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4单元第10讲 太平天国运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74127 上传时间:2017-08-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第4单元第10讲 太平天国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必修1第4单元第10讲 太平天国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必修1第4单元第10讲 太平天国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必修1第4单元第10讲 太平天国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必修1第4单元第10讲 太平天国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1第4单元第10讲 太平天国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第4单元第10讲 太平天国运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洪秀全将天主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教”组织。(2)历程:爆发:1851 年初,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建制: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王爵,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定都:1853 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都天京并与清王朝对峙。2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内容: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a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b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目的:试图在绝对平均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理想社会。2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评价:a突出反映了农

2、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2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2)资政新篇: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内容:政治主张中央集权,提倡以法治国等经济仿效西方,发展工商业、交通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厂,奖励科技发明 外交中外平等贸易、平等往来文教兴办新式学堂,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2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2)资政新篇:评价:a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b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和实施条件,未能真正推行。3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天京事变

3、:原因:洪秀全与杨秀清为了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展开争夺。经过:韦昌辉杀掉杨秀清,继而洪秀全诛杀韦昌辉,石达开负气出走。影响: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3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2)天京陷落: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联军与清政府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失败:1864 年 6 月,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3)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以及资本主义列强。其失败说明农民阶级无法承担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列表图示法。就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的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

4、大优点是简明、醒目,尤其在记忆复杂知识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等等。历史知识记忆方法(三):列表图示法1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哪些不同产生背景: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 1853 年,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 资政新篇是 1859 年洪仁玕提出的,经过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经济主张: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实行公有和绝对平均主义。 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1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哪些不同群众基础:天朝田亩制度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因而

5、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资政新篇没有反映农民迫切要求的土地问题,因而得不到农民拥护。历史作用:天朝田亩制度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实行,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发展。 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行,对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资本主义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1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哪些不同特点: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但它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 资政新篇则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的主要思想: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反封建和平均主义的思想。 资政新篇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和发展资本主义的

6、愿望。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B2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反映出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和局限性时代特征:(1)所处时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兴起的原因:除了阶级矛盾激化外,还与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有关;同时从西方传来的宗教思想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产生较大的影响。(3)斗争任务: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2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反映出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和局限性时代特征:(4)失败原因:被

7、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5)斗争水平:后期提出了学习西方改革内政、建设天国的方案资政新篇2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反映出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和局限性局限性:在思想上,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仍是利用宗教来组织和发动群众;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革命政权,不能跳出皇权主义的束缚;在规划未来蓝图时,不能跳出绝对平均主义的框框。这些是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1862 年马克思说:“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太平天国运

8、动( )A刚刚兴起不为世界所了解B没有提出无产阶级革命C遭到清政府的污蔑D具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D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南京 2009 年 7 月 13 日电近日,江苏省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在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中,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参观南京“瞻园”太平天国纪念馆,回顾太平天国运动从兴旺走向衰落的悲惨历程,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政权迅速走向腐败,并最终断送了太平天国革命。太平天国的皇权专制、等级制度恶性发展,与历代封建皇帝一样,洪秀全本人也以“朕”自称;不仅天王世袭,各王也都世袭,从高官到基层官员如两司马也世袭;到了后期,洪秀全给无功、无才、无德的

9、洪氏族人大肆封王,引起他人强烈不满,互相攀比,纷纷要求封王。太平天国的封建等级之森严,也是史所罕见。君臣上下之间称呼、服饰、舆马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违者要受到严惩。天王、王与各级官员的生活也非常腐化,天王府金碧辉煌,重殿叠宇,象征九重天庭;金龙殿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光彩夺目,宫中珍宝无数。封建帝王的后妃制度也为太平天国所继承,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 ,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 ;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 ,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10、)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B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共同原因和根本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和治国方案,最后都没有得到彻底实行。没有实现的共同原因是当时军事斗争紧张。没有实现的根本原因不同:天朝田亩制度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 资政新篇在于无社会基础。

11、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二者的共同点是( )体现了反封建精神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符合时代潮流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A B C DA史料一该夷志在牟利,不顾顺逆,万一不为我用,转为贼用,一经与贼勾连。贼与夷串成一气势必水陆分忧,南北皆危。如今之计,惟有亟为安抚夷人,坚其和议,俯如所请乘势劝其助顺剿贼,或可稍挽危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4第 378、379 页史料二李秀成在自述中谈到:“鬼子到过天京,与天王叙过,要与天王平分土地,其愿助之。天王不肯云: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大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2史料三“我们的利益和中国合法政权的利益

12、交织在一起” , “我们遭受的损害将同清政府所受到的损害成正比例。 ”北华捷报六四期 史料四纵使太平军答应不再侵扰我们,我们可以跟他们和平相处,但是他们不可能组成一个正式的政府与我们谈判。太平天国亲历记第 468 页解读:史料一表明:清政府则害怕被太平军攻垮,无从保持满清政权、更无从保持“天下大国”之颜面,不得不痛苦地放弃素所保持的鄙“夷”之态,转而媚好外人,联合西方力量消除心腹之患。史料二表明:洪秀全坚决拒绝了列强的侵略要求。史料三、四表明:西方列强各国是害怕太平天国运动的继续发展会让他们从不平等条约中取得的利益丧失,而且断定不可能从太平天国手上得到更多的利益,才将太平天国视为殖民事业的敌人

13、,一变先前在中国内战中所持的“中立”态度而为拉拢清政府以求“合作” 。清政府和西方列强都因为感到了太平天国的威胁,才踏上联合之路。这个联合的一方是要推行殖民政策,另一方则想习“西技”自强以安内攘外,虽然各怀鬼胎,但由此引发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洪仁玕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的“供词”中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谴责列强干涉中国内政B推卸失败的责任C向清政府摇尾乞怜D正确总结了失败的客观原因D1.(2010山东卷)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

14、亥革命 D北伐战争A2.(2008全国卷)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解答该题,首先要搞清中国近代化的含义,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三是政治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变化。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肩负起了民主革命的反封建反侵略基本任务,属于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但其主要目

15、标是推翻清王朝,主要功绩是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加速了清朝的衰亡。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上,答案选 B。选项 A、D 项叙述不当,C 项不是主要表现。 3.(2008北京卷)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 )C 选项 A B C D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资政新篇内容统一政令,依法治国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兴办保险事业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由题目中所给材料可知 C 选项的 “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 , “兴办保险事业”符合题目意思。A、B、D 选项中的内容涉及政治制度、土地制度、社会建设等方面。4.(2007上海卷)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地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地胡闹,难道一个使馆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