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解读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6788893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0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解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0 1 0 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三、H p 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对杀灭或抑制H p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实验研究证明,单纯中药治疗H p 根除率并不理想,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西医三联或四联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可能会提高H p 根除率,并对延缓西药耐药性的产生、降低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防止其复发收到满意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姚希贤等2 0 0 0 年报道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9 3 例H p 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灭H p 胶囊三、四联疗法的H p 根除率达9 6 1 4 、9 2 1 0 ,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H p 根除的良好

2、疗效。三九胃泰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上消化道疾病。张月彩等报道用三九胃泰与抗菌药联合治疗H p 阳性的慢性胃炎得到较好的效果。2 0 0 2 年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等六家医院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雷尼替丁三联疗法加用三九胃泰治疗消化性溃疡,H p 根除率为7 6 1 ,其结果显示三九胃泰在治疗H p相关消化性溃疡中可以起到与铋剂大致相同的作用。最近一项对我国传统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温胃舒养胃舒联合P P I 三联疗法对H p 根除治疗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温胃舒养胃舒联合P P I 三联疗法也能提高H p 的根除率。所以中医中药的胃黏膜

3、保护剂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H p 感染也可能成为H p 感染治疗失败的新方法或补救治疗。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已有的研究已显示了中药能协助提高西药清除H p 的优势,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临床辨证分型、服药疗程,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尚不统一,因此寻求新的、符合H p感染性胃病的有效疗法仍是今后研究的重大课题。四、研究展望尽管抗H p 中药具有副作用小、依从性好、价格低廉、疗效好( H p 的根除率达4 0 一8 0 )等优点,但与国际标准三联疗法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为了提高中药抗H p 的疗效,亟待发掘出新的更特效的方药。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多限于临床观察,加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理研究,利用H p 相关性

4、慢性胃病动物模型,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已势在必行。在动物模型基础上,运用现代医学手段进一步研究中医药的作用机理和评定疗效,进行药理研究,筛选出有效的中药单方或复方,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同时根据临床效果反馈指导实验研究的方向,中医药治疗H p 相关性慢性胃病将会有美好的前景。参考文献( 略)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解读黄穗平黄绍刚广东省中医院消化内科( 5 1 0 1 2 0 )慢性浅表性胃炎( c h r o n i cs u p e r f i c i a lg a s t r i t i s ,C S G ) 是临床最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已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提

5、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诊疗标准与共识意见n 2 ,而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中医药诊治慢性浅表性胃炎在诸多方面亦有不少进展。2 0 0 8 年开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组织成立全国专科专病“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协作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起草小组,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并先后组织国内中医消化病专家就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诊治流程、疗效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按照国际通行的德尔斐法进行了3 轮次投1 9医脉通 w w w .m e d l i v e .c n2 0 1 0 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票,制订了“慢性浅表性胃

6、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草案) ”。2 0 0 9 年1 0 月1 6 1 9 日,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2 1 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会议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中医消化病学专家对共识意见( 草案) 再次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和修改,并以无记名投票形式通过了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表决选择:完全同意;同意,但有一定保留;同意,但有较人保留;不同意,但有保留;完全不同意。如果 2 3 的人数选择,或 8 5 的人数选择+ ,则作为条款通过) 。现将全文公布如下,供国内同道参考,并冀在应用中定期修改,不断完善更新,以加强其实用性和指导性。一、概念及主要发病机制l 定义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

7、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非萎缩性慢性炎症性病变,其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同属慢性胃炎范畴。慢性浅表性胃炎无典型及特异的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进食后觉上腹部饱胀或疼痛、暖气、反酸等。本病属于中医学“胃痞”、“胃痛”的范畴H 1 。2 流行病学本病患病率极高,在各种胃病中居丁首位,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 0 一9 0 9 6 ,男性多于女性,且其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升高的趋势1 。3 发病机制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冈迄今尚朱完全明确。一般认为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有害因素持续反复作片;j 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已明确的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理化损伤因子、

8、免疫因素、十二指肠液反流、胃窦内容物潴留、细菌病毒和其毒素等哺1 。4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生主要与饮食、情志冈素、感受邪气、禀赋不足等有关。饮食不节、烈酒、辛辣之品等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阻滞气机,或郁久化热伤胃,胃失和降致痞满、胃痛、呕吐等症。恼怒伤肝,肝木横逆,胃气受扰,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乃作胃痞、胃痛。饮食不沽,邪( 主要是湿邪、热邪) 随口入,侵犯脾胃,运化失职,纳降受碍,气机不畅,胃失和降致痞满、疼痛、呕吐等症。脾胃禀赋不足,或长期饮食不节,或年高体衰,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无以运转气机、水湿,致气滞、湿阻、血瘀,胃火和降,故作痞满、疼痛。本病病位在胃,与肝

9、、脾两脏关系密切。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基本病机是胃膜受伤,胃失和降H 。5 。二、诊断1 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哺1 。有症状者主要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表现为反复或持续性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较重。其次为食欲一F 降、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消化不良症状并非密切相关。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内镜检查和胃黏膜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症状的相关分析表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症状缺乏特异性,且有无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内镜所见和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2 相关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确诊主要依赖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尤其

10、是后者的诊断价值更大u 1 。建议将胃镜检奄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的首要手段。组织学检查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尤其是判别慢性炎症的程度、炎症的活动性、有无腺体萎缩、有无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排除早期恶性病变有重要意义。3 诊断标准医脉通 w w w .m e d l i v e .c n2 0 1 0 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1 ) 以反复或持续性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进食后加重,伴嗳气、反酸、恶心、纳差等为临床表现;或伴上腹部压痛;( 2 ) 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提示慢性活动性炎症征象;( 3 ) B 超及其他检查( 如C T ) 排

11、除肝胆病及胰腺病等。慢性胃炎的诊断应包括病因、病变部位、组织学形态( 包括炎症、活动性、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以及有无H p ) ,并对各种组织学形态程度进行分级( 无、轻、中、重) 。与组织学平行,对内镜所见也进行分类诊断及分级1 3 。4 中医病名以餐后饱胀不适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痞满”的范围,可命名为“胃痞”。以上腹痛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胃痛”范畴,可命名为“胃痛”。5 证候分类标准( 1 ) 脾胃气虚证主症: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次症: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2 ) 脾胃虚寒证主症:胃痛隐隐,

12、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次症: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3 ) 肝胃不和证主症:胃脘胀痛;次症:两胁胀满:( 3 ) 脾胃湿热证主症:脘腹痞满;次症:食少纳呆;( 4 ) 胃阴不足证痞塞不舒,情绪不遂时易加重或复发纳少泛恶:心烦易怒,善叹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主症: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哺杂;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次症:似饥而不欲食:口千舌燥:火便干结;脉细或数上述证候确定:主症必备,加次症2 项以上即可诊断。三、治疗l 辨证治疗( 1 ) 脾胃气虚证治法:益气健

13、脾,和胃除痞。主方:香砂六君子汤( 医方集解) 加减。药物:党参、炒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炙甘草。( 2 ) 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主方:黄芪健中汤( 金匮要略) 合理中汤( 伤寒论) 加减。药物:黄芪、桂枝、干姜、白术、法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炙甘草。( 3 ) 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主方:柴f i I j 疏肝散( 景岳全书) 。药物:炒柴胡、香附、川芎、陈皮、枳壳、白芍、炙甘草。( 4 ) 脾胃湿热证2 l医脉通 w w w .m e d l i v e .c n2 0 1 0 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治法:清热除湿、

14、理气和中。主方:连朴饮( 霍乱论) 加减。药物:黄连、厚朴、石菖蒲、法半夏、黄芩、芦根、茵陈、生薏仁。( 5 ) 胃阴不足证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主方:益胃汤( 温病条辨) 加减。药物:北沙参、生地、麦冬、白芍、佛手、石斛、甘草。2 随症加减胃胀明显者,可加厚朴、枳实;胃痛明显者,可加郁金、元胡:反酸者,可加海螵蛸、煅瓦楞子:纳食减少者,可加鸡内金、神曲:虚寒明显者,可加熟附子、肉桂( 煽服) 。3 中成药治疗哺1( 1 ) 香砂六君丸:每次l O g ,每日2 次;胃乃安胶囊:每次4 粒,每日3 次;补中益气丸:每次l O g ,每日2 次:适用于脾胃气虚证。( 2 ) 香砂养胃丸:每次

15、9 9 ,每日2 次;温胃舒颗粒:每次3 粒,每日3 4 次;香砂理中丸,每次1 0 9 ,每次2 - 3 次:适用于脾胃虚寒证。( 3 ) 气滞胃痛颗粒:每次5 9 ,每日3 次:胃苏颗粒:每次1 5 9 。每日3 次;金佛止痛丸,每次5 9 ,每日3 次;元胡J :痫片:每次2 片,每日3 次;三九胃泰颗粒:每次1 代,每日2 3 次:荆花胃康胶丸:每次2 粒,每日3 次;枳术宽中胶囊:每次3 粒,每日3 次;适用于肝胃不和气滞证。( 4 ) 胃热清胶囊:每次2 - 4 粒,每日3 次,适用于脾胃湿热证。( 5 ) 养胃舒颗粒:每次1 - 2 粒,每日2 次,适用于胃阴不足证。( 6 )

16、加味保和丸:每次6 9 ,每日2 次,适用于湿滞食积,脾失健运证。4 其他疗法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目前主要的外治法之一,具有经济、方便、安全的优势,一些临床报道证明针灸对胃肠道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尤其对胃动力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功能,可能是改善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的病理基础,但同样缺乏严格的R c T 证据p 1 0 1 。体针疗法取穴中脘、内关、胃俞、足三里等,根据证型可适当加减。如肝胃不和,可加肝俞、太冲、行间;脾胃虚弱,可加脾俞、气海:胃阴不足,可加三阴交;虚证用补法,其他证型用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1 次,1 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 - 5 天。五、疗效评定一1IIIIIIIIIlIII一J I医脉通 w w w .m e d l i v e .c n2 0 1 0 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目前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仍然缺乏疗效评定的金标准,其疗效评价应该以综合疗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