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帮精华文摘(第8期)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6527508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9.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友帮精华文摘(第8期)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老友帮精华文摘(第8期)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老友帮精华文摘(第8期)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老友帮精华文摘(第8期)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老友帮精华文摘(第8期)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友帮精华文摘(第8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友帮精华文摘(第8期)(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录目录老友帮精华文摘老友帮精华文摘 编委会编委会 主 编主 编: 左美云 副主编副主编: 周晶瑜 编 委编 委: 胡海川 颜知之 张 驰 钟兰云(本期责编) (按拼音排序) 封面题字封面题字: 姜志一 封面设计封面设计: 姜 燕 编辑: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知识管理与人机交互实验室 地址: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理工楼配楼4层 邮编: 100872 邮箱: QQ: 404932813 网站: 微博: http:/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5日 发行范围:老友帮所有帮友 【老友帮动态】【老友帮动态】 “你问我答、快乐分享”问答活动正式启动! 3 “老友帮”伴我度过幸福的退休

2、生活 21 清明祭奠 4 健康养生 5 人生有三大幸运 20 蜘蛛怎样结网? 20 【精华篇语】【精华篇语】 【精华只言】【精华只言】 【轻松一刻】【轻松一刻】 3 3 4 4 5 5 2626 【精华问答】【精华问答】 2323 忆江南三首 8 难忘的1976年1月8日 5 有家真好 6 读书的艰苦历程,改变穷苦农民子女的命运 9 七律 返乡行 13 清肺的十种食物 14 祝美女三八节快乐! 16 毛泽东的人民情结 美国公布决定人类寿命6大因素:人缘排第一 17 18 人生感悟 7 时事感想 12 美食美客 19 社会百科 13 【回忆录】【回忆录】 9 9 陪伴我一生的“它” 22 201

3、304 3 【老友帮动态】 你对哪些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哪些小知识有自己的窍门?欢迎你与帮友们一起互动分享。参与即赢积分,获评精华问答的提问者和回答者都有格外的奖励哦,还等什么,马上行动起来,快来参加吧! 活动时间活动时间:2013年03月20日 到 2013年04月20日 参与方式参与方式:进入“经验分享”平台,可以回答其他帮友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还可以支持(“赞”)或者反对(踩)其他帮友的答案,对于感兴趣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关注”该问题。 参与规则参与规则:每位帮友可以参与多次提问、回答等环节。 “你问我答“你问我答、快乐分享”快乐分享”问答活动正式启动!问答活动

4、正式启动! : 联系方式: 老友帮邮箱: 老友帮QQ: 404932813 精华文摘 4 【精华篇语】 帮友 惠翁帮友 惠翁 七律七律. .清明祭奠清明祭奠 惠翁惠翁 2013.3.30 2013.3.30 于沪于沪 交织冷暖变阴沉,莺叫缤纷树上亲。交织冷暖变阴沉,莺叫缤纷树上亲。 不祭寒秋与冬夏,正临翠柏柳怀春。不祭寒秋与冬夏,正临翠柏柳怀春。 丝丝疏雨沁丘岭,缕缕檀香烟气新。丝丝疏雨沁丘岭,缕缕檀香烟气新。 叩拜默哀流涕泪,孝忠祖辈养生恩。叩拜默哀流涕泪,孝忠祖辈养生恩。 (本文责任编辑:胡海川) 201304 5 【精华篇语】 难忘的难忘的19761976年年1 1月月8 8日日-周总

5、理我们深深怀念您周总理我们深深怀念您 帮友 仙人掌 我我永远忘不了1976年1月8日之后的一天清晨! 1976年1月中旬的一天,大约清晨6时左右, 我从湖北省军区大院骑自行车到汉口空军医院上 班。刚骑过小东门,隐隐听到广播中传来 哀乐声,心里紧紧的、慌慌的、忐忑不 安,生怕这些天最担心最害怕的亊情发 生。 路边一个高音喇叭周围已有十几个行 人和骑自行车的人驻足在那听着哀乐,我 也下车,与大家一起默默地等待哀乐之后 的文字报道。当听到一串串伟大的形容词 之后的“总理”两个字时,所有美好的愿 望都被铁的事实彻底打碎了。这是周总理的哀 乐!敬爱的周总理在1月8日逝世了!敬爱的周总 理在1月8日离开了

6、我们!止不住的泪水顺着我的 脸颊往下淌,大颗大颗的泪珠湿了胸前的军装。 天色渐亮,路灯黄黄的,我双手扶着自行 车,让悲痛的心情和泪水一起流淌。周围的人们自觉地站立默哀,不时听到哭泣抽噎声。不久, 听广播的人群开始流动起来,都是上班赶远路的 人,一拨人走了,后面又来一拨,大多都是骑车 的。晨风吹过,四周更加酷冷,我活动一下僵冷 的身体,擦擦脸上的泪水,面向北京的方向立 正,给周总理敬个军礼。流泪说着: “周总理您是人民的好总理,您永活在 我们心中。”随后匆匆往医院赶路了。 难忘的1976年1月8日,到1913年1 月8日周总理离开我们整整36年了。有 许多事我都忘了,唯有这1976年1月8日 之

7、后的一天清晨,路上行人自觉哀悼周 总理的场景总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敬爱的周总理,您是人民的好总理,您永远 活在我们心里,我们深深地怀念您! (本文责任编辑:胡海川) 健康健康 养生养生 精华文摘 6 【精华篇语】 有家真好有家真好 帮友 叶子 201304 7 【精华只言】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别人是抢不走的: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 脑的书。 帮友 戏如人生 十伤:久视伤眼、久行伤筋、久坐伤腰、久卧伤气、忧极伤心、多食伤胃、久立伤骨、遇悲伤 肺、暴怒伤肝、久听伤神。十多十少: 少肉多菜、少说多做、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衣多浴、 少酒多水、少食多嚼、少车多行、少虑多笑、少

8、药多练。 帮友 梦想之地 【智慧物语】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看淡世间沧桑,内心安然无恙。大 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大事难事 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 帮友 王晓燕 人生感悟 精华文摘 8 【精华篇语】 忆江南三首忆江南三首 帮友 晓地 三三月了,开春了,和煦的春风勾起我这江南游子的无限思念。我是湖南人,我念江南、想江南。 夜幕思情,欣然命笔,写下这忆江南三首。 一、五律 忆江南三月一、五律 忆江南三月 三月菜花鲜, 满山红杜鹃。 林中飞翠鸟, 谷底泛清泉。 妪妇勤桑织, 农夫忙浸田。 闲翁

9、趋小埠, 沽酒祭先贤。 二、七绝 再忆江南三月 二、七绝 再忆江南三月 满目山鹃艳日红, 返青林木饱春风。 牧童短笛传幽寺, 多少民谣留忆中。 三、临江仙 梦里思乡 三、临江仙 梦里思乡 昨夜梦中归故里,醒来兴致犹浓。旧时瓦屋影无踪。回眸远处,大厦立其中。 幸有槐荫能引路,老枝依旧蓬隆。小街深巷已矇眬。孤身闻吠,惊醒梦乡人。 辽宁阜新 蒋良禹 2013-03-05 (本文责任编辑:周晶瑜) 201304 9 【回忆录】 读书的艰苦历程,改变穷苦农民子女的命运 帮友 惠翁 老老朽教书匠退休后有些悠闲,有时到网络中“游荡”,发表些博客或微博,可以动动脑 子,促进脑细胞再生,预防老年痴呆症。在网 友

10、的指引下,又来到老友帮平台与大家相互评 论和聊天,写篇语,发只言,传照片等。同 时,看到写回忆录文章的栏目,我挥笔对自己 读书时代作简单的小结、怀旧与回眸。正是: 人生如梦似流水,喜怒悲欢度晚秋。 风雨颠颠来闯荡,峥嵘岁月难回眸。 在1941年3月,我出生于山区浙江乐清北雁 荡山旁的里湖村,其先祖翁氏来自清代福建福 宁府地区。在1944年我们与父母一起,因父亲 为了逃避抽壮丁,而迁至浙江温岭白山村。目 前,我的哥哥家户籍还在乐清。从家谱中查 证,我是明代状元翁正春十五世孙,也是其二 儿子进士翁景扬的十四世孙,此后到我父辈为 止约有十二代均为农民了。 且说,在小孩时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就 是在1

11、944年春季的一天日子里,气候稍开始转 暖,当时年幼3岁,呆呆坐在父亲肩挑的箩筐 中,另一头为破旧的行李,母亲怀抱仅数月而 脚被冻伤未愈的弟弟,哥哥当时已8岁可在山路 上自己行走,我们一行5人逃往温岭白山村。高 山峻岭的山路蜿蜒弯曲,却并不十分陡峭。路 边柴禾丰茂,茅草丛生,穿行其羊肠小道间。 由于山高,经常被雾云笼罩,透过雾气隐约看 到一条行走的山间小道。在高山及丘陵各行走 了2小时多,共花去大半天时间,走完了20多公 里路,才到达目的地温岭白山村。 我父母向一位富裕农民賃租一间房子,房 间中无床,只好用稻草铺地睡着。缺衣少食 时,只好去向较富裕农民借或施舍。我当时虽然幼小,见此情景,嚎啕大

12、哭2天,要求回老 家,父亲终于又将我送回到里湖村与爷爷奶奶 生活在一起。二位老人非常疼爱我这位孙子, 常常买一点咸猪肉或咸带鱼给我品赏。年龄约 50岁的奶奶唠叨说:“你人小跟我们老人多苦 啊,吃的是山芋干丝和一点红米饭,你今后长 大了去赚钱吃些大米饭啊!”(高山上的低温 溪水长不出白色大米)。祖父母每次到山地里 干农田的活儿,几乎都带着我。那时,我是个 只有3岁的小孩,上山很费劲,用手脚一起爬 行,也无法上山,奶奶只好用手顶着我的屁股 往上推,那时,农村3、4岁的小孩还穿着开裆 裤,屁股外露,奶奶还开玩笑地比喻我像一条 小狗崽子,同事哈哈大笑。爷爷走得快,早已精华文摘 10 【回忆录】 走完1

13、公里多的山路,已在农田干活了。 在祖父母的养育与呵护下,我渐渐地长大 起来,五岁起就开始放牛了,并与爷爷奶奶结 下了深厚的感情。光阴如箭,日月如梭,转眼4 年就过去了,而我父母那里的白山村自从我离 开后,从未去过。当进入7岁读小学年龄时,母 亲终于特地来到老家的里湖村,向我介绍白山 那里的概况,已经有了4间瓦平房,并饲养有 牛、猪、羊、鸡等等,还有只大的公鸡等我去 吃,并要送我进小学读书,学文化,读好书, 今后才会有饭吃。 当时我在脑海里根本一片空白,没有读书 的概念,傻傻呼呼地回答:“不去!”母亲 问:“何故?”我又答道:“到小学读书,有 上、下裤(课)多难为情?”(注:家乡音 “裤”与“课

14、”相似音),母亲恍然大悟地作 了解释,我才慢慢地明白了。 在1948年,七岁的那年,我报名跨进离家 很近的白山小学(当时称玉坡小学)读书,开 始了小学生时代的学习生活,这是我少年儿童 时代的一个起点。那时,读小学一年级很轻 松,不开数学和英语课,仅学一门语文课。读 第一课的内容为:来来来,来上学。去去去, 去游戏。我老朽至今,还记忆犹新。家里很 穷,那时候为节约点钱,班里只有我买了一本 旧书作教科书,当时看到同班的其他同学都拿 着新书,自己还暗暗地流下了眼泪,感到我的 父母亲多穷啊! 放学后回到家里,一般早晨放牛或割牛、 羊、兔吃的草料、有时帮父亲干农活等。 值得一提的是, 我到了白山后,看到

15、破烂 的4间平房,虽然面积较大,但是管理山坟的庵 屋,目的是委托父亲帮助管理后山的一些坟 墓,那就可不付房租了。1949年家乡获得解 放,这房屋就分给我们家了。 少年时期读书,思想比较单纯,除家里穷 而缺衣少吃外,没有什么大的压力,转眼过去 了4年,初小读完。白山小学只设初小,读五、六年级的高小要到离家里一公里的綸丝洋读 书。 且说伦丝小学地处我母亲的老家。母亲是 苦命人,她10岁时候,我的亲外公病故,在旧 社会,往往天花、霍乱等瘟疫流行,母亲排行 老大,其9位弟妹全死光。我的外婆为了活命再 婚出嫁,当时母亲到山区乐清里湖其姨夫姨妈 (即我的爷爷奶奶)家,投亲做童养媳,造成我 的父母是表兄妹成亲。因此,綸丝洋还有我的 表叔公及表舅等,他们对我们热情友好。 再经过2年的学习,小学毕业,我报名考进 离我家十几里路的大溪冠屿乡的冠屿中学读初 中。 在1954年6月,回顾当时考初中时的情景, 遇到了好老师和好运气。在考初中前夕,我参 加山芋地的除草劳动,得了脚水泡病,很痒发 烂,同时还有热度。当时,时间不早考试赶不 上了,又想到无钱读书,我准备放弃考试。我 妈还希望我去考一下试试,由于脚疱疹破裂, 不能穿布鞋,我穿了一双稻草鞋,经2小时,一 瘸一瘸地到了中学的校门口。警卫的学生说, 已迟到半小时不能考了,并立即去报告教导主 任。老师见到我生病学生赴考,也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