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6465290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9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无机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无机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无机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无机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机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化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机化学无机化学 F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编码:07195106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无机化学 F 课程英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F 课程学时:课程学时:50 学时(3 学分)+ 36*3 授课对象授课对象:药学本科、环境科学、无机非金属材料、食品、生物、食品质量与 安全专业 授课单位授课单位:化学院公共基础化学教学与研究中心 授课学期:授课学期:第一学期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无机化学 李惠芝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年。 参考书:1 基础化学徐春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2 无机化学第三版 ,曹锡章、宋天佑等

2、,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年。 3结构化学基础 ,周公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年。等 4无机化学第三版,许善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年。 5无机化学上、下册 宋天佑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6 无机化学 (第三版)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4 7 徐家宁,史苏华,宋天佑编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8 D.F. Shriver P.W.Atkins C.H.Langford 著无机化学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7 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 无机化学 F 是药学本科学生的一

3、门必修基础课程。 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无机化学是以无机物为研究对象,研究无机物的组成、性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无机化学提炼和融会了高等医学教育所需的溶液理论、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元素等 化学知识及相应的实验。 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 了解无机化学及其研究对象,无机化学的地位、作用及与本专业的关系,无 机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化学基础知识 1掌握及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分压定律,并进行有关计算; 2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能熟练地进行配合物的命名。 第二章 化学反应基本规律 1初步掌握热力学函数 U 、H 、S 、G 的物理意义

4、及状态函数的性质; 2能熟练的应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能熟练的计算标准状态下反应的焓变、 熵变和自由能变; 3能运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据判断等温等压下化学反应的方向; 4掌握吉布斯公式及其计算,并能熟练的运用该公式分析温度对反应自发 性的影响,能运用化学反应等温式求算 rGm; 5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及有关基本概念; 6熟悉碰撞理论、过渡态活化配合物理论及其应用; 7熟悉浓度(分压)、温度、催化剂对均相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影响多 相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章 化学平衡 1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平衡常数表达式的写法,清楚经验平衡常数和标 准平衡常数之间的区别; 2明确标准平衡常数 K与热力学函数 rGm的关系

5、; 3掌握平衡常数 K 与相应的反应商 Q 作为过程的判据判断反应方向; 4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特别注意有关气相反应化学平衡的计算,几 种常见的平衡反应的简单计算,酸碱质子理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沉淀溶 解平衡,溶度积规则,配合平衡。 5掌握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四章 氧化还原反应 1熟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能熟练地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了解原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概念,掌握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影 响电极电势的因素、有关 Nernst 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3能判断标准状态下氧化还原反应的自发性,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 数与电池电动势的关系; 4掌握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6、 。 第五章 物质结构基础 1了解原子能级、波粒二象性、原子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等原子核外 电子运动的近代概念; 2熟悉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熟悉 s、p、d 原子轨道的 角度部分形状和伸展方向; 3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和各区元素原子价电子层结构的特征; 4熟悉元素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 化。 5熟悉化学键的分类,了解离子晶体的晶格能、影响晶格能的因素、晶格 能对离子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影响; 6熟悉共价键的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 7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要点以及用该理论推测简单分子或多原子离 子的几何构型的方法。 8

7、熟悉杂化轨道的概念和类型,能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简单分子、多原子 离子以及配离子的几何构型。 9了解分子轨道以及键级的概念,熟悉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能级图 和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分布,并推测其磁性和稳定性。 10熟悉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11了解分子间力的产生及其对物性的影响;了解氢键的形成条件、特点及 其对某些物性的影响。 第六章 s 区元素选述 1了解氢的成键特征和氢的化学性质; 2了解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元素的通性;了解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的性 质,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熟悉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盐的溶解性、含氧酸盐的热稳 定性; 3了解锂、铍的特殊性和对角线规则 第七章 p 区元素选述 1了解

8、卤素单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熟悉卤化氢及氢卤酸;卤化物的晶体 类型、键型以及物性的变化规律与产生原因(离子极化理论) ;氟及氢氟酸的特 性;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含氧酸的酸性和氧化还原性变化规律。 2了解氧族元素的通性;熟悉氧、臭氧和过氧化氢;硫化物,分步沉淀; 亚硫酸及其盐;硫酸及其盐;了解硫的其它含氧酸及其盐。 3了解氮族元素的通性;熟悉氮及其氧化物;氨及铵盐;亚硝酸及其盐; 硝酸及其盐;磷酸及其盐;了解磷的其它各种含氧酸及其盐;了解砷、锑、铋的 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及其变化规律;掌握砷() 、锑() 、铋()的还原性和砷() 、锑() 、铋()的氧化性及其变化规律; 4了解碳族元素通性;

9、熟悉碳的同位素及同素异形体;碳酸及其盐,缓冲 溶液;二氧化硅,了解硅酸及其盐;分子筛;了解锡、铅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 酸碱性及其变化规律;了解锡()的还原性和铅()的氧化性。了解硼、铝 激起主要化合物。 第七章 d 区元素选述 1熟悉过渡元素的价层电子构型的特点与元素通性的关系; 2 掌握 Cr ()和 Cr()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及其相互转化; 3掌握 Mn() 、Mn() 、Mn() 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4掌握铁、钴、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第九章 ds 区元素选述 1了解铜、银、锌、汞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2熟悉铜、银、锌、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及其重要盐类的性质

10、; 3掌握 Cu(I) 和 Cu(II),Hg(I)和 Hg(II)的相互转化条件及关系; 4了解 IA 和 IB,IIA 和 IIB 族元素的性质对比。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 0.5 学时 第一章 化学基础知识 2.5 学时 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2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3 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第二章 化学反应基本规律 7.5 学时 21 几个基本概念 211 系统与环境 212 状态与状态函数 213 相 2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22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进度 2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23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24 反应热的计算

11、 23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31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232 熵与熵变 233 吉布斯函数变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4 化学反应速率 24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42 反应速率理论和活化能 24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章 化学平衡 4.5 学时 31 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 311 化学平衡状态 312 标准吉布斯函数变与平衡常数 32 化学平衡的移动 321 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322 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323 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33 几种常见的化学平衡 331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32 沉淀溶解平衡 333 配合平衡 第四章 氧化还原反应 5 学时 41 氧化还原反应与原

12、电池 411 氧化与还原 412 氧化数 413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42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421 原电池 422 电极电势 43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431 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432 沉淀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433 配合物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44 电池反应的热力学 441 电动势E 和电池反应的 rGm的关系 442 E 和电池反应的 K 的关系 443 E 和 E的关系 Nernst 方程 45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451 判断歧化反应的发生 452 求未知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第五章 物质结构基础 10 学时 51 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立 52 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521 微观

13、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522 测不准原理 523 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规律 53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531 Schrodinger 方程 532 量子数的概念 533 几率密度的空间分布 534 波函数的空间图象 54 核外电子的排布 541 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 542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543 核外电子的排布 55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551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552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56 离子键理论 561 离子键的形成和性质 562 离子键的强度 563 离子键的特征 564 离子晶体 57 共价键理论 571 价键理论 572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573 杂化

14、轨道理论 574 分子轨道理论 58 金属键理论简介 581 金属键的改性共价键理论 582 金属晶体的紧堆结构 59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591 分子的极性 592 分子间作用力 593 氢键 第六章 s 区元素选述 1.5 学时 61 氢 611 氢的成键特征 612 氢的化学性质 62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元素 621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元素的通性 622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623 盐类 624 锂、铍的特殊性和对角线规则 第七章 p 区元素选述 12 学时 71 卤素 711 卤素单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712 卤化氢及氢卤酸 713 卤化物的晶体类型变化与产生原因 714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715 含氧酸氧化还原性变化规律 72 氧族元素 721 氧族元素的通性 722 氧和氧的重要化合物 723 硫和硫的重要化合物 724 无机酸强度变化规律 73 氮族元素 731 氮族元素的通性 732 氮和氮的重要化合物 733 磷和磷的重要化合物 734 砷、锑、铋的重要化合物 74 碳族元素 741 碳族元素通性 742 碳及其无机化合物 7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