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培训教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6589865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5.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培训教材(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感觉: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感觉产生过程感觉产生过程: :内 外内 外分 析分 析 综综环 境环 境 的的感感 受受换换 能能神神 经经传导路传导路感 觉感 觉综综 合合 产产的的 各 种各 种 变变受受 器器能能 作 用作 用经经 冲 动冲 动中 枢中 枢产产 生 主生 主 观观变变 化化观观 感 觉感 觉1一、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一、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二、中枢对内脏感觉的分析二、中枢对内脏感觉的分析三、中枢对特殊感觉的分析三、中枢对特殊感觉的分析2一、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一、中枢对躯体感觉的

2、分析躯体感觉躯体感觉 1 1、浅感觉浅感觉:痛觉痛觉、温度觉温度觉、触压觉触压觉、浅感觉浅感觉:痛觉痛觉、温度觉温度觉、触压觉触压觉 2、深感觉:肌肉本体感觉、深部压觉2、深感觉:肌肉本体感觉、深部压觉 (一一)感觉传入通路感觉传入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接替由三级神经元接替1 丘脑前的传入系统丘脑前的传入系统()、感觉传入通路感觉传入通路1.丘脑前的传入系统丘脑前的传入系统(1) 浅感觉:(1) 浅感觉:一级神经元:脊髓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二级一级神经元:脊髓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二级神神经经元元:脊脊髓髓后角后角;神元神元脊后角脊后角三级神经元:丘脑 大脑后回。三级神经元:丘脑 大脑后回。特点

3、特点先交叉再上行先交叉再上行3特点特点:先交叉再上行先交叉再上行;(2) 深感觉:(2) 深感觉:传入纤维入脊髓(一级)先在同侧后索上行 延髓薄 束核和楔束核(二级) 经内侧丘系至对侧丘脑(三级)传入纤维入脊髓(一级)先在同侧后索上行 延髓薄 束核和楔束核(二级) 经内侧丘系至对侧丘脑(三级)特点特点先上行先上行(延髓延髓)再交叉再交叉特点特点:先上行先上行(延髓延髓)再交叉再交叉。 触压觉、肌肉本体感觉: A类纤维。 触压觉、肌肉本体感觉: A类纤维。 温度觉、痛觉和触压觉: A类纤维。 温度觉、痛觉和触压觉: C类纤维。温度觉、痛觉和触压觉: A类纤维。 温度觉、痛觉和触压觉: C类纤维。

4、4传导路三级换元传导路三级换元: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觉传导痛觉、温觉温觉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觉传导痛觉、温觉温觉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传导触觉、压觉:传导触觉、压觉传导路脊髓交叉传导路脊髓交叉:浅感觉先交叉浅感觉先交叉传导路脊髓交叉传导路脊髓交叉:浅感觉先交叉浅感觉先交叉 后上行;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后上行;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丘脑丘脑: :是各种感觉是各种感觉( (除嗅觉外除嗅觉外) )的总的总丘脑丘脑: :是各种感觉是各种感觉( (除嗅觉外除嗅觉外) )的总的总 转换站转换站丘脑投射系统丘脑投射系统:特异性和非特异特异性和非特异丘脑投射系统丘脑投射系统:特异性和非特

5、异特异性和非特异 性感觉投射系统。性感觉投射系统。5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脊髓半横切脊髓半横切(一一侧脊髓损伤侧脊髓损伤)后的感觉障碍后的感觉障碍 脊髓半横切脊髓半横切(侧脊髓损伤侧脊髓损伤)后的感觉障碍后的感觉障碍 横切面以下:横切面以下: 对侧浅感觉消失对侧浅感觉消失;对侧浅感觉消失对侧浅感觉消失; 同侧深感觉消失;同侧深感觉消失; 同侧运动障碍同侧运动障碍同侧运动障碍同侧运动障碍 脊髓空洞症脊髓空洞症 轻度轻度痛痛温觉易受损温觉易受损轻触觉不受影响轻触觉不受影响轻度轻度:痛痛、温觉易受损温觉易受损, 轻触觉不受影响轻触觉不受影响 (即痛温觉与触觉分离现象)(即痛温觉与触觉分离现象) 重度重度

6、侧痛侧痛觉与触觉均障碍觉与触觉均障碍 重度重度:双:双侧痛侧痛、温、温觉与触觉均障碍觉与触觉均障碍。62.丘脑的核团2.丘脑的核团(1 1)第类细胞群第类细胞群( (感觉接替核感觉接替核) )(1 1)第第一一类细胞群类细胞群( (感觉接替核感觉接替核) ): 腹后核的内侧部与外侧部,内、外膝状体腹后核的内侧部与外侧部,内、外膝状体功能特点功能特点:接受第二级感觉投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皮层特 定感觉代表区(构成:接受第二级感觉投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皮层特 定感觉代表区(构成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功能上具有点对点空间),功能上具有点对点空间 定位关系,引起特定感觉定位关系,引起特定感觉7(

7、2 2)第二类细胞群第二类细胞群( (联络核联络核) ):(2 2)第二类细胞群第二类细胞群( (联络核联络核) ): 丘脑枕核丘脑枕核、丘脑前核丘脑前核、外侧腹核外侧腹核功能特点:功能特点:接受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的纤维,换元 后投射到皮接受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的纤维,换元 后投射到皮层层特定感觉特定感觉代代表区,功能上与各种感觉在丘脑和表区,功能上与各种感觉在丘脑和层代层代 皮层水平的联系协调有关。皮层水平的联系协调有关。(3)(3)第三类细胞群第三类细胞群(髓板内核群)(髓板内核群): 束旁核束旁核、中央中核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中央外侧核功能特点:功能特点:接受脑干网状结构的

8、上行纤维,换元后弥散地投接受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纤维,换元后弥散地投 射到皮广域射到皮广域 构构非特投射系统非特投射系统功能上与维持功能上与维持射到皮射到皮层层广广泛区泛区域域( (构构成成非特非特异异投射系统投射系统),),功能上与维持功能上与维持和 改变皮层兴奋状态有关。和 改变皮层兴奋状态有关。83.感觉投射系统3.感觉投射系统 ( )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1 1)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由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沿特定的由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沿特定的 途径点对点的投射至皮层特定感觉代 表区的N通路。途径点对点的投射至皮层特定感觉代 表区的N通路。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9、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由丘由丘脑脑( (第第三三类类细细胞群胞群) )弥散弥散地地投射到投射到脑脑 第类胞群第类胞群 弥散投射到弥散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的N通路。皮层广泛区域的N通路。3.3.组成组成、功能特点功能特点(见下表)(见下表)9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两 种 感 觉 投 射 系 统 的 比 较两 种 感 觉 投 射 系 统 的 比 较 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传入丘脑前沿特定途径传入丘脑前沿特定途径 经丘脑经丘脑第第二类细胞群二类细胞群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结构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结构 多次换多次换N N元元组 成

10、组 成经丘脑经丘脑第第一、一、二类细胞群二类细胞群 丘脑-皮层的点对点投丘脑-皮层的点对点投 射纤维射纤维多次换多次换N N元元 经丘脑第三类细胞群经丘脑第三类细胞群 丘丘脑脑- -皮层的弥散投射纤维皮层的弥散投射纤维引起特定的感觉引起特定的感觉不引起特定的感觉不引起特定的感觉射纤维射纤维脑脑 皮层的弥散投射纤维皮层的弥散投射纤维 网状结构内有上行激动系统网状结构内有上行激动系统功 能功 能引起特定的感觉引起特定的感觉 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不引起特定的感觉不引起特定的感觉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 状态状态( (上行激醒作用上行激醒作用) )状态状态

11、( (上行激醒作用上行激醒作用) )特多次更N换元 特多次更N换元 投射投射区区广广泛(泛(无点对点关无点对点关系)三次更换N元 系)三次更换N元 投射区窄小投射区窄小( (点对点关系点对点关系) ) 点点投射广投射广无点对点关无点对点关 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催 眠药物的作用原理)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催 眠药物的作用原理)投射区窄小投射区窄小( (点对点关系点对点关系) ) 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 射系统射系统的上的上行激行激醒醒作用作用10射系统行激作用射系统行激作用(二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外侧面外侧面体表感觉区体表感觉区 = 3-1-2区区

12、(第一感觉区第一感觉区) + 岛叶岛叶(第二感觉区第二感觉区) 本体感觉区本体感觉区 = 4区区(又是运动区又是运动区)本体感觉区本体感觉区 4区区(又是运动区又是运动区) 内脏感觉区内脏感觉区 = 第二感觉区第二感觉区 + 运动辅助区 听觉区运动辅助区 听觉区= 41区区 + 42区区 视觉区视觉区= 17区区11视觉区视觉区= 17区区1.体表感觉代表区1.体表感觉代表区: 第一感觉区第一感觉区 位位置置:中央后中央后回回(3-1-2区)(3-1-2区)位位中央后中央后 功能功能:定位明确、感觉分析:定位明确、感觉分析 较清晰较清晰较清晰较清晰 .左右交叉左右交叉: : ( (除头面部是双

13、侧性外除头面部是双侧性外) );( (除头面部是双侧性外除头面部是双侧性外) ); .精细正比精细正比: 皮层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皮层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皮层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皮层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分辨 的精细程度呈正比(如拇指和食的精细程度呈正比(如拇指和食 指的投射区大指的投射区大) )指的投射区大指的投射区大) ) .倒置分布倒置分布: : ( (除头面部是直立外除头面部是直立外) )12( (除头面部是直立外除头面部是直立外) )13中央后回皮层的细胞分中央后回皮层的细胞分 布呈纵向柱状排列布呈纵向柱状排列 构构布呈纵向柱状排列布呈纵向柱状排列, ,构构 成感觉皮层的最基本功成

14、感觉皮层的最基本功 能单位能单位- -感觉柱感觉柱:能单位能单位 感觉柱感觉柱: 同一柱内的神经元对 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感同一柱内的神经元对 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感 觉刺激起反应 是一个传入-传出信觉刺激起反应 是一个传入-传出信 息整合处理单位息整合处理单位息整合处理单位息整合处理单位; 一个细胞柱兴奋时,; 一个细胞柱兴奋时, 其相邻的细胞柱就受抑其相邻的细胞柱就受抑体表感觉区 = 3-1-2区(第一感觉区) + 体表感觉区 = 3-1-2区(第一感觉区) + 其相邻的细胞柱就受抑其相邻的细胞柱就受抑 制,形成兴奋和抑制镶 嵌模式制,形成兴奋和抑制镶 嵌模式岛叶(第二感觉区) 本体感觉区 =

15、 4区(又是运动区) 内脏感觉区 = 第二感觉区 + 运动辅助区岛叶(第二感觉区) 本体感觉区 = 4区(又是运动区) 内脏感觉区 = 第二感觉区 + 运动辅助区 听觉区听觉区区区区区此外,感觉皮层具有可此外,感觉皮层具有可 塑性塑性听觉区听觉区= 41= 41区区 + 42+ 42区区 视觉区= 17区视觉区= 17区14塑性塑性. .(2)第二感觉区:(2)第二感觉区: 位置:位置:中央后回底部延伸到和脑岛的区域中央后回底部延伸到和脑岛的区域 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析粗糙(麻木感);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析粗糙(麻木感); 可能与痛觉有关可能与痛觉有关可能与痛觉有关可能与痛觉有关。 投射特点:。 投射特点: .双侧性投射双侧性投射;.双侧性投射双侧性投射; .分布正立而不倒置,有较大的重叠区 .定位性差.分布正立而不倒置,有较大的重叠区 .定位性差2 2本体感觉代表区本体感觉代表区2 2. . 本体感觉代表区本体感觉代表区:中央前回(4区),中央前回(4区),与运动区重叠在一起。与运动区重叠在一起。15(三三)、躯体感觉、躯体感觉1. 触触-压觉压觉*感受器呈点状分布,且分布不均。感受器呈点状分布,且分布不均。*经经内侧内侧丘丘系系传导的触压觉与刺激的具体定位传导的触压觉与刺激的具体定位、空、空间和时间和时内侧系内侧系传导的触压觉与刺激的具体定位传导的触压觉与刺激的具体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