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83178 上传时间:2017-08-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材料作文的写作一般要有这样六个步骤:一、引述材料引述材料即用简洁、概括性强的语言总述所给的材料。引材料,要抓取材料中为文所用、凸现主旨的关键词句,开篇入题,而不是照抄照搬原材料,或滥引瞎引。正确的做法是为“文”而引,并且要引得自然,要恰到好处。下面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一位同学读书时偶然发现了前人这样一句名言“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 ”他很欣赏这句话,便把它讲给他的好朋友。而他的朋友却不以为然,随口说道:“涉浅水者尚有鱼虾可食,涉深水者喂蛟龙也。 ”两个人于是争论起来。请你针对以上两个人的争论,自拟题目写一篇 800 字的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下面以我所教班级学

2、生的作文为例,谈谈看法。这位同学的作文题目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开头是这样写的:材料中前一位同学所欣赏的“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这句名言,似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同宗同义。对此,我也深表同感。凡是畏首畏尾、畏惧不前,不敢越雷池半步,怎么能够成功?凡是没有“涉深水”的勇气、 “入虎穴”的精神,怎么会有“得蛟龙” 、 “得虎子”的喜悦呢?这里开篇引入的文字,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开宗明义。这是为文而引,引得恰到好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二、评议材料评议材料就是紧扣所引的材料进行分析评价,推敲材料的深层含义,挖掘材料的底蕴,为观点的提出作准备。上面同学的作文开头,从“对此”到“怎么会有得蛟

3、龙 、 得虎子的喜悦呢?”都是“议”的文字, “评”的范例。击中肯綮,入木三分。三、亮出观点亮出观点就是在对材料引述、议论、评析的基础上亮出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是作者对材料中揭示出的事理或哲理总的看法。作者或赞成,或反对;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毫不含糊。下面再看一看这位同学是如何亮出观点的:由此看来,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非得具备“涉深水”和“入虎穴”的素质不可。这位同学的观点是在开篇三言两语地对材料进行分析评价之后得出的,既紧扣了材料,又点了题目,亮出了观点,更为全文张了本,起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四、联系现实联系现实就是让作者的思维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

4、膀,跳出材料的框框,飞进现实,飞向生活,联系身边的典型人和事,联系时代主题,揭示社会意义。这位同学的作文是这样联系现实的:邻居胡某开了一家缝纫店,开了一年有余,觉得不错,想把缝纫店扩成服装厂,以高档新潮的时装打入市场,从而扩大规模,扩大再生产。老婆不同意:这样小打小闹的一年还能挣个万儿八千的,扩成服装厂,服装档次又高,没人光顾,一旦滞销,不是亏了吗?可是胡老板明白着呢!没有“涉深水”的胆识,何以缚蛟龙 ?没有冒风险的精神,怎能赚大钱?他既有一定的资金作后盾,又有一身裁剪的好手艺,加上善管理、会理财、谙营销。自信有办服装厂的本领。服装厂开张后生意红火,名声大振。大量批发,供不应求。服装远销省内外

5、各大城市,最近又与外商签订了供货合同,准备漂洋过海打入国际市场呢。老板娘更是乐不可支:“要是没有老公当初冒险精神,哪会有今天?”这位同学以邻家办厂例子现身说法,这样的论据典型贴切,有雄辩的说服力。五、分析拓展分析就是结合材料围绕论点进行透彻地分析,拓展就是在此基础上辐射拓展,使文章的中心得以深化。这样,论证说理的深度、广度、厚度达到最大值、最佳处。这位同学的作文是这样分析拓展的:一个家是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我们的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是不是我们可以就此裹足不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了呢?否!英明的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口号,领导全国人民奔小

6、康。难道我们不应为这敢于“涉深水”的精神而叫好吗?不应为这一大胆而英明的决策而喝彩吗?试问,如果没有“敢为天下先”而“涉深水”的冒险精神,世上又有谁吃过“虎肉” 、披过“龙皮”呢?如果没有这种“涉深水”的精神,胡记服装厂又何能生意红火、发展壮大、名声大振呢?如果没有这种“涉深水”的精神,我们国家又何以能如此兴旺发达、繁荣富强呢?不过话还得说回来,我在这里提倡的仅仅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而不是叫你在死胡同里一个心眼走到底。我认为,有能力“涉深水” “得蛟龙”者应该“涉深水” ;而确无能力为此者,就只好“涉浅水”去“捞鱼虾” ,否则“鱼虾”捞不到,自己倒成了“蛟龙”嘴里的“鱼虾” ,岂不冤哉

7、!一言以蔽之, “没有金刚钻,甭揽瓷器活” ,这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这位同学作文的分析拓展部分,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广度,既成功地拓展,又辩证地分析,一举两得,难能可贵。六、总结深化总结深化就是文章在充分得到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全文作出总结,深化中心论点。这是文章的结尾,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全仗收口。 ”结尾可以发出号召,可以警策来者,可以勉励大家,可以启迪后人。既要呼应开头,又要画龙点睛以深化主题,同时仍要扣紧材料。好的文章更应有一个好的结尾,完美的结尾。再看一看这位同学是如何结尾的:青年朋友们, “小鱼小虾”终会让你厌倦,唯有“涉深水”者,方可得“蛟龙” ;唯有“涉深水”者,方显英雄本色;唯

8、有“涉深水”的冒险精神,方可让你享受到人生的真正乐趣。让我们真正具备“涉深水”者的胆识,带着我们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带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去闯世界吧!去叩开成功的大门吧!上述写作思路和技法,如果同学们熟练了,可以在此基础上调整写作思路,也可以跳出这种写作思路的框架,自由发挥,从而写出见解更深刻、个性更鲜明的好文章。紧扣高考作文写作思路的六大绝招这里,我送给大家迅速打开作文思路的六把金钥匙。为说明这些方法的适用性,我结合过去的高考题作一解说。一、置换法1.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是借喻性质的,那么这时就可使用本体去置换喻体。如山东高考作文题:请以“春来草自青” 为

9、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命题人给了我们比喻的喻体,本体呢,思考可知道“春”的本体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力,可以是机遇,也可以是改革,是友谊,是爱心,是互助,是合作,是诚信,等等。 “草自青” 的本体可以是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是辉煌的成功,也可以是双赢的结果,等等。我们展开联想,用一个又一个的本体去置换喻体,写什么的问题也就立马解决了。2.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或话题中的相关词语具有多义性,那么这时可用具有单一语义的词语置换具有多义的词语。例如重庆高考作文题: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自然界。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不勉强

10、;不局促;不呆板。请以“在自然中生活”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以“在自然中生活” 为题目, “自然”怎么理解?这是立意的关键。命题人想我们之所想,给了我们三个义项进行诠释。我们只要用其中的一个义项去置换“自然”,那么也就容易迅速立意,打开思路。如果“自然”是指自然界,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然界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环保等。如果“自然”是指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由发展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教育中的张扬、发展个性等。如果“自然”是指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那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

11、通过造句的方式来看一看:态度很自然;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这么说来, “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大大方方,也就是凡事能够深入进去融入其中。明白了这些,我们谈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3.如果所给的作文题中含有代词,那么这时可用代词所代的事物去置换作文题中的代词。例如上海高考作文题: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 800 字。(2)不要写成诗歌。(3)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世界就是由“我们” 与“ 他们 ”组成的,心中如果只有“我们”,自然世界是不完整的。遗憾的是,现在只关注自己的人太多了

12、,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哪里还有他人?这样的世界,又怎么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我们把视线转向“他们”,会看到什么?会看到贫穷,会看到富贵,会看到不公,会看到进步,会看到文明,等等。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共同富裕,会想到平等,会想到感恩,会想到正义等。“他们”是谁?可以是农民工,可以是干部子弟,可以是下岗工人,可以是一掷千金的大款,可以是沿街乞讨的老人,等等。这么一置换,自然也就打开了思路。二、补充法所谓补充法,是指通过给标题或话题补出相关的句子成分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例如安徽高考作文题:请以“带着感动出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打开思路,写好“带着感动出发”,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谁带着感动出发。也就是补出标题的主语,可以是你(你们) ,可以是我(我们),可以是他( 他们)。二是什么样的感动,或者说是为什么感动。联系实际,汶川大地震中,老师舍生救学生,我们为之感动;救援人员不怕疲劳,日夜奋战,我们为之感动;群众排队捐款、献血,我们为之感动。具体到个人,温总理第一时间在第一线指挥,我们感动;民警蒋小娟为灾民的孩子喂奶,我们感动。让人感动的原因很多,让人感动的事例很多。三是带着感动出发的结果。带着感动出发,其结果将产生更多的感动,从而使更多的人带着感动出发!再如广东高考作

14、文题:请以“不要轻易说 不”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可以通过给标题补充状语的方法来打开思路。不要轻易说“不”,不是不能说“不”,而是不要轻易说。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策略一些,这并不是要接受、认可,轻易说“不”的结果,往往使我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比如面对同事、同学、朋友、家人的正当请求,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不”,往往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拉大了与他们的距离,使双方变得越来越疏远。不要轻易说“不”,是智慧的表现,是道德的要求。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立意、选材也就有了取舍的空间,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也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再如浙江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

15、文。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请以“触摸都市” 或“ 感受乡村 ”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注意】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无论是“触摸都市” 中的“触摸”,还是“感受乡村”中的 “感受”,都是用心去触摸,用心去感受。即给“触摸” 、 “感受 ”补充状语。也就是说,我们所写的,应该是都市或乡村中能够在我们心灵的湖泊上激起波澜最起码是涟漪的人、事、物或观点。这样,我们所写才可能充满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不

16、是些人云亦云的内容。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给人以陌生的新意,自然会让阅卷老师喜欢!三、扩展法例如湖南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如何立意?命题人已经给了我们三个角度,我们可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看哪一个认识深刻,哪一个手头有材料,我们就用哪一个。除此之外,还可以谈从全局把握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