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多媒体课件:鉴赏诗歌的形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819386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多媒体课件: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中语文多媒体课件: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中语文多媒体课件: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中语文多媒体课件: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中语文多媒体课件: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多媒体课件:鉴赏诗歌的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多媒体课件:鉴赏诗歌的形象(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考试说明考试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 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 也是最关键的要素。诗歌形象是指诗 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 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 、草、虫、鱼等景物。诗歌形象表现的内容的角度 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或抒情主人公; 景物形象:包括景象和物象; 【考查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 解形象的典型意义。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 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 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 形象。我们要通过形象来挖 掘探寻诗人的情感心志。怎样鉴赏(分析)人物形象怎样

2、鉴赏(分析)人物形象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 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答案一: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 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 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 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 ,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 的感受。 解答不具体,解答不具体, 且答非所问。且答非所问。答案二: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 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 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 ,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 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 一

3、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 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 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 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 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答案三: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 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 ,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 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 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 ,或为宦海浮沉。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 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不是本诗的表 现正解:答案由三个部分构成正解:答案由三个部分构成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又有点孤寂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又有点孤寂的 诗人的

4、形象。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之“独去” ,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 冷遇,表现出诗人孤独生活;只有“相看不厌” 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 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世的“无情”, 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 格。 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 的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 概括特点概括特点分析依据分析依据指出意义(情感)指出意义(情感)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 职归隐石湖(在今江

5、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 (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 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 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 ,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 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 ,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 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人”只是泛指 ,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 后的世态炎凉。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 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 赞赏之情。(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

6、身份);(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感)。 给你技巧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一)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 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 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 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 ,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越不凡之气可见; “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 何处,意谓脱离了

7、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 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 ,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 门的幽愤。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人:陆游;世:南宋,抗金;背景:词后“沧州” 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例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 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 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 镜湖边的三山。 答案: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 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8、现在虽被弃置不用, 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 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什么形象形象的特征 形象的意义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1、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 少女形象。2、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 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 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 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3

9、、这表现了她的天真、活泼和勇敢的一面。分析依据分析依据指出意义(情感)指出意义(情感)概括特点概括特点(二)注意细节、动作心理等的描写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 分析。形象: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隐士形象。形象特征:前四句写环境幽僻、高雅,表现了他的 高洁不俗。后两句写西邻对他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他 的潇洒。形象意义: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三)注意环境描写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我们来做做 。嘴上说来终是浅嘴上说来终是浅 绝

10、知此事要笔行绝知此事要笔行人物动作:马蹄轻 忽过 还归人物神态:回看 全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个英姿飒 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奋力追击 的情形踌躇满志 的神情策马疾驰的英姿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题李凝幽居中李凝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 诗人用“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 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

11、的以动衬静 ,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 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 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2010山东滨州高三检测)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河湟旧卒张乔少年随将讨河湟, 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 独吹边曲向残阳。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形象?第一首描绘的是长期 戍边、年老返乡的旧 卒 。主人公少年从 军,白头方回,反映 出了当时动乱时代的 影子。第二首描绘的是为抗击匈奴 战死沙场的士卒。 “誓扫匈 奴不顾身 ”写出了唐朝将士 ,抱定为国而战的

12、信念,出 生入死,浴血奋战,不顾身 家性命,这是一种慷慨雄壮 的英雄之气。“五千貂锦丧 胡尘 ”写战争没有取得重大 的胜利,将士们也没有能够 凯旋归来,他们全都战死在 疆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就这样丧失在敌人的烽火烟 尘之中。表现出作者对将士 的敬佩和同情之心(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主要内容、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如南宋 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 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 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 、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

13、,是诗的主旨。(1 )鉴赏的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 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人 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观点态度。景物形象又可称意象,意象就是 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 思的客观物象,也就是借景抒情的景 或托物言志中的物。1、分析思路 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意象的 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 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 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 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 ,情为何端。2、鉴赏方法 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 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

14、(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 、表现的寓意等)。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 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3、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意象)并概 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 (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二、形象鉴赏 景 鉴赏思维切入点: 1、筛选景物,注意景物意境内在的协调性; 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 鸟”三个角度

15、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1、筛选景物:舟、人、山、雨、鸟 2、抓描写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 眇眇、秋、独二、形象鉴赏 景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 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鉴赏诗中的景象) 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 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 家念远的孤寂、凄怆的情感;最后,诗人运用衬托手 法,写一只失群的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

16、鸟飞东南 ,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 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组织答案落脚点:1、抓住景物、分析景物、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二、形象鉴赏 景1、明确物象的特征。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耐 寒、清高)即可。 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 点”。 3、组织答案:运用( )手法,以( )自喻,写 明( )的( )特点, 实写人的( )品质,表 达( )感情。( 一)看画面形(组成、远近等)、色、动、 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如何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景物:江山、花鸟、燕子、鸳鸯,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