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水系二期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42123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封市水系二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开封市水系二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开封市水系二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开封市水系二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开封市水系二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封市水系二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封市水系二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封市水系二期(隆开封市水系二期(隆济济河)河)暨暨周周边边改造工程改造工程修建性修建性详细规详细规划划设计说设计说明明一一 项项目背景目背景开封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誉,城内湖泊广阔,由于现状互不相连,如同人体血脉不能畅通,难以形成连续的城市景观体系,给人一种有水而不活、断而不续、流而不畅的遗憾。为改善开封市城市景观和环境,发展城市旅游经济,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开封市政府确定了“四河”连通“五湖”的“宋都水系工程”这一宏伟蓝图。开封市水系二期工程位于开封市老城区的西部,连通龙亭湖(景区)与包公湖(景区),是城市“蓝色文化链”和生态旅游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南起包公湖,北连龙亭湖及清明上河园。所

2、处区域,是开封市重点危旧房改造区域,居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道路交通极为不畅。因此,结合水系二期工程,将其周边进行改造,彻底改变城市环境面貌,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并以此为契机,形成老城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二 总总体方案体方案说说明明1 基地概况与分析基地概况与分析本项目位于开封市老城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开封城市的主要道路构成城市轴线。其中宋都御街和中山路是城市原有的南北轴线,西门大街由于其交通的重要性形成了城市的东西轴线,新兴的西区和城市轴线的西向延伸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本项目北起清明上河园,南至包公湖,河道的建设可以串连起沿线众多景点,形成开封市完整的北宋文化

3、旅游带。项目建设总体围绕着河道呈带状展开,以河,城,市,坊的城市形象为特征,形成文化游憩,商业购物,公共活动,生活里坊等多功能复合的城市景观带。对于这块基地的情况,我们做了全方位的综合评估,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总结:1.1 优势:穿越规划地块的水系形成了地块内部的游览轴线,同时也有机联系起南北两端散布的旅游景点,扩展了景观的辐射及渗透能力,提高了地块的品质。1.2 劣势:由于地块位于开封古城内,地块内及周边的众多珍贵历史文化古迹给开发带来了诸多的限制,也提高了设计创新的难度。1.3 机遇:新的人工水系的开发是对原有旅游线路的完善和发展,也是对空间价值的进一步挖掘。1.4 挑战:能否抓住这次建设

4、的机遇,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激发旅游潜能,创造经济利润,是此项工程面临的 最大挑战。2 规规划理念划理念基于开封的地理历史特点,我们意识到此项人工水系开发工程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除旧布新” ,对现代环境的追求不能建立在对历史遗迹的践踏上。相反,我们要做的是将那些散落在汴梁古地上的珍珠用一根熠熠生辉的丝线串联起来,使它们焕发出勃勃生机,并融入全新的现代生活版图之中。 在规划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现有形态,尊重历史传承,同时也要满足城市发展在空间,功能,环境上的要求,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沿袭,又有创新。2.1 城市空城市空间间原型的探索原型的探索开封,在城市建设规划上,早已形成了自己古已有之的雄

5、浑风格。 清明上河图就是对古开封城风貌的生动描绘。这幅画卷描绘了北宋时期汴京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提供给我们一个开封城市空间的原型。以水道为枢纽,串联起沿岸分散的景观要素,使之成为城市休闲,商贸,生活的中心轴线和集散地,这就是开封城自古以来城市发展的一条重要脉络,也是我们在推动开封城市复兴时不容忽视的线索。本项目的建设,在设计形式上与清明上河图中所描述的以河为轴的开封古城遥相呼应,并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及理念,既是对古老繁华的回望,又是对未来发展的畅想。一条从古流到今的河,成为我们贯通古今,承上启下的精神线索。2.2 水域方城水域方城“水域方城”的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对开封城市形态新的诠释。

6、其不仅继承了宋古都“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城市肌理与格局,而且反映了开封“四水贯都”北方水城的特点。通过对城市老城区及道路系统地梳理与整合我们创造了由几个不同功能特征区块和一条水景带组合成的“方城”以及外“城”。方城具有四层含义:开封古城本项目的核心“城”区 本项目的各个片区组团。组团是基本构成细胞,他的尺寸控制了适宜人的街区尺度。不同层面的“方城”都以不用的手法围合。 “水域方城”是开封城市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3 设计设计指指导导思想思想3.1 以史以史为鉴为鉴开封背负着 2700 余年的历史,丰厚的历史文化宝藏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基底。在城市建设上,我们必须顺应城市发展的脉络,珍

7、视民族文化遗产,尊重当地民俗风情,体现独特的人文特色。3.2 以水以水为为魂魂开封坐落于广袤的豫东平原之上,境内无山,河流湖泊较多,有“北方水城”的美誉。水孕育着开封繁荣发展的源泉,也是城市记忆的载体。我们借鉴上海,杭州等城市的规划经验,围绕水道作文章,精心设计开发沿岸及周边地区,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可以说,水,就是本设计地块的灵魂。3.3 以民以民为为本本本地块的规划设计将旅游,休闲,娱乐,商贸等重要生活要素贯穿在一起,旨在全面提升城市面貌,改善城市环境,为开封人民提供更便捷,更精致,更现代的生活空间。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为市民开辟舒适惬意的休闲场所,以及和谐的交流环境。3.4

8、功能复合功能复合在规划中,充分挖掘地块的多层次潜力,聚合不同功能,使休闲,旅游,娱乐,商贸,居住等多项功能相互渗透,互为补充。 提高地块的使用效率。力图达到地块商业效益的最大化。3.5 文化氛文化氛围围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应渗透到公共景观的建设中。规划应充分体现开封的人文特色,凸显这座千年古城独特的文化氛围。我们在河道景观的设计上尤其考虑了这点,设置宋代文化名人主题雕像群落和以北宋风情为主题的河道景观小品,这些都是我们对营造开封文化氛围所做出的努力。3.6 环环境保境保护护本项目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致力于环境的综合改善。重点在河道改造,文物保护以及配套的绿化美化工程,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的环境指数,造

9、福子孙后代。4.规划总体布局4.1 规划的总体布局以道路和水系相结合,形成一河,二湖,三区的城市规划布局,在包公湖沿岸设置了具有文化气息的时尚生活广场,在西门大街两侧分别设置了世界民族商业街区和开封传统商业街区,在龙亭湖边则设计了与旅游经济开发相配套的旅游购物休闲广场。精心设计开发沿岸及周边地区,并在水系左岸开发低密度普通住宅,水系右岸开发高档精品住宅,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4.2 风貌分区规划4.2.1 风貌分区一:沿包公湖的时尚生活广场区时尚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现代商业街区,以小尺度,高密度,丰富空间形态为特色,移步换景,街区立体交通,层次分明。商业氛围浓郁。4.2.2 风貌分区二:沿西

10、门大街的世界民族商业街区和开封传统商业街区2700 年的历史与容纳世界文化的开封,在城市主轴西门大街两侧向世人展示,鲜明的文化对比,是该风貌区的特色。4.2.3 风貌分区三:沿龙亭湖的旅游购物休闲广场。发展旅游经济,内街式的开封旅游购物广场与龙亭湖的风貌结合,结合水系两侧用地,规划步行系统,使商业与城市旅游更好地结合,同时增强游客出行安全性。4.2.4 沿河宋都风貌区沿河设置宋代文化名人主题雕塑群,着重于对宋代文化的挖掘和提炼,将其融入景观元素,以河道开发为蓝本,设计宋代文化风情主题景观,连接开封原有的成熟景点,形成开封市完整的北宋文化旅游带。4.3 桥梁规划:全段河道共设置通车桥梁架,主要桥

11、梁为法院街桥梁、东西大街桥梁、省府西街桥梁。结合人行交通及景观需要,可设置人行拱桥,增添水上景观。设计所有桥梁不仅要满足交通的需要,同时要满足景观的需要,且采用多种形式的桥梁,增强其景观效果。4.4 道路规划:规划对该区域道路交通系统进行调整,目的为改善城市交通系统,加强该区域与城市各部分间的连接,提高区域交通便捷性及可达性,方便居民出行,从而提高城市运营效率。对城市干路调整,打通迎宾路,直至法院街,增加一条南北贯通的城市主干路,从而大大减轻中山路、宋都御街的交通压力。拓宽法院街和孝严寺街,增强西部老城区与城市各部分的交通联系。取消原玉皇庙街、陆福街,代之的是在水系西侧建设一条城市次干路,以方便居民的出行。调整丁角街道路线形,取消小西门处的五叉路口,使丁角街、西顺城路、向阳路交通更为顺畅。取消西司广场交通环岛,改造为丁字路口,路口两侧为休闲广场,提高西司广场的通行能力。对城市支路调整,保留部分支路,其他支路结合地块的改造进行重新组织。结合水系两侧用地,规划步行系统,使商业与城市旅游更好地结合,同时增强游客出行安全性。三三 附表附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