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数字测图与gps》集中实习指导任务书(2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6526521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2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数字测图与gps》集中实习指导任务书(2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数字测图与gps》集中实习指导任务书(2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数字测图与gps》集中实习指导任务书(2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数字测图与gps》集中实习指导任务书(2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数字测图与gps》集中实习指导任务书(2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数字测图与gps》集中实习指导任务书(2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数字测图与gps》集中实习指导任务书(2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数字测图与数字测图与 GPS 实习实习 实实 习习 任任 务务 书书 2012 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科学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2014 年 01 月集中实习使用 2012 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科学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2014 年 01 月集中实习使用 武武 汉汉 大大 学学 测测 绘绘 学学 院院 二二 零零 一四一四 年年 一一 月月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11熟练掌握全站仪和 S3 水准仪的使用。 22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图根导线测量和碎部测量)方法和数字成图软件的使用。 3. 3. 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

2、要求和作业方法。 4. 4. 了解 GPS RTK 测图的基本原理和作业流程。 5. 5. 学习相关测绘规程和熟悉实习内容的有关技术规定和要求。 二、实习内容和任务二、实习内容和任务 1. 1. 各小组完成一条约 1km 长的闭合水准路线(34 个待求高程点)的四等水准测量。 2. 2. 各小组测绘 1:500 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区由指导教师指定。 3.3. 各小组完成指导教师规定的 RTK 测图任务。 4. 4. 个人针对实习中的各种计算进行编程。本任务不是必须的实习内容,可根据个人能力完成。 三、实习计划和组织三、实习计划和组织 1. 组织:1. 组织:由课程主讲教师全面负责,每班配备

3、12 名教师担任实习指导工作。 每班分为若干个实习小组,每组 4-5 人,设组长 1 人,实行组长负责制。 2. 地点:2. 地点:在武汉大学测绘校区。 3. 时间:3. 时间:本学期第 18 周至 20 周 (12 月 31 日至 1 月 18 日)进行,实际时间为 2 周。具体安排如下: 序号 时间 实习内容 备注 1 12 月 27 日 实习动员、领仪器;实地踏勘选点 任务书学习2 12 月 28 日 12 月 30 日 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内业整理 规范学习 3 12 月 31 日 1 月 6 日 图根导线测量的观测和内业整理 规范学习 4 1 月 7 日 1 月 12 日 碎部外业采

4、集、熟悉测图软件的使用 规范学习 5 1 月 13 日 GPS RTK 测图 规范学习 6 1 月 14 日 1 月 16 日 地形图编辑检查、实习成果整理 规范学习 7 1 月 17 日 实习考核,实习成果验收 成果整理 注:注:有其他课程考试时,实习具体时间由各班指导老师根据本班进度自行安排。 四、仪器工具和技术规范四、仪器工具和技术规范 1、测量仪器:1、测量仪器:5全站仪(包括电池、充电器)1 台,棱镜觇牌 2 套(箱) ,脚架 3 个,棱镜杆 1 根, 2m 钢卷尺 2 个,工具包 1 个,记录板 1 块。 S3 水准仪 1 台,脚架 1 个,水准尺(3m 木质双面尺)1 对,尺垫

5、2 个 2、规 范:2、规 范:下列规范可在图书馆借阅或在网络上查阅。 (1)(1) 1:500 1:1000 1:2 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掌握) (2)(2)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6 (掌握) (3)(3)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掌握) (4)(4)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162001 (熟悉) (5)(5)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 (熟悉) (6)(6)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1004-2005 (了解) (7)(7

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 (了解) (8)(8) 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了解) 3、其他工具:3、其他工具: 各组应自备计算器 1 个,伞 1 把。测量手簿及计算表等由指导教师造表统一领取。 1 五、具体实施和相关技术要求五、具体实施和相关技术要求 以下为本次实习所必须遵照的技术要求。若无特别要求,以下各技术要求对相关实习内容未规定的或有与国家相关规范有冲突,应具体参照上述的国家规范(规程)中的规定执行。 5.1 四等水准测量 5.1 四等水准测量 5.1.1 具体任务和要求 5.1.1 具体任务和要求 11学习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

7、89891,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 22水准路线:应布设为闭合水准路线,路线中应选择 1 个已知水准点(假定其高程) ,34 个待求高程水准点,总计 45 个测段。 33踏勘选点:水准点应选在道路路边,尽可能选用已埋设的点,不得将点选在道路中间。点位确定后要作好标记并编号 ,同时应做好点之记的相关量测和记录工作,绘制水准路线施测略图。 44水准观测:本次四等水准闭合路线测量要求往返测(规范不要求) ,每人完成 1 测段的往返观测、记录和扶尺工作。 55外业作业:掌握 S3 水准的 i 角检验、四等水准测量的读数和记录。 5.1.2 水准仪 5.1.2 水准仪 i 角检验 角检验 11检验

8、次数:每天开测前检验一次;每 2 人至少完成一次,每组两种方法均要用到。 22i 角限差:不得大于 20。 33检测方法:在一平坦场地上用卷尺依次量取一直线I1ABI2 (或 AI1I2B 或AI1BI2),其中A、B为立尺点,I1、I2测站点。在线段I1ABI2 I1A=BI2;在线段 AI1I2B上使AI1=I2B,在线段AI1BI2上使AI1=I1B;设D1= BI2,D2=AI2,使近标尺距离D1约为 57,使远标尺距离D2约为 4050,A、B处处各放一尺垫。 (其中I1ABI2 (或 AI1I2B)为方法 1,AI1BI2为方法 2。)在I1、I2测站点处先后安置仪器,仔细整平仪器

9、后,分别照准A、B处标尺的基本分划读四次读数,填写 I 角检验记录表; 5.1.3 作业技术要求 5.1.3 作业技术要求 1观测方法:1观测方法:本次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法双程(往返)观测(注:规范中对四等水准测量中的闭合路线仅要求中丝法单程施测) 。 (1)(1)每测站观测顺序:后后前前 。 (2)(2)观测中不允许互换前后水准尺;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根水准尺应互换位置,并重新安置仪器。 (3)(3)线路中各测段(已知点到相邻待测点或两个相邻待测点间的路线)间测站数应为偶数。 2限差要求:2限差要求:四等水准测量的相关技术要求参见表 1 和表 2。 表 1. 四等水准测量测站观测的技术要求

10、表 1. 四等水准测量测站观测的技术要求 仪器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 累积差视线高度 黑红面读数差 黑红面高 差之差S3 100m 5.0m 10.0m 三丝能读数3.0mm 5.0mm 表 2. 四等水准路线测量技术要求 表 2. 四等水准路线测量技术要求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附合和闭合路线的闭合差 检测间歇点 高差较差 检测已测测段高 差较差 平原 山区 5.0mm K20L20L30L25mm mmmm K 为测段长度,L 为水准路线长度,均以 km 为单位 3测站设置和观测 (1)3测站设置和观测 (1)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垫作为转点尺承,而在水准点上不得放置尺垫。 2 (2)(

11、2)每测站观测前,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必须严格整平水准器。 (3)(3)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和前后水准尺应尽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4)(4)连续各测站在安置水准仪三脚架时, 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平行,第三脚轮换置于水准路线的左侧或右侧。 (5)(5)同一测站上观测,一般不得两次调焦。仅当视距小于 10 米,前后视距差小于 1 米时,可在观测前后水准尺时调整焦距。 4间歇与检测 4间歇与检测 工作间歇最好能在水准点上结束观测,否则应选择两到三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立水准尺的固定点(或在地面打帽钉)作为间歇点。间歇后,应对间歇点间的高差进行检测,限差要求遵照表 2 执行,检测合格后方

12、可继续施测;若不合格,必须从本测段起始水准点重新施测。 5.1.4 手簿记录 5.1.4 手簿记录 11 手簿中,上下丝和中丝记录到 1mm,高差算至 1mm,高差中数算至 0.5mm; 22 手簿记录不允许转抄或转誊,一经发现没收观测手簿,并对手簿所记录的测段重测; 33 记录表格的表头应完整填写,尤其是各测段的观测员和记录员的姓名,并标注学号。 44 记录时,分米和毫米严禁涂改。更不允许出现连环涂改; 55 记录中一律采用 0.5mm 的铅笔记录; 5.1.5 内业整理 5.1.5 内业整理 外业观测结束后,应对手簿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没有错误后,对观测质量进行检核计算,成果合格后进行下列计

13、算和成果整理: 11路线踏勘后,绘制四等水准点点之记。 22水准仪 i 角检验,实地填写水准仪 i 检验记录表。 33观测结束后,检查和整理水准测量记录手簿,绘制填写四等水准路线概略图,整理、计算和填写四等水准路线测段往返高差检核表; 要求:水准路线概略图中应标注出观测数据(各测段的高差中数、测站中数、测段距离中数) 。 44计算并填写四等单一闭合水准路线高程计算表。要求:每人计算一份,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每人按自己的学号假定,例如:若学号为 200641610023,则已知水准点的高程就为:23.023m。 55i 角检验中 i 角计算至 1,高差和高程计算至 1mm;距离计算以 km 为单位

14、,计算至 0.1m。 6. 6. 表格中所用图形要求全部用绘图软件绘制,并粘贴到表格中。 5.2 地形图测绘 5.2 地形图测绘 5.2.1 具体任务和要求 5.2.1 具体任务和要求 11学习1:500 1:1000 1:2 000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6 和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162001 三本规范;掌握大比例数字测图的相关技术要求。 22地形图测绘包含了两项内容:图根控制测量和碎部测图。每组在 150m150m 的测区内完成图根测量和碎部测图两项任务。测图

15、比例尺为 1:500,基本等高距为 0.5m。 33图根控制测量:每人至少完成 2 个图根控制点上的观测、记录,填写 1 个控制点的点之记;内业计算中每人用一套起算数据完成控制点坐标计算。 44碎部测图:每人至少完成 2 个测站的碎部数据测量、草图绘制和跑尺任务;每人分别完成一幅校园和地貌地形图的编绘。 55测图完成后,各小组应对本组地形图上至少 15 条地物相对关系的进行检核,同时对其他一个小组3 地形图进行实地检测,检测点数不得少于 15 个,15 个检测地形点至少分布在 3 个测站上。 5.2.2 图根控制测量 5.2.2 图根控制测量 1测量方法:1测量方法:采用三维图根导线测量, 即,平面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图根导线测量,图根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2图根控制点布设2图根控制点布设 (1)(1) 采用图根导线测量,即在高级点间布设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一般不超过两次附合。 (2)(2) 当特别困难地段需要布设成支导线时,支导线不多于 3 条边。 (3)(3)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 测绘 1:500 地形图时不应大于 5c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