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发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6596684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7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目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题目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题目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题目发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题目发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题目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目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诊断学 第 2 讲 1/8 题目:发发 热(热(Fever)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发热的概念 (2)掌握发热的常见原因 (3)熟悉发热分度 (4)掌握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 难点:发热的机理;发热的伴随症状 教学方法、手段、媒介: (教科书、板书、多媒体)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发发 热(热(Fever) 定定 义义 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中枢的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正常体温 36.337.2(口温) 36.537.7(肛温) 3637(腋温) 发发 热热 原原 因因 感

2、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病毒、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 原虫、寄生虫、真菌 诊断学 第 2 讲 2/8 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抗原- 抗体反应 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皮肤散热减少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发热机理发热机理 内源性致热原:内源性致热原:白细胞致热源(白介素- ,或6)、 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 内生致热原细胞:内生致热原细胞: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外源性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 :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物质,抗原- 抗体复合物 临床表现(一) 诊断学 第 2 讲 3/8 1.按照发热的

3、高低分度 低 热 37.4-38 中等热 38.1-39 高 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以上 2.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骤升型骤升型 几小时3940,常伴寒战。 e.g.肺炎球菌性肺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缓升型缓升型 数日内高峰。 e.g.伤寒、结核病等; 高热持续期高热持续期:体温已达高峰。 疟疾:出汗,持续数小时 流感、肺炎球菌性肺炎:数天 伤寒:数周 骤降骤降 数小时内正常,伴大汗 诊断学 第 2 讲 4/8 e.g.疟疾、肺炎球菌性肺炎、急性肾盂 、 肾炎、回归热等。 渐降渐降 数天内正常, e.g.伤寒、 风湿热等 3.常见热型 稽 留 热 con

4、tinued fever 驰 张 热 remittent fever 间 歇 热 intermittent fever 回 归 热 recurrent fever 波 状 热 undulant fever 不规则热 irregular fever 稽留热(稽留热( continued fever ): 39以上,24小时内变动不超过1。 临床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发热病的极期。 诊断学 第 2 讲 5/8 弛张热(弛张热( remittent fever ):可达39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超过2.0,最低温度在正常体温以上。 临床常见于败血症、严重肺结核、脓毒血症

5、、肝脓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肠伤寒、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间歇热(间歇热( intermittent fever ):体温迅速达39以上,数小时后迅速恢复正常,无热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 临床常见于疟疾,如间日疟或三日疟、化脓性局灶性感染、肾盂肾炎等。 回归热(回归热( recurrent fever ):体温骤升骤降,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性互相交替出现,也称再发热。 常见于霍奇金病、回归热,或在某些发热性疾病的基础上又合并诊断学 第 2 讲 6/8 其他发热病。 波状热(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又逐渐

6、下降至微热或常温,不久再发,体温曲线呈波浪式起伏。 临床常见于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等。 不规则热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发热无一定的规律,持续时间也不一定。 临床常见于流感、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疟疾、肺结核; 热程 诊断学 第 2 讲 7/8 短程,日周:感冒、肺炎 中程,周月:伤寒、白血病 长程月:伤寒、肺结核、系统性红斑狼疮 影响热型的因素: 1、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发热疾病合并存在时,如大叶性肺炎引起脓胸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时,热型可由稽留热变为弛张热。 2、使用某些药物,如解热止痛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退热,可使原来的热型变

7、为不规则热型。 3、老年人不反应,如休克性肺炎 伴随症状伴随症状 伴皮疹伴皮疹 猩红热、麻疹、伤寒、败血症、流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莱姆病、疟疾、钩体、亚细、肠道病毒感染 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皮肌炎 风湿热、结节性红斑病、Still病、药物热、 变应性亚败血症、血清病 急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恶性组织细胞病 伴神经系统症状伴神经系统症状 脑膜炎和脑炎、高温中暑、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菌痢、小儿高热惊厥、脑型疟疾 诊断学 第 2 讲 8/8 伴出血现象伴出血现象 常见于重症感染与血液病, 如重症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钩端螺旋体病、DIC、炭疽、鼠疫等。 如急性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伴淋巴结肿大伴淋巴结肿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淋巴瘤、淋巴结结核、 局灶性感染、丝虫病、转移癌等。 伴伴 黄黄 疸疸 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化脓性胆管炎、肝癌、转移癌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钩体、败血症、急性溶血、药物热 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丝虫病、蠕虫蚴移行症、急性血吸虫病、过敏性疾病 思考题或作业题 (1)请描述发热的概念? (2)指出发热的常见原因? (3)简述发热分度? (4)简述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