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指导用书(阅读指导有一套)

上传人:ZJ****4 文档编号:46683630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指导用书(阅读指导有一套)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指导用书(阅读指导有一套)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指导用书(阅读指导有一套)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指导用书(阅读指导有一套)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指导用书(阅读指导有一套)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指导用书(阅读指导有一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指导用书(阅读指导有一套)(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郑祥旦祥旦 编编著著 先学后教网先学后教网 更多资料请访问 先学后教网 家长用书 阅 读 指 导阅 读 指 导 有一套有一套 数数 学学 (配合人教版实验教科书) 三年级 上册 郑祥旦 编著 先学后教网先学后教网 1 目 录 第一单元 测量 第 1 课时 毫米的认识 第 2 课时 分米的认识 第 3 课时 千米的认识(1) 第 4 课时 千米的认识(2) 第 5 课时 吨的认识(1) 第 6 课时 吨的认识(2) 第 7 课时 生活中的数学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 8 课时 两位数加法 第 9 课时 三位数加法 第 10 课时 练习课(1) 第 11 课时 练习课(2)

2、 第 12 课时 三位数减法 第 13 课时 练习课 第 14 课时 加减法的验算 第 15 课时 练习课 第 16 课时 整理和复习 第三单元 四边形 第 17 课时 四边形 第 18 课时 平行四边形 第 19 课时 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第 20 课时 长方形的周长 第 21 课时 估计 第 22 课时 练习课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第 23 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第 24 课时 余数和除数 先学后教网先学后教网 2 第 25 课时 练习课 第 26 课时 解决问题 第 27 课时 练习课 第五单元 时、分、秒 第 28 课时 秒的认识 时间的换算 第 29 课时 时间的计算 第 3

3、0 课时 填一填 说一说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 31 课时 口算乘法 第 32 课时 乘法估算 第 33 课时 练习课 第 34 课时 不进位乘法 第 35 课时 进位笔算乘法(1) 第 36 课时 连续进位乘法(2) 第 37 课时 连续进位乘法(3) 第 38 课时 练习课 第 39 课时 0 的乘法 第 40 课时 因数中间有 0 的乘法 第 41 课时 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 第 42 课时 练习课 第 43 课时 整理和复习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 44 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第 45 课时 认识几分之几 第 46 课时 练习课 第 47 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 48

4、课时 练习课 第八单元 可能性 第 49 课时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可能性 第 50 课时 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1) 先学后教网先学后教网 3 第 51 课时 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2) 第 52 课时 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3)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第 53 课时 列举可能性 第 54 课时 排列 第 55 课时 组合 第 56 课时 掷一搠 第十单元 总复习 第 57 课时 万以内的加、减法 第 58 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 59 课时 四边形 时、分、秒 千米和吨 第 60 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分数的初步认识 先学后教网先学后教网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测量测量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5、 毫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 课本第 23 页例 1,第 5 页练习一第 13 题。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课文讲解课文讲解 单元知识结构如下图: 例 1,同学们在估计、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度。 先学后教网先学后教网 2 通过讨论交流,使孩子: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会用毫米作单 位进行测量,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建立 1 毫 米的长度观念。 辅导精要辅导精要 打开目录,读一读各单元的课题名称。家长问:第一单元学习的是 测量, 你想到可以用哪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孩子根据已有的知识可能 说:可以用 1 厘米或 1 米

6、测量物体的长度。 让孩子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记录下来。 让孩子作尺子测量课本的长、宽、厚。长是 20 厘米,宽大约 15 厘 米,厚大约 1 厘米。并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价估算能力。 引导孩子进行批判性思维,宽大约 15 厘米和厚大约 1 厘米都是近 似数,能测量得更准确一些吗? 有的孩子说:数学书的宽比 14 厘米多而比 15 厘米少,数学书的厚 不到 1 厘米。 有的孩子说:数学书的宽是 14 厘米 8() ,数学书的厚是 7() 。 先学后教网先学后教网 3 有的孩子说:尺子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1 份长是 1 毫米;数学 书的厚 7 毫米;宽 14 厘米 8

7、 毫米,还差 2 毫米就有 15 厘米了。 让孩子阅读例 1,把估算和测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让孩子在尺子上数出 1 毫米,2 毫米,8 毫米,9 毫米。理解这 些个长度与 1 毫米的倍数关系。如 8 毫米是 1 毫米的 8 倍,有 8 个 1 毫 米。 再继续数,发现 10 毫米与 1 厘米的长度是一样的,所以 1 厘米 10 毫米。反过来说,10 毫米1 厘米。 从 1 毫米开始数数,数到 30 毫米,让孩子发现 2 厘米20 毫米,3 厘米30 毫米, 然后用这种等式的方法继续 10 毫米 10 毫米地数, 数到 200 毫米。 再让孩子用循环的方法进行数数,即从 1 毫米数到 1 厘米;

8、再循环 数 1 厘米 1 毫米,1 厘米 2 毫米,数到 2 厘米;再循环数 2 厘米 1 毫米, 数到孩子可能说“我知道怎么数了”或者“不用数了,我会了” 。 家长问: “要怎么记住 1 毫米的长度?” 可让孩子用两个手指比出 1 毫米的距离, 也可拿一本银行的存折把存折捏紧了其厚度最接近1毫米。 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接近 1 毫米但误差有点太,而 1 分硬币 的厚度 1.3 毫米用它建立 1 毫米的观念误差太大了。 最后,让孩子说一说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事物,如自动铅笔的笔 芯直径,天气预报中的降雨量等等。 “做一做” ,可以让孩子先看图独立完成,再用尺子测量实际物体 的长度。 习

9、题解析习题解析 先学后教网先学后教网 4 第 1 题,读题理解题意,先让孩子估测,但不要急于用尺子测量。 孩子在判断是否是正方形时,存在竖着看和横着看的差别,可以采用转 动课本的方法反复对比。判断后,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一方面考查 孩子用毫米作单位的测量水平, 另一方面考查孩子的长度观念和对正方 形的理解。 第 2 题,让孩子把测量的结果写在合适的位置。左图正三角形可只 写第一条的长度,而另两条的长度略去不写。 先学后教网先学后教网 5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分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 课本第 4 页例 2,第 6 页练习一第 37 题。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10、,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课文讲解课文讲解 例 2,同学们在测量课桌的长度,通过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 动,使孩子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间的 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建立 1 分米的 长度观念。 辅导精要辅导精要 先学后教网先学后教网 6 市场上有许多孩子尺最大刻度为 15 厘米、17 厘米、18 厘米。让孩 子用这些孩子尺测量课桌的长,测量时,大多数的孩子会尽量用尺子量 满,以减少测量的次数;但计算比较麻烦,如 18 厘米, 36(1818) 厘米, 54(3618)厘米,同时容易生产计算的错误。 引导孩子用这些孩子尺进行测量时可以

11、不量满,即以 10 厘米为一 段进行连续测量量,这样量的次数多,计算比较简单,如 10 厘米,20 厘米,30 厘米,。有的孩子可能以 15 厘米为一段进行连结测量, 15 厘米,30 厘米,45 厘米,。 让孩子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批判性思维,10 毫米1 厘米, 100 厘米1 米。前者进率是 10;后者进率是 100,而数数时还是要一 十一十地数到 100。能以 10 厘米为一段再设一个新的长度单位?若行, 数数时只要 1() ,2() ,9() ,1 米。 让孩子看课本,得出这个新的长度单位是“分米” !并从 1 分米数 到 1 米,确认 10 分米1 米,即 1 米10 分米。

12、同时得到 10 厘米1 分米,即 1 分米10 厘米。让孩子在米尺或 卷尺上 1 厘米 1 厘米地数数,1 厘米,2 厘米,9 厘米,1 分米,1 分米 1 厘米,1 分米 2 厘米,。让孩子体会这是用循环的方法进行 数数的。 进一步建立十进制观念。10 毫米1 厘米,10 厘米1 分米,10 分米1 米,它们都是“满十”就产生一个新的单位,相邻两个长度单 位之间的进行是 10。 帮助孩子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在学习了厘米之后,对 10 厘米 的长度有一定的印象,这样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如 让孩子比划 1 分米的长度,测量他自己手掌的宽度,或者中指末端到手 掌的某一位置

13、。还可举出生活中长(宽、厚)是 1 分米的物品,以此加 强孩子对 1 分米的长度的认识。 “做一做” ,量课桌的宽。 先学后教网先学后教网 7 孩子可以用米尺测量;也可以用孩子尺 1 分米、1 分米的测量,不 够 1 分米时,再量出有多少厘米;还可以以厘米为单位进行测量,结果 用几分米几厘米的形式来表示。 对课文进行补白,做笔记。在“1 分米10 厘米”左右两边作下划 线,并划弧线,写上“同样长” 。 习题解析习题解析 第 3 题,有两项内容,一是估计常见物品的长(或宽) ,一是用尺 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要让孩子对估计的结果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其目的是让孩子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及时矫正,提

14、高自己的估测能力。 第 4 题,有关长度单位换算的习题。可以补充毫米与厘米的长度单 位换算的练习,如 3 厘米6 毫米( )厘米( )毫米。 第 5 题,前两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答案惟一,分别填“分米”先学后教网先学后教网 8 和“米” ;后两题进行估测,答案可以不同。练习时,要让孩子对实际 物体开展想像,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解答。 第 6 题, 把 2 米长的木料平均分(截成同样长的四段) ,列式是 2 40.5(米) ,或 2045(分米) 。绝大多数的孩子选择后者;个别 特别优秀的孩子有可能选择前者,这种方法可以来自孩子自己的思考, 不能是家长引导, 同时还得让他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并与

15、后者进行沟通, 让他真正掌握。 第 7 题,小调查的习题。让孩子了解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 可以上网搜索:去年全年我们所在县的降水量是( )毫米。从事有关 绘图工作的家长还可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其数据都用“毫米” 作长度单位。 先学后教网先学后教网 9 第第 3 3 课时课时 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1)(1)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 课本第 78 页例 3、例 4,第 6 页练习二第 12 题。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 课文讲解课文讲解 主题图,道路的指示牌,引出千米。 用运动场 400 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让孩子感受 1 千米,知道 1 千 米1000 米。 先学后教网先学后教网 10 例 4,通过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等活动形式的,借助活动的经 验,增强孩子对 1 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 “做一做” 。用实际活动建立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