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再中间化:专业图书营销从供应链管理到业务流程网络指挥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6498537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166 大小:7.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性再中间化:专业图书营销从供应链管理到业务流程网络指挥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创新性再中间化:专业图书营销从供应链管理到业务流程网络指挥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创新性再中间化:专业图书营销从供应链管理到业务流程网络指挥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创新性再中间化:专业图书营销从供应链管理到业务流程网络指挥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创新性再中间化:专业图书营销从供应链管理到业务流程网络指挥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性再中间化:专业图书营销从供应链管理到业务流程网络指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性再中间化:专业图书营销从供应链管理到业务流程网络指挥(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 B A 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日期: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签导师期:o 2 ”的效应。信息技术的这两种功能有利于企业1 ) 节约生产成本和协调成本和2 ) 跨越组织边界进行合作与交流。而对信息技

2、术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得最为透彻的是G u r b a x a n i 和W h a n g ( 1 9 9 1 ) ,他们认为信息技术总共可以发挥五种作用,分别是辅助生产、监控与绩效评估、决策支持、处理交易和记录与沟通。这其中尤以交易处理和监控与绩效评估作用最为突出。现代的一些服务行业主要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工具来完成交易活动。企业引入信息技术后,企业这种交易治理机制擅长于节约交易成本,但员工最大化产出的动力不足。企业为了弥补自身低能激励机制的缺陷,它将逐步把一些市场机制引入内部。在价格机制上实行内部转移价格外部市场化,增加内部各业务单元的竞争程度。从而向网络化的中间组织形式转变,不仅激

3、励程度得到增强,协调( 交易) 成本也不会有大幅增加。市场机制虽然可以产生高能激励,但是这种高能激励所带来的一个副作用就是交易双方会过分追求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造成极高的交易成本。如何才能克服这一弊端呢? 交易者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的跟踪记9 1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 B A 论文录作用改变以往的与众多交易对象的一次性交易方式,而是根据先前的交易记录选择为数不多的几个诚实可信、绩效良好的交易对象签订长期、稳定的交易合同。这样,原先的一次性博弈就变为长期的重复性博弈,交易双方的关系也由先前的竞争关系变为竞合关系,从而有效地抑制了交易过程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节约了谈判、签约等繁多

4、的交易成本。虽然长期的契约在交易双方的所有权上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统一,但是这并不会对交易双方最大化交易产出的激励程度造成重大影响,因为交易双方在信息技术和设备上的投资不会带来专用性资产所产生的“敲竹杠“ 攫取事后的可占用专用性准租的问题( 克莱因等,1 9 7 8 ) 。信息技术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和普及,就在于其具有通用性资产的特点:它的标准的开放性、平台的公开性使得任何一个个人和企业都无法独占这项技术。因此,交易双方可以实现最佳资产投资以最大化产出而不必担心事后的利润分配风险。另外,信息技术的监控和绩效评估功能能够帮助交易双方对合作伙伴的行为和产出都了如指掌,可以有效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5、,保持对交易双方较强的激励性。由此可知,市场机制中引入信息技术之后,为了弥补交易成本过高的缺陷,会变多个交易对象的一次性交易为少数几个交易者的长期重复性交易、改市场组织形式为联盟或网络组织形式,既节约了交易成本,又能够维持较强的激励机制。例如,目前流行的借助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将“产、供、销“ 连为一体的供应链组织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就是这方面的最好例证。在这种新型的中间组织形式中,产品生产商改变了以往每次交易都需从大量潜在交易者中挑选交易对象、并与之谈判签订交易合同的市场交易模式,它只与为数极少的几家值得信赖的供应商和零售商进行长期互利互惠的交易,建立联盟关系,通过互联网共享信息和资源,实现双赢。

6、不仅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还极大地增强了各联盟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而在原有的中间组织中引入信息技术之后虽然其组织形态仍属于中间组织不变,但是在信息技术的发挥作用下,整个组织形式变得比以往更加虚拟更加灵活,可以更好地节约交易成本和增强激励程度。为了与原先的具体组织形式相区别,我们把应用信息技术后形成的新的中间组织形式称之为e 一中间组织。这种组织形式比以往的中间组织更具有效率和效益,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下图4 3 用以形象地总结应用信息技术后企业、市场与中间组织的演变趋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 B A 论文势。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企业、市场与中间组织这三种基本的经济组织形式在信息技术的

7、作用下,逐渐向新型的组织形式一一e 一中间组织转交。与C l e m o n s 和R o w 对经济组织形式演变的说法相对应,我们将这种演变趋势称之为“m o v et ot h em i d d l e “ 经济组织形式的中间化。交易成本图4 3 应用信息技术后三种基本经济组织形式的演变趋势T h ec h a n g et r e n do ft h et h r e eo r g a n i z a t i o nf o r m sa f t e ra p p l y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i e s从同时追求效率和效益

8、的角度来看,中间组织优于企业和市场,因此它能够存在和盛行。正是因为从节约交易成本和增强激励程度这两者相结合的角度来看中间组织要优于企业和市场,所以随着信息技术在这三种经济组织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它们必将会向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新型中间组织e 一中间组织演变,以实现同时最大限度地追求效率和效益的目标。经济组织形式的中间化将是信息经济时代组织变革的大势所趋。第三节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创新理论一、经典的创新理论的基本要点本世纪初,“创新理论在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 B A 论文特1 9 1 2 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被首次提出来。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其

9、经济学说的核心内容,在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等领域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其理论学说在西方经济学中自成体系。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所谓生产函数,是在一定时间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投入同产出或劳动的最大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它表示产出是投入的函数。每一生产函数都假定一个已知的技术水平,如果技术水平不同,生产函数也不同。又比如,生产一种产品,原来实行手工劳动,需要劳动力较多,生产工具

10、比较简单,现代科技和经营管理方法落后,即为一种生产函数。现在改用机器操作,劳动力较少,现代科技和经营管理方法得到广泛应用。这即是生产函数发生了改变,或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实现了“新组合,其结果是后者可以比前者获得更多的利润 5 】。这种“创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五种情况:一是引进新的产品,即产品创新。制造一种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与过去产品有本质区别的新产品。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采用一种产业部门从未使用过的方法进行生产和经营。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即市场创新。开辟有关国家或某一特定产业部门以前尚未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

11、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即开发新的资源,不管这种资源是已经存在,还是首次创造出来。五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组织管理创新。如形成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建立或打破某种垄断。后来人们将他这一段话归纳为五个创新,依次对应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而这里的“组织创新“ 也可以看成是部分的制度创新,当然仅仅是初期的狭义的制度创新,总的来说,从创新的内容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 B A 论文来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解决诸如价格制度、政府法律制度、企业组织制度、产权和企业所有权等制度安排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二是以新技术革命、技术扩散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二、价值创新最新的“价值

12、创新”理论并非着眼于竞争,而是力图使客户和企业的价值都出现飞跃,由此开辟一个全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价值创新的重点既在于“价值“ ,又在于“创新“ 。在没有创新的背景下,价值的的焦点是规模扩张型的“价值创造“ ,它提供了价值,但并不足以使企业超越市场。在缺乏价值的背景下,创新往往是技术拉动型、市场推广型的,或者是理想主义的,即忽略客户是否愿意接受并支付相应的价格。“价值创新”理论认为,只有在企业把创新与效用、价格和成本进行有机结合的时候,价值创新才可能发生。如果企业不能使创新围绕价值进行,则作为技术创新者和市场推广者的企业往往生出了蛋,却被其他企业孵化。价值创新是突破竞争的战略思考和战略执

13、行的新途径。重要的是,价值创新对竞争性战略的一项基本教条一价值与成本 恰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提出了挑战。在传统认识中,人们普遍认为,企业要么以高成本向客户提供高价值,要么以低成本提供相应的价值。在此,所谓战略就是在差异化和低成本之间进行抉择。相反,“价值创新的探索者们却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当企业行为对企业成本结构和客户价值同时带来正面影响时,价值创新就在这个交汇区域得以实现。成本节约通过取消或压缩某些竞争因素而发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价值创造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会进一步促进成本下降。户价值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 B A 论文如图所示,价值创新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获得企业价值和

14、客户价值的同步提升。由于客户价值来源于企业以较低的价格向客户提供更高的效用,而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价格和成本结构,因此价值创新只有在整个企业的效用、价格和成本行为正确地整合为一体的时候才可能发生。与价值创新不同,诸如产品创新等其他创新,可以在不影响企业总体战略的子系统内实现。例如在制造环节,企业通过降价,可以巩固其价格领导者的市场战略地位,但不会影响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效用。尽管这一类创新有助于企业维持甚至提升其在现有市场内的地位,但是这种子系统的创新很少能拓展出一片新市场空间的蓝海。在此意义上,价值创新就不仅仅是“创新“ ,而是涵盖整个公司行为体系的战略问题。价值创新要求企业引导整个体系同时以实现客

15、户价值和企业自身价飞跃为目标。价值创新来源于战略的结构再造观点。传统的结构主义的看法源自产业组织经济学。产业组织经济学中的“结构一行为一表现“ 模型认为,市场结构受供需条件的影响,塑造了买卖双方的行为,进而决定了市场的最终表现。市场结构发生系统性变革的原因,是因为外在因素发生了变化,例如经济环境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或是技术上的突破等;结构再造主义的观点则是建立在内在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关于内在发展的理论,可以追溯到约瑟夫熊彼得( J o s e p hA S c h u m p e t e r ) 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观察。熊彼得发现,改变经济结构和行业范围的动力可以来自系统内部,创新可以是内生

16、的,而其主要源泉则是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不过,熊彼得式的创新犹如一个内在结构不明的黑箱,是天才和企业家精神的产物,不可能系统地被复制。最近的新增长理论又有所突破,认为通过对创新背后的模式或理念的理解,创新是可以复制的。这一理论其实是把创新背后所蕴含的模式或理念,与熊彼得所谓的企业家精神区分开来,为复制创新开辟了道路。结构再造主义填补了新增长理论的这空白,揭示了在通过创新推动企业内在增长的过程中,知识和理念是如何进行发挥作用的。这一理论还特别提出,任何一家公司,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在现有市场条件下,通过对观念认识的再造,完成创新的过程。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 B A 论文熊彼得认为创新就是“生产方式的重新组合”。价值创新的重点在于需求方面,而对现有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组合通常属于供给方面。结构再造的基础在于突破现有行业的界限为客户提供价值,而不在于技术方面,也不在于生产的方式。重组强调的是供给,是寻求对已经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再造强调的是需求,是寻求对问题的重新定义,改变竞争的规则和范围。对问题的重新定义通常会导致整个行业结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