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与雁北的开发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7049893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2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拓跋珪与雁北的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拓跋珪与雁北的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拓跋珪与雁北的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拓跋珪与雁北的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拓跋珪与雁北的开发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拓跋珪与雁北的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拓跋珪与雁北的开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拓跋硅与雁北的开发李凭公元39 8年,北魏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并确定“东至 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为歌内之田”。此处,代郡治代县,位今河北蔚县,西与今山西广灵县交界,善无位今山西右玉县南,阴馆位今山西代县西北四十里,北与今山西朔县、山阴县为邻,参合位今山西阳高县东北。广灵、右 玉、朔、山阴、阳高诸县均属今山西雁北行署,它们 之间的广大区域恰为今山西大 同市和雁北行署 所辖范围(为了行文方便,以 下将这 一地区简称为雁北)。雁北四面环 山,山间关隘错峙,便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 的攻防。雁北中部是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长的大同盆地,桑乾河穿流其间,既适于 农耕,又适于游牧,利

2、于 区域性 经 济 的发展。在历史上,雁北的大规模开 发 当首推北魏,而其奠基者则是开 国君主道武帝拓跋硅。因此,论述拓 跋硅 与雁北的开发这一课题,不仅对了解北魏历史,而且对加速今日雁北的建设都是有益的。一、拓跋续迁都平城前雁北的状况雁北自古就是汉族与北方 游牧民族杂居的边 郡之地。秦汉时期,雁北大部分属雁门郡,东部一隅属 代郡,西部一度属定襄郡。东汉末年,中原大乱,匈奴南扰,遂使这里 的人 民亡散殆尽。元和郡 县图志卷十四河东道三云 州条载:今州即秦雁门郡地,在汉雁 门郡之平城县一 也。汉末大乱,匈奴侵边,自定襄以西,云中、雁门、西河遂空。汉雁门郡平城县即北魏国都平城。魏晋 以后,汉族势力

3、完全退出雁北。据晋书卷十四地理志_上并州条载:(2 2 0年)复置并州,自隆岭以北并弃之,至晋因而不改。隆岭即勾注山,又名雁 门山。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九山西勾注 条载:勾注山在太原府代州西北二十五里。一名西隆山,亦日雁门。 河东记:勾注以山形勾转、水势注流而名。亦日隆岭。自雁门以南,谓之隆南,以北谓之胫北。太原府代 州即今代县。位于代县北部的隆岭是今雁北行署辖区与忻州行署辖区 的分界线。随着汉族势 力的南移,雁北先后成 为匈奴、乌桓、鲜卑等北方游牧 民族活动 的场所。虽然 由于 汉族统治者的 民族偏见,对这些 民族在雁北经 济发展中的作用记载不 详,但它们在雁北开发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其中较

4、突 出的便是鲜卑拓跋族。魏书卷一序纪载:(31 0年)晋怀帝进帝(拓跋琦卢)大单于,封代公。帝以封邑去国悬远,民不相接,乃从(刘)混求勾注径北之地。现白以无附,闻之大喜,乃徙马 邑、阴馆、楼烦、繁畴、哼五县之民于隆南,更立城邑,尽献其地,东接代郡,西连西河、朔方,方数百里。帝乃徙十万家以充之。此处代 郡位置与前述代郡同,西河国,治198 5年(第三期)7 1限城,位今l妇西汾阳县。朔方,当沿指东汉 朔方郡,治临戎,位今 内蒙古瞪口县北黄河东岸,朔方郡辖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今雁北之地尽在代、西河、朔方所围区域之 内。又,马 邑位今山西朔县城关,阴馆位今山西朔县东南,繁畸位今山西应县西,哼位今山

5、西浑源县西,楼烦故地在今山西神池、五寨县境,此五县中,唯楼烦不属雁北。拓跋猜卢所徙十万之家以一家五口计约五十 万人。若按 五县平均分配,雁北四县计四十万人。同书同纪又载:(313年)城盛乐以为北都,修故平城以为南都。帝(拓跋椅卢)登平城西山,观望地势,乃更南百里,于.级水 之阳黄瓜堆筑新平城,晋人谓之小平城,使长子六惰镇之,统领南部。新平城位今山西山阴县岱岳镇。从其位置来看,修筑新平城的目的正是为 了便于统治上述五县之地。看来,在拓跋猜卢时期,雁北就得 到 了一定的开发。但为时不久,3 16年,拓跋持卢去世。由于 当时拓跋族还处在母系氏族制向父系家长制过渡的阶段,其部落联盟很不稳定,因而拓跋族

6、出现了较长时期的内乱。雁北经济的发展也停滞了下来。3 76年,拓跋族被前秦符洛击溃。雁北遂人前秦版图。前秦 占有雁北未及八年。3 83年,讹水之战中前秦败北。不久,符氏政权崩债。随后,拓跋硅在盛 乐(今内蒙 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建北魏国,慕容垂在中山(今河北定县)建后燕国。地处魏、燕之间的雁北成 了两国争战和掠夺人口、物资的主要地区。3 97年,北魏灭后燕,占有今山西和河北的大部分地区。第二年,拓跋硅迁都平城,从此以后,雁北从荒僻的边郡之地变成了北魏王朝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上重点经营的地区。雁北进人了大规模的开发时期。二空前绝后的 大移民开 发雁北,首要的是解决人烟稀少、劳力 不足的问题。为此,拓跋

7、硅 向雁北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其中人数较多,时间、地点记载比较明确者约有九次。现列表于下:拓 跋 硅 时期迁入雁北人口略 表时时间间人数数三燮_厂情, 每次移民的情况虽不一致,但充实平城、开发雁北是其重 要动机之一。2、数量之大,史无前例上表“人数”栏第一行中,按每 家五口计,三千余家合 一万五干余人。第二行中,刘亢泥依仗其部落力 量为后燕守广宁,则其部落人数也一定不 少。据魏书卷三载,41 3年拓跋嗣阅兵,以奚斤为前军,统众三万,以拓跋熙等为十二将,各统 一万骑,以此 类推,王建等三军也应有三万人。又,王建是北魏攻后燕主要将领,魏军出井阻攻中山时王建与李栗率军五万为前驱,时距王建攻广宁仅 四

8、个月。由此推测,王建等三军约三万人大体上是符合实际的。北魏 以三万人攻广宁,.则广宁守军亦应数万。据此估计,广宁之战后被迁人数不下万人。第四行:拓跋硅所率南下六军为四十余万,魏 书卷二载其声势浩大,“旋旗骆骚二千余里,鼓行而前,民屋皆震”,可以旁证这一数字并非过于夸张。北魏攻后燕为时两年之久。灭后燕前夕,因战争和疾疫伤亡致使“在者才十四五”,约十八万左右。接着,义台战役斩燕军首九千余级。魏军战胜,其损失必小于 燕军。若以胜负二者损失相 当计,则 魏军尚余十七万人。灭燕后,北魏在中原地区 设有八个军府,各配兵五千,共四万人。据此,魏军返 回雁北者不超过十三万人,但也不会太低于此数,因为需要由他们

9、押往雁北的移民有四十六万余人。魏军返 回者于39 8年到达繁峙,经“更选屯卫”后,一部分成为l力东移民的监督者,分布在桑乾河两岸的 农田上,一部分继续留在军中随拓跋挂 到达平城。第五行,是 攻燕时留在盛乐及其周围的拓跋族人 民。拓跋氏本部落人数并不多,但拓跋族却是一个包含大量外来部落在内的比较复杂的部族。据李亚农先生估计,拓跋族人口,狩卢时代约六 十 万左右,符洛灭代时约一百万 。魏书卷一载,拓跋郁律时,“控弦上马将 有百万。”这一数字有些夸张,对比李亚农先生 的结论,这里实际上说的可能是拓跋族人口的总数字。李 亚农先生是根 据魏书卷一O三徙何段就六眷传中的一段记载得出结论的。这段记载是,“(

10、务目尘)所统三万余家,控弦上马四、五万骑。”拓跋硅灭后燕时率六军四十余万南下,另遣封真等三军从东道出袭幽州,围蓟(位今北京市西南,幽州治所)。若按前述计算王建等三军的办法估计,封真所率三军亦不下三万。则北魏军总数为四十三万余。照徒何段就六眷传中所载比例计算,拓跋族约二十八万七千家,合一百四十三万五千人。前已述及,符洛灭代前拓跋族人数约 为百万。代国灭后拓跋族虽一时 散亡,但 到39 8年已经过了十年的休养生 息,加上拓跋硅即王位后的大量兼并而使部落联盟迅速扩大,总 人数达 到并超过符洛灭代前的数字是不奇怪的。在拓跋族总人 数中,除去参加对 燕战争者,留在盛乐 者约 一百万。按游牧民族举家 迁徙

11、的习俗推测,北魏迁都平城时拓跋族中大部分人迁 到 了雁北。前述狩卢往隆北五县一 次就迁 徙十万家五十万人,占当时总人数的六分 之五。若按此比例考虑,拓跋族迁到雁北者约为八十三万人。虽然1985年(第三期)上述计算过程带有很大 程度 的揣测性,但无 论从北魏统治者即将以雁北为本的观点出发,还是从平城比盛乐 的 自然 条件优越考虑;无论从雁北广阔 的幅员来看,还是与其他各族移民的 总数对比,这一数字都是可以理解的。第六 行,按一家五口计算为一万人。实际上被迁者既然是守宰、豪杰、吏 民,各 家人 数都远不 止五口。据第九行所引史料载,拓跋遵等率众五万击溃破多 兰部后获马四万余,牛羊 九万多!1,可知

12、破多兰部人 数也不会少。据魏书卷二载,3 99年 二 月,拓跋硅破高车三十余部,获俘虏七万余口,马三 十 余万匹,拓跋遵破 高车七部,获俘虏二万余口,马五 万余匹。按此 比例推算,拓跋 遵破破多兰部获 马四万余匹,其被徙 者人数应在一万至二万之间。将上述各项数据相加,拓跋硅时期迁入雁北的人口当为一 百五十六万 左右。以上 统计是十分粗略的,因 为还有 不少移民 或因地点含糊,或 因情况 不 明而未载入表中。如魏书记载,拓 跋佳建都平城后有不 少率部落、部属内附和内属者,以时间先后计,有郁城屠各 董羌、杏城卢水胡郝奴、河 东蜀薛榆、氏帅符兴、库狄部沓亦干、后燕辽 西太守李朗、西河胡帅护诺于、丁零

13、帅翟同、蜀帅韩磐、慕容盛燕郡太守高湖、高车别帅救力键所率九百余落、高车别帅蟠豆键所率三丁余落 等。这些内附、内属者 均无确 切人数,但每部也总该有千人 以上,则总计也有数万。从当时移民的潮流来看,多数应是迁 往雁北,应该加到总数中去的。由此可 见,当时雁北移民 的数 量之大,是史无前例的。3、波 及面广,成份复杂上表“迁出地”栏第一行中,山胡酋大蟠颓、业易干等原居地不详。周一 良先生在北朝 的 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 一文中指出,山胡的“主 要根据地一直是并州。尤以西河、离石、吐京、五城、正平、平阳诸地为多。”则播颓等原居雁北的南方或西南方。第二 行,广宁郡治广宁,位今河北啄鹿县西,在雁北的东北方

14、。第三 行,山东六州指后燕故地广大的河北平原,在雁北的东方。第五行,盛乐在雁北的西北方。第七行,漠北即雁北北方的蒙古大 沙漠 以北地区。第九行,安定郡之高平,从所引史料前后内容分析,位今甘肃径川县附近,在距雁北较遥远的西南方。以上统计为我们显示了一幅人们从四面八方迁往雁北的壮观景象。在这一股股的 人流之中,既有来 自当时 经济发展较先进的河北平原上的 汉族人 民,也有社会发展阶段比拓跋族还要后进的高车等游牧部族,既有 自耕农、农奴、奴隶与 氏族成员,也有地主、豪强、 官吏、士大 夫和奴隶主贵族。可以说拓跋硅是在竭力将其新占地区的主要劳动力和技术力量以及其他 人员向雁北集中的。大量人口迁 人以后

15、,随之要进行的便是尽快地使之安定下来,以便于 实行统治。在安排移民方面,拓跋硅采取的是因人而宜的办法。对于 山东移民,其 中的大部分被“计口授田”,给予耕牛,让他们从事农耕,少部分称为百工伎巧的手工业者被安排在平城等都市从事手工业劳动,少数汉族官吏和 士大夫被吸收到统治机构里,这些人或者熟悉汉族的典 章制度,或者具有丰富的统治经验与生产管理才 能,他们都积极地为拓跋硅出谋划策,成为他统治和开发雁北的得力帮手。7 4晋阳学 刊拓跋佳对本族与一部分其他游牧 民族实行了“离散诸部,分土定 居,不听迁徙”的措施,这就是所谓的部落 解散令。但部落解散令并不是强令游牧民族改变原来的习俗去从事农耕,只是将他

16、们规定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从事游牧 。至 于对高车等比较后进的游牧部族,拓跋建更没有急于强求他们“离散”。在基本上不 改变原有生活方式的情况下,各族移民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的生产条件和 生活环境,与雁北原 有的劳动人 民共同担负起开发雁北的历史使命。三、拓 跋硅迁都平城后雁 北经济的发展人口的 骤增加上妥善的安排,使雁北经济的各个方面都迅速发展起来了。1、农业拓跋洼很重视农业生产。他不仅给迁往雁北的山东移民“计口授田”,而且“躬耕籍田,率先百姓”,并命尚书崔玄伯等“宣赞时令,敬授民时,行夏之正”。在他的带动下,不仅汉族地主阶级 而且部落贵族也注意或从事农业生产了。魏书卷2 8 载:和跋,代人也,世领部落,为 国附臣。一 后车驾北狩豺山,收跋,刑之路侧。 初,将刑跋,太祖(拓跋挂)命其诸弟毗等视诀,跋谓毗日:“,袅北地清,可居水南,就耕良田,广为产业,各相勉励,务自纂修。”我们看到一位部落酋帅不仅嘱其弟从事农耕,而且已经 具有了鉴定 土质优劣 的农业基本知识。拓跋洼还注意农业 生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