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二语的初始接触_学习者初始输入加工_评介_廖百秋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6957293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3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二语的初始接触_学习者初始输入加工_评介_廖百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_二语的初始接触_学习者初始输入加工_评介_廖百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_二语的初始接触_学习者初始输入加工_评介_廖百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_二语的初始接触_学习者初始输入加工_评介_廖百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_二语的初始接触_学习者初始输入加工_评介_廖百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_二语的初始接触_学习者初始输入加工_评介_廖百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二语的初始接触_学习者初始输入加工_评介_廖百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 5 月 第 49 卷 第 3 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bimonthly)May 2017 Vol.49 No.3469二语的初始接触: 学习者初始输入加工评介武汉大学 廖百秋 周保国ZhaoHong Han & Rebekah Rast (eds.). 2014. First Exposure to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Initial Input Process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xi

2、i + 209pp. 1. 引言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 语言输入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 而输入加工却远非如此。近年来该领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文献开始探讨基于输入或输出的加工, 出现了所谓从表征研究到加工研究的转向。其中最为关注的两个问题是: 学习者对多少输入进行了加工, 以及如何对这些输入进行加工。这两个问题涉及了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如二语习得的初始状态、母语迁移、 形式与意义映射、 输入频率效应及学习者差异等等 (VanPatten et al. 2004) 。然而, 到目前为止, 对输入加工的研究大都聚焦于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初、中、 高级学习者, 很少涉及初始接触

3、者或零起点学习者, 因而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都显得不够充分, 需要进一步的考察。为了完整地揭示输入加工的全貌, 哥伦比亚大学的 Han 和巴黎美国大学的 Rast 主编的 二语的初始接触: 学习者的初始输入加工 一书为此领域的研究补充了新的重要的文献。2. 内容概述全书共收录了六篇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 每一篇独立成章, 此外另包含一篇简介和一篇后记。该六项研究都聚焦于一个特殊的二语学习群体, 即成人二语2017年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470初学者, 重点考察学习者在二语初始接触中对目的语输入形式和意义的加工。其中, 第一、 二章涉及非控制性输入条件下初学者自发的二语加工的倾向和特征, 第三、 四

4、、 五章涉及控制性输入, 如课堂教学、 培训、 语言类型等对初学者二语加工的影响, 第六章涉及二语输入加工的测量效度。前五项是实证研究, 最后一项是文献研究。第一章中,Han 和 Sun 采用混合研究法对 Han & Peverly(2007) 的研究进行了复制, 重点围绕两个问题开展实验, 一是二语初学者在第一次加工目的语视觉输入时倾向于意义优先还是形式优先; 二是对于形式和意义的串行加工是否优于并行加工。该研究采用了与初始研究相同的语篇材料、 考察任务 (如自由书面回忆和选词填空) 及数据收集程序。不同之处在于选取了不同的受试,采用了更大的样本量, 还设计了一个扩展的调查问卷考察受试的加工

5、策略。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初始研究中二语初学者形式优先的加工倾向, 并发现形义并行加工组略好于串行加工组, 与初始研究结果有所不同。该研究引发了对VanPatten 提出的意义优先加工原则的质疑。第二章中,Park 采用输入标记与有声思维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 30 名受过高等教育的英语本族语者受试初始接触韩语书面语篇的情况, 重点考察触发学习者内在注意和加工的输入特征, 以及不同研究方法所揭示的输入特征的关联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 两种研究方法考察的输入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但也存在差异。比如输入标记任务的考察显示, 零起点二语学习者标记最多的内容是复现频率最高、 最为熟悉或者令人新

6、奇的内容, 而有声思维任务的考察显示, 受试报告得最多的项目是标点符号、 动词词尾和题目, 以及二语学习背景对新语言学习的影响。两项任务的综合比对显示二者所揭示的频率最高的四项是重合的, 都受制于一般的认知因素, 诸如知觉显著性、 频率、 连续性等的影响。这些特征反映出二语初学者对形式的优先关注。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注意不同层面的关注, 如表层注意和深层注意。第三章中,Rast 等人关注的是法国波兰语学习者对波兰语名词性屈折词素的习得, 包括两个性 (阳性和阴性) 、 两个格 (主格和工具格) , 其目的在于考察法国波兰语学习者在课堂环境下初始接触波兰语后能否从输入中提取出屈折词素并恰当地使

7、用, 同时探讨其中的加工机制。作者主要采用教学实验设计, 辅以合语法性判断和句子产出任务, 重点考察输入频率和语义透明性两个变量对词素习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词素输入频率和透明性在零起点波兰语学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习者对输入频率高和透明性高的词素表现更好, 证实了作者提出的部分假设, 但也出现了一些反例。由此, 作者探讨了有关频率研究的争议,分析了学习者差异, 如工作记忆、 学习动机、 注意容量等对该项研究的影响。廖百秋 周保国 二语的初始接触:学习者初始输入加工评介 471第四章中,Carroll 主要探讨了德语初始接触者与初级学习者在句子语境中对名词声符切分和意义理解的异同。作者认

8、为, 初始接触者与初级学习者在输入加工上的差异主要源于目标语形态句法知识的有无, 而这又直接影响二者的加工层次, 如初始接触者仅限于声符与所指之间的映射, 而初级学习者能够在句子或语篇层面推知词汇意义。作者在实验室环境下通过语音和图像输入的接受性任务, 重点考察了 25 名德语初始接触者和 23 名德语初级学习者在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中对英语和德语同源姓名和复合姓名的加工情况。其中, 语音输入的变量涉及目标词音节的长短、 韵脚的数量、 问句中所在位置、 句子结构及语义透明性, 图像输入的变量涉及人物性别和使用的工具。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变量影响各不相同, 有的在其他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如语义透明性,

9、 有的未得到证实, 如输入频率。这又引发了对输入频率效应的质疑。第五章中,Sagarra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了英国和罗马尼亚的西班牙语学习者和英语、 罗马尼亚语及西班牙语单语者在主谓形态加工中的一致性效应、 迁移效应和学习者效应。作者依据这三种效应提出了相应的假设, 涉及二语初级学习者与单语者对主谓一致违反的敏感性, 母语形态的丰富性对二者加工主语和动词的影响, 以及二者在词汇加工与形态加工之间的选择偏向。研究结果发现假设并未得到全部证实, 却另外发现二语初级学习者与单语者在注视主谓一致性和非一致中的主语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以及母语形态丰富的单语者在形态加工和词汇加工上同样存在差异。作者认为

10、前者可能与学习者和单语者各自的语序阅读偏爱有关, 而后者表明形态丰富性可能是一个离散的而非连续的变量。第六章中,Moreno 采用文献研究法探讨了输入加工中形式和意义注意力资源配置研究中的三个具争议性问题。一是意义加工是否先于形式加工; 二是对不同语言形式的注意分配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对其的理解; 三是从形义并行注意研究中归纳出的原则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学习者。作者以 VanPatten(1990)的研究为基础, 详细回顾了他的研究方法、 过程和结论, 及其后续研究者对此的复制性研究, 着重分析了不同输入模式 (如语音输入、 文字输入) 下的形义并行加工、 研究方法的问题和挑战, 以及初始阶段学习者

11、与非初始阶段学者之间的差异。为了保证此类研究的内在效度, 作者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采用学习者有声思维法, 更严格地控制频率和输入模式等变量。在后记当中,VanPatten 围绕 “加工的界定” 和 “研究设计的本质” 两个问题批判性地讨论了上述六项研究的发现, 并借此进一步阐明了自己关于输入加工的思想。作者指出, 加工本质上是隐性的、 无意识的, 它包含两个层面: 一是词素与意义之间的联接; 二是句法结构与意义之间的联接; 研究设计应该更多地考虑2017年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472实验任务与实际加工的关系, 侧重于以意义为中心的测量, 更多地考虑隐性而非显性的手段, 测量出自然状态下

12、的加工而不是采用策略进行的加工。最后, 作者对此领域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3. 简评纵观全书, 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第一, 理论分析深入, 观点互有碰撞。全书总体上涉及三种理论视角, 包括VanPatten 的输入加工理论, Ellis 的基于使用的理论和 Carroll 的自动归纳理论。三者同属二语习得认知派, 但彼此的语言观和认知观并不完全一致, 前两者坚持普遍认知机制的观点, 后者坚持模块论的观点。这影响了它们对具体的语言输入和输入加工的看法, 特别是输入频率和母语迁移在加工中的作用。比如, 第三、 四章分别以基于使用的理论和自动归纳理论为指导, 前者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直觉的统计学习,

13、 涉及反映形式 - 意义匹配出现的概率, 因而相对于出现频率较低的语言形式来说, 出现频率较高的更容易被学习者进行加工处理。与之相对, 后者认为语言官能是大脑一个独立的器官, 语言学习是学习者心理机制和语言习得机制相互作用产生的, 因而语言输入的频率对习得的作用有限。这种分歧直接影响了相应实证研究结果的差异。而第五章基于普遍的认知加工方式探讨了多种输入特征, 如语言距离、 测试手段、 学习者差异等对语言加工的影响, 体现了语言加工的动态复杂性。虽然存在分歧, 全书的每一项研究的理论剖析都细致入微, 厘清了一些重要概念的认知和争议所在, 比如输入与摄入、 意义优先与形式优先、 注意与加工、 表层

14、注意与深层注意、 输入频率的作用和测量、 测量效度等, 同时又引出一些新的研究问题, 需要调整变量以进一步地检验假设。二语初始接触者的特殊性就在于目的语语言知识的缺失, 因而研究者在考察受试时对初始接触者和初级学习者进行了区分。此外, 在某些输入条件的限制下, 比如在二语书面语篇输入下, 初始接触者几乎找不到意义线索, 可能更倾向于形式加工。但 VanPatten 对此提出了异议, 指出这些研究实际考察的是注意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加工。在他看来, 意义优先加工的前提是在同时处理形式和意义时, 词汇线索优于形态线索竞争注意力资源的结果, 因而只有在内容理解成为学习者的一种自发技能的前提下, 学习者

15、才有可能兼顾输入中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实际上, 在意义缺失的情况下, 实验方法更容易诱导初学者对形式进行加工, 这符合人的普遍认知加工的倾向, 比如学习者对输入形式的显著性、 新异性、 连续性、 熟悉度等具有更强的敏感性, 更易于优先进行加工。二者争议的焦点似乎在于如何界定加工以及如何触发加工的方式和内容, 比如教学干预下的加工和自发的内在加工就明显不同。因此, 这些争议能够增加读者对语言输廖百秋 周保国 二语的初始接触:学习者初始输入加工评介 473入加工的理性思考。第二, 实验设计缜密, 研究方法多元。由于语言输入加工涉及大脑内部操作, 影响因素众多, 变量控制和测量显得十分困难, 而全书的

16、实验设计做得非常细致, 不仅深入分析变量的构成和性质, 而且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 以保证测量的效度。诸如受试母语背景的单一性与多样性、 母语与目标语的语言距离、 受试的认知能力、 语言水平与性情偏向、 语言输入的模态、 层面、 频率与干扰、 输入加工的共时性与连续性、 延迟测试的次数与时间等等都有所考虑。同时, 研究手段丰富,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除了采用二语习得研究常用的方法, 如回忆测试、 合语法性判断、 输入标记、 句子产出、 有声思维等, 还运用 E-prime 软件、Stroop 任务、 眼动追踪仪等心理学测试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 同时详细说明测试任务选取的理据, 对于开展心理语言学方向的实证研究很有借鉴意义。第三, 研究成果拓展性较强。该书中的多项研究都是基于他人或自身研究的复制, 从而验证不同变量条件下假设的合理性, 有共识也有争议。这些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进一步拓展, 比如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考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初始输入加工以及儿童的初始输入加工, 以探寻其加工的特殊性。另外,可从更多的理论视角, 如连接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