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在职答辩毕业生论文信息doc-欢迎访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740064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11月在职答辩毕业生论文信息doc-欢迎访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8年11月在职答辩毕业生论文信息doc-欢迎访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8年11月在职答辩毕业生论文信息doc-欢迎访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8年11月在职答辩毕业生论文信息doc-欢迎访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8年11月在职答辩毕业生论文信息doc-欢迎访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11月在职答辩毕业生论文信息doc-欢迎访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11月在职答辩毕业生论文信息doc-欢迎访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8 年 11 月在职答辩毕业生论文信息序号学生姓名导师姓名论文题目论文摘要(中文)1朱宁陈丽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 网络分析基于“开 放学习实验室”的案 例研究 近年来,虚拟学习社区是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和远程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得到了大众化的普及,各种类型的虚拟学习社区层出不穷,使用虚拟学习社区进行在线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从文献调研中发现,以学习为目的,基于网络虚拟空间的社会性交互推动了虚拟学习社区的形成和发展,是维系其存在的根本。因此如何改善和促进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社会性交互问题是建设好虚拟学习社区的关键。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

2、k Analysis)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在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以及统计学等领域中发展起来的,虚拟学习社区作为新型的网络社区,国内从社会学的角度特别是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研究的还比较少。论文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和远程教育社会性交互因素分析模型为理论基础,试图将这种新的研究范式引入到虚拟学习社区中来,用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对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各种社会网络关系进行分析和测量,洞察虚拟社区网络结构的特点。本文将以“开放学习实验室”虚拟学习社区为案例进行研究。分别选取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团队全体成员以及开设在该社区中的一门开放课程“文秘办公自动化”为

3、研究对象展开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社区数据库现场数据采集两种数据收集方法。然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分别对这两个目标团体进行了社会网络结构的分析,对该社区中社会性交互网络的距离、密度、中心性、小团体、位置和角色分析等指针进行分析测量。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性交互因素分析模型,论文试提出了一些增强虚拟学习社区社会性交互的策略,如引导支架策略、参与交互策略、监督策略、反馈策略等,利用这些策略和方法来进一步支持和促进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性交互,从而更好的推动虚拟学习社区的自身建设及应用虚拟学习社区高效地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2蒋京生裴纯礼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 施差异教学的行动研 究以高中 Wor

4、d 教学为例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高中学生存在着差异,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 略这种差异,因此,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照顾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 许多信息技术教师面对的问题,在班级内实施差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有效方法。本文是以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为立足点,并对差异教学的含义作了界 定。在实施差异教学的行动研究中,首先,通过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方法 获得学生的各种差异,然后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析,这些差异主要包括学 习速度、学习起点、学习兴趣、自主行为能力、能力倾向和学生的情绪情 感等,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设计任务的不同性质、不同 难度、不同目标、不同任务情景、不同的监管规则和评价

5、规则来适应或干 预学生的这些差异,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发挥其潜能,在课堂上有成功的体 验,同时列举了两个实例进行说明。研究结果表明,差异教学有利于提高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有利于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半年的实践研究,笔者也发现了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在学生的 兴趣点上要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自主的选择,在利用分组教学时一定要注 意监管规则和评价规则的制定,差异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苏杭马秀麟通州四中初一学生学 习适应性调查分析及 对策研究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适应学习环境和学 习过

6、程的能力倾向,这种能力倾向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综合,对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探索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特 点和规律对于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 问题有重要意义。 为了尽可能客观地反应 我校“新课改”下的初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 结构、发展特点及现状,本课题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等手 段对我校 329 名初一新生就学习适应性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习能 力、学习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追踪调查研究;为了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在 分析上述调研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学生的月考成绩的班级位次、年级位次 对相关结论进行了验证。前测调研结果表明:我校初一新生的学习适

7、应性 自评结果与学生性别、学生的家庭背景存在显著相关;与学生类别(城镇 学生/农村学生)、学生来源地区(本地/借读生)无明显相关。 根据前测数据的调查结果,结合教育技术的新理念,并恰当地结合信 息技术的相关手段,我校实施了若干教育干预策略。在为期一年的教育指 导的基础上,又对筛选的被试对象进行了学习适应性后测。后测的结果出 人意料:优质班集体中居于“中间段”的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自评成绩呈下 滑趋势,而相关任课教师和月考成绩都证实了这部分同学在学习能力、智 力水平、学习适应性方面的稳步成长。针对这一结果,在对学生的后测自 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自评结果受主观影响较强, 受班级位

8、次影响较大。本次调研证实,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评价应该通过 多角度、多层次的数据来客观地衡量,避免学生个体自我认识偏差对研究 结论的影响。另外,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间段”的学生是容易被教师 忽视的群体,也是最需要关注的群体,应加强关注优质班集体中位次偏后 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对他们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4高建卫裴纯礼利用多媒体技 术改进偏远地区中等 职业学校“基础会计” 课堂教学以陕西省 榆林财贸学校 07 会 电 1 班为例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类型,是促进劳动就业和提升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 21 世纪,以多媒体技术

9、为主流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工程的核心技术。加紧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应用问题的研究,是时代的要求,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呼唤,更是偏远落后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本研究针对偏远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教学环境,以陕西省榆林财贸学校的“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调研等方法,依据本校实际软硬件环境,确定利用多媒体教学来促进学生“基础会计”的学习,以“基础会计”中“原始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错账更正”三部分在传统课堂中教学效果不佳的内容作为教学实践。具体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小测验、研究结束后的期末测验以及对学生与教师的访谈,得出

10、如下结论:多媒体教学可以促进偏远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会计”难点的学习,是传统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本研究为多媒体教学在偏远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5王华辉王铟“以学习活动为中心 的教学设计理论”在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 的应用研究数 字视频技术课程教 学设计实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社会的发展对学校信息 技术工作和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以教学设计 理论为指导,优化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培训的效果,是教育工作者正在思考 和探索的问题。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将“活动理论”的 基本思想引入教学设计,关注学习活动的任务设计

11、和活动的评价及活动的 监管规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可 体现信息社会人类工作的协作性、群体性的特点。本论文以“学习活动为 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对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程数字视频技术 进行应用研究,在对教学问题、学习者特征以及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 上,进行知识建模和活动设计,给出具体的学习活动系列设计方案。旨在 解决数字视频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动机个体差异 大、缺乏学习策略、理论脱离实践等问题,在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 设计理论”的指导下,探索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培训效果的途径,为从 事相关培训的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本论文简要阐述了活动

12、理论,以 及活动理论指导下的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 教学系统的活动观,并根据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的教学设计 模式,对数字视频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问题分析,学习者特点分析, 学习目标分析,学习活动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方案评价和修改一系 列具体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教学实践显示,通过这次应用研究,改善了学 习效果,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表明将“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 引入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数字视频技术课程可行,并为以学习活动为中 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的实践应用及研究,提供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培训方面 的具体案例。 6张莉敏黄荣怀项目教学法在高职 VFP 程序设计 教

13、学中的应用研究本文依据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遵循“学教并重”的教学指导 思想,采用行动研究法,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实践的成果,结 合笔者自身的一线的教学经验,以新升格的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 现状和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切入点,以特定的课堂教学为研究 对象,将项目教学法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做项目的过 程中有意识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 对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做了较为扎实的进一步研究。在项目实施过 程中,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同时也完成 了教学任务。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积累项目开发经验,逐步塑 造自己的职业关键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培养学生 对计算

14、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从而 体现“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文章重点分析了: 如何选取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项目;如何合理的分组;如何做出 更合理、更精细的教学评价;如何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意识 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学 习过程性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进行有产出的有 效教学。从而论证了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适合计算机程序教学的教学方法。7孙丽丽裴纯礼论文题目:基于案 例的 PPT 教学演示 文稿应用教师培训 研究 以江苏省连云以江苏省连云 港市新海实验中学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教师培训为例教师培训为例Microsoft Of

15、fice 软件包(以下简称 Office,包括Word、PowerPoint 和 Excel 等)作为一套基础的信息技术工具,将其规范和高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能力,已经和必将成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初级和中、高级能力培训与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Office 的组件之一 PowerPoint 更是广大教师制作课件的常用工具,经历多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后,Office 培训及其教学应用似乎已进入平原期。教师们也对自己制作课件的水平很有信心,对于每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关于制作课件的内容,教师们也往往“掉以轻心” ,认为自己已熟练掌握了它的功能。实际上,80%(甚至更多)的教师只开启了 PowerPoint

16、 20%(甚至不到20%)的功能,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应用 PowerPoint 的绩效很低。如何将 PowerPoint 的更为实用的功能推荐给教师,使其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去,使教师更加高效地使用 PowerPoint,成为目前 Office 培训中的关键问题和重点问题。本论文从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教师 PowerPoint 教学演示文稿应用和培训的现状出发,在借鉴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的基础上,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出基于案例的适合该校教师的教学演示文稿培训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试行、修改和评估,最后对各类型教师的培训结果做了分析和总结。本论文主要包括引论、文献研究、论文主体、总结与展望这四大部分内容。在引论中,从该校教师教学演示文稿应用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本论文选题与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确定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并对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二章,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内教师的教学演示文稿培训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教师培训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在分析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教师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