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相拥哭泣,还需要什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699930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0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除了相拥哭泣,还需要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除了相拥哭泣,还需要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了相拥哭泣,还需要什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点22015 年 11 月 20 日星期五Tel:(010) 62580692E-mail: 近年来, 不少中、 小学热衷开展以 “感恩 励志” 为主题的宣讲教育活动, 这类活动基本 都极具感染力, 常常引起在场老师、 家长和学 生的强烈共鸣, 师生、 亲子相拥哭泣的场面屡 见不鲜。 然而, 这样的场景也常常引发网友热议, 有 人认为, 感恩教育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没必 要渲染气氛哭成一堆; 也有人表示, 感恩报告会 也是教育方式的一种,只要对孩子有教育效果 就值得肯定。被 “产业化” 的感恩教育“现在, 一些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感恩教育已 经偏离了它的初衷。” 近日,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

2、 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 中国科学报 记者采访时, 就这一话题谈了他的看法,“首先, 这是一种形式 化、 表面化的感恩教育, 更多的是感恩表演。其 次, 它所能起到的作用, 也就是给家长一时的感 动, 学生一时的感染而已。” 熊丙奇坦言, 目前, 在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 和学校都在这样操作, 基本形成一个固定模式。 这种模式是把感恩教育作为产业去做, 一些 “专业团队” 在各个学校进行宣讲, 在现场营造所谓 感恩气氛, 然后让学生跪拜, 父母流泪、 学生痛 哭。很多学校认为这种感恩教育得到了预期的 效果。 “感恩本来是一种来自于心灵深处的责任 意识, 以及对老师、 父母、 长辈的亲情, 现在都被 这

3、种表面的东西替代了。 ” 熊丙奇坦言,“更应该 注意的是,这种感恩教育的效果一般都不会持 续, 也许过几天孩子就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熊丙奇指出,学校乃至家长希望通过搞一 次活动、 一次演讲来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恰恰 反映出当前教育严重的功利化、 形式化。 “如果教育机构的感恩教育都以哭泣作为 目的和效果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追求的是什 么?” 熊丙奇认为, 形成这样的局面, 究其原因, 是我们不愿意投入师资、 时间、 精力去陪伴学生 成长。为何缺乏感恩情怀?家长们常常抱怨 “我花了这么多时间, 投入 了这么多金钱,辛辛苦苦给孩子创造了优越的 环境, 孩子却对我没有一点感恩之心” 。其中的原因

4、何在? 多年从事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北京师范大 学第四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张映虹在接受中国 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坦陈:“学校有必要开展感 恩教育, 但它只是方式之一。其实, 教导孩子学 会感恩, 最根本的应该在于家庭的教育: 父母要 给孩子做榜样, 要教会孩子如何去做。” 张映虹告诉记者,在她几十年的教学管理 中, 亲眼见到过学生在老师面前数落家长, 表现 出对家长种种的不尊重;也常常有家长对孩子 的教育显得无能为力, 寻求学校和老师的帮助, 希望代替家长对孩子加大管理力度;也常常看 到爷爷奶奶替孩子拿书包、 做值日。 张映虹认为, 大多数父母、 长辈对孩子过于 溺爱, 只注重孩子物质上的满足, 往往忽

5、略了孩 子精神层面的成长。家长并不知道如何指导孩 子关爱他人、 尊重长辈、 感恩社会。在这种氛围 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认为父母对自己的爱是 天经地义的。 于是,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缺乏互 动, 仅仅是来自父母单方面的爱。 在熊丙奇看来,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 下, 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 父母 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 却很少关心孩子心里 在想什么,“百年树人,而今天的学校和家长 很想一分钟树人、 两分钟树人。教育更重要的 价值在于教育的过程, 因此, 教育应该回到它 的本质上来。”感恩教育应润物无声在张映虹看来, 作为一个健全的人, 懂得感 恩是最基本的情感。 强调学生的责任感, 包括

6、了 对家庭的责任感、 对个体的责任感、 对社会的责 任感, 它的根基就是感恩意识。 一个人如果没有感恩意识, 又遑论责任感。所以, 感恩教育是最 基本的、 做人的教育。 “感恩教育如果仅仅通过一次活动, 让学生 跪一次、 哭一次就能起到效果的话, 那就太简单 了。” 熊丙奇认为, 真正的感恩教育是来自于深 层次的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是一个润物无声的 过程。 熊丙奇坦言,学校首先要重视对学生的生 活教育、 生命教育, 不要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学 生也是社会人, 在社会上生活, 除了对父母、 亲 人要有感恩的意识,通过情感形成家庭亲情的 纽带以外, 事业的成功、 自身的发展, 都依赖社 会所创造

7、的机会和环境。 因此, 要有一种感恩的 心态, 其中也包括大自然, 最终形成一个和谐的 环境。 张映虹认为国外的感恩教育值得我们借 鉴。比如西方国家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在美国, 孩子们从小就参加家务劳动, 18 岁就出去独立 生活。在家庭中, 家长有家长该做的事情, 孩子 有孩子该做的事情,从中孩子就知道自己的角 色和需要承担的责任。 再比如日本, 对孩子首要 的要求就是不给他人添麻烦,所以在日本全社 会形成了不给别人添麻烦的风气。这是对别人 的劳动、 付出的尊重, 也是感恩。 相比较而言, 中 国人的感情比较含蓄,尤其对孩子的照顾无微 不至。这样, 家长方面是无止境的奉献, 而孩子 方面则是无

8、休止的获取,最后就形成了家长抱 怨、 孩子不理解的局面。 因此,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对家庭的责任有 所体会, 比如和父母一起做家务。现在, 有的学 校要求学生到父母的工作单位陪父母工作一 天, 以便了解工作的辛苦。 这样可以更早地在孩 子心中树立起对他人、对家庭乃至对社会的责 任感和担当精神。复 兴 时 代 需 要 科 学 文 化 相 融 的 精 品 李 宗 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是 一项百年的巨大浩瀚工程,是炎黄 子孙千秋万代立于世界之林的根本 举措。 科学文化是其坚固的基石, 高 层面地不断发展创新,同时全社会 科学普及的最大化,是实现复兴梦 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科学家的精 神、业绩和文化

9、积淀为社会广泛认 知, 文化成果为社会广泛使用, 而且 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光辉榜样。然 而, 现实却令人遗憾。 在我们繁忙的一天,做完了本 职工作后, 打开电视, 翻阅荧屏, 几 乎被高度白热化了的现状 “文艺” 声 浪音淹溺。众多脱颖而出的影视明 星新秀,学贯中西给人指点迷津的 各路节目主持人, 那种受人热捧, 那 样亮相登场, 简直令我辈瞠目结舌、 头晕目眩我绝非贬低更无排斥 上述那些文艺、 社交节目之意, 本是 百花齐放、 文艺多元化、 信息发达、 经济繁荣时代, 活跃多姿的舞台, 五 彩缤纷的内容, 呈现给大众, 萝卜白 菜、 山珍海味各有所爱, 各有所需, 无须我来饶舌招人生厌。 但

10、是, 引导全球化、 信息化、 经济 迅速发展、 社会进步加快的核心主体 的科学技术普及文化节目,在被冷 漠、 被边缘化。现状不能不使我担忧, 也许是 “杞人忧天” , 使我想起了两位 故人, 良师益友, 高士其和徐迟。 菌儿自传是高士其在 1936 年中国荒凉的科普园地里培植出的 一株奇葩,产生于中华民族内忧外 患多事之秋的年代, 在中国科普领域 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菌儿自传 全 篇写得有声有色,细菌极富个性, 如 在 “水国纪游” 里对水的描述,“你看 那满天大水, 使我们田舍荡尽, 水哪 里还有情!水, 我似乎听见你不 平的流声, 我在昏睡中惊醒!/ 五月 的东风, 卷来了一层密密的星云,

11、 遮 满了太平洋的天空。 / 我听见黄河的 吼声, 扬子江的怒声, 珠江的喊声, 齐奔大海, 击破那翻天的白浪。/ 这 万千的水声, 洪大, 悲壮, 激昂, 打 动了我微弱的脆心, 鼓起了我疲惫 的鞭毛。陡然地增长我斗胜的精 神。/ 水, 我对于你, 有遥久深远的 感情, 我原是水国的居民。 / 水, 你是 光荣的血露!” 菌儿自传 于 1936 年在 中学 生 杂志以连载文章开始问世, 1937 年 “八一三” 前 夜完成了这篇在中国科普创作上极有影响的作 品。读者能感受到作者文中的爱国、 抗日热情吧! 徐迟是一位诗人, 欧美文学的翻译家。 粉碎 “四 人帮” 后, 全国人民建设四个现代化的

12、热情十分高 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既成为社会的普遍呼声, 中央需要将我国科学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业绩, 给 予广泛、 深入、 真实、 科学的报道, 为社会所认知, 做 大众之楷模。当时, 中国科学院的陈景润同志是最 具典型的代表人物, 写陈景润的人, 尤其介绍他那 艰涩难懂的 “1+1=2” 的哥德巴赫猜想, 没有对数学 这方面的基础了解从而做到 “科学普及” , 是很难达 到预期目的的。在文学界中, 选中了徐迟, 大家认 为他是最合适的人了。 徐迟勇敢、 认真地扛起了重担。 据我了解, 徐迟 至少通读了十多本有关数学著作,请教了多位数 学家。我也做了点极小的事, 是关于文中陈景润体 检时

13、,“二肺” 让他改成 “两肺” 。 徐迟的 哥德巴赫猜 想 影响极大, 一夜之间, 在全国引起轰动。当时只 要是有点文化阅读能力的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 争相阅读, 读后异常兴奋。徐迟写的陈景润和他的 事, 是用心、 用情, 用科学、 艺术的彩墨, 描绘展现了 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高尚情操和智慧才华。 在我国科学、 文学相融的著作中, 高士其和徐 迟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为我们留下了宝贵 的文化遗产, 是十分值得珍惜的。 高士其认为,“要实现四化, 没有扎实的科普 基础难以想象。”“科普而且还要从儿童时期就开 始, 在实现四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要有大批的 优秀人才和充足的后备力量, 必须要精心

14、地培育 我们的儿童。“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 儿童教育是 基础教育,它往往决定了一代人的思想情操, 学 识才华。 毋庸讳言, 近些年来, 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 义等不正之风, 社会的伦理道德、 公平的倾斜等, 人们的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 审美观在发生着 剧烈的动荡, 令人忧心忡忡。中国的知识分子历 来为社会大众所敬重, 在于他们为人正直、 不趋 炎附势、 勤奋读书、 刻苦钻研、 求真务实, 为国为 民作出贡献而不计较个人得失, 努力奉献, 经得 起清贫、 耐得住寂寞。无论是搞科研、 教学生、 写 论文、 做科普, 严谨、 严格、 认真、 负责, 绝不弄虚 作假, 不沽名钓誉。 今天,

15、 我们生活、 工作环境已有了较大改善, 国 家迅速发展, 公众需要科学文化知识的滋养。科学工 作者, 要认认真真读书, 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要勤于 思考, 要修身养心, 要笔耕不辍, 要尽可能地在每完成 一本专业著作后出版一本科普读物。开展科普创作, 要公众喜闻乐见, 通俗易懂, 知识丰富, 品位高雅。当 今, 存在着学风不正、 空洞无物、 东抄西袭、 自己不动 手甚至代作刀笔、 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应引起高度 重视和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 科技迅猛发展, 人类文明 昌盛的年代里,没有任何理由在万紫千红春意盎 然的科学文化园地里,让人看不到花团锦簇的科 学文学含苞

16、待放的蓓蕾和鲜花。科普的处女地已 经前人垦荒, 沃土滋润, 阳光灿烂, 种子播下, 需要 我们精耕细作。应该设立国家科普奖, 如 “高士其 国家科普大奖” 及 “高士其、 徐迟科学文学奖” 等, 使 科学的伟大成就为千百万人理解, 并能培育、 教育、 引导人们崇尚科学、 应用科学的巨大动力。 (注:今年11月1日是高士其先生诞生110周年。 本文作者系著名急救医学专家、 科普专家)论道e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前北京地区的智 库建设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个是 智力资源优势非常突出,北京地区的智力资 源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第二个突出特点是北 京市形势稳定。当前在北京市从事智库工作的 大概有 800 多家机构,其中直接和间接以政策 研究为主的工作对象是 200 多家,总体上已经 形成了规模。第三个突出特点是北京地区的智 库类型非常丰富多样。北京在几个大的类别的 智库中都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全国属于 前列。北京智库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点是创新性不足。我理解智库的本质 是以社会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来进行决策参考 和决策咨询发挥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