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建筑意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019473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0.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建筑(建筑意匠)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古建筑(建筑意匠)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古建筑(建筑意匠)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古建筑(建筑意匠)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古建筑(建筑意匠)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建筑(建筑意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筑(建筑意匠)(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建筑设计原理5 徐建三浙江农林大学园林与建筑学院第三章 建筑意匠问题提出:中国古代人为什么这样建造房屋?受到什么样意识指引 着?为什么有风水选择规定?这就是建筑的意匠(中国建筑文化)。 建筑意匠:主要是探讨在古代影响古建筑设计结果的,并且相对稳 定,具有观念形态的社会文化意识。 这种社会文化意识按照哲学的分析,他是一种社会存在,是来自于社会实 践和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对自然规律探索)。通过研究认为,以下几个方面主 要因素。 中国文化 地理,环境(珠江流域的岭南建筑文化,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建筑文化等 ) 生存方式(对天象把握与猜测成为原始文化核心) 社会状态(高度集中制社会体系) 中国文化形成中国

2、建筑特有文化现象(行业特点、等级和师承). 这些观念文化有: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物我一体的自然观, 阴阳有序的环境观,风水环境图第1节 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西周以后,人们强调的是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一 种观点,如天命、天意、天文、天道等一系列概念,从而追求天 人协调为宗旨,具体在建筑中有三种表现,如书P2141.建立能够与“天”沟通的建筑,如祭坛、明堂、坛庙、地方社坛神祠等建筑,构成建筑体系的神圣核心和最具象征意义的部分。2.地理方位在理念上寻求与与“天”关系,达到窥天,通天,与天同构目标。3.通过关于自然环境的具体认知及其他更低层次的事物中次序的把握,使天

3、人合一观念逐级转化为建筑中关系。现代,在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中有相当意义。老子章句曰:“天道与人道间,天人相通,精气相贯”。老子道德经又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明了人与自然的共同根源。古 代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就是说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可以互相交流,和谐共生。这也反映在古代的建筑中。比如北京城的建设就是按照天上的星相来建造的,紫禁城正对这紫薇星,建筑与环境得到融合和渗透。中国古建筑的 点也是体现在它的“天人合一”建筑观上,它所展现的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 “干阑文化”是古代中国南方建筑文化的主体,是南方干阑式建筑与源于北方穴居的高台式建筑融合时期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代表

4、。它是以木结构 为主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艺术性格上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在 选材上,木材给人以含蓄、深沉的天然之美,它集轻巧、坚韧、易于加工为 一身,恰恰与古代中国人相切合,因此成为中国古建筑的首选材料。加之, 建筑始终是为人服务的,古代中国地在物博资源丰富,因此,选择木材也有其必然性。 n中国古建筑在建筑类型上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宫殿、宗庙、公府、馆榭 、地下宫室、离宫、坛、祠、警鼓台、舞台、观景楼阁等。它们的种类和 使用功能虽不相同,但始终流露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基于与自然高度 协同的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5、,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自 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n中国古建筑注重与自然高度协同的观念,表现在城市、村镇、宫殿、陵墓的选址和布局命名上,都力图体现天人合一的追求。 (一)、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n1.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建筑是对空间的人为分割,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中国人一向将 大自然看作自己的“母亲“与“精神家园“.受到老庄哲学以及道家思想的影响, 认为人与大自然是和谐相处,同构对应的.人对待天地自然,就像对待自己的 父母一样,是一种亲情的道德关系,而不是单纯的征服与索取关系.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先秦古籍诸如易经与老庄的著述中表现地 很突出.老庄的“道法自然“,“我自然“,“返璞归真“等哲理莫

6、不如此.可以说,先 秦之后,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一个主流,也是贯穿中国传 统文化各个方面的一种思维定势与终极追求.基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将建筑这种人工文化看作自然的有机 延伸,又将自然看作建筑的文化母体.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中国传统建筑讲究与周围环境,格调,意境和谐融洽,不突出自己,避免造成与 自然的断裂和对立. 室外空间的处理.n 此外,基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十分重视对室外空 间的处理,甚至可以说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美主要存在于室外空间的变 化之中.檐廊,门窗,亭台楼榭以及敞开的院子交互组合,形成了虚实相映 的空间意象,虚中见实,实中有虚.这种建筑风格不仅没

7、将建筑隔绝于自 然,反而将建筑与自然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了两者亲和的特征, 赋予建筑以鲜活的生命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乃至于很多西方人称中国古 代建筑为独特的“环境艺术“,其中武当山尤为显著.西方建筑则完全不同.受海洋文化影响,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 西方人一贯偏于天人对立的文化观念,认为只有不断的征服自然,人类 才能走向进步.因而,西方建筑文化作为一种人工文化,可以看作人对处 于对立关系的自然的强制性的介入,占有与征服.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 强调突出建筑本身,张显人的创造性,漠视自然,忽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 意境是否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与紧张. (二)、村落的建设: n 村是聚落的一

8、种形态,古人注重追求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n安徽歙县棠樾村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棠樾选址,符合风水所谓“枕山、 环水、面屏”的原则。它以富亭山为屏,面临沃野,源自黄山的丰乐河 由西而东穿流而过,周围树木茂盛。棠樾族谱有诗云:“遥想棠阴清昼 永“(玉篇“楚谓两树交阴之下曰樾”这正是这个村落名字的由来, 又“此处山川之胜,原田之宽,足以立子孙百世之业”。这正是陶渊明所描写的世外桃源。n棠樾人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当中,仿佛自己就是当中的一分子。这种 利用自然,尊重自然注重风水的做法,正是古人天人合一建筑观的体现。 安徽歙县棠樾村安徽歙县棠樾村安徽歙县棠樾村二、物我一体的自然观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定位下,形

9、成中国文化的自然观是将自然看作包含人类自身的物我一体的概念。人与自然其他要素是处于 同样层次与地位,既确定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奠定了思维基础, 也削弱了人对自然环境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营造活动时,把人工经营中的一切 包含在自然之中,把不露人工痕迹和合于事物原来的特性规律被认 为是“自然”,“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成了中国古代人工环境的意境 追求。将绘画中的山水画作为风景画表面,并纳入造园中。智者乐 水仁者乐山之类的众多的人文追求的文化要素也直接纳入到造园的 范畴,并借此催生园景意境中的人文精神,显示了人在自然中的不 可分割的地位与主体价值。上述方法正好与欧洲的造园方法相

10、对立 。苏州拙政园苏州拙政园苏州园林桥的数量众多,造型秀美,体量适中,色泽淡雅,风格各异。 拙政园 小飞虹廊桥。苏州拙政园的水廊苏州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三、阴阳有序的环境观 1、环境观的概念:是人对周围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2、其经典理论: 商周时期:易经:主要内容见书P215战国时期:易传:主要内容见书P2153、在建筑营造中影响:(1)在选择方位时认为有主从从太阳的崇拜方位观,坐西向东位置选择,到对天上星宿方位与地上方位呼应,形成了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的四象说,及坐北朝南的朝向选择,在祭祖时左昭右穆、左先右后 。(2)明确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以互相依存又有主有次的属性,对山与

11、水的位置选择,背山面水理论,同时也提出为环境变通理论。(3)把有序的观念,礼制的等级制度贯穿于日常生活和社活动中。四、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若干影响。1、内向性:内向性的文化特征,形成内聚性的建筑空间布局。2、尚祖制:尚祖制直接导致中国木结构体系类型上的少有突破。3、中庸:概念:中庸、中和即在对立的两种选择中妥善把握,反对固执一端,反对失于偏颇。这中庸的民众心理直接导致了中国建筑在整体上不曾出现欧洲建筑史上那种跌宕起伏的变化,始终沿着量变与渐变的方向走到近代。第2节 选址与布局一、对环境的分析与利用 1、卜宅的产生原因: (1)生存需要: 人类对生存环境的选择可以追溯到人的漫长进化历程,生产本能使

12、人 类选择理想生活场所。 外部侵袭的不可预见性与生存环境的变化迫使人类不断迁徙,并在寻 求理想生存环境过程中改进选择环境的技巧。 (2)对“天”崇拜与天人合一的观念使人类希望通过通天通灵的巫术活 动,以取得人类自身无法知晓的“天”的暗示,从而增强自身判断的 信心。 (3)卜宅:如同对战争等重大活动进行占卜一样,在生存环境选择也 使用占卜,来增强自身判断的信心。第2节 选址与布局2、风水学:(1)风水学的核心内容是天地人合一。是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 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恰是风水学的人与自然融合 ,即“天地人合一“的原则,排斥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它是人类 对自然环境的感应,并

13、指导人如何按这些感应来解决建筑的选址乃至 建造,才创造了中国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城市的城市布局, 建筑形式及建筑景观,因地制宜,美不胜收。 风水实际是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和建筑学的一种综 合的自然科学。它是关于“理”,“数”,“气”,“形”的理论体系,这一 体系遵行如下法则: 自然的法则(The laws of Nature) 自然的数值比(The Numerical proportions of Nature) 自然的气息(The Breath of Nature) 自然的外形(The Forms and outlines of Nature) 风水是这样的一门艺术,它通过对

14、事物的安排,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企图对一定场所内的气 势加影响。它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祥之气,从而促进健康, 增加活力。 风水也称相地,主要是对周围环境进行研究,强调用直观的方法来体会,了解环境面貌 ,寻找具有良好生态和美感的地理环境。第2节 选址与布局(2)建筑风水的流派 风水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认识及科技进步不断完善,由于 认识偏重之差,形成了众多流派。其中,最基本的两大宗派为:形势宗和理气 宗。 形势宗 :元明以前,多收山川形势,论断于阴阳,五行生克之理,即以峦兴为重,诸 如:晋人郭璞(pu) 葬经。这一流派,因注重在空间形象上达到天地人

15、 合一,注重形峦,“千尺为势,百尺为形”所以又称形法,峦兴,三合。 理气宗 :元明以后,注重天心合运,以理气为重,效地法天,诸如:邵雍“卦气运会” 之说盛极。这一流派,因注重在时间序列上达到天地人合一,诸如:阴阳五行 ,干支生肖,四时五方,八卦九风,三元运气等,所以又称三元,理法。核心内容:天地人合一;即通过对可以把握的因素,力图寻求变化规律,与对 不可把握的因素力图寻求彼岸的暗示,构成了几千年中选择生存环境工作的两 大领域。如黄帝宅经所说:“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又说:“宅以 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房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俨雅

16、乃为上吉”。 第2节 选址与布局因此就把卜宅从普通占卜中分离出来。而冠以:堪舆、地理、 相宅、风水、阴阳等名称、体系或流派,宏观上都以易经为其 判断基础,但各有历时性变化,包括非理性的一面向神秘化方向延 伸。其中概念理解,价值判断出于职业人士生存需要,因而常有相 互矛盾。 3、实践中古人选址的六条原则: 近水利而避小患。 防卫性好。 交通通畅,供应有保障。 注重小气候。 理想景观模式。 有良好的环境主体,仅仅是人们对未来的期待,但不是即刻能够因 果对应。指出 “人和”重于“地利”的观点。 4、自然地理条件的重大差异相地选址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5、古代选址与现代环境科学比较的特点(工程、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气象、规划交通、建筑物理、土壤植物景观等有关地理学,气 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和建筑学内容)。举例:我们住房的阳台和主卧不要对着尖角物理学上所有的物体都是由分子、质子 运动所组成,所有的物体都产生电信号,产生电信号就有一个集中点位,我们的发射塔一 定是尖的,接收器一定是圆的,所以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