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企业内部控制及案例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715255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企业内部控制及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6企业内部控制及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6企业内部控制及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16企业内部控制及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16企业内部控制及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企业内部控制及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企业内部控制及案例分析(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内部控制及案例分析 讲解q法律法规 使之不敢q职业道德 使之不愿q内部控制 使之不能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案例内部控制认识误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案例分析4内部控制的认识误区内部控制的认识误区误区1: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误区2:内控仅是管理层控制,与治理层及员工无关 误区3:内部控制在中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误区4:内控包治百病、可解决企业一切问题5内部控制的认识误区内部控制的认识误区误区5:内部控制仅是内部会计控制,由财务部门负责误区6:内部控制仅由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仓储与存货、生产、投资与融资、货币资金等循环构成案例:内部控制认识误区某国有大型集

2、团公司为切实提升管理水 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于2006年12月26日召 开了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内部控制 高层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集团内部控制 建设和实施的决议。有关人员的发言要点 如下:各经理的意见 总经理刘某: (1)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十分重要,可以 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纪等现 象的发生,这是关系到集团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举措。 (2)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应当抓住重 点,尤其要注重加强对控制环境、风险评 估、控制活动等内控要素方面的建设,企 业文化方面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可不必 投入太多人力、物力。 各经理的意见常务副总经理张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 风险,这些风险能

3、否被准确识别并得以有 效控制,是衡量内控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 准。建议重点关注集团内部各种风险的识 别,找出风险控制点,据此设计相应的控 制措施,来自集团外部的风险不是内部控 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必过多关注。在 内控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对于那些可能给 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应采 取一切措施予以回避。总会计师李某:由于集团公司是基于行政划转的原因而组建 的,母、子公司内部连接纽带脆弱,子公司各行 其是的现象比较严重。建议集团公司加强对子公 司重大决策权的控制,包括筹资权、对外投资权 、对外担保权、重大资本性支出决策权等,对子 公司重大决策应当实行集团公司总绎理审批制。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

4、:集团公司可以从完善人事选聘和培训政策入 手,健全内部控制。(1)建议子公司的总经理和 总会计师由集团统一任命,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 会负责。(2)注重加强内控知识的相关教育培训 。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内控培 训任务;其他基层员工仍应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 ,没有必要专门组织内控培训。董事长吴某:以上发言我都赞同,最后提三点意见:(1) 思想要统一。对集团公司而言,追求的是利润最 大化。一切制度安排都要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 目标,包括内部控制。(2)组织要严密。我建议 由总会计师李某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 团内部控制,我和总经理全力支持和配合。(3) 监督要到位。应当成立履行内部

5、控制监督检查职 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集团公司总经理负责,定 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不断完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 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角度,指出总 经理刘某、常务副总经理张某、总会计师 李某、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以及董事 长吴某在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 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要求案例分析 总经理刘某 (1)认为内部控制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 、违法违纪等现象发生的观点不恰当。理由:内部控制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出于 成本效益的考虑,只能合理保证有关目标的实现 ,不能完全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 (2)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的观点不恰 当。 理由:企业文化是内部

6、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 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内部控制机制的 有效运作。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 (1)认为外部风险不是内部控制问题的观点不恰 当。理由:内部控制所称风险识别不仅包括内部 风险,还包括外部风险。 (2)对可能给企业带来重要经济损失的风险事 项律予以回避的观点不恰当。理由:除风险回避外,企业还可以选择风险 承担、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等风险应对策略。 总会计师李某: 认为对子公司重大决策应当实行集团公司总绎理 审批制,不恰当。理由:不符合内部会计控制的有关规定,重 大决策应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不应由总经理一人 审批。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 (1)由集团任命的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直接

7、对 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的观点不恰当。理由: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应由子公司 董事会任命并对其负责,接受集团公司董事会的 监督。(2)只对中层以上员工进行内控知识培训的观点不 恰当。理由:内部控制是由全员参与的一个管理过 程,只有全体员工都掌握了内控的知识和理念, 才能真正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董事长吴某: (1)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内部控制唯一目标的不恰 当。 理由: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包括经营目标,还包 括战略目标、报告目标、资产目标和合规目标。 (2)由总会计师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集团内部控制的观点不恰当。理由:董事长对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负总责。 (3)履行内控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

8、接对 总经理负责的观点不恰当。理由:总经理也是监督的对象,监督机构应该向 董事会负责。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案例内部控制认识误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案例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发展历程1978年国务院颁布会计人员职权条例,提出“总会计师会签”制度1984年财政部发布会计人员工作规则,要求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提出出纳人员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规范要求 198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重申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的要求1996年财政部发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建立与健全包括内部牵制制 度在内的会计管理制度 1997年1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实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

9、企业内部 控制与审计风险,以便于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审计风险,保证执业质量 1999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2000年1月国家审计署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其中对 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当作“作业准则”予以明确2000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 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发展历程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 基本规范货币资金(试行)2002年6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

10、见200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企业内部控制指引,指出企业内 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 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2002年1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企业内部制度指导意见 ,首次系统地提出基金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求 2002年12月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和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2003年10月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2004年8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 法,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

11、设发展历程2006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指引,内部控制是指上市公司为了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 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 2006年6月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提出全面风 险管理,要求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 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 、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 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2008年6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

12、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1 1项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2121 项项内部控制评估报告内部控制评估报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1 1 项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1 1 项项企业内部企业内部 控制现状控制现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发布的应用指引18项2 发 展 战 略3 人 力 资 源4 社 会 责 任5 企 业 文 化6 资 金 活 动7 采 购 业 务8 资 产 管 理10 研 究 与 开 发9 销 售 业 务1 2 担 保 业 务1 3 业 务 外 包1 4 财 务 报 告1 5 全 面 预

13、算18 信 息 系 统1 1 工 程 项 目1 6 合 同 管 理17 内 部 信 息 传 递 1 组 织 架 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案例内部控制认识误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从三鹿奶粉事件 看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必要性CONTENTS1三鹿集团简介2三鹿奶粉事件回放3三鹿集团破产原因分析4启示与反思三鹿集团 简介1956年,成立“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经过几代人半个世纪 的奋斗,在同行业创造了多项奇迹和“五个率先”1983年率先研制、生产母乳化奶粉(婴儿配方奶粉), 1986年率先创造并推广“奶牛下乡、牛奶进城”城乡联合模式,1993年率先实施

14、品牌运营及集团化战略运作,在全国多个省市进行低成本扩张,迅速崛起1996年,成立三鹿集团,田文华担任董事长2006年,三鹿集团引进全球最大乳制品原料出口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三鹿集团简介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企业500强、农业产业 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省、市重点支持的企业集团。三鹿集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 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三鹿奶粉事件回放2008年9月,三鹿 集团因其婴幼儿 配方奶粉中掺杂 致毒物质三聚氰 胺被迅速推向破 产的边缘,2009

15、年2月12日,法院 正式宣布三鹿集 团破产。三鹿奶粉事件回放三鹿破产原因分析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内部环境道德上不法分子诚信缺失,道德沦丧,只顾自己利益,不顾消费者身体健康。道德使之不愿、法律使之不敢、制度使之不能道德上不法分子诚信缺失,道德沦丧,只顾自己利益,不顾消费者身体健康。道德上不法分子诚信缺失,道德沦丧,只顾自己利益,不顾消费者身体健康。道德上不法分子诚信缺失,道德沦丧,只顾自己利益,不顾消费者身体健康。道德上不法分子诚信缺失,道德沦丧,只顾自己利益,不顾消费者身体健康。道德上企业文化企业没有做好 文化建设工作, 没有培育好员 工的价值观和 社会责任

16、感治理结构不合理。表面三鹿 乳业56%股权,新 西兰恒天然43%股 权,实际96%股权 掌握在900名老职 工手中,实际控 制人相当分散。人力资源政策企业聘用员工考 核不严,标准适 当。耿氏兄弟等 人才得以为非作 歹。内部审计环境不严格。早 在发现问题之初 没有及时纠正。 并在三年多里隐 瞒和纵容问题直 至东窗事发。在内部风险方面未对管理层、经营层及关键岗位人员的职业操守进行分析,以防止因为个人偏好而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的风险风险评估分析在外部风险方面企业面临奶源短缺的风险,三鹿集团在原奶的争夺大战中,弱化了对原奶的质量控制,加大了经营风险。在内外风险夹击下,三鹿缺少应有的风险预警机制,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可以使企业在面临风险的时候立即做出应对措施。控制活动分析如果三鹿集团的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