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以民歌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传承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33340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看待以民歌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传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看待以民歌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传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看待以民歌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传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看待以民歌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传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看待以民歌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传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看待以民歌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传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看待以民歌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传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看待以民歌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传承!如何看待以民歌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现状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历来重视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传统。但在普通教育中将音乐作为正规课程列 入期间,则是清末才开始的。1898 年康有为以“请开学校折”上书光绪帝, 提出了废八股遍设学校的主张。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人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 立乐歌课。此后几年间,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课,从而在普通学校中形成 了以教授 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至此,学堂乐歌成 为我国一个新文化即将实行切换的关键时期。五四运动期间,蔡元培先生作为 五四新音乐的代

2、表 人、中国新音乐教育体系建立的积极鼓吹者,他提出“循思 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思想观念;一些国外留学归来的音乐作曲家 们,认为只有全面地学习西 洋音乐文化才能救国,这些观点都为以后以西方音 乐为主体的音乐教育做了铺垫。1927 年采用德国专业音乐教育体制建立的上海 国立音乐院,均依照德国音乐院 校的课程内容上课,学生们演奏我国传统乐器 也是用现代方法演奏。当时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虽然对建立和近代中国音乐文化起 到了重大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学校中的音乐教育未能把传承中国音 乐 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因而对多数教育者来说,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受 到了相当程度的阻隔和

3、影响。虽然在各个方面做了一些有利措施,但从学校音 乐教育的整 体来看,民族音乐尚未能取得其应有的主体地位。中国近百年的学 校教育所遵循的主要是欧洲音乐理论体系,这样的音乐教育已经导致:在理论 上,以欧洲音乐理论 为普遍真理;在创作上,不仅以欧洲音乐体裁为仿效的楷 模,而且在音乐思维上也是欧化的,在价值取向和感情上,一些人也以西衡中, 重西轻中,甚至于以西否 中,把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放到了从属的位置,这不仅 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教育也产生了重大 影响。随着的发展,西方音乐文化的侵入,我国音乐除了在本土原生文化的传统音乐之 外,又出现了两种新的音乐文化体系,即:属

4、于本土次生的民族新音乐体系和 属于外来文化的西洋专业音乐体系。1980 年以来又增加了当代流行音乐体系。 由此而构成了差异明显的几个音乐体系并存的中国音乐文化新格局。这几大体 系 中,流行音乐体系是源于西方的全球化模式,这种流行音乐和商品广告性、 纯娱乐性的通俗音乐在人民生活中占了绝对优势,这种现象对中国民族音乐文 化的传承产 生了一定的阻隔作用,大大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中国是一个 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而当今 的大学生相对较少有 人会唱自己的民歌、会演具有自己家乡地方特色的戏曲!由于多年来形成的教育体制和观念及外来文化的侵入,使得我国学校音乐教育

5、与民族音乐教育传承之间存在割裂、脱节现象,这就造成了国民对民族音乐的 不 重视,而使民族音乐文化处于不断滑坡状态。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作为民族 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关系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关系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 和,同时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 种 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 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 化、民 俗、语言、美学观

6、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 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 这样说过: “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意思 是说,作为文化的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继承的价值,民族音乐教育同时也具有爱国 主义教育的积极 意义。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多种社会功能。我国伟大 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第一,学校教育是一种武器,是民族、人民解放的 武器,是动员民众最可靠、最有效的武器。他强调用教育点燃中华民族生命的 火焰,放出中华民族生命之光明;第二,学校教育要提高民族素质,使人天天 改造,天 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

7、上去;第三,学校教育要使中国实现民主和富 强,“教人创造富有的社会,不创造富有的个人。”学校教育的功能还体现在 它的延续作用上。 通过教育,可以把老一辈优秀的行为、思想和感情传给新一 代,并在这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因此,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最佳 渠道。而民族音乐多姿多 彩,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和历史内涵,见证中国文化 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音乐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民族文化 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教育和文化是 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教育是不可行的,没 有教育的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实际存在价值,教育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 以,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 不开的。在经济发展的

8、今天,各种音乐文化以铺天盖地的气势滚滚而来,我国的民族音乐 文化面临着延续和生存的威胁,我们要意识到民族文化对培育我们下一代民族 精神的重要意义,要坚定弘扬民族文化精华的基本立场,只有加强民族音乐在教 育中的地位,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才有利于创造与时俱进的 新的民 族音乐文化。三、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三、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长期以来由于一些学校不重视音乐课,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使得 美育和德育在有些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一直没有占据有效地位,这就必然造成 人 们对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的理解产生严重偏差。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表明 过这样的观念

9、: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课作 为审美教育 的前沿阵地,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学校要正确 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抓紧建设传统音乐教育课程,使之不要处于被忽视 的地位。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在 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价 值、创造性价值及道德观念。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教育学生时教授的是“六经”,即“礼、乐、诗、 书、易、春秋”,其中他把音乐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充分体现了音乐在教育 中 的地位。乐纪策篇也说:“乐者,德之华也。”认为音乐是道德的精 华,可见,音乐对

10、道德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不仅仅在古代,在现代教育中, 音乐作品同 样渗透着德育教育的内容。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遗产和建国以来优 秀的音乐作品中,大多蕴藏着进步的思想内涵。很多优秀作品是通过音乐来感 染和教育学生,把思 想与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接受德育,在 潜意识中提高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和爱国精神。音乐的独特之处在于能使人的心灵发出震颤,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都在潜移默 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情感变化。音乐的产生过程是全部的创作过程,无论 学 生的表演或欣赏都必然伴随着创造性的表现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音乐 又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同一首作品,有多少听众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感受, 这一特征

11、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比其他学科较大的优势,使他们的想象 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音乐课应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 具有一定的审美能 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更加和谐文雅和充满爱 心为教学目标。优秀的民族音乐不仅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创作 思维,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也 提高了自身的道德水平。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反 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它以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伴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在教育中将反映我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 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和聆听民族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

12、民族 音乐当中的 美和丰富的感情,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 度。毋庸置疑,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几千年来的中国音 乐史及现代的音乐教育现状看,我国音乐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必须以中 华 民族本土音乐为主,如果把西方或者其他流行音乐当成主流,而将民族音乐 作为附庸的话,必然会带来民族音乐衰退乃至消亡。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 重要方式, 要使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得以很好地传承,就要强调民 族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改善教育措施 是关

13、键。四、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基本措施四、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基本措施1.深入研究和总结“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把现代音乐教育结合到传统音乐的教学中。中国传统音乐本质上属于口传文化, 音乐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口传心授,因而古代的音乐教育体现了个体性、灵活 性、 多样性等特点。虽然周代的大司乐曾集中上千名学生对他们进行包括音乐舞蹈 在内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专门教育,但这只不过是为了 培养 王室和贵族子弟的文化修养而实施的贵族式教育。尽管孔子曾提出“有教 无类”的主张,但古代的音乐教育从来都没有普及到国民大众中去。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主 要通过官方机构训练和民间自由传习等方

14、式来培养。国家祭祀、 典礼、宴享音乐所需要的职业音乐家,主要依靠官方设立的音乐表演机构,如 乐府、梨园、教坊等进 行训练。民间虽有乐馆、乐社、寺庙等形式的音乐传授 方式存在,但并无正式的音乐学校。民众社会的音乐学习,或由于实用需要而 拜师求艺,依靠师徒关系传授, 或出于音乐爱好而相互自由传习。中国传统音 乐的艺术特点和文化特征,正是在这样的教育方式基础上得以形成和不断传承 的。属全新的学校教育,无论是专业音乐教育还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课,基本上是 从西方引进的新式教育体制。这种教育体制打破了口传心授的教育方法而采用 以 写定乐谱为范本的书面式教育,具有集体性、规范性、统一性等特点。中国 现代音乐

15、教育体制对中国古代教育方式还存有否定态度,而在否定了中国古代 音乐教育方 式的同时,也影响了我们所希望的中国传统音乐的原样保存和不断 传承的教育环境。音乐的传承不可能仅仅依靠乐谱传声,它更需要的是“口传 心授”的教学方式。 中国传统音乐的记谱法,只是作为一个音乐的书面信息载 体,给后人提供进行演奏的、演唱的母体形式,是与传承音乐方式有着紧密的 内在联系的。“口传心授”是 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开放性的传承方式。这种 “心授”的传习法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它是中国演奏学中的重要规范之一, 也是东方音乐文化中重要的习乐手法之 一。我们要重新认识包括音乐操作方式 在内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只有这样,才

16、能使“传统精华”真正得到继 承和弘扬。2.采用社会大课堂的音乐教学模式在现代音乐教学中无论是专业音乐教育还是普及音乐教育,通常以校内课堂为 主要形式。而我国民族众多、地域宽广,民族音乐的精华大多在民间。所以传 统 音乐教育,更宜实施校外的教学模式。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上只是学到理论方 面的知识,而在校外可以实践,深入到传统音乐实际环境中去主动接受传统音 乐文化的传 承。因为,无论是音乐文化的形成与,还是音乐作品的创作与传承, 都是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学生出校外可以深入了解和亲身体验各个民族的风俗,这是有利于学习民族音 乐的。因为民俗是具体可感的一种社会现象,具有传承性特征和模式化特征, 它 是在民众中共同传承,被人们反复遵照、不断重复的事项。民族音乐往往就 是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民俗,甚至是某种民俗的具体写照。因而,民族不同、风 俗不同,各 民族的音乐风格也就不同。学生深入民俗可以了解在民间社会生活 中音乐与民俗的关系,就很容易理解什么是“俗中有乐”或者是“乐中见俗”。 所以笔者认为,在 音乐教学中,不仅学校专职的音乐教师要定时定期地深入各 民族采风,学生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