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学堂里的吉他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789020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原学堂里的吉他声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原学堂里的吉他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原学堂里的吉他声(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7月14日星期一04综合新闻责任编辑: 焦健联系电话: 010-67078 8 8 1电子邮箱: g mr b j j s h g mw . c n 美术编辑: 袁昕头戴毛毡帽, 身穿长马袍。衣袖甩得 高, 唱歌又舞蹈。捧上最美的酥油茶, 献上 最美的白哈达。呀啦嗦, 呀啦嗦 儿歌嘹亮, 吉他欢快, 手鼓铿锵, 架子 鼓激越, 电子琴悠扬, 一曲歌舞乐浑然天 成、 声光电交相辉映的哈达赞歌, 震撼着现 场每一位师生和藏区家长的心, 西藏林芝 地区第一支藏族儿童小乐队的汇报演出, 如雪域高原上盛开的雪莲, 奇艳照人。刚 刚放下牧鞭的藏族农牧民简直不敢相信自 己的眼睛, 究竟是哪路神仙,

2、 何等法术, 竟 让这些只会挖松茸、 种青稞的娃儿, 一转眼 变成才艺神童! 舞台上, 15名身穿民族盛装的小学生 载歌载舞, 宛若天仙, 8 名藏家孩子激情奏 乐, 有如天簌。舞台下, 掌声雷鸣, 泪花奔 涌, 无数双惊奇的眼睛, 一起投向站立在台 前的那位来自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九中 学的乐队指挥支教老师钟海武。 这是今年 “六一” 儿童节发生在西藏林 芝县八一镇实验学校的一幕。由钟海武老 师领头组建的实验学校小学生电声乐队举 行首场汇报演出。 6月2 4日下午, 本报记者第三次进藏, 来到这所高原小学时, 刚刚下课的小学生 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整齐欢快的锅庄舞 步增添了校园的美丽, 校

3、长劳明宇把 “孩子 头” 钟海武叫到我们身边。 2 0 13年 9月 12日, 钟海武身背一把吉 他来到西藏, 担任这所小学一至三年级的 思想品德课老师。针对藏区孩子活泼好 动、 能歌善舞、 音乐感强的特点, 钟海武决定采取寓教于乐的办法, 把第一课堂的思 想品德教学和第二课堂的音乐舞蹈等兴趣 活动结合起来。可钟海武没有想到的是, 一个如此简单的教育理想, 要在海拔3 0 0 0 米的高原上实施, 竟然会遇到许多在内地 根本想不到的困难。 高原缺氧和生活艰苦致使他经常失 眠、 头疼。因为没有教工宿舍, 一连两个多 月住在大通铺式的学生宿舍里, 那种没有 洗手间, 没有热水洗澡, 也没有厨房的生

4、 活, 伴随着思念家人的漫漫长夜, 让钟海武 觉得 “好山好水好寂寞, 晕头晕脑真无 奈” 。残酷的现实让他时时处于欲干不能、 欲罢不忍的矛盾中。 学校没有音乐教师, 孩子们从来没接 触过西洋乐器, 更没听过吉他演奏。学校 能够提供的就是那台沾满灰尘、 闲置已久的钢琴和一套没有声音的架子鼓。 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短暂而宝贵, 难 道除了按部就班上好几节课, 就真的做不 了什么吗?身体稍稍适应了高原生活后, 钟海武在广东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的鼓励 下, 决定挑战一下自己, 一定要在有限的支 教期限内, 为藏区培养一支少儿电声乐 队!他向劳校长请战, 允许他每周利用至 少三个下午的课余时间, 发挥自己

5、的文艺 特长, 带一批有兴趣的孩子练习电声乐器。 校长惊喜而爽快地答应了, 还托人从 内地买来了非洲手鼓、 口琴等乐器。第一 批被选中的藏区孩子们像是得到大奖似 的, 每到练琴时间就围拢到他们的 “笑眯 眯” 老师钟海武的身边。高原学堂里的音 乐之梦就这样起航了。 开课不到一个月, 钟海武的8 位小乐手和15位合唱队员似乎都产生了懈怠畏难情 绪, 之前那种摩拳擦掌、 叽叽喳喳的兴奋劲 儿过去后, 四年级王颖同学第一个向老师 提出退出。 “这才上几次课呀, 不是很有进步吗? ” 面对钟老师的疑惑不解, 小女孩怯生生地 伸出右手, 5个红肿的手指, 已有4个脱皮流 血, 每拨动一次吉他琴弦, 手指

6、就受一次伤 害, 连续的疼痛让孩子产生了畏惧, 似乎那 些动听的音乐都是以琴师的痛苦为代价。 钟海武心疼极了, 一边责怪自己粗心, 一边从宿舍里取来药油和创可贴, 轻轻涂 抹, 细心包扎, 微笑着鼓励孩子们迎着困难 前进。“钟海武成功了!藏族孩子们成功 了! ” 劳明宇对记者说, 钟海武带出的藏区 第一支小学生电声乐队, 比雪域高原上的 酥油茶还香甜, 比最美的哈达还圣洁!高原学堂里的吉他声记珠海援藏支教团成员、 西藏林芝八一镇实验学校教师钟海武本报记者杨连成高原学堂里的吉他声记珠海援藏支教团成员、 西藏林芝八一镇实验学校教师钟海武本报记者杨连成俗话说, 哑巴说话, 铁树开花。而在江 苏邳州,

7、 有一位70 后乡村女教师, 17年来, 她 让50 多名聋哑儿童开口说了话。 她叫郭庆。她说:“即使上天给这些孩 子按下了静音键, 我也要让他们发出最美的 声音。 ”4个聋哑孩子的故事19 9 7年, 大学毕业的郭庆来到了邳州市 特殊教育中心, 任务就是用手语教语文。 这些孩子最小的6岁, 最大的15岁。教 学过程中, 郭庆用手比画着, 用图片、 模型引 导着特教中心的领导发现, 郭庆虽然年 轻, 工作却非常认真。 2 0 0 9年, 学校组建语言康复部, 校长对 她说:“你来负责。 ” 郭庆欣然答应。那年6月, 郭庆挨家挨户找3岁以下的 聋哑儿童, 那是语言康复的黄金年龄。“我是 特教中心

8、的, 听说你孙女听力不好, 我们能 帮她免费康复。 ” 可是, 一颗炽热的心却一次 次被淋湿:“你胡说, 我家孩子很正常。 ” 跑了一个月, 郭庆只招到4个孩子, 其中 有3 人还是亲姐弟。他们是杨娜、 杨晓晓、 杨 羔和韩承豪。把4个孩子带回学校, 郭庆开 始努力教他们发声、 说话。“小孩子很难教, 整天哭闹, 我把他们一个个哄好, 然后敲鼓, 告诉他们, 老师一敲鼓, 你们就把手举起 来。可是, 孩子们完全听不懂。 ” 她只好一只 手敲鼓, 另一只手帮着孩子把手举起来。但 她一放手, 孩子就又不举手了。10天、 2 0天 过去了, 校领导说:“算了吧, 办语言康复班 可能不切实际。 ” 家

9、长说:“郭老师, 这些天辛苦你了, 我还是把孩子带回去吧。 ” 可郭庆不 愿放弃:“让我再试一试。 ” 第6 0 天, 奇迹终于发生了。当鼓槌刚敲 击鼓面那一刻, 一只小手缓缓举了起来。是 杨晓晓, 她听见了!郭庆激动地一把抱住杨 晓晓, 连鼓槌砸到自己脚上都没察觉。接下 来, 另三只小手也慢慢举起来了。窗外的家 长激动地冲进教室, 抱着郭庆喜极而泣。“我愿帮助他们走得更远”“每一个聋哑孩子, 都有一段辛酸的记 忆。他们受到的忽视、 冷落比常人多得多。 ” 郭庆说,“但他们都是父母心中的希望, 我想 给他们最好的教育。 ” 在班上, 4岁的女孩孙梦一见到记者, 便 甜甜地叫了声 “爷爷” 。若

10、不是郭庆介绍, 记 者怎么也看不出她是个聋哑儿童。“孙梦一 的妈妈周颖也是我的学生。 ” 郭庆说,“那天, 周颖把孙梦一交到我手里说:郭老师, 您能 把我教好, 也一定能把我女儿教好。 ” 17年前, 6岁的周颖来到郭庆的班上。 她怕生, 每当郭庆靠近, 她就扑上来咬。不爱 和人沟通, 加上 “青春期叛逆” , 初一时, 周颖 从学校跑回家, 不愿再上课。郭庆每天去看她, 用手语和她谈心。三个月后, 周颖重返学 校, 后来考入山东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在工作之余, 郭庆还承担了母亲的责 任。一次值夜班, 学生张凡呕吐不止, 郭庆 急忙带她去医院, 挂号、 检查、 化验, 直到孩 子输完液,

11、舒服了, 她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将 孩子背回学校。 记者问:“在你们心目中, 郭老师是怎样 一个人? ” 孩子说:“像妈妈! ” “很多孩子学会说话后, 便叫我妈妈。 但我不想让他们过多依赖我, 他们自身有残 疾, 更需要自立、 自强。我愿做引路人, 帮助 他们走得更远。 ” 郭庆说。 郭庆办公室的文件柜塞得满满当当, 上 面一层是一沓沓个案康复日记、 郭庆个人随 笔、 家长来信反馈 “下面一层是什么? ” 记者问。“是些不重 要的东西。 ” 郭庆说。 记者的好奇心让她打开了柜门, 里面是 数不清的奖牌和荣誉。郭庆说:“特殊教育 需要执着耕耘, 恒心坚守。做到这些, 静候 花开、 实现梦想的时

12、刻也就到了。 ” 题图为郭庆在给聋哑儿童做康复训 练。本报通讯员张曙光摄在无声世界的大门前, 静候铁树开花记江苏省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郭庆本报记者郑晋鸣本报通讯员张曙光一个黑皮笔记本, 密密麻麻记载 着 3 172个名字、 2 7家单位及 2 9个 “不知名” 。名字后面是捐款的数字 和日期。从1元到19 18 2元不等。笔 记本的主人是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 县陇城镇竹塘村村民粟家要。因为 女儿粟杨奥, 才有了这个让人感动的 笔记本。 粟杨奥是通道二完小六 (5 ) 班学 生。第一笔登记的捐款就来自六 (5 ) 班。 5月2 2日, 住宿生晚自习即将下 课的时候, 粟杨奥突然昏倒。班主任 老师

13、石通君抱起粟杨奥冲出教室。 在通道县中医院, 医生确诊她为先天 性脑血管畸形, 引发脑溢血。当晚转 入通道第一人民医院外科, 经医生全 力抢救, 病情暂时得以控制。 第二天, 石通君开始在班上组织 同学们募捐。当天下午, 石老师和学 生代表将全班同学的 6 12元捐款交 到了粟杨奥家人手中。此时的粟杨 奥, 被病魔折磨得已经认不出老师和 同学了。医生说, 粟杨奥病情复杂严 重, 本县医院医疗技术条件有限, 如 不及时送往上级医院治疗, 极有可能 死亡, 而转入上级医院的手术费及后 续治疗至少需要3 0万元。 3 0万元!听到这个消息, 从广 东省普宁市赶回来的粟杨奥父亲粟 家要懵了。外出打工,

14、 每月 10 0 0多 元的微薄收入, 既要赡养体弱多病的 七旬父母, 又要照顾有精神分裂症的 妻子, 还要养活患有脑肿瘤而躺在床 上的弟弟及供养粟杨奥读书。一家 人陷入绝望之中。 石老师跟同学们安慰好粟爸爸,回到学校。全校师生踊跃捐款, 当天 就募款6 48 4. 8 元, 之后又募款76 56 . 8 元。但是这远远不够。 全校师生行动起来, 走向街头、 倡议募捐。 6月2 6日上午, 同学们在县城农 贸市场入口处举行 “爱心助疾” 公益 会演活动, 号召广大侗乡人民献出爱 心, 挽救生命垂危的花季女孩。 一位只有 5岁的小女孩拉着妈 妈的手, 将自己买零食的 2 0元钱放 入募捐箱中;

15、一位买菜的大妈将身上 所有的钱都捐了出去募捐活动 一直持续到6月3 0日, 总共筹集善款 3 2 46 9 . 1元。 得知粟杨奥的事情后, 城南居委 会召开党员大会, 47名下岗、 退休的 党员行动起来。杨语艳是供销社下 岗职工, 丈夫是农民, 孩子读小学。 她一直义务担任城南居委会计生专 干、 党支部委员, 人称 “热心大姐” 。 她捐款2 0 0元, 并起草了一篇感人的 倡议书。竹塘村村主任杨文丰捐款 50 0元, 并带动全村 3 0 0多人捐款 1 万元。第一人民医院刘卫武号召全 院捐款 1万元更有许多不知名 的爱心人士由于是现场募捐而没有 登记。 截至目前, 通道这个县城常住人 口只

16、有3万余人的国家级贫困县, 共 为粟杨奥捐款 12 8 0 0 0元, 粟杨奥也 转入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 经过两次 成功手术, 回到通道县接受后期治 疗, 不久便可以回到学校学习。 粟家要说:“女儿病好以后, 我要 把这个笔记本交给她保留, 告诉她, 你的命, 是3 0 0 0多个好人给的。 ”“你的命, 是3 0 0 0 多个好人给的” 侗乡女孩粟杨奥与笔记本的故事本报记者唐湘岳本报通讯员蒋进唐曾伟六十年春华秋实, 六十年桃李芬芳。2014年金秋九 月, 昆明理工大学将迎来建校60周年, 学校将于2014年9 月1日举行校庆活动。在此, 我们谨向长期关心、 支持学校 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 海内外校友、 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诚 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六十年砥砺奋进, 六十年薪火传承。位于彩云之南、 滇池 湖畔的昆明理工大学, 成立于1954年9月。1999年, 原昆明理 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60年 来, 学校传承了成立前后各历史阶段的传统和精神。一代代 昆工人承前启后, 血脉相继, 执著前行, 学校逐步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