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091457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写景状物散文写景状物散文(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 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人有 5 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 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 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

2、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 点呢?唯有借助触 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 1953 年偶然发现的。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 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 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 种精确的频率振荡。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 就有电荷堆积起来。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 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 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

3、于静电力是周 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 触觉感受器探测到。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 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2010 年,美国一 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 取款机、手机上。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比如,当电流频率在 400 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 80 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 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页或者应用程序。例如,我

4、们可 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 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 ipad 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 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可是在触屏手机 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 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当 你按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 原理。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

5、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所以,最后 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 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由于振动频率 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经测量,这个 力大约 70 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 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2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对于信息,我们 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 了。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有删改

6、) 1.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 真实的物品。 B.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 幻觉。 C.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振动, 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2010 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 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解析:A A 项,夸大其词,原文说“目前”“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

7、意思的一项是( ) A.人有 5 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 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 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 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页或应用程序。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解析:B 因果倒置,原文是“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

8、糙物 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 的操作跟操作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而我们最后 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 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 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

9、步完善。 解析:D A 项,“毫无差别”过于绝对,原文是“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B 项,张 冠李戴,末句中“水平方向”应为“垂直方向”;C 项,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爬墙虎 祁云枝 五年前初夏,张阿姨在西墙根种了两株爬墙虎,说日头西晒得楼板都要着火了。 瘦瘦弱弱手掌般高的小苗,在淡黄色的高墙下面,看起来弱小又无助。我心想,它能活下 来就不错了,咋好指望它抵挡骄阳?爬墙虎不语,在傍晚的阳光中垂头耷脑,像是默许了我的 想法。只三四天工夫,缓苗后的爬墙虎,一下子睡醒了似的,左伸一只触角,右伸一只触角,一3步一串脚印,一步染

10、绿一寸墙壁地往上爬。这一爬起来,就止不住了。西墙上,留下一串串赛 跑的脚丫子。 下午下班后,我常常绕到西墙边,看它们在夕阳里葱茏。看久了,竟觉得爬墙虎长在墙壁 上的样子,是一幅动态水墨画,葳蕤、娟秀,处处透着生机。挥毫的,自然是爬墙虎。它的用 色很简单,只深深浅浅的绿和嫩生生的红。但每一处皴染,都很传神。每一笔用色,都恰如其 分。真佩服爬墙虎,算得上高明的艺术家,比我见过的最厉害的画家功力都要强。 爬墙虎的根里,似乎也盛着一部能量永动机。从春到夏,打根底冒出的能量,翻腾着江河 般的力量,顺着爬墙虎褐色的茎干,奔涌着流向绿叶,流向千千万万个小脚丫,在淡黄色的墙 布上一寸寸泼墨、一厘厘游走,让绿,

11、叠盖着绿。 一个夏天过后,两株爬墙虎蓬勃的“画作”,已经占到了墙面的五分之一。一阵风过,顺 溜的碧叶间,会依次轻轻地翻腾起一层细浪,闭上眼睛细听,似乎还有音乐叮当作响。坚硬的 墙面,从这年开始,有了呼吸,有了美丽的衣裳,有了无数关注的眼眸。太阳暴晒、电闪雷鸣、 狂风骤雨中,爬墙虎的脚步,都不曾停歇过。 第二年,爬墙虎“挥毫”的力度明显大多了。每一天,它长出的新梢,已经远远超出了我 用手掌丈量的范畴。那满墙的绿,犹如潺潺的溪水,在竖直的墙壁上,向上、向前蜿蜒。 之后的岁月,这两株爬墙虎,用绿叶和奔跑的点点脚丫,给我展示出了“虎”一样的气势。 这气势,也让我对自己当初的幼稚想法羞愧不已。真佩服为爬

12、墙虎起名字的人,只三个字,就 切中了“命脉”,描摹出了这种植物的外形和精神。 当秋风漫过头顶的天空,张阿姨家西墙上的画,渐渐呈现出别样的神韵红霞,一点点 从绿叶中泛出,像一片片火苗,也像一颗颗红心,将夏天里凝聚的热情,一股脑儿诉说出来。 “满目苍凉意,忽来照眼红”,如花非花的红叶,成了长在淡黄色墙壁上的一首抒情诗。 当抒情诗片片退去,透出笔走龙蛇般的枝干,依然是震颤人心的景致血管一样的构 图、凛然的筋骨、灵魂般的质感。生命的坚韧、张力和走向,剪纸般凝固在西墙上 如此这般,叶儿绿了红,红过又绿。当初孱弱的爬墙虎,渐渐织就了整整一面西墙的“壁 挂”。这壁挂,也像一片竖起来的绿莹莹的湖水,可以静静地

13、流进心里。 炎炎夏日,看到它的人都不由得驻足赞叹:“真美啊!”燥热的心,瞬间像是被爬墙虎举 着的绿色“小扇子”扇过一般,渐渐安宁下来。 曾经看到过一则报道,说一株四岁的爬墙虎,已经爬到七层楼房的墙面上。在爬墙虎的 眼里,生命,大概是永无止境的吧。 我不知道爬墙虎最终能爬到多高,但它的生命力委实让我吃惊。资料上说,一株爬墙虎, 一个季度可以蹿高一米;一根茎粗两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可以是三十 到五十平方米。这本领,其他植物怕是望尘莫及的。 几乎用不着人去浇灌,也不需要施肥、修剪,单是依靠伸向大地的根探寻能量,就可以用 自己的身体织成浑厚的“挂毯”,消噪、蔽日、除尘爬墙虎,真的是

14、自力更生、自强不 息的典范呢! 西墙上,两株爬墙虎的碧叶虬茎,还在一点点丰盈,一步步延伸、厚重。 夏天见到张阿姨时,她笑逐颜开。说大热天里,有了爬墙虎,家里比外面低三四度呢,都 不怎么开空调啦。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联想来表现内心的情感,由风吹碧叶联想到细浪和叮当作响的音乐, 流露出对爬墙虎的喜爱。 B.深秋时节,其他植物都已萧条,而爬墙虎却一墙飘红,作者即景引用“满目苍凉意,忽来照 眼红”的诗句,表达出内心的惊喜。4C.文章引述资料介绍爬墙虎的相关知识,把爬墙虎与其他植物相比较,丰富了作品的内容,表 明

15、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突出了爬墙虎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D.文章以爬墙虎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外部形态变化为明线,以作者对爬墙虎的认识和情感变 化为暗线,行文脉络分明。 解析:C “把爬墙虎与其他植物相比较,丰富了作品的内容,表明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 无中生有。 5.爬墙虎哪些方面让作者佩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 分) 解析: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 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域,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 句子。此题主要从高明的艺术家、充满能量、充满诗意的角度作答。 答案:佩服爬墙虎是高明的艺术家。它挥毫

16、自然,皴染传神,用色恰当,创作出了一幅动态 而富有美感的画作。佩服爬墙虎蓬勃向上,充满能量,永不停歇的精神。作者认为爬墙虎 是能量的永动机,努力向上、向前蜿蜒,在任何环境中它的脚步都不曾停歇。佩服爬墙虎 充满诗意(意趣盎然),有灵魂的质感。 6.这篇散文以张阿姨的话作结,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解析:主要从和前文的关系角度分析“对比”的手法,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照应的作用,从主旨 的角度分析升华主旨的作用。 答案:与文章开头形成对比。通过张阿姨的不同感受,突出爬墙虎的实用价值。首尾照 应,使结构谨严。由张阿姨种爬墙虎开头,以爬墙虎生长茂盛以及张阿姨对爬墙虎的喜爱结 尾,形成了圆形的结构。丰富文章的内涵,使爬墙虎形象更丰满。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 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 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