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新陈代谢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6524969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33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新陈代谢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微生物新陈代谢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微生物新陈代谢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微生物新陈代谢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微生物新陈代谢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新陈代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新陈代谢(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填空题 1. 代谢是细胞内发生的全部生化反应的总称, 主要是由和两个过程组成。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是指在细胞内降解成, 并能量的过程; 合成代 谢是指利用在细胞内合成,并能量的过程。 2. 生态系统中,微生物通过能直接吸收光能并同化CO2,微生物 分解有机化合物,通过产生CO2。 3. 微生物的 4 种糖酵解途径中,是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 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 EMP 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 为微生物所特有; 是产生 4 碳、5 碳等中间产物,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前体物质的途径。 4. 和的乙醇发酵是指葡萄糖经途径分解为丙酮酸后,进一步形 成乙

2、醛,乙醛还原生成乙醇;的乙醇发酵是利用 ED 途径分解葡萄糖为丙酮酸,最 后生成乙醇。 5. 同型乳酸发酵是指葡萄糖经途径降解为丙酮酸, 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 被 NADH 还原为乳酸。异型乳酸发酵经、和途径分解葡萄糖,代 谢终产物除乳酸外,还有。 6. 微生物在糖酵解生成丙酮酸基础上进行的其他种类的发酵有丁二醇发酵、混合酸发酵、 发酵和发酵等。 丁二醇发酵的主要产物是, 发酵的主要 产物是乳酸、乙酸、甲酸、乙醇。 7. 产能代谢中,微生物通过磷酸化和磷酸化将某种物质氧化而释放的能 量储存在 ATP 等高能分子中; 光合微生物则通过磷酸化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 ATP 中。磷酸化既存

3、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8. 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是呼吸作用中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 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 9. 巴斯德效应是发生在很多微生物中的现象,当微生物从转换到下,糖 代谢速率,这是因为比发酵作用更加有效地获得能量。 10. 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外源电子受体,像NO3- 、NO 2-、SO 4-、S 2O32-、CO 2 等无机化合物,或等有机化合物。 11. 化能自养微生物氧化而获得能量和还原力。 能量的产生是通过磷酸化 形式,电子受体通常是O2 。电子供体是、和,还原力 的获得是逆呼吸链的方向进行传

4、递,能量。 12. 光合作用是指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固定CO2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成两部分: 在中光能被捕获并被转变成化学能,然后在中还原或固定CO2合成细胞物 质。 13. 微生物有两种同化CO2的方式:和。自养微生物固定CO2的途径主要有 3 条:卡尔文循环途径,可分为、和3 个阶段;还原性三羧酸途 径,通过逆向的三羧酸循环途径进行,多数酶与正向三羧酸循环途径相同,只有依赖于ATP 的是个例外;乙酰辅酶A途径,存在于甲烷产生菌、硫酸还原菌和在发酵过程中将 CO2转变成乙酸的细菌中,非循环式CO2固定的产物是和。 14. Staphylococcus aureus 肽聚糖合成分为 3

5、个阶段:细胞质中合成的,在细胞 膜中进一步合成, 然后在细胞膜外壁引物存在下合成肽聚酶。 青霉素在细胞膜外抑 制的活性从而抑制肽聚糖的合成。 15. 微生物将空气中的N2还原为NH3的过程称为。 该过程中根据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之间相互的关系,固氮体系可以分为、和3 种。 16. 固氮酶包括两种组分:组分(P)是,是一种,由 4 个亚基组成; 组成(P2)是一种,是一种,由两个亚基组成。P1、P2 单独存在时, 都没有活性,只有形成复合体后才有固氮酶活性。 17. 次级代谢是微生物生长至或, 以为前体, 合成一些对微生物 自身生命活动无明确生理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次级代谢产物大多是分子结构比较复杂

6、的化合 物,如、及等多种类别。 18. 酶的代谢调节表现在两种方式: 是一种非常迅速的机制, 发生在酶蛋白分子水 平上;是一种比较慢的机制,发生在基因水平上。 19. 分支代谢途径中酶活性的反馈抑制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常见的方式是、 、等。 20. 细菌的二次生长现象是指当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时, 优先利用 ,当其耗尽后,细菌经过一段停滞期,不久在诱导下开始合成,细菌 开始利用。该碳代谢阻遏机制包括和的相互作用。 21 DNA 主 要 由 以 下 几 种 脱 氧 核 苷 酸 聚 合 而 成: A_.B_.C_.D_。 22 RNA 是 由 1_.2_.3_.4_ 等 四 种 核

7、 苷 酸 聚 合 而 成。 23 合 成 代 谢 是 _ 能 代 谢。 24 分 解 代 谢 是 _ 能 代 谢。 25 毒 素 是 _ 类 的 物 质。 26 白 喉 毒 素 是 一 种 _ 毒 素。 27 破 伤 风 毒 素 是 一 种 _毒 素。 28 异 养 微 生 物 合 成 代 谢 所 需 要 的 能 量 来 自 己 糖 降 解 的 _,_,_ 和 _。 29 异 养 微 生 物 合 成 代 谢 所 需 要 的 还 原 力 来 自 己 糖 降 解 的 _,_,_ 和 _。 30 在 发 酵 过 程 中 , 葡 萄 糖 首 先 通 过 _ 途 径 产 生 2 个 _。 31 细 菌

8、生 长 所 需 的 戊 糖 , 赤 藓 糖 等 可 以 通 过 _ 途 径 产 生。 32 磷 脂 是 由 脂 肪 酸 和 糖 酵 解 的 中 间 产 物 _ 合 成 的。 33 脂 肪 酸 的 合 成 是 周 期 性 逐 步 延 长 的 , 并 且 每 一 次 周 期 增 加 _ 个 碳 原 子。 34 前 体 物 在 各 种 酶 的 作 用 下 , 通 过 一 系 列 反 应 可 合 成 微 生 物 细 胞 的 _,_,_,_ 等 细 胞 物 质。 35 合 成 代 谢 可 分 为 _,_,_ 等 三 个 阶 段。 36 微 生 物 的 脂 类 物 质 主 要 分 成 两 类 , 一 类

9、是 _, 另 一 类 是 _。 37 酰 基 载 体 蛋 白 在 _ 的 合 成 中 起 重 要 作 用。 38 核 酸 是 由 _ 聚 合 而 成 的。 39 DNA 的 复 制 方 式 是 _。 40 微 生 物 的 次 生 代 谢 产 物 包 括 :1_,2_,3_,4_,5_。 41 各 种 抗 菌 素 对 产 生 它 们 的 微 生 物 本 身 _, 但 对 它 种 微 生 物 有 _。 42 无 氧 呼 吸 是 以 _ 作 为 最 终 电 子 受 体。 43 一 分 子 葡 萄 糖 经 有 氧 呼 吸 彻 底 氧 化 可 产 生 _ 个 ATP。 44 光 合 磷 酸 化 有 _

10、和 _ 两 种。 45 发 酵 是 在 _ 条 件 下 发 生 的。 46 每 一 分 子 葡 萄 糖 通 过 酵 母 菌 进 行 乙 醇 发 酵 产 生 _ 个 ATP。 47 一 分 子 葡 萄 糖 通 过 德 氏 乳 酸 杆 菌 进 行 正 型 乳 酸 发 酵 可 产 生 _ 个 ATP。 48 正 型 乳 酸 发 酵 的 产 物 有 _,_。 49 在 合 成 代 谢 中 , 能 量 的 直 接 来 源 是 _ 中 的 高 能 磷 酸 键 的 水 解。 50 微 生 物 优 先 利 用 的 能 源 物 质 是 _。 51 微 生 物 在 进 行 生 命 活 动 过 程 中 所 消 耗

11、的 能 量 有 两 个 来 源 , 即 _ 和 _。 52 自 养 微 生 物 所 需 能 量 来 自 _ 或 _。 53 发 酵 的 产 能 水 平 较 _ 呼 吸 作 用 的 产 能 水 平 较 _。 54 微 生 物 可 利 用 _, _ 为 原 料 逐 步 合 成 脂 肪 酸 。 55 大 多 微 生 物 的 产 能 方 式 是 _。 56 完 成 下 列 反 应:L- 谷 氨 酸 + 草 酰 乙 酸 _ + _。 57 完 成 下 列 反 应:L- 谷 氨 酸 + 丙 酮 酸 _ + _。 58 在 化 能 营 养 菌 中 , 异 养 微 生 物 的 能 量 来 自 _。 59 厌

12、氧 型 微 生 物 可 通 过 _ 和 _ 产 能。 60 微 生 物 在 厌 氧 条 件 下 进 行 的 发 酵 有 _,_,_ 等。 61 自 养 微 生 物 吸 收 CO2 途 径 有 _ 和 _。 62 乳 酸 发 酵 一 般 要 在 _ 条 件 下 进 行 , 它 可 分 为 _ 和 _ 乳 酸 发 酵。 63 _ 和 _ 都 能 进 行 光 合 磷 酸 化 产 能。 64 有 氧 呼 吸 是 以 _ 为 电 子 受 体 , 还 原 产 物 是 _。 65 无 氧 呼 吸 中 的 外 源 电 子 受 体 有 _,_ 和 _ 等 物 质。 66 细 胞 物 质 的 合 成 除 了 需 要 能 量 以 外 , 还 需 要 _和_。 67 细 胞 物 质 合 成 所 需 的 还 原 力 是 指 _,_。 68 对 于 异 养 型 微 生 物 来 说 , 单 糖 通 常 是_产 生 的。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