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语文试卷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6583609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3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版权所有 语文 2012 秋 第 1 页 (共 6 页) 2012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考生注意: 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 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 答题前, 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 上。PF 制作 3.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题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 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 一一 阅读阅读 80 分分 (一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

2、题。 (。 (16 分)分)PF 制作制作 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 熊易寒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的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 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 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以外的论文 有比较翔实的文献综述;二、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 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的;三、对相关著作的征引 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

3、少直接引用。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值得我们思考。PF 制作 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 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 ,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 不能自说自话。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 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 ,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

4、否则便无话可说。通过综述的写作, 我们就会知道: 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 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 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语文 2012 秋 第 2 页 (共 6 页) 为什么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多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 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这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必须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总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是你在驾驭文献,而是文献在驾驭你。

5、我们(特别是初学者)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常常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有时甚至感觉被人牵着鼻子走,面对不同观点的学术论争,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不免犯糊涂,此乃“段位”不够所致。最后,这类文献综述往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除了要总结现有研究,还需要高屋建瓴,指出现状的不足及其根源所在,为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 如此看来, 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由德高望重、造诣深厚的学术权威撰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为什么要尽可能间接引用?间接引用就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引文的核心观点。 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 一是重新表述需要我们先将对方的观点吃透, 然后围绕自

6、己的核心问题和行文思路,重新加以组织,这样可以使论述更加紧凑有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找出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它们的分歧是什么,共识是什么,然后将众多的观点进行整合、 归类。 二是间接引用突破了原文的限制, 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有效节省篇幅。 规范的文献综述,要求学者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也需要学术刊物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因为有了文献综述,论文的篇幅势必扩大,有限的版面会更加紧张,但论文质量将更有保障。因版面限制而砍去综述,实在是削足适履的不智之举。PF 制作 认真对待文献综述, 对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不能仅仅把文献综述看作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或

7、者是有关方面的一个规定,更应该看到,这是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这不仅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有效性问题。可以说,扎实的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 1. 概括第段大意。 (25 字以内) (2 分) 2. 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段空格处的一项是(2 分) A. 通常 大都 都 B. 大多 通常 都 C. 都 通常 大多 D. 通常 都 大多 3. 第段加点词“倾听”在文中的意思是_。 (2 分) 4. 简析第段的作用。 (3 分) 5. 联系上下文,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献综述需要对别人的观点概括提炼,不能重复别人

8、的观点。PF 制作 B. 文献综述不是简单重复原文观点,而是对原文的发现和发展。 C. 文献综述要突破原文观点的限制,表达出自己个性化的认识。 D. 文献综述需要对别人观点加以整合,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 6. 作者认为优秀的文献综述具有哪些价值? (4 分) 语文 2012 秋 第 3 页 (共 6 页) (二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题。 (。 (22 分)分) 冬阳童年骆驼队冬阳童年骆驼队 林海音 PF 制作制作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

9、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 ?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 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 它们把前脚一屈, 屁股一撅, 就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

10、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就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 你会知道, 打头儿的那一匹, 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 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 ”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 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

11、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PF 制作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 冬天快过完了, 春天就要来, 太阳特别地暖和, 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 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 “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 “谁? ” “骆驼呀! ” 1 1 1

12、 6 1 7 1 8 1 9 PF 制作 语文 2012 秋 第 4 页 (共 6 页) 妈妈回答不上来,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7. 第段画线句的作用是_。 (2 分) 8. 对骆驼挂铃铛的解释, “我”的想法比爸爸的想法“更美

13、”在哪里? (3 分) 9. 作者多处描述骆驼队,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第段由一句话构成,简洁而有画面感,将骆驼队这一描述对象凸现出来。 B. 第段先写骆驼群的沉默,再写拉骆驼的人头上冒的热气,有比较的意味。 C. 第段中画线的“但是”一词有强调的作用,语意上与上文没有形成转折。 D. 第段“屈” 、 “撅” 、 “跪”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让人们感觉到骆驼的温顺。 E. 第段不用对话描写而是转述爸爸的话,改变了表达方式,行文富有变化。 F. 第段描写了冬天快过完时的骆驼队,暗示“我”对骆驼的感情发生改变。 10. 有人评论林海音的文字“细致而不柔弱” ,结合这一评论,赏析第段画线句。 (

14、3 分) 11. 最后三段和前文叙述视角不同,传递的情感也有差异。请根据前后两部分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4 分)PF 制作 12. “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 (4 分) (三三) 默写默写。 (。 (6 分)分) 【任选任选 6 空,超过空,超过 6 空,按前空,按前 6 空评分空评分】 13. (1)问君何能尔?_。 (陶渊明饮酒 ) (2)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 ) (3)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 ) (4)不义而富且贵,_。 ( 论语七则 ) (5)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 (6)_,不能成方圆。 ( 孟子离娄上

15、) (7)一夫当关,_。 (李白蜀道难 )PF 制作 (8)月子弯弯照几州,_。 (杨万里竹枝歌 ) 20 21 22 23 24 语文 2012 秋 第 5 页 (共 6 页) (四四) 阅读下面阅读下面的作品的作品,完成第,完成第 1416 题。 (题。 (8 分)分) 春江晚景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那:同“哪” 。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PF 制作 14. 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 “_”和“客船” 。 (1 分) 15. 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 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PF 制作 C. 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 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 分) (五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1 题。 (题。 (17 分)分) 卜式传卜式传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 “欲为官乎? ”式曰: “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