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产业升级挑战的中小企业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843210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33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对产业升级挑战的中小企业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应对产业升级挑战的中小企业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应对产业升级挑战的中小企业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应对产业升级挑战的中小企业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应对产业升级挑战的中小企业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对产业升级挑战的中小企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对产业升级挑战的中小企业(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二 部 第 二 部 浙江省的产业集群 应对产业升级挑战的中小企业 课题组组长 金祥荣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博导 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课题组成员 朱希伟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博士 李 婧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成 洁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33浙江人多地少,能源和基础工业原材料比较匮乏;但在改革开放以来 20 多年中,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2006 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为 15648.93 亿元,按照可比价,比上年增长 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922.98 亿元, 同比增长 3.0%; 第二产业增加值 84

2、37.71 亿元, 同比增长 13.9%;第三产业增加值 6288.24 亿元,同比增长 15.1%。浙江省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十余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 年浙江 GDP 在全国各省市区中的排名已经从 1978 年的第 14 位上升到第 4 位,人均 GDP 保持全国省区第一。 许多研究认为,浙江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特色产业为支柱的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关于浙江省的产业集群,虽没有连续的统计数据记载,但浙江省经贸委不定期做的调研统计仍是目前可供分析的重要数据。1998年调查统计,在有资料汇总的浙江 66 个县(市、区)中,产业集群产值超过 1 亿元的有 306 个,合计

3、总产值 2664 亿元,平均规模达 8.7 亿元。2002 年调查统计,在浙江 88 个县(市、区)中有 85 个县(市、区)拥有不同规模的产业集群,其中集群产值超过 60 亿元以上的有 25 个 (见表 1-1) , 超过 1 亿元的有 519 个 (见附表) ,合计总产值约 5993 亿元,平均规模达 11.5 亿元。2005 年调查统计,浙江省工业总产值在 10 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有 149 个。其中,50 亿元以上的有 35 个,100 亿元以上的有 26 个,200 亿元以上的有 6 个。149 个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工业总产值合计超过 1 万亿元,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 52。浙江

4、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虽然其形成过程差异较大, 但它们绝大部分是由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中小企业在特定地理空间集聚而形成的一种区域性生产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中小企业发挥灵活的体制优势,依靠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见表 1-2)开展专业化生产,形成了巨大的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推动了浙江经济高速、持续地发展。进入 21 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浙江产业集群迎接着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 促使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也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巨大挑战,迫使浙江省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积极应对,从而推动浙江的制造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34表 1-1 2002 年浙江省产值 60 亿

5、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情况 资料来源:浙江省经贸委提供。 排位 集群所属行业 所在地区2002 年产值 (亿元) 从业人数 (人) 主要产品销售占全国同类产品销售比重(%) 排位 集群所属行业 所在地区2002 年产值 (亿元) 从业人数 (人) 主要产品销售占全国同类产品销售比重(%) 1 织造 萧山 200 60000 5 2 低压电器 乐清 130 48000 66 3 贡缎 诸暨 106 84061 28 4 五金 诸暨 92 32613 60 5 皮革制品 海宁 90 54700 6 服装 平湖 88 65000 1 7 汽配 萧山 88 21600 8 汽摩配 瑞安 88 83765 9

6、 纺织 长兴 88 50935 37 10 医药化工 新昌 84 4914 11 针织 象山 80 45000 12 厨具 嵊州 80 18000 20 13 袜业 诸暨 75 45221 35 14 印刷 苍南 74 15 化纤纺 萧山 72 5000 9 16 丝织 秀洲 66 48900 17 印染 绍兴 66 24783 18 机械汽配 鄞州 64 24000 19 皮革皮鞋 瓯海 63 33841 6 20 不锈钢制品 永康 62 21 机械 新昌 61 12886 80 22 领带 嵊州 60 3000 80 23 家纺装饰布 海宁 60 33000 35 24 服装 鄞州 60

7、40000 25 印染 萧山 60 25000 5 35表 1-2 浙江省专业市场发展情况 年份 专业市场数 (个) 10 亿元以上(个)100 亿元以上(个)专业市场成交额(亿元) 年份 专业市场数 (个) 10 亿元以上(个)100 亿元以上(个)专业市场成交额(亿元) 1978 1051 8.60 1979 1322 11.30 1980 1415 12.20 1981 1656 14.70 1982 1736 18.10 1983 1788 21.60 1984 2241 26.90 1985 2345 44.00 1986 3653 59.10 1987 3706 80.90 198

8、8 3632 96.30 1989 3669 149.00 1990 3797 161.90 1991 3802 204.60 1992 3865 321.30 1993 4127 651.20 1994 4207 1480.50 1995 4349 2165.70 1996 4388 57 3 2545.30 1997 4488 57 2 2798.00 1998 4619 58 2 3209.60 1999 4347 69 3 3606 2000 4348 68 4 4023 2001 4278 78 6 4652 2002 4193 77 6 4997 2003 4036 93 9 55

9、91 2004 4049 114 9 6384 2005 4008 120 10 7173 资料来源:浙江省经贸委提供。 36一、产业升级过程中浙江代表性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一、产业升级过程中浙江代表性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一)(一) 浙江模具产业集群浙江模具产业集群 浙江省模具制造业历史悠久,近 10 年发展更为迅速,其规模已成为全国第二,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浙江省近代的模具制造可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 是伴随着钮扣、 拉链、 发夹、鞋子、牙刷以及后来眼镜、打火机、文具、灯具等花样繁多的小商品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依托以个体、私营为主体的体制优势及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传统

10、,浙江省的模具制造业一直发展较快。80 年代受塑料加工、小五金、小家电等产业发展的带动,浙江模具制造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同时,作为产业之母的模具工业的大发展也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扩张。值得一提的是,80 年代后期国家有关部门对模具工业的重视以及模具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促进, 浙江省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将模具工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从而使浙江省模具工业在 90 年代进入发展的“黄金期” 。目前,浙江省的模具工业规模已仅次于广东省列全国第二位,其生产技术水平也居全国前列(中国模具产品结构见表 1-3) 。 表 1-3 中国模具产品结构 模具类别模具类别 比例比例 备注备注 冲压模 41% 塑料模

11、39% 大部分为注塑模具 铸造具 10.5% 大部分为压铸模具 其他各类模具 9.5% 资料来源:黄岩区模具协会提供。 从地理分布上看,浙江省模具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宁波市和台州市,宁波市的宁海、余姚、慈溪及鄞州主要生产塑料模具,北仑以压铸模为主,象山和舟山以铸造和冲压模具为主。台州市主要模具生产企业集中在黄岩和路桥,塑料模具占大多数。截至 2005 年年底,宁波全市模具产值已超过 70 亿元。台州市的模具产值也已37接近 70 亿元。 本报告将重点考察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的两个模具产业集群宁波余姚模具产业集群和台州黄岩模具产业集群。 1.宁波余姚模具产业集群 (1)发展概况 余姚市模具制造业

12、的形成和发展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 早期的模具加工生产组织形式为模具生产小组,主要包含在国营或集体企业的金工车间内,由于加工量和品种的局限,并没有条件从中分离出独立的模具加工生产企业。随着为国营或集体企业配套的零配件加工业的兴起, 在城区南部矮凳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专业加工制作胶木电器部件模及金属徽章模为主的小企业。 正是这些国营或集体企业中的模具生产小组与农村兴起的小型制模企业成为余姚模具制造业发展的雏形, 在这些企业中集聚了余姚境内的几乎所有的模具制作技术工人, 当时模具加工以手工制作为主。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模具加工业不断扩散和发展。一

13、些能工巧匠也开始流动于城乡企业及市内外企业之间。一家一户的小模具加工点也层出不穷,有的地方出现沿街集中分布的现象,并形成较有特色的模具加工一条街。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余姚市政府因势利导,与中国轻工总会联合开发建设“中国轻工(余姚)模具城” 。从此,遍地分散的企业纷纷入城办厂,模具制造业进入了一个集聚提升时期。 在余姚模具制造业发展的近 40 年中,主要经历了“形成、发展、提升”这三个阶段。特别是最近十年中,模具制造业更是得到快速发展,余姚模具业逐渐形成了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体系,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模具之都”。截至到 2005 年底,全市共有注册的模具及相关企业 1200 多家(模具城

14、内有 790 家) ,从业人员 4 万多人。由于余姚市内拥有庞大的加工体系,行业门类较为齐全,使余姚具备了生产各类模具的能力,尤其是在塑料模具的制造加工方面,更是具有明显得优势。到 2005年年底,余姚市模具产业的总产值达到 40 亿元,实现销售 27 亿元(75是塑料模具) ,占全国模具产业总销售额的 4.4%。 (2)主要特点 余姚模具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38加工领域延伸扩大,产品结构日趋完善加工领域延伸扩大,产品结构日趋完善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余姚市的模具制造业是以塑料模具的加工为主,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即便如此,当时余姚加工的塑料模具及相关产品的生产量已相当可观,约占

15、全国总量的六分之一左右。不仅如此,当时由余姚企业加工生产的冰箱、彩电、洗衣机三大件的塑料配件,也占到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各类日用塑料制品更是闻名全国。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对冲压模及压铸模需求大量增加,推动了余姚模具制造业的加工领域日益扩大,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模具企业。到 2002 年初,冲压模和压铸模销售额分别占全行业的 10%和 15%,行业结构、产品结构日趋完善。此外, 与模具制造业发展相配套的模架、 标准件、 锻件等配套企业也得到相应发展,模具钢年销售已达 10 万吨。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加工质量显著提高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加工质量显著提高 模具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往往以整体加工能力和加工装

16、备的精良程度来进行衡量,其中数控机床(含加工中心)和 CAD/CAM/CAE 工作站的数量则是反映一个地区模具加工能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余姚已拥有数控机床(含加工中心)100 余台,建立 CAD/CAM/CAE 工作站 20 余个。塑料模具型腔尺寸精度接近 3,中型模具生产周期比 20 世纪 90 年代初缩短了三分之一, 直接出口模具占加工总量的 15%,间接出口(由当地模具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口)模具占加工总量的 23%。优质模具钢使用率达到 25%,模具生产加工能力已达到国内领先地位。 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协作联动不断加强 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协作联动不断加强 近年来,余姚模具企业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使企业的单体规模迅速扩大。在现有的模具制造业中,年商品模销售超过 300 万元的企业有 20 家;其中销售规模 5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10家,100 万元以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