官或部位的真假状态意识的情况下某个器官或部位

15、的真假状态意识的情况下 对于该器官或部位的形体或曲线的审美,对于该器官或部位的形体或曲线的审美, 如本人在西溪路服装街上的一次审美经验如本人在西溪路服装街上的一次审美经验 。下面,让我们来依据相关的审美经验下面,让我们来依据相关的审美经验 ,对,对( (我们对于我们对于) )事物的事物的美美( (与不美的意识与不美的意识) ) 与与( (我们关于我们关于) )事物的事物的真假真假( (意识意识) )的关系问的关系问8题做一个总结。题做一个总结。美与真的关系:美与真的关系:1 1、在纯粹直觉的审美活动中、在纯粹直觉的审美活动中,( (人不会人不会 有关于事物的真假意识,因而,在这种审有关于事物的

16、真假意识,因而,在这种审 美活动中,人对于美活动中,人对于) )事物的美事物的美( (与不美的感与不美的感 受受) )与与( (人关于人关于) )事物的真假事物的真假( (意识意识) )无关。无关。2 2、当事物的真假对事物的价值有影响、当事物的真假对事物的价值有影响 并被主体所认识时,并被主体所认识时,( (人对于人对于) )事物的美事物的美( (与与 不美的感受不美的感受) )与与( (人关于人关于) )事物的真假事物的真假( (意识意识) ) 有关。有关。3 3、当事物的真假并不影响事物的价值、当事物的真假并不影响事物的价值 时,即使主体有关于事物的真假意识,也时,即使主体有关于事物的真假意识,也 不会影响到主体对于事物的审美效果;这不会影响到主体对于事物的审美效果;这 时,时,( (人对于人对于) )事物的美事物的美( (与不美的感受与不美的感受) )同同 样与样与( (人关于人关于) )事物的真假事物的真假( (意识意识) )无关。无关。例如:对用作装饰的假花、假树、假例如:对用作装饰的假花、假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