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海派小说“物态化”叙事研究(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987205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0年代海派小说“物态化”叙事研究(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30年代海派小说“物态化”叙事研究(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30年代海派小说“物态化”叙事研究(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30年代海派小说“物态化”叙事研究(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30年代海派小说“物态化”叙事研究(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0年代海派小说“物态化”叙事研究(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年代海派小说“物态化”叙事研究(一)(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本文试图从上海的大文化语境来考察三十年代海派小说叙事上的特征。海派文学的独特风格的形成,既是上海都市文化产物,也是自“五四”以来一脉相承的科学意识的渗透的结果。这两点,一方面规定了海派叙事的“物态化”特征,一方面也规约了由“物态化”特征所形成的观察姿态、话语方式和时空形式等更加具体的叙事层面。本文将以三十年代海派文学的“物态化”特征为基点贯穿全文进行论述,从物质构型和精神渗透两个层面来分析文本物态化特征的构成,从而进一步分析物态化叙事特征所造成的叙事效果。从物质构型方面来说,想象性都市景观的呈现为作家提供了对人物、情节进行创造的依据,如讲究直线、角度的现代建筑直接影

2、响到作家的审美风尚的转变和新的情爱观念的建构,进一步说,在“街道”这一都市空间的漫游直接影响到了海派叙事的内容和模式,甚至于出现了作品的橱窗化品质;从精神渗透方面而言,主要影响来自对科学主义、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内化,注重理性的科学主义和非理性的现代主义相互交融,使得文本在观察姿态、话语方式和小说的时空形态三个方面都显现出带有“现代性”和独具“中国性”的新的特征。而当“物态化”成为一种必然的存在姿态时,它必然伴随着在机械工业时代物质对人的异化这一命题的思考,并且涉及到三十年代海派作家的审美现代性。可以说,物态化在文本中的呈现,既造成了不同于以往的阅读经验,又使叙事形态得到多元扩展,丰富了小说的维度

3、和内涵。因此,基于对“物态化”特征为线索的解读方式,对三十年代海派小说作叙事意义上的研究,探究这类叙事如何相应地建立自己的意义/符号系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现代中国的叙述与建构等,应是一个独具涵括力的角度。关键词:海派小说“物态化”叙事现代主义科学意识I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spect the narrative features of Hai School literatures from the cultural contest of Shanghai in 1930s. The formation of Hai Schoo

4、l fictions uniquestyle is not only the production of Shanghais urban culture, but also the result of the“May 4th Literary Revolution” in line with the scientific awareness penetration. Thesetwo points, on the one hand, provided a sophisticated narrative “material” feature to theHai School literature

5、s; on the other hand, prompted to form Hai School literaturesunique observed gesture, discourse and the view of time and space. This paper will baseon the “material” features and to have a deep research in the Hai School literatures in1930s. Material structure and spiritual infiltration will be cons

6、idered to analysis thisproblem. And then, a further analysis of narrative effect caused by the narrative featurewill be discussed.When material structure is concerned, imaginary landscape of the city has providedevidence for the writers to create figures and circumstances, such as stress line,perspe

7、ctive of modern architecture, which directly affected the aesthetic trends and newconcept of love. Furthermore, the “street“ which as the roaming space of city directlyaffected the sophisticated narrative content and mode, and even made their works get acertain quality of showcase. When the spiritua

8、l penetration is concerned, we found thatthe impact of science had become an intensive gesture of their narration, and made themnot only “modern”, but also “nature”. When the “material” became an inevitablepresence posture, it was bound to be accompanied with the machinery of the industrialand the a

9、lienation of this proposition, involving the writers of the 1930s aestheticmodernity.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material state in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texts was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reading experience, simultaneously extended the multiplenarrative forms, and enriched the novel dimension and t

10、he connotation.consequently, based on the “material” feature and interpreted the 1930s novels in themeaning of narrative,must be a unique taste of perspective to study how such depictionestablishing their significance / notation system and to participate into creating modernChinese narration and con

11、struction in their own way.Keywords : Hai School fictions“Material” narrative featureModernityScientificII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12、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序言:一座城市和一个流派1城市现代化与科学语境对于近代上海,研究者已经有了太多的性质界定:工业化、城市化、世俗化、民主化、科学化、殖民化上海几乎体现了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方方面面,正可谓是杂糅并济。随着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

13、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机制和殖民主义扩张而来的西方政治、文化及文明观念的传播,上海的社会开放和民主化程度逐渐提高,使上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同时,它的开放性与多元性也为传统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开阔的思想空间和现实基础。而作为一个殖民化城市,上海所有的个性都浸染着浓厚的西洋作风:“就在这个城市,胜于其他任何地方,理性的、重视法规的、科学的、工业发达的、效率高的、扩张主义的西方和因袭传统的、全凭直觉的、人文主义的、以农业为主的、效率低的、闭关自守的中国两种文明走到一起来了”。1从一般意义上讲,城市的现代化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科学不单在物质层面造就了具有现代气息的都市建

14、筑、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格局,而且在精神层面深化了人们对生物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各门学科的认识和研究,更重要的是,它影响到了人们的观察姿态、话语方式、思维模式等涉及人类深层心理的层面。可以说,科学的传播是城市现代化的起点。“五四”时期是科学传播的黄金时期,“赛先生”成为一个时代最重要的语汇,承担着启蒙的大任,它由“器”进“道”,进而上升到精神层面,衍生为科学主义,渗透到中国现代文化思想领域的每一个层面,成为五四时期及其后最为重要的文化语境。因而,研究三十年代上海的文化背景,科学主义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科学意识的存在之于上海的作用,看似来自外在的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强力作用下的被动接受,而实

15、已内化为这座城市特有的变化基因,由此成就了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巨大可塑性。李今认为:“与作为远东最大的现代都市地位相称的标志性重要建筑物,正是在这一时期大量建造起来,上海现代城市风貌也正是在这一时1美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第 45 页。1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基于上海都市的现代性。 在此基础上的海派研究,占有原始史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期最后成型,从而造就了上海全新的人文景观,继开埠初期的洋场之后,又一次引起了国人的惊诧,刺激了又一代新海派的想象和创作。”1正是在科学意识的引导下,上海才有了现代的物质景观和具现代性的都市想象,因而,科学理论的传播、科学意识的渗

16、透是上海独特的文化景观构成基础,它在消费文化语境中参与制造了上海摩登魅力与都市质感。而这种影响本身又是相当丰富而复杂的:当上海文化与西方文明接轨后,科学在三十年代的语境中成为了一个多义词,它一方面是促成城市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又是文化现代性的对立物,在此基础上,上海的传统文化、西方科技文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机制、现代主义的颓废等命题错综交织在一起,使之在文化姿态上显示出多元因素的融合,开拓了海派文化的内涵和多维性。然而,粗略梳理对中国三十年代海派文学(也即新感觉派)的研究,大致都是“作品社会(都市)”关系的社会学考察模式。研究海派文学首先要研究海派文化,而研究海派文化又离不开对上海作为现代都市的分析这既是几乎所有海派文学、文化研究者的共识,也是他们的共同思路和一致做法。一批研究海派文学的重要学术专著几乎都是以都市入手展开对海派文化、文学的研究。如吴福辉的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侧重的是“大马路”,许道明的海派文学论强调的是“市文化”,李今的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主要聚焦于外滩的高层建筑,而李欧梵的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