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记念刘和珍君》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662259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记念刘和珍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记念刘和珍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记念刘和珍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记念刘和珍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记念刘和珍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天津教师考试网 天津中公教师部微信:tjjsks 天津教师招聘交流群:346314683 2014 天津教师招聘考试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记念刘和珍君 中公天津教师考试网提供丰富的天津教师招聘天津教师招聘、天津教师资格证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 以及天津教师考试笔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天津教师考试讲座等,是天津教师 招聘考试第一门户网站! 一、教材分析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人教版必修 1 第三单元一篇悼念性散文。全文七个部分,七个部分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第一、二部分说明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的缘由,第三、四部分是“记念”的主体,第六、七部分探究这一次请愿运动对于将来的意义。这是文章的结构框架,透过

2、这结构框架,可以看到文章的内在思路:文章起点是写作本文的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然后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 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 总结 “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指出这一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本节课要讲的是第二、三、四、五部分,即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精神品质。 课文第二部分写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意在控诉段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意在唤醒“庸人”,使人们牢记这笔血债。两次强调“必要”,突出了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这部分是按照由爱到憎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思路的。在第三、四、五部分,作者先回忆与刘和

3、珍的最初相识,再详细叙述其遇难的经过。叙述遇难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思路的。此外,本文感情忧愤,爱憎鲜明,具有经典性人文性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了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掌握了鉴赏现代诗歌的技巧,这对学习本课有帮助作用。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 逻辑思辨能力不强, 阅读较复杂的记叙文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文章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学习目标 根据上面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课

4、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从第二节归纳出本文的两个写作目的。 (2)根据刘和珍的行为、事迹,并结合课文注释、补充资料,概括刘和珍的性格、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朗读中感受作者感情。 天津教师考试网 天津中公教师部微信:tjjsks 天津教师招聘交流群:34631468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社会现实,感受爱国青年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括刘和珍的性格、精神、品质,感受作者情感。刘和珍的生平事迹是文章的主体,因此应该作为重点来学,同时还应感受作者寄托在刘和珍身上的情感。 难点:归纳本文的两个写作目的。特别是唤醒庸人,牢记血债这个写作目的,是难点中的难点

5、,疗救病态社会中的病态国民是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因此,应结合鲁迅对庸人的情感态度来思考。 五、学法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学法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使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讨论,发现学生独特的个性,创造性的思维。(3)“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点学生拓展延伸。 六、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首先出示幻灯片鲁迅肖像,刺激学生的视觉,引发学生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联想,并出示“我以我血荐轩辕”,“与无声处听惊雷”两首诗,从鲁迅献身祖国的誓言,到冲破黎明前黑暗无声的呐喊,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

6、教学的积极性。 2、出示学习目标,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更有的放矢。 3、归纳本文的两个写作目的 老师提问: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这两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写作目的?学生自读第二节,联系上下文思考、交流讨论。老师可以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做提示:对非人间的制造者反动势力, 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庸人有什么特点?鲁迅对他们是什么情感态度?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可以做点拨、引导,并让学生阅读鲁迅自序中的关于弃医从文原因的句子,从而明确这两个写作目的,并朗读第四节、第六节有关内容。朗读是为

7、了强化对这两个写作目的的认识、理解。让学生阅读鲁迅自序中的关于弃医从文原因的句子,也是为了增加本课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4、概括刘和珍的性格、精神、品质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层次不同,我由浅入深设计有梯度的思考题,使前一梯度为后一梯度奠定思考的基础,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水平的高度。 同时本着不将散文肢解成几个碎片,维护散文完整美的原则,设计问题。 第一梯度的思考题:(1)口述刘和珍的故事。(设计此问题的理论依据,学生与课文之间存在着审美沟通过程,鉴赏主体在沟通阶段,主要诉诸情感,而不动用理性,主观感情移入到课文中产生共鸣,体现为感性化的艺术教学境界,以达到

8、“归真”心理过程)。 (2)建立在第一梯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的第二梯度的思考题是:根据第一、三、四、五节对刘和珍的言行事的描述,概括出刘和珍的性格特征,并找出能反映其性格的关键词语。 (3)朗读第三、四节有关内容,感受鲁迅对刘和珍的情感。(教设计此问题的理论依据,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和教材情感流动的过程,教学过程的优化就是这三位一体的情感共鸣,天津教师考试网 天津中公教师部微信:tjjsks 天津教师招聘交流群:346314683 师生的感情随作者的感情波动而波动,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同时,学生认识到本文的情感美、语言美、思辩美,以达到从“归真”到“求美”的审美心理过程。) (4)学生阅读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有关语句。 明确刘和珍的形象及其伟大意义。 5、拓展延伸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学习鲁迅关心社会,关切民族命运的精神,让学生关注当前焦点、热点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时代的精神,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索,写一点文字。 老师展示中国西安留法学生李恒的“我们宁愿自己多受一些委屈,也不愿祖国受一点点委屈”这句话。让学生以论坛发贴的形式写出自己的爱国心声。学生以论坛发贴的形式写出自己的爱国心声。社会现实,感受爱国青年的爱国热情。 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互动交流平台天津公务员考试人人主页 天津教师考试微博 天津教师考试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