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6470847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77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图书分类号图书分类号 U463.4U463.4 密级密级 非密非密 UDC注注 1 621 621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 裴学杰裴学杰 校内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校内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杨世文杨世文 教授教授 校外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校外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王卫华王卫华 申请学位级别申请学位级别 全日制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硕士 所在领域(研究方向)所在领域(研究方向) 车辆工程车辆工程 论文提交日期论文提交日期_年年_月月_日日 论文答辩日期论文答辩日期_年年_月月_日日 学位授予日期学位授予日期_年年

2、_月月_日日 论文评阅人论文评阅人_ 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主席_ 年年 月月 日日 原原 创创 性性 声声 明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

3、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说明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北大学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其中包括:本人完全了解中北大学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其中包括:学校有权保管、并向有学校有权保管、并向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学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复制并保存学位论文;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复制并保存学位论文;学校可允学校可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许学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复制赠送和交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复制赠

4、送和交换学位论文;换学位论文;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学位论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 签签 名:名: 日期:日期: 导师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日期: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 摘 要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简称 EPS)是一种新型电子辅助转向系统。它有效解决了转向时轻便性和灵敏性之间的矛盾,也就是驾驶员存在的“路感”问题,并且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转向时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了一定的改善。EPS因为拥有

5、环保节能、装配方便、路感好以及高的转向性能和回正性能等较多优点,近年来备受汽车厂商的青睐。因此,通过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特性,对汽车电子辅助方面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车辆动力学的仿真软件 CarSim 和科学工程计算软件 MATLAB 的日益成熟,为 EPS 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本文首先在 CarSim 软件中建立整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测试整车稳定性。然后利用 MATLAB 软件中的 Simulink 工具建立 EPS 控制系统仿真模型。最后将 CarSim 与MTATLAB/Simulink 两个软件相结合,即整车与 EPS

6、的联合仿真研究。文章开始阐述了 EPS 的现状以及发展历程,叙述了国内外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情况。其次,利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在 CarSim 软件中建立了包括车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架系统、轮胎和车体的整车模型。对建立的整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其在转向方面的一些不足。最后,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比三种不同的 EPS 助力特性曲线,确定了直线型助力特性曲线参数。 控制方面分析了助力控制、阻尼控制和回正控制三种模式,并且针对其设计了电流跟踪的 EPS 控制策略,为了证实所设计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将传统 PID 控制和SMC 控制策略进行比较,通

7、过 CarSim 和 MATLAB/Simulink 联合平台上进行的瞬态仿真实验表明,本文采用的助力特性和 SMC 控制策略对提高车辆的转向性能的效果十分明显。 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助力特性,建模,仿真,控制策略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Abstract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is a new type of electronic assisted steering system. It effectively solves t

8、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ortabilit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steering, which is the presence of the driver “road feel“ issue, and turn on the vehicle handling and st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moving a certain amount of time to improve. In recent years, much car manufacturers like EPS, Because it have

9、energy-saving, easy to assemble, good road feel and steering performance and high-performance back to being more advantages. Therefore, by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electronics assisted areas. Along with

10、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CarSim that is a vehicle dynamics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MATLAB which is a scientific engineering calculation software have become more sophisticated, as th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EPS system provides a good technology platform. In this paper, First

11、, we create any more dynamic model of the vehicle, and test the vehicle stability. Secondly using MATLAB Simulink software to create the EPS simulation model. Finally, combining the CarSim and MTATLAB / Simulink software, namely the joint simulation of the vehicle and the EPS. This paper describers

12、the current situation as well a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EPS, and the domestic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for the study of the situation. Secondly, using multi-body dynamics theory to established in CarSim software includes vehicle transmission, braking systems, steering systems, suspension systems, tires and bodywork of the vehicle model. On the vehicle model for simulation analysis, some shortcomings in terms of s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