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纳米膜夺日内瓦大奖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41031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8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浸大纳米膜夺日内瓦大奖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浸大纳米膜夺日内瓦大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浸大纳米膜夺日内瓦大奖(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6年年4 4月月2222日日 ( 星期五星期五)A25新 聞 透 視 眼責任編輯:袁偉榮文 匯 教 育揚威日內瓦浸大納米膜奪日內瓦大獎 抗刮護熒幕成本低 力壓全球千項發明香港文匯報訊(記者高鈺)香港科技發明大豐收。在本月13日至17日舉行的第四十四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首次參賽的浸會大學團隊,憑3項專利技術獲得全場最高榮譽大獎、3個界別的金獎和兩項特別獎。其中由物理系講座教授謝國偉發明、可鍍於包括手機及不同玻璃熒幕上的超硬抗刮強韌薄膜,力壓來自全球40個國家及地區共1,000個參展發明,取得今年展覽的最高榮譽。而是次獲獎的另兩項發明則涉及幹細胞療法及激光鑑定技術,浸大並成功推動技

2、術轉移,三者已分別設立科技公司,將技術推出市場。吳波連奪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的特別優異獎和金 獎。黎忞 攝浸大昨為3項獲獎發明舉行記者會, 由負責學者分享感受和介紹獲獎項 目的最新發展。其中謝國偉發明超硬 抗刮強韌薄膜,除得到最高榮譽大獎 外,也獲得工業製作組金獎和特別優異 獎。藍寶石製成 研濾鏡應用該項目以堅硬的藍寶石製作成耐用、 強韌度高的納米薄膜,可輕易使用標準的 工業薄膜沉積技術鍍在電子產品顯示屏 上,提供極佳的抗刮保護。 目前,業界嘗試加入藍寶石製作玻璃 熒幕,但有關做法成本高,加工亦較困 難,而浸大超硬薄膜的生產成本,則較之 低上一半,研究團隊並計劃投入相機濾鏡 市場。浸大幹細胞療法奪

3、兩獎浸大生物系教授翁建霖率領研發的創 新個人化幹細胞療法,則於發明展獲 頒醫學組金獎及高科學技術發明獎。該技 術以帶抗體的磁性納米粒子提取動物神經 幹細胞,經培養成所需的神經球細胞後, 再注射入同一動物體內,度身訂造關於神 經退化疾病如柏金遜症的合適治療方案。 新方法比傳統胚胎幹細胞的方法較少 道德爭議、維持基因穩定性,亦可降低患 者免疫排斥反應的風險。用於神經退化疾 病如柏金遜症。激光鑑定藝品強百千倍同時,物理系教授張迺豪與團隊研究 的創新激光技術鑑定藝術品及古董亦 獲得發明展的電腦科學組金獎。與傳統的 激光顯微探針鑑定技術比較,採用該新技 術作鑑定後,藝術品即使於高倍顯微鏡下 亦見不到有明

4、顯破損,且新技術更可實時 量度藝術品的化學成分,比現時常用的方 法靈敏度高100倍至1,000倍,可望應用 到追溯該藝術品的來源及鑑證具爭議的文件。 在浸大推動技術轉移下,上述3個項目 早前均成功申請創新科技署大學科技初 創企業資助計劃撥款,成立公司致力將 科研成果商品化。 浸大校長錢大康昨祝賀各得獎者,並 讚揚有關項目具影響力,能貢獻社會,他 又感謝大學知識轉移處、理學院和相關學 系教職員對得獎項目的大力支持。3名得 獎學者則指,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 科研發明業。理大3D測繪研塑城市風水香港文匯報訊(記者黎忞)現時 應用的測量技術各自有優點和誤差, 若能將技術合併,就能解決許多測量 盲點

5、。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 學系副教授吳波研發的多源數據集 成的三維測繪新技術項目,便結合 攝影及激光掃描的三維測繪技術,提 升測繪產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精準 度。有關技術曾獲邀於國家探月工程 中採用,吳波指,期望將來技術能更 貼地發展,如配合智慧城市中關 於城市及規劃的分析,讓公眾買樓時 了解樓宇間通風、景觀和日照狀況等 等。集攝影激光掃描減誤差傳統的地形地貌三維測繪技術有兩 種,一種為攝影測量,即是利用照片 或影像進行測量,從不同方位對同一 個物體拍攝兩張圖像,利用光線的立 體交會,測量物體的位置、方位、大 小和形狀。另一種為激光掃描,設備 對測量目標發射激光後,接收從目標 反射的激光,

6、通過記錄激光發射與接 收的相差時間,計算距離及進行三維 測量;但由於激光掃描無法提供圖像,因此測量人員無法得悉 測量目標是建築物抑或一片 草地。 吳波解釋指,不同平台和 傳感器獲得的數據有不同特 點,惟數據之間往往有誤差 和不一致,例如攝影測量在 平面方向的測量精準度高, 而激光掃描則於垂直測量精 準度高。他又表示,兩種測 繪技術可能存在幾百米誤 差,例如於分別以衛星影像 與激光掃描數據在月球數值 地 形 模 型 (Digital Eleva- tion Model)進行測量,同 一個撞擊坑在水平方向可相差 4,800 米,高度方向相差800米,若測量有 誤差和不一致性,當着陸器降落在比 預期

7、高的地方,就會造成災難。技術助探月 發明展奪兩獎為消除各種技術間的誤差和融合優 點,吳波以多年時間研發出創新的三 維測繪技術,提高垂直和平面方向的 精準度,誤差更降至十幾厘米,同時 可撇除攝影測量未能得悉物件外貌的 缺點,而新技術的影像價格則與衛星 影像每張5,000元的價格相近。新技術 更可每月更新,並可處理海量數據, 適應大數據時代需求。 吳波曾獲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邀請 參與嫦娥三號着陸器與玉兔月球車計 劃,應用相關技術。他指出,該三維 測繪新技術亦有助智慧城市的建構, 就屋宇通風、景觀及城市規劃等作分 析,例如前面的屏風樓會否阻擋景 觀,有礙通風等。他期望將來可以 開放數據,方便公眾從網

8、頁運用技 術,了解樓宇情況。而該技術也獲得 今屆日內瓦發明展的金獎及特別優異 獎。時裝賽商業實戰 THEi生連掃多獎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VTC轄下香港 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的時裝設計課程 學生,近日分別於2016第三屆棉花時裝設計 比賽(2016 Cotton Design Competition)及 商業實戰第十屆 Project Campus中,囊括 多個大獎,充分發揮專業的時裝設計與紡織技 術知識和市場觸覺。 今年棉花時裝設計比賽以可持續及創 新運動服為主題,要求參賽作品在用料中, 棉花需佔最少九成。冠軍作品是THEi學生譚 樂怡創作名為The Martials的運動時裝,

9、 以牛仔布混合防水噴霧技術,設計出兩套深藍 及黑色交替的型格服裝。其靈感來自日本武術 劍道和合氣道,配以日本傳統刺繡技巧 Sashiko的縫線技術,提高服裝耐用程度,兼具時尚感。 THEi另兩名學生李居錡及邱茵琪,則分別 以作品Coolie In Groan和The Seeker 獲得亞軍和季軍,各人在逾130份本港大專院 校時裝設計學生的作品中脫穎而出。 同時,THEi時裝設計(榮譽)文學士學生 陳恒華、馬舒娜、李居錡、陳頌琪、李星和龍 加怡,組成衝擊五分小隊隊伍,於 Cosmopolitan 舉 辦 的 商 業 實 戰 Project Campus 2016中勇奪全場總冠軍。 是次比賽吸引

10、共100多隊學生參賽,各隊伍 需經過4個回合淘汰賽,分別為著名旅行袋品 牌、智能健肌儀、新興彈床運動場地,以及化 妝品牌作市場推廣,THEi學生先後勝出其中 兩個任務,取得6萬元獎金及豐富禮品。譚樂怡贏得譚樂怡贏得 獎學金獎學金 2 2 萬元萬元 以作鼓勵以作鼓勵。 THEiTHEi提供圖片提供圖片沈祖堯幼女 承父業 盼多大學中西 合療香港文匯報訊(記者黎忞) 創新科技獎學金計劃每年資助25 名有潛質的大學生,讓他們到外 地高等學府進修以擴闊視野,每 人最多可獲15萬元資助。今屆得 主之一的沈頌恩,是中大校長沈 祖堯的幼女,目前為中大醫學院 二年級生,她與師姐劉可瑩雖然 學的是西方醫學課程,但

11、因曾接 受過中醫治療,故對中醫學甚感 興趣,期望在多倫多大學交流 時,了解更多中西醫結合以至自 然療法,畢業後能以最合適方法 為病人治療。見識針灸另類療效創新科技獎學金計劃昨日舉行 頒獎典禮,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 偉雄擔任主禮嘉賓,並向得獎學 生頒發獎狀。得獎者之一的劉可 瑩,正修讀的醫學課程屬西方醫 學,雖未有讀過任何中醫課程, 但曾出現睡眠問題,因不想服安 眠藥而向中醫求診,以中醫處方 調理身體。 她認為部分情況,如癌症病人 容易出現疲勞、氣喘,西醫治療 的效果欠佳,但有研究指中醫的 針灸有助改善易攰等情況。至於 如自身免疫力系統疾病、腰背痛 和中風病人的康復治療等,中醫 的治療方法都有助紓

12、緩病情。她指,一般巿民不敢向中醫或 西醫透露自己接受過另一種治療 方法,但其實兩者並非對立,而 是互補長短,最理想的是令病 人去一間診所,就可以同時接受 兩種治療。了解瑜伽自然療法另一獎學金得主沈頌恩,是中 大校長沈祖堯的幼女,出身自西 醫家庭,她未看過中醫,直至去 年有機會在中大的診所學習和觀 摩,因肚痛而嘗試針灸,才體驗 到其治療效用。她亦發現一些看 中醫的病人很擔心西藥的副作 用,令她萌生學習中西醫結合療 法的念頭。劉可瑩和沈頌恩將一 同前往多倫多大學交流,沈頌恩 更希望了解當地如何以瑜伽和自 然療法替病人治病。 另外3名得獎學生分別是港大醫 學院二年級生蔡樂怡,她期望在 美國哈佛大學學

13、習更多生物醫學 知識,為將來從事科研工作做準 備;而城大能源科學及工程學的 二年級生羅芷筠將到加州理工學 院學習,希望幫助香港發展水資 源;科大物流管理及工商管理雙 學位課程學生、印籍二年級生Ka- maruddin Karim Ahmed將到瑞典 的皇家工學院學習,盼推動香港 及海外交通和物流發展。學生粉筆畫賽 車場變大畫板港大展化石 睇魚蝦蟹祖先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專家估計曾 經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只有約15%能保存 為化石,而只有一些罕見及獨特的環境,才 可造就出豐富多樣而且集中保存的化石 庫。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於今日起 一連兩個月,推出消失的境地以精美 保存而聞名於世的德國

14、侏羅紀索倫霍芬灰岩 化石展覽,屆時巿民可以欣賞到11件在德 國發現的1.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既珍稀又 保存完好的動物化石,部分化石直徑達90厘 米,機會難逢,展期至6月23日。 德國南部的侏羅紀索倫霍芬石灰岩床 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著名的化石庫,現時多 個完整的始祖鳥化石標本便是在此發現。今 次展出的化石包括魚、蝦、蟹、魷魚和龍蝦 的祖先、保存了馬蹄蟹生命結束前最後足跡 的化石。特殊環境保存逾億年專家介紹指,在約1.5億年前,由於珊瑚 礁和海綿形成了天然的堡礁,阻隔了湍流的 古海洋海水的進入,潟湖開始形成,潟湖包 圍的群島因而脫離了古海洋,細晶灰岩逐漸 沉積在被潟湖包圍的安靜滯水區域中,形成 了

15、今天的索倫霍芬灰岩床。 與海洋隔絕的潟湖在熱帶氣候下,湖水不 斷蒸發,鹽度上升,加上在潟湖底形成的幼 細石灰顆粒,形成缺氧的有毒水域,令到潟 湖的生物無法生存,因此各式各樣由海洋或 附近陸地游經或被沖到潟湖的生物,在潟湖 水域死亡和沉積,便會埋入鬆軟的碳酸鹽泥 層中保存起來,不會進一步受到食腐動物及微生物分解的影響。時至今日,這些保存良 好的化石,讓人類認識到侏羅紀時期有着包 括了海洋、陸地動物和植物在內前所未有的 完整生態系統。同場展中國3化石庫許士芬地質博物館特別鳴謝化石收藏及整 理專家Martin Goerlich慷慨借出是次展覽的 化石。參觀者可同時觀賞展館其他常設展 覽,包括3個中國

16、化石庫,包括寒武紀澄江 生物群、白堊紀熱河生物群和第三紀山旺生 物群的化石。 展覽於港大本部許士芬地質博物館展出, 開放時間是逢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1時至6 時。在周六及周日特別開放日,下午2時館 方更提供免費導賞團,毋須預約,有興趣者 可直接於博物館地下大堂集合。如有疑問, 可疑電22415472查詢。館長河北塔及助理館長張敏青展示侏羅紀 魷魚及對蝦化石。港大供圖浸大3項專利發明成為今年日內瓦發明展的大贏家,取得包括最高榮譽大獎在內的 6個獎項。圖為校長錢大康祝賀3個項目的發明者張迺豪、翁建霖和謝國偉。 浸大供圖左起為其中5名得獎學生:Kamaruddin Karim Ahmed、沈頌恩、 劉可瑩、蔡樂怡和羅芷筠。黎忞 攝參加Sidewalk Arts街頭粉筆畫比賽的學生 以粉筆勾畫輪廓和上色。SCAD提供圖片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薩凡納藝術設計 大學(SCAD)一年一度別具創意的Sidewalk Arts街頭粉筆畫比賽於本月9日舉行,超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