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符号价值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做头消费”为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042315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者符号价值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做头消费”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消费者符号价值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做头消费”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消费者符号价值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做头消费”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消费者符号价值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做头消费”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消费者符号价值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做头消费”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费者符号价值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做头消费”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者符号价值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做头消费”为例(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及其制度化的现代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对人的内在生活、精神品格的影响。大机器工业的批量化生产使商品摆脱了手工业时代的个性特点,变得“千人一面”,但是同时商品品种也不断增多,这种大批量与多样性为消费者的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人类社会中固有的身份区别的需要却使追求个性的时尚不断流行,如齐美尔所说:“每一种时尚通常象征着某社会阶层的特征,以统一的外表表现其内在的同一性和对外别于其他阶层的特性。在时尚的哲学中,齐美尔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角度来研究时尚消费。他认为,时尚是阶级分野的产物。人们追求时尚的内在机制具有双重性,一是普遍性,二是特殊性,一方面人们追求安宁和一致性,另

2、一方面又渴望新奇与个性化。上层阶层对于时尚持保守态度,因为他们害怕变化,担心时尚会对已有的稳定的秩序造成冲击,下层阶级几乎没有时尚,因为缺乏经济和文化资本,总是麻木的生活在惯例里,时尚的真正带动者是中产阶层,由于中产阶层天生的易变、不安分,而且中产阶层需要通过消费来赢得身份地位。“时尚一方面意味着相同阶层的联合,意味着一个以他为特征的社会圈子的共同性,但另一方面在这样的行为中,不同群体、阶层之间的界限不断的被突破”,时尚的不断发展壮大导致他自身的死亡,因为“时尚总是被特定人群中的一部分人所运用,他们中的大部分只在接受它的路上”。齐美尔明确指出了时尚与阶层的关系,即它是社会阶层进行区别的手段。齐

3、美尔对时尚流行的社会学分析实际上就表现了消费符号意义的重要性。(3)凡勃伦:有闲阶层通过炫耀性消费来建构身份和地位凡勃伦是最早提出消费方式和身份地位有关的学者。在 1899 年有闲阶层论一书中对“炫耀性消费”作了论述,可以说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消费的社会结构意义。在凡勃伦那里,符号消费是与金钱或经济资本密切相连的,个人出于对荣誉的追求,通过有闲和炫耀性消费来构建身份和地位,“要获得尊容,仅仅保有财富或权力还是不够的,有了财富或权力还必须能提出证明,因为尊容只是通过这样的证明得来的”(凡勃伦,2002:31)。这种证明是通过有闲、代理有闲、炫耀型消费、代理消费等来实现的。这种消耗时间、精力的有闲和

4、消耗财物的消费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浪费”,但是这种浪费是金钱竞赛和“歧视性对比”的需要。在人口流动性3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的现代社会,消费成为博取荣誉的最有效的手段。(4)布迪厄:消费的“品味判断”论布迪厄引入了文化资本的概念,文化资本指的是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艺术的修养水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依据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高低导致不同阶层的惯习(habitus),这种惯习通过消费活动和文化实践体现为品味(taste)和生活风格(lifestyle),因此人们地位和身份的区分不仅仅通过物质财富来确定,品味和生活风格成为区隔不同阶层和群体的主要依据。例如在法国,拥有高经济资本的人

5、,以高级汽车、别墅、拍卖会、网球作为自己的特殊品味;那些拥有较高文化资本的人(教授、艺术家)则对先锋艺术节、左岸美术馆、现代派、登山、巴赫等感兴趣;那些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都较低的群体,其品味体现在足球、土豆、普通红酒、公共舞会等作为自己的兴趣。(5)波德里亚:“消费社会”论我们从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中可以看到,个体的身份认同是在对符号差异的选择中构建的,对符号差异的选择实际上是对个性化的追求,个性化的差异实际上是边缘性的、非本质的,消费者个性化的目的是成为自己,发现自己,但是波德里亚分析,个性化消费最终遵循的还是社会区分的逻辑,“生产是为了相互区别的,但是根据某种普遍范例及他们的编码,他们在

6、寻找自我独特性的行为本身中相互雷同了。”因为社会化大生产靠的是规模化和系列化,尽管我们希望通过个性化的造型突出自我,但是走在大街上却发现相同造型的人太多了。波德里亚不再从生理或社会地位的角度去解释消费,而是把消费看做我们与社会建立关系的方式,通过消费我们获得认同感,归属感,通过消费来建构身份和意义。(6)保罗福塞尔:消费与阶层理论在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位一书中,福塞尔详细描述了不同等级的社会阶层在衣着、相貌、住房、消费、休闲、家庭摆设、阅读、说话习惯等方面的明显差异,从而指出:正是人的生活品位决定了人们所属的社会阶层,而这种人的品味格调只能从人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他还特别分析了中产阶级品位

7、的不同及其原4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因,认为中产阶级是最为虚荣和势利的阶层,由于他们像螺丝钉一样可以被随意替换,因而最缺少安全感,生活也最焦虑,在这样的心态中生活,首要的事情就是必须得到他人的承认,要在他人眼中看起来生活过得既得体又安全。因此,他们的爱慕虚荣和喜欢炫耀在衣食住行和话语中必然体现出来。但是,从本质上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从更低的社会阶层奋斗上来的,所以,不可避免地缺少富人阶级才会有的高级生活品位,因而,在生活中他们追求的恰好是那些缺乏个性的、标准的、可以明确指示身份的物品。1.2.2国内关于消费社会学的研究现状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已有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关注到消费文化、消费

8、主义问题,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宁对消费进行了持久而深入的研究。王宁在消费社会学这本书中,指出消费与认同的关系,我们的认同支配了我们的消费,反过来,我们的消费又是认同的显现。消费者不仅是一个社会人,而且是一个具有特定的社会位置和群体归属的人。消费在社会学意义上的重要性之一在于它既是用于建构认同的原材料,又是认同的体现和表达。从认同的角度看消费和从消费的角度看认同,是消费社会学所特有的研究视角之一。在消费制造社会假象一文中,提出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不但通过交换来帮助生产经营者实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并因此承接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也通过购物的风格化选择,承接了商品的符号价值,并通过自己的个人化使用方

9、式改组了商品的符号涵义。人们可以借助外显性消费来创造某种“地位假象”。而正是由于这种“地位假象”功能,构成消费文化之所以对许多城市居民产生巨大吸引力的原因之一。魏红珊在炫耀消费与身份焦虑一文中,谈到九十年代以来,无须文化的辨识,人们便可通过美轮美奂的商厦,闪亮夺目的巨型广告牌以及畅行无阻的电脑网络感受到一个无可抗拒的全球化进程对中国社会的改写:一种潜在而深刻的认同危机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上侵扰着当代中国人:生存或欲望、个人或民族、社群或地域、中国或世界。炫耀消费是此间建立身份表达、获取文化认同的诸多路径之一。人们把消费商品当作沟通工具,当作“身份”的象征,每一个体想借助于这个方式5华中科技大学硕

10、士学位论文以获得一种安全感,否则,他就会陷于一种焦虑状态。姚建平在消费认同一书中提到,大众消费社会出现以来,消费方式的身份认同功能发生了三方面的重要转变:1、消费方式依然是身份维持和构建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用消费方式构建身份的过程中不再强调等级或阶级差异,而是强调品位差异。等级社会中的身份认同是在网状结构中选择自己的位置,而大众消费社会中的身份认同是在网状结构中寻找自己的位置。2、在通过消费方式维持和建构身份的过程中,身份的定位不是通过群体间的差异获得的,而是通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来实现。特点就是强调个性化和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3、消费社会中的身份体系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彭华民在消费社会学一书中

11、指出,同一社会阶层的人可以被认为是同质的,他们的生活方式相互影响,在能表现他们社会阶层归属的消费行为上具有一致性。具体来说,在消费品的选取、购买商品的选择以及消费信息的获取上,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方式。她在研究中发现,不同阶层的人对不同的载体所感兴趣的程度不一样,中等阶层的读者对报纸上的社论、书评和社会版比较感兴趣,体育版和影视戏剧版则受下层读者的欢迎:新闻周刊、旅游以及文学杂志受到中等阶层的青睐,而体育杂志、言情小说一般是下层人喜欢读。中等阶层的人比较喜欢古典音乐,下层的人比较喜欢流行音乐,娱乐性强的连续剧观看者多为下等阶层成员。她还指出,在研究消费和分层关系时,如果考虑到消费者的年龄、性别

12、,结论会更有说服力。郁方(2005)从历史的维度论述了 19 世纪末以来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文化变迁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第一阶段,19 世纪末期到 20 世纪上半叶处于萌芽期的中产阶层在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下,乐于采纳现代和西方消费方式以显示“新潮”以迎合中国当时的变革背景,但还未形成阶层文化特征;第二阶段是 1949-1978 年去阶层化的消亡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中间阶层在消费欲望与需求受到很大约束的短缺经济状态下,其消费行为与品位与大众并无区别,基本上也没有形成特别的消费观念;第三阶段是 1978 年以后的重新成长期,经济资本相对雄厚但文化资本相当薄弱的新富阶层成为中产阶层的主力,其消费文化特

13、征一是消费行为更具有实用的功能性,二是具有普遍的炫耀性消费心理;第四阶段是 1993 年以后,中产阶6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层消费文化的特征一是崇尚外国品牌与文化,品牌与文化的身份区隔作用不断增大。二是生活的实际需要正让步于消费欲望。三是新消费品位与理念正在形成。四是休闲消费与炫耀性消费的享乐主义文化在蔓延。1.31.3.1概念界定及操作化符号价值(1)符号价值的提出马克思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通过交换价值来体现。从表面来看,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交换价值体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但是马克思的分析不仅仅限于此,由于商品中凝结着一定数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此,商品之间的关系

14、实际上反映了一种社会关系,被掩盖在物品之中,被马克思称之为“披着雾纱的宗教世界”。让波德里亚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学说,在马克思那里,商品的使用价值代表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客观的,不同的使用价值满足人的不同需求,但是使用价值不能相互替代,比如衣服的使用价值不可以替代米饭的使用价值,而波德里亚认为,使用价值也是一种物化的社会关系,因为使用价值是建立在需求系统之上的,而人的需求具有社会差异性。同样是衣物,贫苦的农民仅仅把它当作遮寒遮羞的工具,而时尚白领阶层会孜孜不倦地追求服装的款式和品牌,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都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波德里亚认为,商品不但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

15、价值,而且具有符号价值。物品的生产一开始就被赋予一定的目的和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就是代表一定目的和意义的符号,即使在物质非常匮乏的原始时期,自然物品也被纳入文化世界,成为表达某种意义的符号,比如原始人的图腾崇拜。只是在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刚开始时,物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目的更明确,而随着物品的极大丰盈,物品的符号化也更加复杂化和丰富化。以至于“物如果想成为消费的对象,就必须成为符号”。在现代商品的生产、包装、营销等各阶段,商品被赋予各种各样的符号意义成为宣传推销的主要手段,可口可乐被赋予热情、活力的意义,成为美国文化的7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代表,在这里,品牌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符号价值。商品生

16、产的符号化和技术化是与社会经济的商品化成正比关系的(王宁,2001),可以说社会经济越发达,对商品的符号化要求也越高,日本学者冈本庆一(1988)指出:现代的成熟消费社会,在另一方面为饱和社会,消费者现在不只是满足于物在这种饱和社会中,新的功能作为超出必要的功能,而如小玩艺般能接受,因此不是以需求为媒介,而是以新奇性、话题性、意义性等物品的传播性为媒介而从事消费特定的商品之所以被选择,是因为消费者间所形成的品牌意义,作为示差性事物而流动。正是因为物品的符号功能,波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提出了商品“符号价值”概念,在他看来,商品的使用价值代表了商品的效用,交换价值代表了商品之间的等价关系,而符号价值则代表了商品之间的差异(difference)。(2)本文的界定与操作化笔者认为,符号消费是指人们消费的不仅仅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在一种文化中或者说是某种意义系统中的符号象征价值。符号价值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使同类商品之间区别开来的体现在商品符号上的差异(形状、色彩等感性特征),构成某种商品的独特性和示差性,二是附着在商品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