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及其社会后果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6537124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4.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危机及其社会后果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危机及其社会后果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危机及其社会后果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危机及其社会后果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危机及其社会后果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危机及其社会后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危机及其社会后果(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6社会学 OCIOLOGY金融秩序与国内经济社会高柏【 摘要】蒙代尔 - 弗莱明三维悖论表明,一国的国际经济政策有三个相互矛盾的政策目标,即资本自由流动、稳定汇率,以及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一国最多可以同时实现其中的两项。 在国内政治经济因素的作用下,历史上的三大国际金融秩序,即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美元本位制,已经分别选择放弃过三项中的每一项,但最后都走向危机。未来的国际金融秩序的建构仍然要受这个悖论的困扰。【 关 键 词】蒙代尔 - 弗莱明三维悖论; 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本位制;金融危机【 作者简介】高柏,杜克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高校社会学 EE- 研究院。【 原文出处】

2、社会学研究 ( 京),2009.2.216我个人对金融危机感兴趣是在 10 年前写 日本经济的悖论(高柏,2004)那本书的时候。 因为要把国际金融体系处理成解释为什么日本从繁荣走向停滞的自变量, 我整整花了一年的时间研究它。在那个研究中,我发现全球化不仅仅是一个结构性过程,它更是一个制度性过程。 当国际金融秩序发生重大变化时,国家层面的经济制度可能会突然变得工作异常,这将给一国经济造成重大的影响。 我在思考目前的经济危机的时候用的是同样的分析框架,只不过把过去没有必要考虑得很详细的一些方面考虑得更为详细一点。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我又把原来的书找出来重新读, 并集中关注与今天的局面紧密相关的问

3、题。 说到底,在现阶段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认知,即认清现在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关于这次危机的性质,西方在 2008 年 10 月份之前有三国际金融危机及其社会后果编者按: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进一步显露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征象。 无论对于世界市场、国际关系和各国国内政治而言,还是对于经济制度、社会结构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言,这场危机都孕育着足以掀起世界动荡和变革的力量。历史表明,动荡总会伴随危机而来,而危机中潜藏着的契机则又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面对这场百年未遇的深刻危机的影响,中国将如何面对挑战,冲出国际国内的各种困顿和矛盾,从金融风暴中寻求经

4、济持续发展的出路和社会系统调整的方案,将危机转化为机遇,将困难转变为动力和勇气,这是所有公民,特别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期专题研讨所刊三篇文章,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问题提出的思考。 高柏的文章,从梳理蒙代尔 - 弗莱明三维悖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国际经济体系中所包含的三项重大结构要素及其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相互关系,并依据体系化的发展理论和总体性的结构分析,揭示了这场危机的政治经济学根源。 孙立平的文章,通过将国际经济体系与国内社会结构两方面加以统合分析,指出 “ 中国经济问题”的出现,反映了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转型的受阻,而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在于提出一系

5、列新的经济政策,更在于从社会建设的基础出发,调整利益格局,实现社会变革和转变发展方式。 刘世定的文章,从危机的社会传导机制入手,指出社会政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应充分认识到,危机传导机制有别于常规化时期的传导机制;若我们仅从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出发,忽视机制分析的应有要义,那些旨在反经济危机的措施和政策也可能会产生非预期的后果,因此必须加强反经济危机措施的监管机制和社会传导机制的研究。【 专题研讨:金融危机】3396社会学 OCIOLOGY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局面,有的说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局面,有的说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局面。进入 10 月份以后,所有人的估计都

6、变成一样了,这就是我们正在面临自 1929-1933 年大萧条以来资本主义遇到的最为严重的局面。 在现代史上,从来还没有这么多的国家同时进入衰退的记录。那么,这次危机的起源是什么呢? 美国方面的学术讨论非常频繁,但是绝大多数的分析都是侧重微观的层面,包括可调整利率的贷款、为化解风险造出来的金融衍生工具,还有杠杆化的银行放贷等等。 说到最宏观的也无非是政府监控的失败。 CNN曾经搞了一个导致这次危机的十大罪人名单,倒着数,数到最后,也就是名列第一的,是你我这样的消费者个人。 他们的解释基本都是微观的解释。 欧洲人的看法则更注重宏观的层面。我的看法比较接近欧洲的看法。我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阅读国际金

7、融制度的历史的时候,发现实际上欧美观点之间的分歧根本不是在 2008 年 11 月 20 国高峰会谈时才有的。 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欧美关于国际金融秩序的分歧就一直是这样。当时也是以法国为欧洲的主要代表, 一直主张要对资本流动进行限制,尽量争取巩固固定汇率,而美国则一直主张要建立一个市场为中心的国际金融秩序, 鼓励资本自由流动,实行灵活的汇率(Helleiner,1994)。由于今天要涉及的内容太繁杂,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道理说清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想从蒙代尔 - 弗莱明的三维悖论出发, 然后用它来说明从19 世纪以来的三大国际金融体系,即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 20 世纪

8、 70 年代中期以来的美元本位,是如何处理蒙代尔 - 弗莱明三维悖论指出的三个相互矛盾的政策目标的。我先对它们进行一个静态的比较,然后再通过一个动态的分析来解释为什么各国在过去三次建立国际金融体系时选择了当时的制度。 在这里,我将着重分析国内政治经济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 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我还再加入一个动态的考量,即全球化的潮涨潮落。 简言之,这是一个动静结合的分析框架。 最后再讲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建构未来国际金融秩序时会面临哪些主要的问题。一、蒙代尔 - 弗莱明三维悖论蒙代尔 - 弗莱明三维悖论认为,各国政府的国际经济政策有三个政策目标,即稳定的汇率、资本自由流动(或货币的自由兑换

9、),再加上国内政策的自主性或者独立性。 在这三项目标之间,一个国家在最佳的条件下也只能实现两项,永远不能同时实现三项, 因此它们是互相矛盾的悖论(Krugman,1999)。 举例来说,在固定汇率条件下,如果一国经济过热,中央银行就要提高利息来使经济冷却。 如果没有资本自由流动,中央银行提高利率后,企业投资与消费者成本上升,因而减少开支,经济就可以冷却。然而,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一旦提高利率,必然吸引国际资本向该国流动。 这种外来的增加的资本就会抵消中央银行要通过提高利率以减少投资的努力。 实际上,很多国家连同时实现两项政策目标都有困难,只能保一项。历史上三大国际金融秩序包括金本位、布雷顿

10、森林体系,以及美元本位制。 有趣的是这三个国际金融秩序中的每一个都曾经主动放弃三维悖论中的三个目标中的一项, 而力求保证实现另外两项。而且至今为止的三次选择中每一次放弃的政策目标都不一样,第一次放弃的是国内经济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第二次放弃的是资本自由流动,第三次放弃的是稳定的汇率。 另一方面,如最近的金融危机显示出的那样,国际金融秩序的一个根本性职能是对世界货币发行量进行调节和控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至今为止的三个国际金融秩序既有以黄金为本位的,也有以纸币为本位的。换言之,人类在历史上已经尝试了与国际金融秩序相关的各种选择的不同组合。离开货币发行机制这一条单纯地谈三维悖论,我们就会忽视另

11、外一个可能导致国际经济秩序失衡的重要因素。在金本位体制下,各国是以汇率稳定作为第一政策优先的。 只要出现经常账户中的逆差,中央银行马上会提高利率进行调整。 一提高汇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就开始向英国银行游3496社会学 OCIOLOGY动。但是英国本国的资本却受利率的影响纷纷减少或停止投资,这样经济就可以冷却下来,达到调整的目的。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条件下,各国以国内经济政策的自主性为第一优先。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在欧洲均是以在选举中支持工会的政党取胜,尤其是二战以后,建立福利国家变成欧洲国家政府政策的第一优先。它们为了保护国内政策的独立性放弃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当时是靠放弃和限制资

12、本自由流动来保证固定汇率,以刺激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和国内经济政策的自主性以发展福利国家。到了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后的美元本位制,各发达国家选择放弃稳定的汇率, 任由汇率随着市场而波动,从而保证国内经济政策的自主性以及资本的自由流动。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货币发行以黄金为基础,而美元本位制的货币发行则以纸币代表的信贷为基础。这个重大区别再加上它们与三项政策目标选项中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我们理解国际金融秩序以及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的分析框架。在目前已经有的三大国际金融秩序中,既有以黄金为本位的货币发行机制,也有以纸币为本位的货币发行机制,同时三维悖论中的每一个政策目标都被放弃过这些事实,对未来

13、如何选择新的国际金融秩序有重大意义。 因为在历史上这些可能性都已经被试过了,每次选择的结果到最后都失灵了。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特别重要的研究性问题,即未来的国际金融秩序应该选择哪一项或者是什么样的选择组合?二、三大国际金融秩序的兴衰为了探索未来国际金融秩序的走向,我们必须了解在历史上各国选择放弃三项政策目标的每一项时的原因是什么。只有当我们了解了国际金融秩序的特定的历史时空条件,我们才能够想象未来的国际金融秩序应该如何建构。通过对历史上三大国际金融秩序的兴衰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国内的政治经济对国际金融秩序有重大影响。很多经济史学家在讨论金本位的时候纷纷指出,金本位与当时欧洲国家特殊的政治结构

14、之间有重大的相关性。 在 19 世纪欧美之所以可以实行金本位,其中一条重大的原因是当时各国还没有实现普选权,只有有钱人可以参加选举,而妇女一概没有权利选举。前面提到金本位选择放弃的是国内政策的独立性。 换言之,当一国经常账户出现贸易逆差时,政府由于受以黄金为本位的货币发行机制的约束, 无法依靠增发国债来借钱融资刺激经济复苏,而是要靠提高利率来紧缩该国支出。 在这种体制下,一有经济调整,受到最大打击的都是穷人。这样一种选择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当时穷人没有任何政治渠道去把他们的声音反映出来,也没有任何办法采取政治行动在选举的过程中使得采取紧缩政策的政治家受到惩罚(Eichengreen,1996)。

15、支持金本位的欧美各国国内政治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当时西方各国的工会运动还处于萌芽状态或者刚刚初步发展,还没有形成能直接制衡政府和企业的政治势力。当工会缺少在谈判工资和福利时的政治力量时,工资弹性就特别大。一来经济调整,原来的1 小时 6 块钱的工资就可以减成 2 块钱。 这不像现在的美国三大汽车厂, 由于工会势力过于强大,只能涨工资,不能降工资。 工会势力弱工资弹性大的一个后果是经济萎缩对就业的影响相对要小。危机一来,由于可以给工人减工资,企业就可以不裁人或者少裁人(Eichengreen,1996)。 因此,欧美当年能够维持金本位的原因是当时特殊的两个政治条件,一个是没有普选权, 另一个是

16、工会的力量不够强大。大卫 休谟在 18 世纪给金本位做了一个经典的、简单明了的解释(Eichengreen,1996:25-26)。 在休谟的模式中, 所有商人都直接用黄金来支付,进口等于一国的黄金流出, 出口等于一国的黄金流入。 当一国出现贸易逆差的时候,就意味着你的黄金流出超过流入。一个国家的黄金流出超过流入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流通的货币减少。在本国的实物生产并没有减少、 而流通的货币量减少的情况下,东西就变得更便宜了,或者说货币更值钱了。 如果你是顺差国,黄金流入多于流出,这就等于增加了货3596社会学 OCIOLOGY币发行量。 当本国产品并没有大幅度增加,而流通的货币由于贸易顺差的原因增加时,就要出现通货膨胀,导致本国产品的价格上涨,而外国的产品变得相对便宜。 这样一来,有贸易顺差的国家就会大量购买别国的东西,而有贸易逆差的国家就会减少进口。 这样就会恢复该国经常账户的收支平衡。 这是古典经济学关于金本位自动调节贸易收支的内在机制。 在这个模式的基础之上,我们还可以加上纸币,其道理基本一样。 你有多少黄金就发行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