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034078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节正确使用词语(熟语)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第5节正确使用词语(熟语)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第5节正确使用词语(熟语)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第5节正确使用词语(熟语)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第5节正确使用词语(熟语)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节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节正确使用词语(熟语)(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节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 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 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作些评论,评 一下他们的优缺点。”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 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留心琐碎事物,向皇上直 言建议,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徵。文武全才,既可以在 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入朝担任宰相,我比不上 李靖。报告公务详细明了,宣布命令,坚持做到公平 哲理故事王珐论人 公正,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 事井井有条,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 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这方面我也有一技之长。”唐太宗听后非常赞同他的评价。温馨提示 知人

2、论论世,客观观公正。既看到了别别人的优优 点,也看到了自己的长处长处 ;不随意诋诋毁他人,也不过过于 抬高自己,谦谦虚敬人,才是智者的风风范。 真题体验 1.(2009全国)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 当的一句是 ( ) A.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 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 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B.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作出选择:要 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 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体验与探究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 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 攻,压得曼联喘不

3、过气来。D.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 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 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解析 A项忧心忡忡:指心情忧愁。B项急流勇退:指 在复杂的斗争中及早退出,中性词。C项排山倒海:指 力量强,声势大。D项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搀杂 方音。与“生活画卷”不搭配。答案 D 2.(2009湖北)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 A.刚刚苏醒的大地上,袅袅炊烟弥漫开去,远处传 来汪汪的狗吠声,一切显得那么静谧。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 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C.演讲是一种艺术。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

4、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D.水面镶嵌在高峡深谷中,平滑得像绸缎一般,稍 微抖一抖,波纹便荡漾起来,精致且迷人。解析 B项“特立独行”,特,独特;立,立身。形容 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句中不是说人的行为, 使用不当。B 3.(2009宁夏、海南)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 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 整个宴会大厅。B.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 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之处,那么我 就心满意足了。C.眼下在某些地区,“走穴”正成为一些学者乐此 不疲的事情,因为这既能提高知名度

5、,又可带来 不菲的经济收入。 D.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解析 匪夷所思:指人的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用在D项中不合语境。答案 D 7解读考点高考命题对词语的考查,以往只强调成语。从 2004年开始,考试大纲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 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仅仅一 字之差,却扩大了词语的考查范围。所谓“熟语”, 是指语言中已经约定俗成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格言等。所谓“正确使 用”,就是指所用词语的含义、使用范围、感情色彩 等都要与语句表达的意思、感情等协

6、调一致。近几 年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仍以成语为主。 知识整合“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 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它具有丰富的内容与精练的形 式,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从这个角度上我们 可以这样说,熟语不是成语,而成语则是熟语。成语 是一种相沿习且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来自 典故、寓言和古代诗文;而惯用语、歇后语却具有浓 烈的口语色彩,一般来源于民间。 整合与点拨一、常见熟语分类1.成语成语是一种固定短语,音节以四字为主,大部分 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有的来自古代口语,如退避三 舍、同病相怜;有的来自古代寓言,如揠苗助长、望 洋兴叹;有的来自历史故事,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有的来

7、自古代诗文,如豁然开朗、不可救药,等等。 当然,也有很多来自现代人的生活与著作,如古为今 用、力争上游等。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 和意义的整体性。我们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 意追本溯源,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切 忌望文生义。如成语“文不加点”“如履薄冰”“七 月流火”“石破天惊”等,常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当然,成语也并非永远固定不变。有的成语的意 义色彩可能有变化,如“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 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指因怕犯错误或有 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意 义和色彩都有变化。 2.谚语谚语(包括格言)是一种固定语句。它不是一个 词。

8、有的谚语近乎成语,但不像四字格式那么整齐, 往往包含更多的单位。很多谚语是句子,但是固定的,就这么一个,不能类推,有的结构特殊,不能照一般的 句子格式加以分析。汉语里,谚语以及和它近似的歇 后语、惯用语之类很多,从作用上看,属于语言的建 筑材料的性质,因此,可以认为这些都是汉语语汇的 组成部分。谚语用通俗易懂的话反映某种道理,这些 道理往往是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经验总结。谚语流 传在人民群众中间,内容健康的谚语具有传授经验和 教育劝诫的作用。 谚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自然和农业生产 的,如农谚、气象谚等;一类是有关社会生活的。农谚是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某些经验的总 结,内容十分丰富。例如:

9、春天一刻值千金,农事节气不饶人。庄稼要好,水肥要饱。春雨贵如油。瑞雪兆丰年。 气象谚是人们长期观测天气变化的某些经验的 总结,能够反映多少带有规律性的气候现象,有一定 的准确性,虽然认识和表达都是朴素的,属于经验性 的,而不是严密的科学性的。例如:东虹轰隆西虹雨。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看东南,晚看西北。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有关社会生活的谚语涉及的方面很广。例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满招损,谦受益。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恰当地运用谚语,可

10、以使语言富于表现力,增强说服力。 3.歇后语歇后语也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一种固定 的语句。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 语,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或者可以说,像一个谜 语,前一部分是谜面,后一部分是谜底。使用时,往往 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的意思让别人去意会、猜测。 歇后语可以分为两类:喻义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 喻义歇后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有的用传说故事 或历史故事),后一部分是说明,两部分之间有一种内 在的意义联系,或是形象类推,或是逻辑推论。例如: 芝麻开花节节高草梢上的露水长不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或“一个愿打一个愿 挨”)水中捞月一场空吃了秤砣铁了心擀面杖

11、吹火一窍不通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谐音歇后语,后一部分换用同音成分,造成一语 双关。例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打破沙锅纹(问)到底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 在适当的场合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表达生 动、形象,可以使语言含蓄、幽默,饶有风趣。例如: 看你,隔着门缝儿瞧人,把人看扁啦。我也是 河边生,河边长;这一条路,船来船往也不知道走过多 少遭了,还有个错呀?(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你吃的咸盐真不少净管咸(闲)事。” 淑娴低头锄着地,回奉女伴道,“别人喘口气,你也大 惊小怪的。”(冯德英迎春花)

12、 他是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的老财阀。(周立波暴风骤雨) 4.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常常使用的一种固定结构,如同 成语一样,也表达一个整体的意义,作为一个语言单 位来使用。例如:炒鱿鱼 碰钉子 钻空子 磨洋工 拆墙脚咬耳朵 耍花招 敲边鼓 打游击 穿小鞋闭门羹 绊脚石 半瓶醋 定心丸 耳边风一退六二五 三下五除二 八九不离十不管三七二十一 惯用语是一种比喻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整体意义 的词组。结构简括,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频率 高,用处广。如“掺沙子”“穿小鞋”“演双簧”。 惯用语是熟语中比较特殊的成分,特点鲜明。首先, 它在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是单一的,宜从字面意 义转化为较深刻的抽象意义,

13、不能望文生义。如:“踢 皮球”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指不负责任地 互相推来推去。其次,它在形式上多为三字格,结构 上多为动宾形式,另外,还有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和 并列结构等。如“碰钉子”“和稀泥”“鬼画符” “纸老虎”“挂羊头,卖狗肉”。当然它也有灵活性 的特点,尤其是动宾形式的,有的中间就能嵌入其他 成分,譬如“敲(别人)竹杠”“泼(他的)冷水”。 5.格言格言是言简意赅、富有启发教育意义的语句,它 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的劝诫意义。如“吃一堑,长一 智”“胜不骄,败不馁”“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 落后”等。格言大多来自名人语录、名著剪录或寓 言故事等。运用格言能够增强文章的理性色彩和教 育

14、意义,例如: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不能把 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种看法许多人仍然奉为 法宝。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云游四方,其所见所闻所感,远不是在课堂上所能传授与体会到 的。格言和谚语在形式上都是句子,但它们有以下 区别: (1)来源不同:谚语来自大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大 都来自名人语录。(2)语体色彩不同:谚语为口语,通俗活泼;格言 为书面语,文雅庄重。(3)内容、作用不同:谚语是群众生活和斗争经 验的总结,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使用面广;格言多为 人生道德、哲理的总结,使用面窄。 现场点拨1.(2009全国)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 当的一项是 ( ) A.邻

15、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 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 小、小事化无吧。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 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 会多作贡献。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 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 更加重视。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 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 成明日黄花。点拨 B项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 之时。比喻正当壮年。本项因望文生义而错用成语。A项寻根究底:泛指弄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C项崇论 宏议:指高明的见解和出众的言论。D项明日黄花:比 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时效作用的事物。答案 B 2.(2009浙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