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74749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程导航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施教日期 2010 年 9 月 1 日设计者:顾美娟 共几课时4 教学内容书本第 13 页的,以及相应的 “试一试” “练一练” ,练习一 第 16 题。第几课时1课 型新授教 学 目 标1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 负数和 0,并能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3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联系;渗透集合、数轴、区间、无限的思想。教 学 重 难 点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

2、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及 0 的内涵。教 学 资 源例 1、例 2 的教学挂图预习设计1.海门地区一年中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度?是如何表示的?最低气温是多少 度?又是如何表示的? 2.你能理解什么样的数是负数?说给家人听听负数如何读写的?3.写出两个正数和两个负数。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 明确目标(预 设 3 分钟)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预设15 分钟) a出示预习自主学习单: 1海门地区一年中最高温度 大约是多少度?是如何表示 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又 是如何表示的? 2.你能理解什么样的数是负 数?说给家人听听负数如 何读写的? 3. 写出两个正数和两个负数。学生说说各自的

3、情况。交流汇报预习作业同学们都有坐电梯的经历吧,今天老师带大家一块来坐一回电梯,愿意吗?用多媒体演示电梯从 3 楼降到-1 楼的过程,屏幕聚焦显示数字的地方。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到了哪儿了吗?你们知道为什么地下一层要用-1 来表示?这样的数除了表示地下一层,还可以表示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样的数(板书:研究 负 数) 。出示预习自主学习单:让学生交流汇报预习作业为了便于大家探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研究素材。不过我们首先要认识一位新朋友,不然等下研究的时候会遇到困难。介绍温度计的知识。研究材料单研究步骤一:写出下面三个城市的温度。(插入书本上情境图)_ _ _研究步骤二:结合图分析一下这三

4、个温度的关系。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b出示研究材料单:第一步:围绕研究材料单自主研究、学习;第二步:到小组里去交流,1 个同学汇报,其他同学倾听、补充;第三步:小组合议,达成共识。两个 4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吗?不同在哪?研究步骤三:你能否想个简单的办法将这两个 4加以区分?研究步骤四:(出示书本例2 上的情境)能不能用刚才得出的办法表示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高度?这一环节的操作方法,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先请学生围绕研究材料单自主研究、学习;第二步:再让学生到小组里去交流,1 个学生汇报,其他学生倾听、补充;第三步:小组合议,达成共识。1引出负数的概念。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汇报下刚才的研究成

5、果。学生的汇报,不规范的地方教师引导或请教书本。小结:像+4、+8844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55 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板书课题上的负字)。为了方便, “+”我们可以省略,但“-”一定要写。2探讨负数可表示的含义。 同学们,刚才学习材料上的两题 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它们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预设 12 分钟)学生当堂作业。集体评议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预设 10 分钟)学生当堂作业。书本第 67页,第 1、2、3、5 题。集体评议作业,同座位交换评价。有错的作一个“?”号。分析典型错例、纠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是以谁为分界的?所以 0 既不是正数也

6、不是负数。这样我们也可以知道负数和正数在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关系?1学生当堂作业。2集体评议作业,同座位交换评价。有错的作一个“?”号。3提供典型错例,分析、纠错。作 业 设 计基础练习: 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5 +26 8 -40 -120 +103 0正数 负数专项练习:书本第 3 页练一练第 2 题、第 4 题提升练习:书本练习一第 6 题。课堂作业:书本第 67 页,第 1、2、3、5 题。家庭作业:一课一练认识负数(认识负数(2) 教学预案教学预案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共几课时3教学内容例 3、例 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 一第 710 题第几课时1课 型新授教 学 目

7、 标1.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体验“一一对应”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魅力。教 学 重 难 点重点: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理解抽象的数轴,形成相对完整的正、负数的认知结构。教 学 资 源教学挂图或教学课件预习设计1、什么是意义相反的量?你能举两个例子说明吗?2、预习例 3,完成试一试。想一想正、负数又是如何运用的?3、预习例 4,完成题中问题,说说你的理由。同时想一想它与例 3 有什么区别?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复习:读+5、

8、-78、9、+24、100、-12。 (要求边读边写)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一)交流预习单 1、学生各自说说的情况2、学生汇报,说一说是如何想的?3、要求:先四人小组内交流,后由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向西走 2100 米记作-2100 米,可以走到超市或少年宫。以学校为基准,向北走 1240 米(超市的位置)记作+1240 米,向南走1240 米(少年宫的位置)就记作-1240 米。就说如果向东走 3000 米记作+3000 米,那么向南走 2000 米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正、负数的读法那么,哪个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负数、0 它们的大小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根据昨天的学习,我

9、们还知道了正、负数能够表示温度,海拔高度,那么,正、负数是不是就只能应用在两个方面呢?强调:盈利和亏损是相反的,所以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这是人们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一般理解的做法。那么例 4 在正、负数方面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师:通常情况下,向东记作正,向西记作负;在南北方向上,向北记作正,向南记作负。 (可以引“北上抗日”说法,北为上,上为正;引“乾隆下江南”说法,南为下,下为负)强调:只有具有相反关系的量才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记作什么呢?请说说理由。 (突出矛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盾,强调相反关系)(二)完成“试一试” ,想一想-2接近 2,还是接近

10、 0?说说你的判断理由。仔细观察数轴有什么特点?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1完成练一练(1)同桌相互说一遍(2)独立完成 2。2独立完成 P89 的第 710 题。数轴是以 0 为基准,向右表示正,向左表示负。正、负数分跨 0 的两边,右边的数比左边的大引导理解“收支”这栏的意义,正、负分别表示什么。 (正数表示收入,负数表示支出。 )集体校对。第 7 题:你还能举出一些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日常生活问题吗?(如果把顺时针旋转 90 度记作+90 度,那么逆时针旋转 90度,可以记作-90 度)作 业 设计堂作:补充习题第 2 页 1、3家作:一课一练第 2 页 2、3、4设计者:黄丽花“学程导航学程

11、导航”课时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施教日期 2010 年 9 月 4 日 共几课时4 教学内容P10 面积是多少第几课时4课 型实践 活动 课教 学 目 标1掌握利用“分割法” 、 “平移法”把稍复杂的图形转化成一个或几个简单图形的方法,理解估算不规则物体表面面积的方法。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3经历动手实践、合作探索的小组学习过程,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 学 重 难 点重点:学会估算、计算较复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难点:感悟转化的思想方法。教 学 资 源学生采集一片完整的树叶,大小要适中。 实物投影仪。预习

12、设计1、什么叫面积? 2、已经知道了哪些图形的面积公式? 3、估一估你采集的树叶面积有多大?你有办法计算它的面积吗?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提示课题,认定目标。 (预设 3 分钟) 交流预习作业 1、2 题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预设 15 分钟)(1)独立思考,(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比较方法的优劣,形成共识。先观察,后交流方法。 (注:详细描述方法)借鉴大家的方法,自己动手操作,汇报结果。:(形状变了,面积不变。 )今天我们学习“面积是多少” ,那么什么叫面积?(一个物体表面或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可以举例说。已经知道了哪些图形的面积公式?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不规

13、则图形的面积。1分一分,数一数(1)出示挂图,提出研究目标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好方法?最好能用算式来表示你的思考方法和过程。(依次直接数格子、分割成几个长方形后分块数或计算、先补成一个长方形再减去多余的面积)(比较用分割法、添补法计算得到的面积与直接数得到的面积,引导学生感受到:通过割补法把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几个简单图形的和或差,面积不变。用割补法计算面积更简洁一些。 )2移一移,数一数(1)出示挂图,提出研究目标师:这个图形的面积又是多少?你有什么方法?(2)教师辅以演示。(直接数、先分割后平移拼合、利用对称性,数出一半后乘2) 图形剪拼后,什么变了?什么没 变?学程预设导

14、学策略调整与反思(1)先观察,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困难之处。(2)在此基础上自己尝试数出面积。 (3)独立计算右边银杏叶 的面积(1)每人拿出一片树叶, 先独立估一估,再在小组内估一 估,并说说估计的理由。(2)再把树叶描在书本第126 页的方格纸上,用数一数,算一算的方法,求出面积。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预设 12 分钟)3数一数,算一算(1)出示挂图,这个池塘的面积又是多少呢?(2)共同讨论:图中有的部分不是整格,但也不恰好是半格,这时该怎么办?形成共同认知: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要让学生了解这种算法的合理性“移多补少” ,估算的结果还是比较接近准确值的。如果有学生能整格的和不满格的分

15、别涂上不同的颜色进行分类计算,要及时给予表扬。(3)校对结果,强调数时要仔细,依次数。为了便于数,可作上适当的标记加于区分。(4)只要交流做法。方法正确,结果都是合理的,允许出现部分误差。4估一估,算一算在学生操作时可引导:(1)与熟悉的物体的面积比一比,找一个参照物进行估计会更加合理,教给学生估计的策略。(2)还要把实际计算的结果和自己估计的结果加以比较,比比刚才谁估得相对精确些,从而建立正确的表象与模型。比较四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可从边的直、曲的特征、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等角度去分析 (1、2 两题用“割补法” ,得到 的是精确值, 3、4 两题是估算, 得到的是近似值。)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预设 10 分钟)你能估一估,你的左手掌的面积多大?再用铅笔把它描在第128 页,去验证一下。同桌比一比,谁估算的误差小一些!补充习题:第 4 页 1、2、3.作 业 设 计你能估一估,你的左手掌的面积多大?再用铅笔把它描在第 128 页,去验证一下。同桌比一比,谁估算的误差小一些!补充习题:第 4 页 1、2、3. 家庭作业:一课一练:第 4 页 1、2、4、智力冲浪设计者:顾美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