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_过渡_

上传人:ZJ****3 文档编号:46819636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6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_过渡_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_过渡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_过渡_(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新概念教书育人12|2011SHIJIANYUFANSI实践与反思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野过渡冶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 英语与生活、社会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它的艺术性特点也不断凸现。 精心设计的过渡, 能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 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并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 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 能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的内容, 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加强学科间的联系。1.温故知新法。 知识是连贯的、 系统的。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温故知新法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它能唤起学生对已学知

2、识的回忆, 以旧带新, 自然过渡。 其中的 “故” 可以是刚刚学过的知识, 也可以是较长时间以前学过的知识。 这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运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过渡方法。2.悬念设置法。 学贵有疑。 疑是积极思考和获取知识的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 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 在教学中设疑布阵,引导学生去猜测、 去联想,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3.谈话讨论法。 这个方法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某个精心设计的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适度了解

3、话题的内容,从而逐步引入新课的话题, 为新课的教学辅平道路。 谈话讨论法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互动性强, 因而极易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热烈的气氛。4.游戏过渡法。 游戏过渡法能够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游戏的形式可以是猜单词、 猜人物、 猜事物等。 使用游戏法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人物或事物来设置活动, 以激发游戏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同时, 与悬念设置法一样, 游戏切忌难度过大, 要让学生 “跳一跳够到苹果” , 从而步步引入正题。 例如, 教学器乐类单词时, 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物体的局部请学生猜测, 最后一物体为钢琴的局部(较像桌子) ,当学生猜测 “Isthat

4、a table?”时,揭示谜底,“No, it s apiano.” ,继而进一步谈论 “Do you like pi-ano music? Do you play the piano?” 5.生活情景法。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用来交际,书本的内容提炼自生活,特别是现行的英语教材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 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 把握课堂与生活的切入点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正如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 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6.媒体过渡法。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教学设备也在逐步更新换代。 实物投影仪、 多媒体电脑、 白板等现代教学手段

5、已经广泛地运用到课堂中。运用电教媒体最大的特点是信息量大、节奏快、 活化教材内容、 交互性强, 能产生多种感官刺激,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 5B U-nit 7 At the weekends 中的 B 部分昆虫类单词, 由于它于其他部分的联系不是很密切,较难处理。我们可从谈话导入,“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Doyou like watching cartoons? Which cartoondo you like best?”自然过渡到谈论动画片 虫虫特工队 , 在进行片段欣赏后,可结合 E 部分昆虫特征,运用多媒体,通

6、过展示或猜测声音、 外型等方式教学单词。过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 新颖、 自然、 有趣地将课堂的各部分呈现出来, 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学习气氛中,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它必须为课堂的各部分的教学服务,不可喧宾夺主, 设计切忌过于花哨, 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 2 分钟左右), 还要注意其风格与课堂的整体设计相一致, 以便很好地为课堂主体部分服务,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过渡虽然只是教学过程中一个细小的环节,却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教学素质。 总之, 英语教师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设计出别开生面、 引人入胜的过渡环节。(作者单位: 江苏溧阳市文化小学)蔡雪飞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