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典_在历史的年轮上深深刻下一刀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6944684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文典_在历史的年轮上深深刻下一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文典_在历史的年轮上深深刻下一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文典_在历史的年轮上深深刻下一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文典_在历史的年轮上深深刻下一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文典_在历史的年轮上深深刻下一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文典_在历史的年轮上深深刻下一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技 术 天 地巧 匠 之 门文/孟建军文/孟建军在北京丰台路口一带,马文典有两个店,一个店的名字叫“澡雪堂”,另一个店名为“千希草堂”。两个店都有不少马文典绘制的国画,而“千希草堂”则以展示他斫制的古琴为主。在“千希草堂”里的一个琴桌上,摆放着一张古琴。仔细端详这个琴桌,不是人们常见的木质的,而是一块很大的砖制琴桌。经马文典介绍,才知这可不是普通的砖,而是汉砖!“用汉砖做琴桌,这是在论的。”马文典脸上一副“世上共才一担,本人独得八斗”的优越神色。两扇玻璃大门上写着一副对联: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从对联中,看出了马文典的品味与追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2岁的马文典留着胡须,穿

2、着棕黑色的中式对襟衣服。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底气十足。马文典是个画家,且出道很早。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拜著名画家萧墅为师,并独辟蹊径地进行了大漠山水画的理论研究与创作,成为大漠画派的创始人。24岁时,他就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展览。其作品还曾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友人,并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出版有马文典画集,在广东建有马文典美术馆。马文典:在历史的年轮上深深刻下一刀-27-技 术 天 地巧 匠 之 门马文典并未固守着他在美术领域里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将艺术触角伸向音乐领域和乐器制作领域。他酷爱古琴,师从著名古琴演奏家杨青先生习琴。后来又萌发了斫琴的念头。他斫制古琴的事情从未透露给任何人,就

3、连和他十分亲近的人他也三缄其口。直到2011年,他在北京大观园举办了一场 “大汉天声马文典唐雷古琴斫制展”,人们才知道他还会制作古琴。看着一张张精美绝伦、色彩斑斓的古琴,人们怎么也想不到,一个画画的人居然能制作出如此美妙动听的古琴来。马文典的古琴老师杨青先生赞叹道:我没想到马文典的古琴做得这么好,非常好!处女作“拂爽”艰难诞生 说起斫制第一张古琴的难处来,马文典拿出一册印着他斫制古琴的画册,其中有一段他写的斫琴记,记录了他斫琴的始末,现摘录其中一段“一日,忽发奇想,欲寻良材以自斫成琴,独喜蕉叶式。无奈,一无技艺,二无斫具,三无琴材,故传书于天下挚友,不日,遂得古祠堂门木一块,其木长四尺有余,宽

4、二尺,厚四寸许,色古铜泛黄,扣之友金石声,且余韵幽深,乃斫琴之百年杉木也,暗喜,遂觅师访友,寻斫琴之技。”后来,马文典通过人介绍找到一位知名的斫琴师傅,对师傅说自己没学过斫琴,但很喜欢蕉叶式古琴。那位师傅对他说,蕉叶琴是斫琴中难度最大的,况且你从未斫制过古琴,还是先由仲尼式入手。马文典是一个性格刚烈之人,他不相信没斫过琴就不能斫制蕉叶之说,找到一些材料后他动手制作,历经春秋酷暑,潜心斫琴。 “髹漆虽繁,不敢省人工,佩饰虽贵,不敢减物料”。就这样,一张黑红相间、色彩斑驳的蕉叶琴终于问世。张弦弹奏,声音古朴苍劲,及其松透,马文典为其取名“拂爽”。从此,马文典一发而不可收,对斫琴充满了无限兴趣。在绘

5、画之外,他又开辟出一条艺术道路。之后他又相继斫制出16张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古琴。其中有一张古琴名为“闲止”琴绿绮式(百纳琴),通长125.5厘米,额宽16厘米,肩宽19.5厘米。此琴为明代老杉木斫,梓木底,鹿角霜灰胎,髹朱、绿色大漆,蚌徽,比喻轸。龙池两旁刻写着“琴棋书画诗酒花赏心悦目,柴米油盐酱醋茶益寿延年。唐雷琴艺。”他斫制的“清举”琴,面板是一块难得的虫蚀木,从龙池处看,面板的木头上面布满了被虫子咬蚀过的大小不一的孔洞。此琴的声音醇厚、松透,象牙的徽。马文典告诉我,一张琴要刷50多层的漆。“清举”琴底部打磨后露出斑驳的鹿角霜色彩,平添一丝古意,也看出斫琴人在斫琴过程中完全按古法斫琴,绝

6、无偷工减料之嫌。一张“惠音遗响”琴也很有特色,琴体髹宝石蓝大漆,铜徽。龙池上方镌刻着“惠音遗响”篆书,龙池下方有一首嵇康的酒会诗:“流咏兰池,和声激朗,操缦琴商,游心大象,倾昧修身,惠音遗响。钟期不存,我心谁赏。”马文典说,嵇康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给我的琴起好了名字了。有人想用宝马换“阮竹” 2010年,故宫藏琴展在国家大剧院举办。其中一张大蕉叶琴引起了马文典的关注。展览禁止拍照,马文典只好仔细观察了几遍,把该琴的一些特点熟记于心。回到家后,他凭借着记忆斫制了这张蕉叶式古琴。这张琴通常130厘米,尾宽17厘米,厚6.3厘米他用清代老桐木作为面板,梓木做底,髹朱砂色大漆,用象牙做徽,雁足用乌木制作,

7、酸枝木制作龙龈,碧玉琴-28-技 术 天 地巧 匠 之 门轸。琴背后铭刻“紫气东来”琴名,龙池左右刻着两句诗“历经天磨成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池下方刻写着“唐雷琴艺”。马文典说,红色有吉祥寓意,所以叫紫气东来。问其为何镌刻“唐雷古琴”作为自己琴的名号?他回答道:唐代是中国古琴鼎盛时期,唐代雷氏家族制琴有名,雷氏制琴享誉天下,故我取斫琴笔名就叫唐雷。马文典还制作了一张名为阮竹的琴,通体宝石绿,通长122厘米,尾宽15厘米,厚5.2厘米,是用清代老杉木所斫,色彩斑斓,琴头上还镶嵌有清代老青花瓷片一块,龙池左右刻写着马文典自己的词句:勾踢抹挑如雷贯耳,吟猱绰注似风入怀。以往见到斫琴师傅制作的古琴,

8、多为深褐色,而见到马文典制作的古琴,漆色大胆醒目,色彩浑然天成。他说,古代的古琴也不全是一个颜色,嵇康琴赋中就有这样的诗句:“错以犀象,籍以翠绿”,可见琴的色彩自古就很丰富,并非今世所见皆是素琴。马文典告诉我,这张琴在大观园的展览中被一个观赏者相中,他提出用自己开来的宝马车换这张琴,被马文典婉拒了。宝马换古琴也成为人们的谈资。“这张古琴是中国古琴里面所没有的样式,每一张古琴都倾注了我的血和汗。”因此马文典格外珍惜自己的心血之作,不会轻易售让于人。把琴当成艺术品去做 刷大漆也叫髹漆,一遍遍髹,刷的遍数越多越好。马文典按照古法斫琴。他告诉我,当把木胎做好后,第一遍先刷靠木漆,之后刮一遍极薄极细的灰

9、胎,把上面的麻坑堵瓷实了。待干透后,在木料上包纯麻,之后仍刷大漆,晾干后往上面刮鹿角霜。第一层鹿角霜用四十目至六十目的,干透后稍微打磨;第二遍上中灰。中灰颗粒80目,把缝隙填满,干透后适度打磨,再用200目至500目的鹿角灰调和大漆刮第三遍,这样就形成了递进式的宝塔模式,称为“宝塔灰”。按照这个步骤制作古琴,音色才会沉稳、绵软。马文典富有创造性,他不愿人云亦云,而是坚持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进行创作,无论是在绘画上还是古琴制作上。他斫制的古琴在髹漆上大胆用色,仿佛是在制作一幅幅漂亮的漆画。在雁足、琴轸的设计上,马文典也很讲究,将它们设计成竹节形状。他说,竹子是四君子之一,设计成竹节形状,有君子配琴的

10、寓意。他要求古琴精微细节的地方都承载起一种文化。他的琴徽所用的材料都不一样,有象牙的、有青花瓷的、黄玉的、金的、蚌壳的。著名古琴家李祥霆看了马文典的琴后,称他的琴在新琴里堪称是上品。谈起斫琴最难忘的经历,马文典说,斫琴最痛苦的是大漆过敏,“浑身起疙瘩,难受流脓。天天买韭菜切成段撒盐,拿韭菜汁洗,用花椒水擦皮肤止痒,直到坚持了一个月左右,对大漆产生了免疫力。“现在我吃大漆都没事了,因为我把大漆降住了,很多人降不住。”马文典说,“我把做琴上升到艺术层面,在制作过程中,我把它当成是一个艺术品去完成。每张琴都有一个创意,色彩、音色、造型都有区别,绝不千篇一律。”-29-技 术 天 地巧 匠 之 门他说

11、,画家做琴跟木匠做琴是两码事,急功近利者想赶紧做完琴去卖钱,琴肯定做不好。追求不一样,境界也不一样。“我知道文人喜欢要什么琴,喜欢弹什么琴,因为我就是文人,我就是画家。我知道我应该拿着什么样的琴坐在风景秀丽的悬崖边上,因为我画高山流水题材的画,就能创造出这样的景色来。”绘画与斫琴一脉相承 谈起斫制古琴所用材料,马文典侃侃而谈,他说灰胎以鹿角霜和八宝灰为最好,其次为瓦灰。传统大漆漆质坚韧光滑,温润而厚重,是斫制古琴最佳天然材料,流传下来的千年古琴,无不是涂刷大漆的,为保护木料千年不腐创造了条件。怎样才算一张好琴呢?马文典说:高音区清脆,有金石之声,中低音浑厚丰满。发音松透、明亮,圆润,有韵味,手

12、感舒服,没有煞音。我又问马文典:美术与斫琴有何内在联系?马文典回答:一脉相承。“琴棋书画是一回事,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弹琴的韵律节奏在书画中都能更体现出来。中国画讲究留白和起承转合,讲究笔法。提按顿挫,轻重缓急,跟古琴的节奏韵律有相同之处。”他指着一张古琴接着说:“书画家对美学意义上的认识跟琴家对美学意义上的认识是 一 样 的 , 古 琴 的肩、腰、颈、头、尾,哪个地方差一厘米看上去都不和谐,挂墙上一眼就能看出来,很不舒服。琴的比例、设计跟画画一样,经营位置、布局章法,所有这一切,与设计制作古琴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古琴里面的天地柱就是经营位置,古琴的样式不一样,每张古琴的天地柱位置都不同,根据槽

13、腹里面木纹的宽窄、弧度的不同,设计找寻合适的位置安装天地柱。内里结构如何经营,琴外面如何经营,直接影响到音色。”气度决定格局 马文典说,现在也有一些斫琴人急功近利,根本不按古法制琴,用合成漆,用砖灰甚至水泥,这样的琴声音能好才怪。为什么他们的琴一码黑,不敢打磨,因为打磨太深就会露馅。马文典不甘寂寞且勇于超越古人、今人,更愿意超越自我。目前,马文典又在着手斫制十二张古琴,连同现有的十六张古琴,然后再画一部分与古琴有关的历史题材的绘画,搞一个琴画展览。“我要把中国琴史上发生的历朝历代的故事都画出来,创作成国画作品。”他透露已经画出30多张。马文典集绘画、斫琴、弹琴于一身。他曾经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也曾到大漠腹地独行,经历过太多,因而他练达无畏,坦荡率真,对人生大彻大悟。马文典认为:性格影响命运,气度决定格局。无论是在绘画上还是斫琴上,无论是在笔墨上还是在刀斧上,无不体现出马文典的性格与气度。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马文典说,他要在历史的年轮上深深刻下一刀,证明自己曾经来过。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