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政策》难释汽车价外负担

上传人:爱****1 文档编号:466839 上传时间:2017-03-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消费政策》难释汽车价外负担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汽车消费政策》难释汽车价外负担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汽车消费政策》难释汽车价外负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消费政策》难释汽车价外负担(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消费政策难释汽车价外负担2002车消费环境调查之六 小排量的经济型轿车在全国各地遭遇歧视已经引起消费者和厂家的急剧不满,惊人的附加费用沉重压住了汽车消费,人们期待着汽车消费政策的出台,但记者采访时发现 汽车消费政策将出台的消息最近搞得挺热闹,业界敏感的神经也再次有了兴奋点。记者就此次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税务总局等决策和行业部门进行了跟踪采访,总的印象是汽车消费政策是众望所归,他的出台将在市场上增加新的热度,但完全依靠一个政策来解决汽车消费环境的问题仍是杯水车薪,汽车消费政策是被人为炒作赋予了不恰当的定义与预期。 汽车消费环境问题芜杂 无论一个点还是一条线都解决不了 汽车消费

2、政策能在多大层面上拉动内需呢?决策部门给的答案不像炒作的那样乐观:汽车消费政策只是抵消了对汽车消费不利的因素,并不能直接带来汽车降价,更不能全面刺激消费。 权威人士分析,汽车消费环境的问题分布在很多点上,消费政策就是把这些点上的问题连成线,再逐一加以解决。比如地方保护,国家计委取消了项涉及汽车的地方性收费,而被取消的还不到这类收费额的。上海市停收浦东和浦西之间的“过江费”,却增收了一项年度收费,退一进二,类似这种事在地方上还时有发生,只不过出现的频率低了。消费政策就是要力求在全国统一税费的前提下,清理和整顿地方性的不合理收费。再比如企业对消费者的服务承诺,近期汽车消费投诉案件有上升趋势,而很多

3、案件是可以通过厂家的服务提前消化掉的,消费政策也要在服务上约束企业,比如要求企业要把自己产品的配置讲清楚,零部件的来源要更透明。除此之外,如消费信贷;交通管理的网络化、人性化;汽车的排放、油料的使用等等,不一而足,消费政策是用“线” 的方式提出“ 点”的问题和解决方式,但真正解决还要靠企业、银行、工商、交管,以及相关经济部门的具体实施细则。无论是一点,还是一线,都无法解决汽车消费环境面儿上的问题。 稳定税收与降低税率的 平衡点最难找 而在涉及汽车环境的种种问题点中,税收无疑是举足轻重的核心,可以说,如果生产和流通领域的消费税、车购税不降,汽车消费成本就降不了,鼓励消费就无从谈起。但是,从国家宏

4、观经济要求来看,稳定、增加税收和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据权威人士透露,汽车消费政策研讨方案提出了大排量轿车加税、小排量轿车减税等变动较小的措施,但很难明确下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税务部门要具体核算,到底车价的下降会不会导致总体税收的减少,如果减少就不能降税。 中汽协的专家称,企业方面所做的工作就是让汽车消费量在单车征税额下调的情况下实现增长,同时能够达到让购置税稳定甚至增长,这是一个平衡点。但这一平衡点很难掌握,仅如何统计私车消费的数量就很费劲,因为现在很难说被个人买走的车子是自己消费用了,还是跑买卖去了,这样一来轿车进入家庭的说服力就不强,降税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纯私

5、车消费”就说不清,税务部门看不到增量,也下不了决心。 在各种涉车税收中,消费税是国家委托企业代征,企业自己从利润中抠出来的,谁能降税完全要看企业自身的实力,要看成本上能不能承受,体现在车价上的并不多;购置税是交管部门代征的,主要用在道路建设上,一时半会儿也难降;取消养路费,开征燃油税说了好几年,由于国际市场油价忽高忽低,总也找不到实施的时机。而且一旦实施,也要找到保障石化企业利润,和不让车主养车成本上升的一个平衡点,因为燃油税是加在油价上,由炼油企业代征的,加税后如果油价高,消费者受不了,费改税的优势体现不出来;油价低,炼油厂的利润受影响。只有像启动房市 那样构建汽车消费制度 才能从根儿上解决

6、问题 如果汽车消费政策不能立竿见影,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国家经贸委一位研究汽车的专家称,要想让汽车消费环境彻底改善,必须拿出发展住宅产业的力度和决心来,进行汽车消费制度的改革,取消公车“福利” 分配,改为货币分配。 这位专家称,住房制度改革搞了十几年,从公积金,到取消福利分房,再到住房补贴和启动二级市场,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才明显加快。他不渴望汽车消费马上就有质的飞跃,但着力点应该放在制度上。公车消费在世纪年代末的年总支出在亿元左右,现在私车公养、公车私开的情况很普遍,公车消费的强大惯性仍在,而且不是汽车市场统计数字所能反映出来的。比如某些县下属的局,甚至乡都可以配到车,包括进口

7、高级轿车,这个数量就不小。很多汽车企业自身的用车福利也非常可观,某中央级汽车集团企业,部门副职就可以配车,还提供修车和用油上的报销。另一家国有大汽车制造厂每年支出的公车补贴就达多万元。有关部门曾在大庆和深圳推广过公车制度改革,但由于权限所在,也就是落实到发补贴这一步。目前,在汽车总保有量中,私车约占。只有自上而下改掉公车配给制,搞社会化的汽车公积金和汽车补贴,汽车的有效需求才能出现几何倍的增长,其它点上的问题将随着这个主要矛盾的解决迎刃而解。 被采访对象普遍认为,汽车消费政策很可能是以国务院转发国家计委文件的形式下发,这就意味着,在许多点上的具体问题要由各相关部门制定实施细则来落实。估计在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内,汽车消费环境的问题应能得到全面解决,而在诸多问题的重要性上,专家们希望最先解决公车制度;对于消费市场来讲,最能直接产生作用的则是车购税和燃油税的走向问题。作者:张炤虎来源:中国经营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