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956966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4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方法论(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王浩斌 副教授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2年2月第2讲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历史遗产(一)埃米尔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最初萌芽与实证主义 方法论的早期发展 自然科学视域中的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提出及 其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直接运用,标志着社会科 学方法论的最初萌芽,这意味着社会科学从此能 够像自然科学那样,运用特定的方法来判断、把 握和测定社会历史领域的存在样态、内在机制及 发展趋势等,尽管实证主义方法论还有着这样那 样的缺陷和弊端。 (一)什么是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是关于人类认识活动的一套规则 或评价标准:它告诉我们关于世界陈述中的 哪些内容是属于知识

2、的范围,并为我们提供 可以用来区分能够与不能合理地提出问题的 准则。总体来看,实证主义不是去预先假设 人类是如何得到知识的,也不提供关于知识 的心理学或历史学的基础。 实证主义的中心论点: 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 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简单地说就是:不关心你想了些什么, 只关注你做了些什么。(二)知识匮乏与实证主义的历史起源 实证主义追求以感性经验去验证知识和 真理,这恰恰表明,实证主义历史地起源 于知识的匮乏。当然,这必须符合两个条 件: 其一,认知主体迫切需要某种知识,因 为知识对于那些不需要它的认知主体而言 是多余的; 其二,认知主体无法也不可能找寻到现 成的可

3、资借鉴的知识或真理,知识匮乏才 需要去验证经验,将经验上升为知识。 实证主义的历史起源证明了这样的结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事实上 ,那些所谓经由实践检验的真理往往并非 真正意义上的真理,那只是人类因为无法 探寻更好的知识而强行留给自己的几句自 欺欺人的安慰而已。因为社会科学领域中 的一切真理或实证的背后几乎都是同样的 结论:知识的匮乏。(三)实证主义的早期发展历程 1、起始阶段 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怀疑论提出的一 种现象主义观点应当被看作实证主义的雏 形,这种观点认为,经验能够使我们确定 给定的对象是否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外表, 但我们却无法由此推断对象事实上的确正 如它的外表所呈现的一

4、样,因而我们必须 区分经验材料的真实内容与我们由此推断 的事物自身具有的性质。 2、初具形态阶段 实证主义的思 想在17世纪开始 呈现最初形态, 它与近代机械论 的出现有着密切 的关系。 直接形成了与传统世界观的对立:科学的 任务不是去增加自然及其属性的数量,而 是大量地去描述一切可以测量的现象。伽 里略的理想实验超出了经验材料的范围, 开始确立科学理想的重要性,这正是后来 的实证主义哲学确立科学规范的开端。伽里略的科学观 17世纪实证主义思想的最主要代表是伽桑 迪,他在1624年的文章中直接反对亚里士多德 主义,宣称形而上学的思辨是没有结果的,而 合理的目的论思想也是不可靠的。一切值得探 究

5、的知识都会是不完善的,我们基于天生的认 知手段而得到的东西,都不过是具有可能性而 已,这样的知识是无法宣称可以发现世界的“ 本性”或万物的“本质”的。 任何以不可见 的力量去解释世 界的努力都是徒 劳的,我们不能 为以无法清楚地 表达的东西去解 释自然过程而留 下地盘。 笛卡尔莱布尼兹 3、复兴阶段 19世纪的欧洲哲学中存在两种完全不同 的哲学倾向,一种是在德国哲学中占主导 地位的黑格尔唯心主义以及对它的反对, 一种是在英国和法国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 经验论哲学以及对它的反对。(四)社会历史视域中的实证主义与奥 古斯特孔德的策略 奥古斯特孔德首次将自然 科学的方法或科学方法运用于 社会历史领域,

6、使社会科学的 研究从此有了方法论的自觉。 开创了社会学这一学科,形成 了实证社会学理论,被尊称为 “社会学之父”。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三个重大发展阶段: 1、神学阶段即军事时期,人类对于自然界 的力量和某些现象感到惧怕,因此就以信仰和膜 拜来解释面对自然界的变化; 2、玄学阶段即抽象法权时期,以形而上或 普遍的本质来解释一切现象; 3、实证阶段即工业时期,也就是科学的阶 段,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探求事 物彼此的关系来解释世界。 孔德强调既然人属于动物界,是自然界的 一部分,那么就应当纳入自然科学的轨道。 为此,把社会和自然作简单的类比,在社会 学中生搬硬套自然科学模式,制定了

7、一系列 实证社会学概念,论证了社会学的科学地位 。他把社会学叫做“社会物理学”,并参照力 学的静态和动态概念,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 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社会静力学就 是从静止的状态去 研究社会,是研究 一般的社会关系、 秩序、结构及其性 质的学说。简而言 之,社会静力学是 关于人类社会自然 秩序的一般理论的 预备性考察。 社会学研究应从经验事 实出发,认为个人是社会的 构成要素,个人的特性关系 到社会的特性,因而个人是 社会最基本的经验事实。首先,人有感情和理智两 种资质。感情资质使人喜好 变化、厌恶忍耐,理智资质 使人为了生存而忍受长期、 枯燥、单调的劳作。其次,人的感情可分为个 人感情和社会

8、感情。个人感 情倾向于利己,甚至使人为 了满足个人本能需要而置道 德于不顾。社会感情倾向于 利他,使人爱人如爱己。 社会动 力学是在静 力学的基础 上研究人类 社会发展的 动力、速度 、方向和规 律的学说。 人类社会总体发展的特征是,人身 上的动物性逐渐削弱,其知性、德性逐 渐发达,并最终取得支配地位。社会进化的速度,孔德认为是由整 个自然决定的,即由作为内部自然的人 的有机体和作为外部自然的人类有机体 生长的环境决定的。人类历史从根本上讲是一部精神历 史,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是人类理智的进 化。社会动力学( Social Dynamics )人类智力 三阶段物质阶段社会组 织社会秩序占统计地 位

9、的情感 神学阶段 军事时代家 庭家庭内部 的依恋的形而上学 阶段法制时代 民族国家集体的崇敬的实证阶 段 工业时代全人类普遍的仁慈的学科的排位(hierarchy of sciences)SociologyBiology ChemistryPhysicsAstronomymathematics社会学生物学化 学物 理 学天 文 学数 学孔德实证主义思想的优点 作为古典社会学家的孔德对社会学及其理论主要有 以下几方面的重大贡献: 第一,他在19世纪前期首先提出人们应当象对自然 界那样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人类 社会、社会现象,找出其规律性并由此创立了社会学 这样一门以社会为研究对象

10、的新科学门类。孔德因此 赢得了“社会学之父”的称誉乃是当之无愧的 第二,孔德关于科学地研究实实在在的社会的主张 ,使人类对社会的探索彻底脱离了孔德以前的若干思 想家的社会哲学范畴。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飞跃 。 第三,孔德不仅开创社会学这门新科学,而且提 出一整套社会学的理论观点以及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原 则。孔德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初次尝试,为 后来社会学家的理论研究探索提供了基础与动力。 第四,孔德提出的社会秩序与社会变迁问题(即社 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理论)以及他对人类行动的哲学 解释,成为自他以来社会学理论探讨的三大主题。孔 德的这一开拓性贡献功不可没。此外,他关于社会有 机整体论的

11、思想已成为当代西方主流派理论的功能主 义的直接来源之一。孔德提出的社会研究方法论原则 以及一些具体的方法(尽管已有了重大改进,但至今在 社会学经验研究领域广泛应用)。孔德实证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首先,孔德以实证哲学观将人类社会的变迁和进步 视为人性即情感、智力、行动发展的结果,因此带有明 显的唯心主义倾向,按照这一哲学观,孔德对社会现象 的分析与研究很难反映社会的客观规律。 其次,孔德的政治观点也带有明显的保守主义色彩 ,因此必然会影响他的社会学理论观点。例如,维持现 有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秩序就是他研究社会的基本出发 点和核心,所以孔德反对社会革命,主张社会改良。社 会进步与变迁虽然是他研究的主

12、题之一,但这种进步与 变迁仅仅是建立在秩序基础上的。这一保守的社会政治 思想阻碍了孔德对阶级的分化对立与冲突,以及社会制 度、政治制度及其变革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研究与分析, 因而很难作出正确的结论。 最后,孔德从早期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倡导 者跌落到了晚年时期的人道宗教的鼓吹人。虽然 他一再声称“我的实证主义从真正意义上讲就是 一种宗教。”但是他以宗教代替科学最终会妨碍 他对社会的研究可惜他对这一点并未觉悟。尽 管如此,我们认为,孔德开创的社会学及其理论 的影响与功绩将载人社会学发展的史册。(五)社会历史视域中的实证主义与赫 伯特斯宾塞的策略 斯宾塞运用进化论来反思人类社 会,认为人类社会就是一个

13、类似于 自然进化的变化及发展过程。他被 誉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是进 化论的先驱,在C.R.达尔文物种 起源(1859)发表之前7年就提 出了社会进化的思想,认为进化是 一个普遍的规律。 赫伯特斯宾塞 斯宾塞在社会静力学 中首次反思了人类社会, 提出了普遍的进化框架。他 认为社会进化是不断个性化 的过程。在从无差别游牧部 落向复杂的文明社会的发展 过程中,劳动的不断分化促 进了人类社会的进化。从社 会学的角度来看,基本的社 会分类是军事社会和工业社 会,在前者中人类的合作是 通过暴力,而在后者当中, 合作是自愿、自发的。 社会有机体理论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集中反映在他的社 会学原理第1卷

14、中。他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进行 了6项类比,得出了3个结论: 1、社会是一个体系,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各个 部分构成的紧密整体。 2、这个体系只能从其结构运转的意义上去理 解。 3、体系要存在下去,它的需求就必须得到满 足。这些观点开启了结构功能理论的先河,直接 影响了法国社会学家。 斯宾塞详细地比较了 动物有机体和人类社会 。他发现二者当中都有 调节、维持和循环分配 三个系统,在动物中分 别是中枢神经、营养和 静脉动脉,在社会中分 别是政府、工业和道路 、电报、商业等手段。 社会成员分为三等:一是从事生产职能的工人 和农民;二是从事“分配与循环”职 能的商人、企业家和银行家 ;三是从事“调节”职能

15、的政 府管理人员、官吏。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最初定型与迪尔 凯姆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分析范式 尽管实证主义的发明权理应归功于奥 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因为 正是孔德率先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应 用于社会领域,注重对经验事实或社会 事实的分析和研究,并事实上开创了实 证主义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但是,不论 是孔德还是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 Herbert Spencer),他们都只是将社会 事实视为一种自然事实,并没有将社会 事实当成是一种不同于自然事实的“社 会事实”来对待,因而,他们的探索并 不能为社会学的科学化开辟独立发展的 道路。在迪尔凯姆看来 ,社会事实固然是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但社会学视域中 的社会事实不同于 自然科学意义上的 自然事实,社会事 实所蕴含的客观性 不同于自然事实所 蕴含的客观性。(一)“社会客观”:迪尔凯姆实证主 义方法论的理论前设 在迪尔凯姆看来,自然科学之 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科学,因为自 然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社会科 学之所以也能够成为一门科学, 因为社会事实也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这种“客观”不是自然科学意 义上的“客观”,而是一种“社会 客观”。这种“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