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钠林格氏液改善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脏器功能、生存率及代谢性酸中毒的研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6802324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丙酮酸钠林格氏液改善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脏器功能、生存率及代谢性酸中毒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丙酮酸钠林格氏液改善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脏器功能、生存率及代谢性酸中毒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丙酮酸钠林格氏液改善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脏器功能、生存率及代谢性酸中毒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丙酮酸钠林格氏液改善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脏器功能、生存率及代谢性酸中毒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丙酮酸钠林格氏液改善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脏器功能、生存率及代谢性酸中毒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丙酮酸钠林格氏液改善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脏器功能、生存率及代谢性酸中毒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丙酮酸钠林格氏液改善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脏器功能、生存率及代谢性酸中毒的研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录i f l I l l I f l l l l l l l l l l I I I I f f l f I I l l f I I l l l Y 19 0 0 9 9 4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3英文缩写6研究论文丙酮酸钠林格氏液改善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脏器功能、生存率及代谢性酸中毒的研究前言7刖舌,材料与方法8结果12附图16附表18讨论21结论2 4参考文献2 5综述丙酮酸钠的液体治疗作用研究进展2 7致谢3 2个人简历3 3中文摘要丙酮酸钠林格氏液改善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脏器功能、生存率及代谢性酸中毒的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对比两种复苏液体( 乳酸钠林格氏液与丙酮酸钠林格氏液)对失血性休克

2、大鼠生存率、脏器功能和酸碱平衡指标的影响。方法:1 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制作雄性S D 大鼠,体重2 8 0 “ “3 0 0 9 ,氯胺酮+ 速眠新I I 麻醉后,将大鼠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碘伏消毒局部皮肤,单侧股动静脉插管( P E 5 0 导管) ,单侧颈总动脉插管,连接P i c c o 心功能监护仪,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变化。保持大鼠呼吸自由通畅,应用烤灯保持大鼠体温恒定。经股静脉全身肝素化,经股动脉导管在2 0 m i n 内抽取4 5 血容量动脉血,失血后1 h 平均动脉压( M A P ) 维持在3 5 - 4 0 m m H g ,即为4 5 血容量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2

3、实验分组与处理6 0只雄性S D 大鼠,失血后1 h 仍存活,随机分为乳酸钠林格氏液组( L R ) 、丙酮酸钠林格氏液组( P R ) 和单纯失血组( C o n t r 0 1 ) 。将液体加热至3 7 ,利用微量泵,经股静脉导管补液,容积均为3 倍失血量,在1 小时内匀速泵入。补液后1 h 拔除导管并结扎,缝合皮肤,放回饲养笼,保温,自由饮食。观察补液结束后l h 、4 h 及2 4 h 生存率,纳入生存分析。另取4 0 只大鼠,随机分为乳酸钠林格氏液组和丙酮酸钠林格氏液组,分别于失血前、失血后l h 、补液后1 h 、补液后4 h 股动脉取血0 5 m l ( 计入失血量) ,补液后4

4、 h 处死大鼠,取心、肝、脾、肺、肾、空肠及脑组织。3 指标检测与方法股动脉取血后迅速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脏器功能指标;应用蛋白沉淀剂处理后离心,取上清液澳0 乳酸含量。干湿重法测量脏器组织含水率。结果:1 、平均动脉压及生存率分析:失血后M A P 急速降至3 0 m m H g以下,休克期维持在3 5 - 4 0 m m H g ,液体复苏后,M A P 逐渐回升,补液2 0 m i n左右,M A P 回升至5 5 6 0 m m H g ,至补液结束时维持于7 0 。7 5 m m H g ,两组无明显差异。补液后1 h 至2 h ,丙酮酸钠组血压稍有下降,

5、但仍能维持在6 5 m m H g 以上,乳酸钠组则明显降低,约为4 0 - 4 5 m m H g 。6 0 只大鼠失血后1 h 存活5 0 只,补液后1 h 生存率:单纯失血组为4 4 4 ( 8 1 8 ) ,丙中文摘要酮酸钠林格氏液组为8 5 ( 1 4 1 6 ) ,乳酸林格氏液组为7 5 ( 1 2 1 6 ) 。补液后4 h 生存率:单纯失血组为2 7 7 ( 5 1 8 ) ,丙酮酸钠林格氏液组为7 5 ( 1 2 1 6 ) ,乳酸林格氏液组为5 0 ( 8 1 6 ) 。补液后2 4 h 生存率:单纯失血组为5 5 ( 1 1 8 ) ,丙酮酸钠林格氏液组5 0 ( 8 1

6、 6 ) ,乳酸林格氏液组为1 8 7 ( 3 1 6 ) 。2 脏器功能与失血前相比,两组大鼠失血后l h 血浆C K - M B 、C r 、A L T 水平均升高,组间无差异;补液后1 h 、4 h ,丙酮酸钠林格氏液组C K M B 、C r 及A L T 明显改善( P O 0 5 ) 。补液后1 h 点、4 h 点署H 2 4 h 点生存率:单纯失血组分别为4 4 4 ( 8 1 8 ) 、2 7 7 ( 5 1 8 ) 、5 5 ( 1 1 8 ) ;乳酸林格氏液组为7 5 ( 1 2 1 6 ) 、5 0 O ( 8 1 6 ) 、1 8 7 ( 3 1 6 ) :而丙酮酸钠林

7、格氏液组则为8 5 ( 1 4 1 6 ) 、7 5 ( 1 2 1 6 ) 、5 0 O ( 8 1 6 ) 。结果显示:与乳酸钠林格氏液相比,丙酮酸钠林格氏液能明显提高失血性休克大鼠生存率( P O 0 5 ) 。失血后M A P 急速降至3 0 m m H g 以下,休克期维持在3 5 4 0 m m H g ,单纯失血组失血后2 h 3 h ,研究论文M A P 维持在3 0 3 5 m m H g ,之后进行性下降,直至动物死亡;两补液组随液体复苏,M A P 逐渐上升,补液2 0 m i n 左右,M A P 回升至5 5 6 0 m m H g ,至补液结束时维持于7 0 7 5

8、 m m H g ,两组无显著差异。补液后l h 至2 h ,丙酮酸钠组M A P 仍能维持在6 5 m m H g 以上,乳酸钠组则明显降低,约为4 0 - 4 5 m m H g ,差异显著( P O 0 1 ) 。( F i g u r e2 所示)4 丙酮酸钠对脏器功能指标的影响两组补液大鼠分别于失血前( 0 m i n ) 、失血后l h ( 8 0 m i n ) 、补液后1 h( 2 0 0 m i n ) 及补液后( 3 8 0 m i n ) ,经股动脉抽血,生化全自动分析仪对大鼠脏器功能指标进行测定。4 1 血浆C K M B 指标变化失血前血浆C K M B 水平2 0

9、1 + 2 7 2 U L 。失血后动物C K M B 水平均明显升高,组间无差别。补液后l hP R 组血浆C K M B 水平略低于L R 组,但差异不明显,补液后4 hP R 组血浆C K M B 水平明显低于L R 组( P O 0 1 ) 。( T a b l e2 )4 2 血浆A L T 指标变化正常血浆A L T 水平5 4 5 6 + 2 3 5 U L 。失血后各组动物血浆A L T 水平均明显升高。补液后1 h 、补液后4 h P R 组血浆A L T 水平低于L R 组( 尸 O 0 5 ) 。( m 出l e3 )4 3 血浆C r 指标变化失血前血浆C r 水平5

10、5 8 3 土2 3 5 t m o l L 。失血后各组动物血浆C r 水平均明显升高,补液后l hP R 组血浆C r 水平低于L R 组,差异不明显,补液后4 h低于L R 组( P O 0 5 ) 。( T a b l e4 )5 丙酮酸钠对动脉血气及乳酸含量的影响5 1 动脉P a 0 2 变化组内比较,失血前P a 0 2 水平9 6 2 士1 0 3 5 m m H g 。失血后各组动物P a 0 2水平均明显降低( P 0 0 5 ) ,随补液进行,组织灌注恢复,P a 0 2 逐渐升高,补液后1 h 、4 h 两组P a 0 2 差别无意义。见( T a b l e5 )5

11、2p H 值变化失血后大鼠处于休克状态,两组大鼠动脉血P H 值均明显减低,随补液进行,大鼠循环血量回升,p H 值逐渐升高,补液后l h 、4 h ,P R 组明显高于L R 组( P O 0 1 ) 。见( T a b l e6 )研究论文5 3 血乳酸含量变化失血后,两组大鼠乳酸含量均升高,随补液进行,乳酸含量继续增高,补液后l h 、补液后4 hP R 组低于L R 组。( T a b l e7 )5 4 动脉血P a C 0 2 变化失血前P a C 0 2 水平4 1 2 5 4 - 2 4 0 m m H g 。失血后各组动物P a C 0 2 水平均明显降低,补液后P a C

12、0 2 水平逐渐回升,1 h 点P R 组高于L R 组( P O 0 5 ) ,伤后4 h 仍高于L R 组( P O 0 5 ) 。见( T a b l e8 )5 5 动脉血碱剩余B E 值变化失血前B E 水平3 9 4 + 1 2 6 ,失血后各组动物B E 负值均明显升高,补液后负值减小,补液后l hP R 组B E 水平与L R 组无明显差异,伤后4 h低于于L R 组( P O 0 5 ) 。见( T a b l e9 )5 6 动脉血H C 0 3 “ 值变化失血前H C 0 3 水平2 8 7 2 0 4 - 3 1 0 2 m m o l L ,失血后各组动物均明显下降,

13、两组无差异;补液后逐渐增加,补液后l hP R 组高于L R 组,但无明显差异,伤后4 h 则高于L R 组( P O 0 5 ) 。见( T a b l e1 0 )6 丙酮酸钠对脏器组织含水量的影响补液后4 h ,P R 组各脏器组织含水率均低于L R 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P O 0 5 ) ,肺脏组织差别最大。( F i g u r e3 )研究论文附图F i g1S u r i a la n a l y s i s ( K a p l a n m e i e r )F i g2C h a n g e so fM e a na r t e r i a lp r e s s u r e

14、P RV S L R4 h P 0 01 ;1 6研究论文心肝肺“?肾空肠F i g 3T i s s u ew a t e rc o n t e n t so fd i f f e r e n to r g a n sa t4 hf r o mf l u i d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宰P 0 0 5V S L Rg r o u p一一1 7284 2O 8426 67777 66 6组织含水率一96研究论文附表T a b l e1S u r v i v a la n a l y s i sT a b l e2C o m p a r i s o no fp l a s m aa c t i v i t yo fM Bi s o e n z y m eo fc r e a t i n ek i n a s e( 孑s )n o t e :P RV SL R4 h 木木尸 0 0 1 Table3Comparisono fp l a s m aa c t i v i t yo fa l a n i n ea m i n o t r a n s f e r a s e ( i s )n o t e :P RV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