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中,那一抹古风汉韵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83818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3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中,那一抹古风汉韵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园中,那一抹古风汉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中,那一抹古风汉韵(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址院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乙 猿 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19园 新闻热线院园员园原62580699广告发行院园员园原62580666 62580707传真院园员园原62580899 广告经营许可证院京海工商广字第 8037 号 零售价院1援5园 元 年价院288 元 解放军报印刷厂印刷8主编: 钟华 编辑: 温才妃 校对: 么辰 E-mail押2016 年 5 月 19 日星期四 Tel:(010) 62580711校园CAMPUS高校里的汉 服社没有社会上 那么多的“民族 主义” 的情绪, 要 更加纯粹一些。 大学生加入汉服 社的原因就是喜 欢古风,喜欢汉 服的端庄典雅。 只是单纯地喜欢

2、这些东西。马一浮先生在 浙大校歌 中写道:“国有成 均, 在浙之滨, 昔言求是, 实启尔求真。 ” 在学术之 路上, 把握了 “求是” 和 “启真” , 就能 “登堂” 而 “入 室” 。 然而,“登堂” 仍然有前提, 那就是 “寻路” 。 连 “路” 都找不到, 何谈 “登堂入室” ?竺可桢老校长 就很关心 “寻路” :“第一, 到浙大来做什么? 第二, 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 因此, 每个浙大人 都要面对竺、 马二老的 “学术三题” : 寻路、 登堂、 入室。 我的问题是, 尽管 “登堂” 多年, 却迟迟 “入不 了室” 。我是一个文科生, 但从本科开始, 就对定 量研究方法产生了

3、浓厚的 “兴趣” , 硕士论文把此 法前前后后用了一遍, 博士一年级还在持续旁听 定量课程。多年来也发表了几篇论文, 拿了一个 省课题, 但就是 “找不到感觉” , 离 “入室” 还远得 很。机缘巧合的是,“启真杯” 让我开始反思 “寻 路” 问题。 我读博的第一篇论文 寻根主义 (与导 师邵培仁教授合写) , 就获得了首届 “启真杯”“浙 大学生十大学术新成果提名奖” 。它给我的刺激 在于, 我从未写过这样的内容 (中国古代传播思 想) , 与研习多年的定量研究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但其含金量不低, 这是本硕博所有年级和文理工 农医所有学科一起评的。而能够入围, 大概是因 为这篇论文被一份 C

4、SSCI 期刊列为“2013 新闻 传播十大观点” 之首。 确切地说, 我和导师的论文 观点, 代表浙大排在第一, 排在后面的有人大、 中 传、 清华、 暨南大学等教授, 都是本学界的大牛。我很疑惑:为什么定量研究做了那么多年, 只能出几篇不痛不痒的文章? 而第一次写中国古 代思想, 一下就能登大雅之堂? 当然, 首先是因为 有 “牛” 导师邵培仁教授的指导, 他希望我以古代 思想为方向。如果说写第一篇论文是“焦头烂 额” , 那么写第二篇已 “找到节奏” , 写第三篇则是 “渐入佳境” 了。 但如果换成了定量研究论文会怎 么样呢?解答这个问题的是一次智力测验 (旁听 高级心理测量 课时自测)

5、 。 测完我恍然大悟: 我 在计算推理能力上的得分很一般, 但在几个与人 文相关的方面得分很高, 如知识面、 抽象概括能 力、 对实际知识的理解与判断能力、 对词语的表 达能力、 对情境的理解和判断能力等。这意味着 我一直在事倍功半地做研究, 因为用的是自己最 弱的能力。那为什么我还能坚持那么多年呢?或 许原因有三: 第一, 定量研究方法很新、 很 “前 卫” , 我 “入行” 又很早, 自觉抢占了先机; 第二, 我 高考数学考了 126 分 (居然还是文科班里最高) , 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我, 现在想来应该是题海 战术的结果; 第三, 这是最重要的, 数学往往是 “聪明”与否的指标,我很不

6、愿意承认自己数学 差, 因为这无异于承认自己 “笨” 。 现在我必须承认, 我是个 “偏材” , 有 “笨” 的 一面, 也有 “聪明” 的一面, 我应该从 “社科” 转向 “人文” 。也许这个决定是对的: 从高中到本科再 到硕士, 我几乎没有拿过什么奖, 印象中只拿过 一次 “院级优秀实习生” ; 但是, 自从转向人文 (特 别是先秦传播思想) 以后, 我如同 “被打了鸡血” 一般。读博四年, 我疯狂买书 (买了 1000 多本) , 记了 100 多万字的读书笔记; 发表了 26 篇论文, 其中 12 篇 CSSCI (近 23 万字) , 4 篇一级, 1 篇权 威 ( 新闻与传播研究

7、, 2.2 万字, 封面首推、 当期 首篇) ; 拿了 2 次国家奖学金、 2 次三好研究生、 3 次优秀研究生; 获得浙大 “学生十大学术新成果 提名奖” 、 浙大 “争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 、 优 秀博士助学金;即将跟导师合作出版 30 万字的 专著; 以学生身份担任学术期刊 中华文化与传 播研究 (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主办) 的编委。我 还惊奇地发现,以前我的口头表达能力很差, 但自从会读会写了以后, 也变得会 “说” 了。我受厦 门大学传播研究所的邀请, 担任厦门大学 “文化 讲堂” 第 258 期、“中华文化与传播大讲坛” 第一 期主讲; 受浙大校友会邀请, 在 “启真” 读书会上

8、 主读 论语 ; 受浙大博士生会邀请, 担任 “博士生 青年说” 第一期主讲等等。 此时我才感到, 苏格拉底说的 “认识你自己” 多么重要。而认识自己何其困难!因为首先得承 认自己 “做不好什么” , 才能明晰 “我能做什么” 。 中庸 一语道破:“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 之谓教。” 当我读到这里时惊呆了, 因为它说, 上天 赋予的就是天性, 顺应这种天性就是道, 根据道进 行修炼就是教。原来最熟悉的陌生人就是自己, 多 年的 “折腾” 居然就是认识和寻找自己。 恰如 周易 小畜 所言:“复自道, 何其咎?吉!” 令我感慨的是, 我现在所做的事, 竟是童年时就喜欢的。 小学时, 我

9、经常和几个同学畅谈历史故事,特别喜欢先秦历 史, 但初中以后的近二十年里, 除了将其当作考试 内容以外, 就再也没有 “重温” 过。 直到我的导师 “命 题作文”“启真杯” 又强烈刺激, 才使我重新找回了 童年的兴趣。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得贴切:“最崇高的 精神力量,在今后的生活中对身心最有益的感 受, 莫过于某种美好的回忆, 尤其是童年时代从 故乡故居保留下来的回忆。” 现在, 面对竺老校长的 “寻路” 之问, 我已经 有了自己的答案到浙大来, 认识自己; 毕业 以后, 成为自己。 也只有认识了自己, 才能更好地 “登堂入室” , 即马老先生说的 “启尔求真” 。 (作者系浙江大学博士生)校园

10、中, 那一抹古风汉韵姻本报记者 陈彬镜头前,一位少年身着明代制式的妆花缠 枝莲白色麒麟曳撒,头戴翼善冠,手中张弓搭 箭, 一脸严肃的瞄准远方。 这并不是哪一部古装电影的镜头,而是首 都经济贸易大学为学校的凤凰汉服社拍摄的宣 传视频中的一部分。那位张弓搭箭的“古装少 年” 正是该校汉服社的社长、 大二学生李正剑。 首都经贸大学凤凰汉服社成立于 2011 年, 初创时期只有两三个人。 但短短几年间, 这个不 大的社团就成为了一百六十余名社员的大家 庭。 现在的汉服社已经闻名北京汉服圈, 还被评 为了首经贸十佳社团。 这是一家怎样的汉服社呢?年轻的社团首经贸凤凰汉服社成立的时候,李正剑刚 刚进入高中

11、的校门。 在那里, 他第一次接触到了 汉服。 “这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 如今的李正剑 除了担任凤凰汉服社的社长外, 还担任着北京 市校园传统文化社团联盟的主席,所以对于 高校汉服社的历史, 他比一般人要清楚很多。 采访中,他说:“汉服概念的提出大约是在本 世纪初, 随着网络的慢慢发展, 大概十年前, 一些网络贴吧里, 很多人开始粘贴一些关于汉 服的介绍和图片,而当时最喜欢逛贴吧的就是 中学生了。” “正是这批开始接触汉服的中学生, 在上大 学后开办最早的高校汉服社团。” 李正剑说, 也 正因为这个原因,目前绝大多数的高校汉服社 都创立于 2007 至 2012 年之间。 从这个角度说, 充满

12、了古风古韵的汉服社, 其实只能算是高校林林总总的社团中年轻的 “小兄弟” 。 然而, 这个 “小兄弟” 的发展势头却很是 不错。目前仅北京就有超过 80 所高校及高中 汉服社。在这中间, 首经贸汉服社算得上是比 较不错的。 “其实高校里的汉服社没有社会上那么多 的 民族主义 的情绪, 要更加纯粹一些。” 李正 剑说, 大学生加入汉服社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就 是喜欢古风、 喜欢汉服的端庄典雅。 “我们只是 单纯的喜欢这些东西。” 首经贸的学生李冰雪就是这样初识汉服 社的。 “我加入汉服社的动机很单纯, 就是觉得衣 服很漂亮, 觉得传统的服饰应该多了解一些。 加 入之后, 随着了解的深入, 我对这

13、方面的兴趣也在逐渐加深。” 她说。 如果说李冰雪加入汉服社的原因算是比较 “正统” 的话, 那么同样是汉服社成员的李茉就 有些不同了:“我高中时候就很喜欢汉服,但苦 于没有社团。高考结束后的暑假里, 我在新生聊 天群里认识了我们的李社长, 我们聊得很投缘。 于是, 他就带我来到了汉服社。” 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在这样一个年轻 的社团里,一群年轻的学子就这样汇集在了一 起, 在古风汉韵中演绎着自己的精彩。简单的社团在汉服社, 女生占据着绝对的 “统治地位” 。 “汉服社是一个极其 阴盛阳衰 的社团, 男 生非常少。” 作为为数不多的男生代表, 李正剑 总结他眼中的汉服社女生的特点:“喜欢看武

14、侠, 喜欢听古风歌, 喜欢欣赏汉服的美。” 然后他 又补充道:“只是简单的喜欢这些东西。” “简单” 是李正剑对自己的社团用得最多的形容词。 “我们其实算是社团里面的一个 异类 , 既 不像某些学科类社团那样专业,也不像学生会 那样正规。” 李正剑说,“说白了, 我们就是一帮 对汉服感兴趣的人, 大家志同道合, 在一块做一 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于是, 他们平时最喜欢干 的一件事就是穿上各种漂亮的汉服,拍出自己 最漂亮的照片。 当然, 简单的喜欢背后, 其实是这群年轻大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简单的爱。 “我特别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汉服。” 采访中, 李茉讲了一番颇有些 “使命感” 的话:“日本

15、有他 们引以为傲的和服, 韩国也有自己的民族服装, 但我们却很少重视自己的民族服饰。其实我们 的汉服不但种类多样,而且在其中蕴涵了很深 的文化, 我真的很希望能够复兴汉服。” 事实上,虽然是一个兴趣类社团,但除了 “自娱自乐” 之外, 汉服社也在有意或无意地承 担着普及传统的职能。比如, 汉服社每年都会举 办传统文化晚会和讲座,向同学们介绍汉服的历史发展、 服饰文化, 甚至还会教授一些古典舞 蹈。而且从今年开始, 汉服社还将与学校的文化 与传播学院一起,承办每年一次的人文知识竞 赛。 “汉服其实是一个载体, 它承载的是中华民 族的文化。” 李正剑说。友谊的社团过了今年暑假, 李正剑就要上大三了

16、。他需 要考虑 “接班人” 的问题了。 “对于社长的任期, 我们并没有很严格的规 定。如果能找到一个好的接班人, 就可以退得早 一点, 要不然还可以再干一段时间。” 好在李正 剑已经有了不错的人选, 他可以早点卸任了。 其实对于社长的职位,李正剑真的没太当 回事儿:“所谓的社长, 就是我认你是我学长, 同 时也喜欢这个社团。说白了, 我看得起你叫你一 声社长, 但没必要当真, 否则就没意思了。” 因为有了这样的自我定位,还在李茉们大 一军训的时候,这位社长就跑前跑后地给新社 员们买熟食、 巧克力, 甚至连他们同宿舍的舍友 也不落下; 新社员们还没有熟悉校园时, 这位社 长又带着大家满校园地乱逛 “很多大学社团都有那种上下级的感觉, 很 多社团还有强制的任务, 但我们没有。我们有空 一起玩, 一起外出聚餐, 没有条条框框束缚人, 相处比较自然。” 谈到在汉服社的感觉, 李茉这 样说。 正是在这样 “没大没小” 的相处中, 汉服社 的社员之间产生了一份难得的友情。 “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