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学案】2014高考区域地理(新课标)复习课件:第18讲《中国的农业》复习课件(37张ppt)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702825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榜学案】2014高考区域地理(新课标)复习课件:第18讲《中国的农业》复习课件(37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金榜学案】2014高考区域地理(新课标)复习课件:第18讲《中国的农业》复习课件(37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金榜学案】2014高考区域地理(新课标)复习课件:第18讲《中国的农业》复习课件(37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金榜学案】2014高考区域地理(新课标)复习课件:第18讲《中国的农业》复习课件(37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金榜学案】2014高考区域地理(新课标)复习课件:第18讲《中国的农业》复习课件(37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榜学案】2014高考区域地理(新课标)复习课件:第18讲《中国的农业》复习课件(37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榜学案】2014高考区域地理(新课标)复习课件:第18讲《中国的农业》复习课件(37张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8讲 中国的农业 1.我国农业区域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2.我国优势农产品及其区域布局。3.我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和特点。4.我国的农业类型及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1.掌握我国农业分布特点,识记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区。2.了解我国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主要分布,理解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3.能够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的农业发展优势条件、制约因素及其发展方向,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农业概述1.农业结构:农、林、牧、副、渔(“五业”)2.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二、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1.种植业(1)分布:我国东部_的平原地区。(

2、2)南北差异。成因:南北_条件的显著差异。湿润和半湿润气候表现。地区耕地类类型耕作制度主要农农作物 秦岭 淮河以北旱地一年一熟或 两年三熟小麦、甜菜、 棉花、花生 秦岭 淮河以南水田_ _水稻、甘蔗、 油菜、棉花一年两熟至 三熟(3)主要商品性农产品基地。商品粮基地:A三江平原,B_平原,C江淮地区,D_平原,E江汉平原,F成都平原,G洞庭湖平原,H鄱阳湖平原,L_。商品棉基地:M_,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N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江汉平原,O_。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松嫩太湖珠江三角洲黄淮平原南疆2.其他农业部门(1)畜牧业。牧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北的半干

3、旱、干旱草原地区和_地区,共划分为四大牧区,分别是:A_牧区、B新疆牧区、C青海牧区和D西藏牧区。农耕区畜牧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_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以_和秸秆饲料为主,是我国畜产品的主要来源。(2)林业:E_天然林区、F东北天然林区、G东南部的人工林区。(3)水产业:其产品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居首位,优势区域为_养殖带、黄渤海养殖带和长江中下游养殖带。青藏高原内蒙古四川舍饲西南东南沿海1.说出影响我国南北耕作制度差异及导致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答案:热量差异;降水差异。 2.结合我国商品粮棉基地分布,分析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答案:商品粮基地的选建条件:

4、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较好;二是粮食商品率较高;三是地区增产潜力大。3.分别说出我国东北、西北、青藏、华北、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答案:东北地区:热量不足;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青藏地区:热量不足;华北地区:旱涝、盐碱、风沙;南方地区:平原少,耕地有限,旱涝频发。三、我国农业的发展4.分析为什么我国农业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答案:由于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各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的农业发展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1.存在的问题(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A_占主导地位,B_只占27%,D_、C_比重太小。(2)人口

5、增加、_不断减少以及_、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2.发展对策积极调整_,科技兴农,走农业_道路。3.发展前景(1)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2)积极发展多种经营。(3)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耕地水土流失农业结构产业化1.结合新疆地区的自然条件,分析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棉花生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热量充足且灌溉水源充足,晴天多,降水少,利于棉花的成熟和采摘。2.东南沿海发展水产养殖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1)自然条件: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地区,水域面积占大陆水域面积的3/4;大陆架宽广。(2)社会经济条件

6、:人口多,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养殖经验丰富;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高。3.青藏地区发展河谷农业的优势自然区位条件有哪些?(1)地势低,热量相对充足;(2)靠近河流,水源充足;(3)河谷地区,地形平坦;(4)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4.黑龙江已经逐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的措施,今后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1)依靠科技,提高单产。(2)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工业,提高农民收入。(3)保护生态环境,走农业资源综合发展的路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2)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

7、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3)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的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4)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量。例如,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6.为什么说节约用水是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水资源有限,降水的季节变化大;耕地多为旱地,农业生产用水量大;灌溉技术水平低,浪费严重;不少地区河水断流,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地面下陷,海水入侵。因此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必须走节约用水之路。【典例】 读读下列图图文资资料,回答问题问题

8、 。中华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经济 和社会发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规划纲纲要指出,构建东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华南和甘肃肃新疆等的农产农产 品主产产区为为主体的农业战农业战 略格局。(1)图1所示的各农产品主产区中,位于我国暖温带与半湿润区的是汾渭平原、 农产品主产区;位于我国最大平原的是 农产品主产区;水稻一年三熟的地域位于_农产品主产区的南部。(2)比较长江流域和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完成下表。主产产区 项项目 长长江流域河套灌区农业农业 地域类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农业发农业发 展的自 然条件有利 方面 不利 方面(3)新疆绿洲农业是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中的特色

9、农业。据图2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所给的七大农产品主产区信息,与汾渭平原同属于暖温带与半湿润地区的只有黄淮海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为东北平原,因此为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能够实现一年三熟的主要是华南地区,为华南农产品主产区。第(2)题,长江流域地形平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长期耕作形成水稻土,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生长,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水稻种植业;河套灌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临近黄河,灌溉水源充足,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甜菜等作物,属于旱作农业。第(3)题,新疆地区发展农业的主导因素为水源,受高

10、山冰雪融水的影响,大多数绿洲都分布在山麓地带。南疆地区南部为昆仑山,北部为天山,西部帕米尔高原地势较高,高山冰雪融水丰富,因此绿洲农业多分布在盆地边缘,呈半环状。北疆地区主要是利用天山北坡的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因此农业多呈带状,分布在天山北麓。答案:(1)黄淮海平原 东北平原 华南(2)主产区 项目 长江流域河套灌区农业地域类型水田农业旱作农业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 农业发 展的自 然条件有利 方面地势较为低平;地处 亚热带湿润区,水热 条件充足;土壤较肥 沃(任答两点即可)地势平坦;光照充 足;有黄河水作为 灌溉水源(任答两 点即可) 不利 方面容易发生旱、涝灾害气候干旱,降水不

11、 足;多风沙、盐碱 地(3)南疆绿洲农业围绕塔里木盆地呈半环状分布,北疆沿天山北麓呈带状分布。前者是因为塔里木盆地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绿洲主要依靠两大山脉的冰川融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后者是因为绿洲主要依靠南边的天山冰雪融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读图技巧】区域农业分布图的判读区域农业分布图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大区域分布图,如世界棉花分布图、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另一种是小区域分布图,如新疆棉花分布图、绿洲农业分布图、东北农业分布图等。结合近几年考查情况,其判读方法总结如下:1.是什么?在哪里?准确判断分布图表示何种作物或农业基地或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要仔细观察,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与主题有关的关

12、键信息,不要被无关信息所迷惑。如上面例题中第一幅图展示的是我国主要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图,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地区;第二幅图展示的是新疆绿洲农业的分布图。可以进一步结合区域判断其主要的农产品类型。2.特征是?何关系?细心观察分布图中农作物及农业基地的特征及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联系所学地理知识,解读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如下图,上部为柑橘林和防护林、中间为茶园、下部为稻田,体现了立体农业的布局,注重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发展。3.成因是?怎样答?分析图中不同信息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分布特征;或将不同地区相互对照、分析比较,利用分布图中信息,针对试题的设问,提取有效信息,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回答。如上图,根据茶园分析红壤的改良措施、探究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等。再如例题中长江流域与河套灌区农作物及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差异,分析影响新疆绿洲农业分布的原因等。做题时要把握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如下表:粮食 作物水稻喜高温多雨、地势低平 玉米喜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 小麦水热要求不高;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糖料 作物甘蔗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甜菜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经济 作物茶叶喜高温多雨、怕涝 棉花光热充足,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 油菜喜温暖气候,土壤肥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