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候鸟,为你拂开一扇窗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23416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愿做候鸟,为你拂开一扇窗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愿做候鸟,为你拂开一扇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愿做候鸟,为你拂开一扇窗(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闻要闻 6 62016年 10月 8日 星期六“远足回来的路上打雷, 接连遇见两个学生 因为听见雷声而害怕, 不知道是因为心理创伤 还是心脏病, 挺心疼他们的。 ” 杨荣杰在日记本 上写道。22 位同学和往年的学长学姐一样, 记 录着支教期间的心情日记。 这是由西安交通大学英仔爱心社、 扬帆社 等志愿类社团的部分成员组成的支教队伍。 2010 年玉树地震后, 他们自发成立了服务团到 灾区参与重建, 工作重点是心理疏导与帮扶。 之后, 活动一年一年传承给学弟学妹, 支援的内 容也渐渐变为教育理念的交流与传播 一个眼神、 一个微笑、 一支不曾听过的歌 半个月的时间, 志愿者们为孩子们拂开了 一扇

2、窗, 而孩子们也成了每一届志愿者最为难 忘的回忆。 日前, 本报记者走进这支刚从高原回来的 支教队伍, 听他们讲述, 在 3600 米高原上的那 些难忘故事志愿者苗鸿易 “我们和孩子们建立了一 份心理上的联结, 他们有什么 心声都向我们诉说”我支教的学校是称多县文乐中心寄宿学 校, 这是一所孤儿学校。去之前, 我想我需要带 给他们的是阳光的心态和知识上的补充。但到 了之后, 这些认知改变了。 我们到学校的第一天, 不少孩子跑过来围 着我们问:“老师你认识小何老师吗? ” 他们问了 所有的志愿者这个问题。我们很困惑: 小何老 师是谁啊? 从当地老师口中得知, 小何老师是上一届 的志愿者。经过漫长

3、的一年之后, 这些孩子仍 然在等待小何老师回来。他们见到陌生面孔的 时候, 很期待能够听到小何老师的消息。 最后通过学校社团, 我们联系上了小何老 师。小何老师为孩子们录制了一段视频, 孩子 们在教室里专注地看着视频, 听到小何老师说 明年会来看他们时, 都开心地笑了。 我发现, 支教之行更重要的是, 我们和孩 子们、 和当地人们建立起了一份心理上的联 结。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也早已超出了支教老师 的范畴, 孩子们有什么心声、 有什么困惑, 都会 向我们诉说。 除了藏族歌曲, 这里的孩子们还会唱很 多流行歌曲。孩子们说, 是志愿者教的, 他们 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届志愿者教的是 北京的 金山上 , 还

4、有一届教的是王力宏的 依然爱 你 。现在孩子们反过来教我们唱歌, 我想, 这也是一种循环, 是一种反馈, 不只是知识、 歌曲, 更是爱。 这几年, 学校的条件在逐渐改善。听以前 支教的学长说, 在这里支教, 住宿上课都是在帐 篷里。我们这次来, 他们已经搬进了砖瓦房。 而当地的老师, 也在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方式, 每 个班都有了 “班班通” , 通上了网络, 能接触的世 界也更宽广了。志愿者廖国粮 “只要能留下一段回忆、 一个背影、 一点希望、 一缕光 亮, 就觉得很知足了”我在香达镇寄校支教。因为自己特别爱 踢足球, 所以课外活动我会带着男孩子们踢 球。在海拔 3600 米的高原踢球真是不一样

5、, 有时候跑着跑着我眼前就黑了, 孩子们却没事 儿, 踢球能踢一天。看着他们在球场上尽情跑 着, 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无拘无束踢球的 样子。 我的一位同学杨荣杰在文乐中心寄校支 教。他跟我讲那儿的学生也爱踢足球, 而且常 问他: 谁足球踢的好啊?我们国家有没有特别 棒的足球运动员啊?杨荣杰就向孩子们讲了一 些足球的故事。那些小家伙听得津津有味, 也 充满期待,“那我们现在努力, 以后一定要站上 足球的世界之巅。 ” 杨荣杰和其他同学还做了一项关于学生心 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他们发现学生们最严重的 问题除了学习焦虑, 还有 “与人焦虑” , 也就是与 人相处有困难, 还有恐惧倾向, 这可能和他们

6、的 经历有关。 我想, 我们这些志愿者能做的, 就是让他 们 对 大 学 、 对 外 面 的 世 界 有 一 些 了 解 与 憧 憬。我也很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 尽量 带给他们一些有用的东西, 对他们有一些正 面的帮助。 我们这届支教活动的标语是 “愿做候鸟, 为 你拂开一扇窗” , 我想这就是对我们玉树之行最 好的诠释。只要能留下一段回忆、 一个背影、 一 点希望、 一缕光亮, 我就觉得很知足了。带队老师徐龙 “支教的影响不在于时间 长短, 而在于在一起所经历的 事情”每年报名到玉树支教的有几百人, 学校通 过身体、 特长等方面的考核, 最终挑选了 20 多 人, 他们在出发之前要经过严

7、格的培训。 2010 年玉树地震发生以来, 我们在称多县 称文镇中心寄宿学校已经支教了 6年。这过程 中学生们有不少收获, 但也有一些小插曲。 今年称多县教育局调整了镇中心寄校的书 记与校长, 新的校长叫索南巴久。从西安出发 前, 有学生告诉我, 他们在与索南校长沟通的时 候并不是很顺畅。到了镇中心寄校, 索南校长 坦率地解释了不愿意让学生们继续支教的原 因。他认为, 短短的半个月并不能给孩子们带 来多大的影响, 似乎过于形式化。对于索南校长的话, 我并不感到意外, 但给 他讲了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回忆我上学的时 候, 我的老师, 或许是因为不经意的一句话, 或 许是因为板书写得很工整, 也可能

8、就是因为某 一个动作或表情, 就会让我至今难忘。这种影 响不在于时间长短, 而在于在一起所经历的事 情。支教就如同一颗种子, 这颗种子生根发芽 开花结果, 最后留下的绝对不会只有一颗种子, 而是很多很多。 索南校长听完我的讲述, 似乎找到了共鸣, 说会重新理解支教活动, 并希望今后进一步加 强合作, 让孩子们能够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图: 孩子们在趣味运动会后围着志愿者 苗鸿易庆祝。刘胜阳摄 图: 志愿者陈燕玲在给孩子们上美术课。 苗鸿易摄 图: 一年级孩子们的绘画展示。丁石慧摄 图: 折纸课上孩子们展示作品。苗鸿易摄 人民视觉西安交大学子连续 7年支教玉树, 给当地孩子送去关爱 愿做候鸟, 为你

9、拂开一扇窗本报记者张丹华采访时, 有位男同学开玩笑说:“我什么都 没有, 连高原反应都没有, 却收获了很多。 ” 结束 了半个月的支教行程,“收获多多” 是很多支教 者最深的感悟。 去支教的大部分都是大二的学生, 二十岁 左右的大孩子, 于他们而言, 这样的支教, 是一 次爱的奉献, 也是一次生命的探索。 有个学生在一篇名为 行走着 的心得里写 道:“在玉树的十天, 我发现我所寻找的未来, 其实本质上更像是在寻找一个环境, 一个不会让 我变成一个让现在的我讨厌的人的环境。那是 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其实我现在也还没弄 懂, 但至少有了思路, 在接下去的岁月里, 我会 继续探寻。 ” 他们还年轻,

10、 他们还在探索, 但在奉献的经 历中寻找, 收获的也会是满满的正能量吧。传递爱心 收获成长(上接第一版) 当年枪林弹雨的痕迹, 依稀尚存。据记 载, 在三个渡口担负强渡任务的部队, 是长征 以来一路夺关抢隘的开路先锋红一军团 第一师第一团、 第二师第四团和红三军团第四 师第十团。 家住瓮安县南关镇边坡村的林松老人, 已 年届 70。他告诉记者, 父亲林木森就是乌江战 役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当时父亲不到 15岁。他 说, 乌江最先突破的, 也是最著名的, 当属江界 河渡口的战斗。我们即刻驱车前往江界河 渡口。(二)江界河渡口位于黔南州瓮安县龙塘乡。 这里是典型的山区, 通往渡口的公路九曲十八 弯

11、。抵达江界河渡口时, 记者已是头晕目眩。 这 就 是 当 年 红 军 突 破 乌 江 天 险 的 渡 口 吗?300 米宽的江面, 碧水微澜, 平湖高峡, 已 难觅湍急的水流。对岸江湾处, 一些渔民正在 网箱养鱼。渡口边, 写有 “长征号” 字样的渡轮 一字排开。 62岁的犹家驹是生在乌江、 长在乌江的摆 渡人, 他对这里的变化了如指掌。他告诉记 者, 这里先后建设了多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 已将乌江水位抬高 160米, 当年的渡口、 碉堡战 壕, 都已在水下了, 当时的江面只有几十米宽。 犹家驹的三伯犹泽红, 当年曾帮红军摆 渡,“他已去世 30 多年, 我小时候, 经常听他讲 长征的故事。如

12、今, 每年有不少游客来寻访红 军长征的足迹。为了这个, 我专门收集突破乌 江的故事。 ” 犹家驹说,“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 团是渡江的主攻力量。1935 年 1 月 1 日, 团长 耿飚、 政委杨成武亲自到江边组织侦察, 认定 对岸渡口有敌重兵并修有坚固工事, 渡口上游 约 500米处老虎洞敌军防御力量薄弱。于是提 出佯攻对岸渡口、 主攻老虎洞的作战计划。以 四团三连连长毛振华为首的 5名战士发挥了关键作用。 ” 得知我们要寻找老虎洞, 29岁的王富坤自 愿开船为我们当起向导。他说, 小时候经常在 乌江两岸砍柴, 依稀记得上老虎洞的路。 渡船穿行在乌江, 虽然江面平静, 但暗流 汹涌。从渡口航行

13、 15 分钟, 王富坤告诉我们: “老虎洞就在那里。 ”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 我们 看到崖壁上灌木密布, 洞口隐约其间。在王富 坤带领下, 我们钻入灌木丛, 披荆攀援, 100 多 米的路程, 爬行了半个多小时。洞口处, 一群 蝙蝠扑面飞来。站在这里, 我们仿佛听到当年 的枪炮雷鸣。 1935 年 1 月 2 日夜, 毛连长和 4 名勇士在 老虎洞里度过一夜。第二天, 大部队强渡, 5名 战士摸到敌人背后, 发起突袭, 敌人顿时乱作 一团。红军乘势抢架浮桥, 大部队冲了过去, 江界河渡口强渡成功。“这是一场奇绝的战斗, 红军只牺牲了 3个人。 ” 犹家驹说。 江界河渡口的战斗动摇了整个守隘的敌

14、 军, 第一军团第一师、 第三军团第四师随后在 余庆回龙场渡口、 开阳茶山关渡口强渡成功。 至此, 敌军江防被红军全线突破, 乌江天险被 红军踩在脚下。 突破乌江成功, 毛振华获得毛泽东主席颁 发的红星奖章。 在渡口, 记者见到几名游客, 他们感慨说: “只有身临其境, 才知胜利来之不易, 更能体会 长征精神。 ”(三)“军队打胜仗, 人民是靠山。 ” 当我们沿着 乌江沿岸, 踏访当年红军走过的土地, 再次深 切领悟到这一真理。 突破乌江之前, 敌军损毁了江边所有渡 船, 扫荡了河岸村落房屋, 连一支木桨、 一块像 样的木板也没留下。 “面对敌人重重封锁, 红军能以较小代价 突破乌江, 离不开

15、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 与我们同行的武警黔南州支队政治处主任乐建华说, “当时红军刚来到时, 不少群众藏了起来。后 来发现红军纪律严明, 还打土豪分财物, 便坚 信红军是穷人的部队, 都悄悄回来帮忙。当 时, 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砍竹子、 扎竹筏、 搭浮 桥, 想尽办法帮红军渡江。 ” 为红军渡江当向导、 给红军部队当挑夫 这样的故事, 真实地发生在当时。今年 80 岁的向文贤老人告诉记者,“首批从茶山关渡 口强渡成功的 8 位勇士, 就是由父亲周海云亲 自划船的。战斗结束后, 红军还专门送给父亲 一辆马车。 ” 目前这辆见证军民鱼水情的马车, 就放在遵义博物馆里。 突破乌江的决定, 是在猴场会

16、议上作出 的。猴场会议被周恩来称为 “伟大转折的前 夜” , 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在思想上、 政治上、 军 事上作了直接的准备, 成为连接通道会议、 黎 平会议与遵义会议的重要纽带, 改写了党和红 军的前途命运。 在猴场会议期间, 红军一面休整, 一面大 力开展宣传。“每天发动群众, 宣传共产党和红 军的政治主张。红军宣传队在墙壁和门板上 写了大量标语, 号召行动起来, 参加红军。 ” 向 文贤说。 猴场会议纪念馆内, 门板标语依然清晰可 见:“欢迎白军弟兄来当红军, 红军是工农的军 队, 白军是军阀的军队”“打倒国民党军阀, 打 倒土豪分田地” 为什么说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红军怎样做到一边战略转 移、 一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从这些门板标语 上便可见一斑。(四)岁月更迭, 部队轮转。当年的英雄连队今 安在?记者一路北上, 寻访突破乌江的种子 部队。 在河南新乡的陆军第五十四集团军军史馆, 记者见到了授予叶挺独立团红一连 “强渡 乌江模范连” 的锦旗。 毛振华连长等 5 勇士的故事, 就发生在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