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学翻译中的创作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6499451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文学翻译中的创作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文学翻译中的创作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文学翻译中的创作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谈文学翻译中的创作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谈文学翻译中的创作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文学翻译中的创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文学翻译中的创作(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第21卷第2期 (总第93期) 1998年3月谈文学翻译中的创作侯永胜引 言 文学翻译与创作的关系早在二三十年 代便已有人撰文论之,几十年来也提出了 许多精辟、深刻、可行的见解。但直至90 年代的今天,在琳琅满目的译著中,我们 仍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不很成熟的译品充 斥其间,它们或生硬拗口,晦涩难懂,译 不如不译;或削鼻挖眼,彻底归化,完全 成了一部中国人的作品。究其原因,除译 者基本功欠火候外,文学作品的翻译与创 作的关系未认识好、未处理好也是一个不 可忽视的因素。所以我们认为仍有必要对 此问题再作探讨。本文拟从文学翻译寓有 创作精神、语言传译障碍与

2、创作、反对两 个不良倾向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文学翻译寓有创作精神 文学之为艺术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 作者于文章中体现出的思想,二是文字本 身所具有的美感。前者如蒙田(Mon2taigne)的随 笔 集,后 者 如 瑟 伯 纳 (Thurberna)之抒情诗;前者有拉伯雷(Rabelais)的巨人传,后者有南唐后主的词。最好的作品往往是独特的思想与 独特的文字美二者完美的结合。经常仅是 后者,即独特的文字美决定了一件文学作 品的优劣,构成一部作品的最宝贵之处。 译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应以原文内容 与风格并重,且尤需注意作者的个性化语言。因为一个作家有一个作家的行文方 式,有自己的用词癖好;

3、为表达不同思想 而又需采用长短简繁不同的句式(若诗则 为不同诗体) ,遴选或悲观、或热情、或 幽默、或讽刺等不同色彩的词语。这样的 翻译自然不是单纯技术性的语言外形的变 异,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形, 深刻地体会原作者的艺术创作过程,把握 原作的精神,在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 体验中找到最合适的印证,然后用适合于 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 式正确无遗地表现出来。 从构成文学作品的材料 语言的角 度来说,原语与目的语两个不同的语言符 号系统之间的共性或共有的东西决定了翻 译的可行性,而它们的相异之处及两个系 统之间经常具有的排它性则对文学翻译提 出了严峻的考验。在不同的语言里,

4、有一 类文字是另一种语言里任何文字都无法完 全切合的。如法语中libralisme一词指西 方社会中政治上、经济上一种较宽松、自 由度较大的政策倾向,属中性词;而在汉 语中“自由主义”一词则被赋予极端无组 织、无纪律的含义,明显带有贬义色彩。 再如Toute initiative sera encourage一句 中initiative一词在汉语中有首创、主动或 首创性、主动性的意思,而其中任何一词 又不能与之对等。16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由于语言的含义不是没有界限的,因

5、 此我们很难用不同的语言谈论同一概念。 你的思想可能在一种语言中存在,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则不存在,因为没有任何一种 语言是完整的。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 可以在另一种语言里找到一个词的相等(quivalent) ,有时却只能找到一个词的相当(mot correspondant) ,但对另一些词来 说却既无相等又无相当,需由译者来创造了。另外,外语中的长句构成了翻译上的 另外一个难点。 这里需要突出的是诗的翻译,它完全 可以说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艺术创作。让我 们先从形式上谈起。诗之所以为诗,在于其严格的形式要求、工整的韵律及其特有 的音乐性。我们有五言七律及变化万端的 词体,欧美亦有亚历山大体、索奈

6、体(sonnet)等。译诗时采用什么诗体,是用自由体还是格律体,则只有依靠理性创作方能解决。另一方面,从诗的内容及情绪 来看,诗又有一个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 地方,即非理性(至少一部分诗是这样 的)。它常常不是为描写某一事物而作, 而只是某种欲望与情绪的宣泄,比其他文学体裁更具跳跃性、随意性。作为一个译 者,他需要以理性的智慧,理解非理性的 诗人,再以理性的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其 中苦处,又如何称不上创作呢? 以上从消极方面讨论了原作艺术性还原及可译性限度使创作精神成为必需。另 外,从翻译在语文、在艺术方面的任务来 看,创作精神与创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及自己的 含义,当然

7、还有它自己的局限性。如欧阳桢就曾说过:“外文(印欧语系 笔者 注)是分析的、散文的,中文却是综合 的、 诗的。 ”为使一种语言更具表现力,就需创造性地吸收外国语文的长处,充分 消化,在尊重本国语言文法规范的前提下 补充到本国语言中去。在这方面,吕叔湘先生的伊坦 弗洛美可以说是一个很 好的例子。试引一段: 他到郝尔家把灰色马牵出,开始 走上回家的上坡路。外边的寒冷已不 及早半天厉害,沉重的天空预示明天 又要下雪。这儿那儿,穿出三五颗流星,透出背后的深蓝色。再过一两点 钟,月亮就要从自己田庄背后的山头 升起,在云堆里烧出一条金边的裂 缝,又慢慢地被云吞没。一种凄凉的 宁静挂在田野上,好像他们也感觉

8、寒威稍减,在他们漫漫的冬眠之中伸伸 脚。 译文除自然流畅、能曲达原著的意境 和丰韵外,还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原文的语 法,使人能透过优美的中文领略到原作者语言如行云流水般的舒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语言接触向深 度和广度的发展与人际活动在深度和广度 上呈同向或同步发展趋势,汉语、日语与 英语的历史都说明了这一点。近半个世纪以来汉语在词汇、语法上都受到外语的影 响,起了很大变化,表现在新词语大量增 加、语言结构成份变化、句子结构变化、 句子长度显著变化、表达方式变化等方面 上。以长度变化为例,傅雷曾说过:“老舍是唯一善用长句而不失为中文的作家。 ” 可见只要用心努力,中文功能的完善还是 有可能的。

9、 文学翻译还应有助于目的语国家的文 学创作。林语堂在其论翻译一文中提出美的标准,指出“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 其工作看做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爱 他,以对艺术谨慎之心对他,使翻译成为26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美术一种。 ”以此而论,译品当有一定艺 术性及文学性。事实上有的译品确已达到 此种高度,如严复之译天演论 、 权界论 、 群学肄言,如朱生豪之译莎士比 亚、傅雷之译巴尔扎克及其他名作,其中 文译品本身便有极高的艺术性,在中国文 学发展史上亦当有其地位。庞德也说过, 引以为豪

10、的英国传统文学也是建立在翻译 作品之上,由翻译作品来补充的。每个伟大的文学时代,也都是翻译作品众多的时 代。尽管英国文学自诩为民族性最强、最 纯粹的文学,但它也是建立在外国作品及 外国文学的译文上的。 翻译在文学上的贡献还表现在新文体的引进方面。例如,“佛经”与“论”进 入汉文就是汉魏六朝隋唐佛经翻译的结 果,以后它们逐步演化为宋朝理家讲道的 “语录体” 。余光中也说:“因为翻译叶慈 的诗,也着实影响了自己作品的风格。我们几乎可以武断地说,没有翻译,五四的 新文学不可能发生,至少不会像那样发展 下来。 ”外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一例便是蒙 田的随笔集( Essais) ,由英国人让 弗 洛里奥( J

11、ean Florio)译介后,即有培根(Bacon)效仿以此体重写其作品随笔集(Essays) ,而终成为此体的经典。翻 译不仅可以介绍新的文体,而且可以把这 些新的文体融化于自己的体系,甚至青出 于蓝,把这个文体发展为自己所独特见长的文体。 二、语言传译障碍与创作 下面着重谈一下文学作品翻译创作在 语言方面的表现。具体来说,文学作品的 可译性限度在于语言传译过程中以下障碍的存在:语言文字结构障碍、惯用法障 碍、语义表述障碍、文化障碍。从另一角 度来看,文学翻译的创作精神也正表现在这几方面。1.语言文字结构障碍 语言文字结构障碍在于语言文字的独特性,而此独特性使得只能在同系语言或 同族语言中找

12、到对应体,因为这类语言间 常出现语符共用现象,即语符的“移植”, 在非亲属语言之间则很难找到对应体,这 类语言之间语符需完全换码。如音韵上的 结构手段虽然可以在语义层实现双语转换,但无法完全实现语音层上的双语转 换。下例着眼于音形的修辞立意都是不可 译的: for all the slow , sleepy , slyggish -brainedslothesstayedathome( MarkTwain , 4个sl及5个s音连用以加强作家的厌恶感) ; his soul swooned slowly as heheard the snow (James Joyce , 5个s音连 用,以徐

13、缓的语流渲染作家的漫漫悠思)。 可见这时候音、形、义三者已经结合在一 起,但在双语转换中这种三结合构成转换障碍。再如,汉字的视觉、听觉分辨率很 高,此类音、形、义结合的例子就更多 了,如李清照的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凄凄惨惨戚戚”就具有独特的三维美 感。当代美国诗人肯明斯(Cummings)常常利用拆析的字母构成怪诞的语句,以 唤起人们的意象;上面提到的詹姆斯 乔 伊斯(James Joyce)及法国作家马赛尔 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也常常以奇特 的文字结构和句子记录人们的“潜意识”,同时这也构成双语转换障碍。 双关语是音、形手段构成可译性障碍 的又一例证。双关语利用异义

14、、同音(或 近音、谐音)、异形(或同形、近形)构 成“隐语”,即“语义双关” 。 比如Shestoo brown for a fair praise (Shakespeare ,Much A do about Nothing)中的fair一词 即是语义双关。句中它的语义有两个:一36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是“白皙的皮肤”之白皙,另一个是“公 平”,转换后原语言中的双关语义只能丧 失;她皮肤黝黑,说她“白皙”未免过奖了。汉语中的双关语同样也具有可译性障 碍,如刘禹锡的名句:“

15、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情”,诗中“情” 、“晴”二 字构成双关,无法外译。汉语中许多歇后 语利用谐音关系,构成语义巧合,如“外 甥打灯笼 照舅(旧)”,“舅” 、“旧”二字在外语中失去音义联系,构成可译性 障碍。 尽管在文学翻译中存在语言结构障 碍,我们仍可采取务实的态度,探讨可行 的翻译手段。如王育伦在翻译和音韵美一文中就提到以“替代的办法”求得 “音韵美”在“天平上的同量”,以“补 偿”的办法求得美的“总量不变” 。译者 也可以在充分理解原作形式因素蕴含的美 学特征及审美功能的基础上,采用相似或相异的手段,来再现原作的艺术美。如许 永佑先生曾断言无法再现“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

16、泪始干”一诗中利用同音手 段,以“丝”喻“思”,形象相联、音义 相关的艺术魅力,可许渊冲先生在充分把握原诗句表现美的基础上,依据音义相结 合的辩证关系,比较成功地传达出来。译 诗为: The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from love - sick heart/ The candle burned toashes has no tears to shed。以silk译“丝”,以love - sick译“思”,不但音似,而且形 似,利用了替代的方法,传达了双关之意 美,不禁令人叹为观止。2.惯用法障碍 构成惯用法障碍的核心问题是语言社会性中的约定俗成,即惯例规范。它不服 从语法和逻辑概念,而受一定语境功能制 约,其中有文化背景、心理素质等作用机制。惯用法普遍表现在词语搭配中。一词 与一词而非另一词搭配,其决定因素除语 法结构关系外,则是惯例规范。搭配的定式化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结果。由于惯用法 各异,双语转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