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新课标人教版精品教案展播之三再别康桥精品教案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728939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新课标人教版精品教案展播之三再别康桥精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新课标人教版精品教案展播之三再别康桥精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新课标人教版精品教案展播之三再别康桥精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0新课标人教版精品教案展播之三再别康桥精品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0新课标人教版精品教案展播之三再别康桥精品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新课标人教版精品教案展播之三再别康桥精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新课标人教版精品教案展播之三再别康桥精品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文由c h a n g l a i y u e 贡献d o c 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 查看。2010 新课标人教版精品教案展播之三: 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的: 1学 习诗人用评议的彩笔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秀丽的风光,创造空灵、飘逸意境的写法; 2 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重点、难点: 1怎样理解这首诗别 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 2怎样理解全诗的“画面美”?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 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及时代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 云中鹤、南湖,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诗 作,神秘、膘胧

2、、感伤、颓废的倾 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 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 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为诗句燃断想象长须 的徐志摩 志摩写作的态度是严肃的,他在轮盘自序里说: “我敢说我确是有愿 心想把文章当文章 写的一个。 ”在猛虎集的自序里他又说: “但为了一些破烂 的句子,就我也不知曾经燃断 了多少根想象的长须。 ”所以一些极普通的字眼,一 经从他笔下流出就标出了自己的分量。 1931 年 11 月 19 日,他搭“济南号”飞机 从南京到北京,徐志摩心旷神怡,他是喜欢飞的。 在空中飞行,人常常觉得自己脱离 了肉体凡胎,跟蓝夜里彗星一样,在天际遨

3、游。他曾在散 文想飞中写过: “飞 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 再回看陆地。凌空 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待。 ” 此刻,他觉得 自己化作了一朵白云,乘风飞去。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在距济南 50 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再别康桥 中的诗句竟成 了他的谶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 ,时年仅 35 岁。 茅盾说他 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 ,他以后的继起者未见作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 、诗圣

4、有能与之并驾齐驱的。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 人、朋友、学 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 遗憾,但他那天真无 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 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难 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 胡适连呼: “天才横死,损失的是 中国文学! ”在他的许多朋友中,包括师辈的梁 启超、同辈的郁达夫、陈西滢、刘海粟等, 亦包括晚辈的陈梦家、 沈从文等, 没有 一个不赞赏佩服他的才华和品行的, 正如沈从文所言: “他那种潇洒与宽容,不拘 迂,不俗气,不小气,不势利,以及对于普遍人生方汇百物的热

5、情,人格方面美丽放 光处,他既然有许多朋友爱他崇敬他,这些人一定会把那种美丽人格移 植到本人行为 上来。 ”足见他的人格魅力所在。作为新月社的灵魂人物,他的诗歌创作的成 就当 奉为本世纪文学之圭臬,但他的散文风格也是一有风格,陈西滢、沈从文、梁实秋、 周 作人都曾一致称赞他的文章华采之美, 他的学生们更是推崇备至, 赵景深认为像 徐志摩那样 “文彩华丽,连吐一长串珠玑的散文作者,在现代还找不到第二个。 ” 甚至有人认为他的散 文的独特风格则“是诗的一种形式。 ”无论如何,徐志摩的散 文是有其独特之韵味的。胡适 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 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

6、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 徐志摩短暂的人生的旅途中既表现出这位旷世 奇才的天真和浪漫, 同时亦流露出这 位生活在乌托邦之国中的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 当 然若是论徐志摩的散文深义 , 它恐怕既无鲁迅之深刻尖锐及宏阔感, 郁达夫之练达及沧桑感, 但就其抒情性特 征则是任何一位现代散文家不可比拟的,它的散文始终充溢着饱满的激情, 哪怕是颓 废,读来亦痛快淋漓,决无缠绵有泥淖之感。 他爱做梦,梦是唯美的,又是飘摇的, 如乡间小溪汩汩流动,她会很跳跃,如美丽的天使与 你玩捉迷藏,会时不时俯下微笑 着的脸膛,与你耳语,然后又迅即飘飞离去,却留下一绢幽 幽灵动的轻纱。 志摩就 是个寻梦、

7、追梦的孩子,他在重逢林徽因时曾伤感的说:一生中有太多的梦从指缝中溜走了,也许就只能用诗来网住梦的残影。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的唯一灵魂 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这可以算是他短 短 35 年生命对爱的注解吧。 寻访,寻访,是在追梦,追梦 不可能错过的三个女人,爱或者不爱,快乐或者痛p a g e 1苦,相守或者别离。他仍习惯于那样的全 身心的沉浸在梦里。 作为他的原配妻子, 张幼仪真是无可挑剔了,贤良淑德,相夫教子,孝顺父母。但志摩爱过 她吗?从未。 有的恐怕也仅仅是感激之情,他不是如此的自私,如此的吝啬自己的爱,而是 他无法 左右,梦中他们擦身而过,相遇却不曾相识。 幼仪为志摩付

8、出了一切,他需要她时, 她留下来照顾他,他要离开她时,她不给他丝毫的羁畔。志摩的笑解烦恼结是给她的,这笑的背后蕴涵了幼仪多少的泪和苦痛, 而这仅仅源 自一个理由,没有理由的理由志摩不爱她。 当人们都在为徐志摩的 浪漫、热诚、痴心和执著着“摩”时,回看当年,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他对他的原配 夫人张幼仪是无情而残酷的。由于是包办婚姻,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是那样 鄙弃张 幼仪。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 “乡下土包子!” 婚后徐志摩更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她不 理不睬。就 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 在英国 伦

9、敦、沙士顿,以及后来在德国柏林的那一段生活,徐志摩对待张幼仪并不友好,甚至有些惨酷。两人在沙士顿住下后,不久张幼仪就怀孕了。此时徐志摩正在追求林徽 音,无 暇顾及张幼仪,一听便说: “把孩子打掉。 ”那年月打胎是危险的,张幼仪 说: “我听说有人 因为打胎死掉的耶。 ”徐志摩冷冰冰地说: “还有人因为坐火 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 坐火车了吗?”徐志摩要马上离婚,见张幼仪不答应 ,便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撇在沙士 顿。产期临近,无奈之际,张幼仪给二哥张君 励写信求救,来到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生 下孩子。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 没有理睬。只是在要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才找到柏 林,逼着她

10、签下了离婚协议。 林徽因是志摩的挚爱,却始终没能和志摩在一起。 林徽音,一个出名的才女,1904 年 6 月 10 日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祖父林孝恂光绪己丑科 进士,父亲林长民,堂 叔林觉民。培华女子中学毕业后赴英国留学,1924 年就读宾夕法尼 亚大学;1925 年 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于温哥华结婚。 与此同时,她和徐志摩之间的那段情,却仍然藕 断丝连。连徐志摩最终发生的意外,也是为 了要赶赴北京听一场林徽音的演讲而搭机 撞山葬送了生命。 由此林徽音与徐志摩的这段走了 一生却未完的感情, 也成为後世 一直不解的悬谜。 连她的丈夫梁思成对她感情的了解及缄默 也成为另一个谜: 梁思 成亲自捡了一块

11、志摩坠机的残骸, 带回北京让徽音一直摆在案头直到 她病逝。 数年 后她还继续发表给徐志摩的情诗。 在她临终前, 她要求并第一次见到了张幼仪, 却 什么话依然没说出过。张幼仪却明白了她对徐志摩的爱。 “徽徽,许我一个未来吧 ” 。林徽音,这个徐志摩穷其一生追求的奇女子,终究没有许 给徐志摩一个未来 。或许,只有两个人爱到极至,才会达到林徽音对徐志摩那般的境界。注 定相爱却不 曾相守 遇见陆小曼,志摩看到希望的晨光,虽然那光亮遥远微弱得像远空的寒星 ,虚幻缥缈若海市 蜃楼,但他们共同努力着。志摩为爱所苦,远走英国;小曼为情所 困,心脏病复发;志摩恩 师梁启超公开批评他们。这么多的困难阻挠,他们一同

12、走过 ,企盼着完整的一份爱,终于他 们的苦心撼动了上帝, 通向婚纱之路的大门开启了 , 一切都变得美好。 但生活毕竟是现实的, 小曼留恋于交际圈,宴游,打牌、应酬 ,不但荒废了自己的学业,浪费了自己的天赋,也在 生活上给徐志摩带来了许多困难 ,甚至染上了烟瘾,一掷千金,为了维持生计,志摩不得不 身兼数职。最终徐志摩要 去北平了,小曼却离不开上海的浮华生活,于是志摩只能上海、北 平两地跑,他的心 底渗着一片冰凉。在这来来去去中,不知是第多少回,他搭乘免费的邮政 专机遭遇了 空难(为了去北平听林徽因的一次演讲) ,刹那间从这世界消失,没有告别,没有遗嘱,什么也没有,除了他的诗留了下来,使我们这些拜

13、读他的诗的人不得不 为诗中那种 浪漫,超乎现实的浪漫所感动和流泪。 徐志摩:为爱为美为诗歌而生活 的人。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 年 10 月1922 年 8 月, 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诗人在 猛虎集序文中曾经 自陈道:在 24 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 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 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 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 “我 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 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 ( 吸烟与文化 ) 1928 年 ,诗人故地重游

14、。11 月 6 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 1928 年 12 月 10 日新月月刊第 1 卷第 10 号上,后收入猛p a g e 2虎集 。可以 说, “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 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二、吟诵诗作。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 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师生明确: 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 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 上是 67 字(间有八字句) ,于参差变 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 和旋律感。此外, “轻轻” “ 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

15、的节奏。诗的第一旋 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 性, 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 诗的第 2 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 提琴拉满 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 觉 。 2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教师可播放蓝天浮云 、岸边垂柳、有水草的混混小溪的录像或幻灯,伴以轻柔的有欧洲田园 风情的乐曲, 以感受个人自由天性和自然景色融合,所营造的别具一格的意境。 三、了解诗中内容 大意。 来源: (h t t p :/b l o g .s i n a .c o m .c n /s /b l o g _4c 428b d 30100f s x g

16、 .h t m l ) - 201 0 新课标人教版精品教案展 播之三: 再别康桥教案_江北语文网_新浪博客 1、 徐志摩的这首诗,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 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 ,告别对象由人 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 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教师板书:离别的对象特别) 继续启发: 大家看过柳永雨霖铃这首词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种离别的气氛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沉重)就是词中所说的“多情自古伤 离别” ,自 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 中总带点“伤离别” 的味道。如柳宗元有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 泪越江边。 : ”都是两眼泪汪 汪的离情别绪, 但徐志摩的这首诗呢?大家读了有 没有这种沉重之感?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 不摹声,以“轻轻的” “悄悄的” “沉默 ”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 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