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_慈善事业及其_现代困境_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6464389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8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慈善_慈善事业及其_现代困境_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慈善_慈善事业及其_现代困境_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慈善_慈善事业及其_现代困境_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慈善_慈善事业及其_现代困境_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慈善_慈善事业及其_现代困境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慈善_慈善事业及其_现代困境_(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慈善、 慈善事业及其? 现代困境?陶海洋? ? 提要: ? 学术界对? 慈善?与? 慈善事业?有不同的认识角度, 认识? 慈善?不仅是研究慈善事业的理论基础, 也是开展慈善事业的现实需要。慈善事业是以救助与教化为主要内容的有组织的经常性活动, 充分认识慈善事业特定的社会功能不仅有利于慈善的理论研究, 而且有助于了解和解决慈善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关键词: ? 慈善? ? 慈善事业? ? 现代? ? 困境作者陶海洋, 男,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 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江苏镇江? 212003)? ? 1980 年代以来, 学术界重新关注和研究慈善, 已经取得了相当的

2、成就, 而在以下问题上, 尚有一些理论空白与分歧。如什么是慈善? 什么是慈善事业? 慈善事业的主要社会功能表现在哪? 现代慈善事业将面临哪些挑战? 等等。笔者以为, 认识慈善事业应该成为建立慈善学的起点; 而对慈善事业功能的正确认识, 是更好地开展慈善事业的前提; 充分了解现代慈善事业面临的困境, 则是慈善事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一按照日常用语的语境, ? 慈善? 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慈善, 一是秉性善良、 富于同情心的品德, 这是慈善及慈善活动发生的心理基础。二是作为一种比较系统的道德观念, 在传统意义上, 慈善是以人所固有的怜悯、 互助、 责任感等情怀为基础,融合儒家人伦主

3、义理想与相关宗教教义所形成的超越血缘亲情的社会公德系统, 现代慈善则是传统精神文明的延续和现代人道主义的体现, 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道德观念, 是慈善活动的观念基础。三是作为一种社会活动, 包括一应个人的和团体的宣传、 教育、 募捐、 捐助、 义演、 义卖、 义诊、 义工等活动, 这些是慈善主要的表现和途径。四是作为一项事业, 是指个人、 团体、 机构以及政府为贯彻慈善精神所举办的, 以救济老、 弱、 病、 残和遭遇危、 急、 灾、 变等情况而需要援助者为宗旨的一应生产性公益性经济活动、 福利设施与社会活动, 这是慈善的主要依托和保障。?狭义的? 慈善?可以概括为: 慈善是人类

4、社会独有的、 以无偿地对他人实施救助的道德行为。第一, 慈善是一种社会道德行为。慈善活动是以社会成员的善良品质为基础、 由自愿的捐助而得以产生。第二, 慈善活动的实施主体具有多样性。从中国历史上看, 从事慈善活动的主体主要是个体、 民间机构及政府, 而又以后两者为主。第三, 慈善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救助。慈善的主要被救助者是人或物, 而又以人为主。这种救助可以是在物质上的救贫, 也可以是道义或是精神上的抚慰。二慈善事业可以作这样的理解: 慈善事业是以社会?73?这是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导师李良玉老师于 2007 年 11 月 1 日给笔者的来信意见。道德为基础、 主要由民间和政府专门的机构实施的

5、、 以救助与教化为主要内容的经常性活动。这里分析如下。(一) 慈善事业是组织行为必须认可历史上个体实施的救助行为的道德属性, 正是无数的善人以他们的善事, 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生和发展, 并汇成了一幅幅绚丽、 感人而壮观的人文关怀的道德画卷。尽管各类群体性组织也不可能完全解决慈善事业面临的社会需求, 但作为一项经常性的活动, 只能依靠群体的力量, 而且, 个体行为及慈善本身特征, 是传统慈善事业的发展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从中国历史看, 慈善事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主体, 主要是充满人文关爱之心、 能够同声相和的地方善士的集合体。慈善事业对组织力量的要求, 也是政府影响与干预地方慈善的原因所在。(二)

6、政府是慈善事业的主导首先, 就组织力而言, 政府力量相对是强势的, 传统社会中政府的鳏寡孤独政策、 赈灾救荒等行为, 在救助对象上与民间力量的慈善活动是有相通之处的。其次, 从慈善事业的发展方向看, 建立只能是政府主导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 不仅是解决社会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 也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归宿和理想。再次, 从民间力量的构成来看, 民间慈善事业离不开地方精英,? 当官方组织无法解决所有难题时, 便发动民间力量,而在野的士绅阶层从儒家?修齐治平? 理论出发, 亦有以天下为已任积极入世的强烈欲望, 二者一拍即合, 遂有民倡民办之乡约与社学的昌盛。当官民共建的半官方组织无济于事时, 又有纯粹

7、民间组织如善会、 善堂的发达。 ?民间慈善事业不仅与政府行为互相影响, 而且其运行状态往往离不开政府力量的干预。应该看到,民间力量与政府力量谁是慈善事业的主导力量, 今天的分析和研究某种程度上只能是一种理论行为。政府既有主持慈善机构、 影响和干预民间慈善活动方面的直接主导作用, 更有通过意识形态影响民间社会活动的间接主导能力。(三) 慈善事业有自身特有的规律在传统社会, 义庄、 社仓等一直作为民间力量互助的基础力量和机构, 主要以家庭、 邻里、 宗族为核心, 进行社会利益的调节, 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朋友、 师生等其它社会生活领域。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往往正是传统力量内部矛盾的体现,

8、而传统力量往往不能解决这些矛盾。所以, 从慈善事业活动的经常性、 组织性角度看, 由于个体、 家族等传统力量发展的不稳定性, 决定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又不可能从根本上依托它们, 慈善事业的现代化在根本上必须以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为依托, 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力量所坚持的慈善标准必须也必然逐渐淡化。( 四)慈善事业具有组织的教化功能慈善事业的主要内容是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教养,? 养而不教, 则无异制造莠民。 ?江南地区的义庄特别在太平天国以后数量大增, 不仅缓解社会动荡所致的社会秩序的失序, 更关键的在于它由一批能够自觉地承担起社会文化秩序重建和维护的地方士绅。事实说明:? 宗族义庄有限的救济面, 还

9、必须与社区的救济组织善堂、 善会相结合, 才能相得益彰, 更好地达到?养民? 之效。 ?慈善事业所具备的有组织的教化功能, 是它与个体施救行为最大的区别所在。从现代性角度看, 缓解贫困、 解决生存问题是慈善事业的基础, 而人的社会化关键在于形成对社会的文化认同, 必然离不开现代化的社会组织。从以上四点可知, 夫马进、 梁其姿等人以明末同善会作为中国民间慈善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是有道理的, 研究传统慈善事业可以主要定位于民间力量自觉形成的各类善堂善会, 但必须兼顾政府与个体的施救机构与行为。三人类社会至今尚未找到完全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 慈善事业当然也不可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 但慈善活动一经出现,

10、 即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其它社会分支的功能, 其正功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慈善事业的发展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慈善事业核心价值是体现和追求善良这一品质,不仅体现和唤醒个体本能的善心, 而且追求与呼喊? 善与人同?的社会文明。社会文明从广义上看, 可以包括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 制度文明等形式。从狭义上看, 社会文明可指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 是社会发展的潜流与动力所在, 具有自然性、 生活性、 世俗性,可能还有区域性、 多样性等特征。传统的道德要求, 使中国民众渴求善气长存的理想社会, 并以之作为个人修养的标准, 不断以慈善活动影响社会文明的进步。?74?浙江学刊 ? 2

11、008 年第 4 期? ? 徐茂明:?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 1368- 1911年)?,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 年, 第 150、 187 页。 高劳:?慈善事业?,?东方杂志?12 卷 10号, 第 6 页。中国历史中鲜活的慈善思想、 活动与事业, 已经为传统文明做过贡献, 也必然在社会文明的进步中有其应有的地位。(二) 慈善事业是社会运行必要的整合手段慈善事业现实目标是体现正义与公平, 可体现于保存与传递社会文化、 地方善士的示范、 以善堂善会等机构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中国传统社会中, 儒生积极推动的慈善事业, 正是他们懦弱外表下力图以其特有的? 儒家文化的权力?影响社会发展的主

12、要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 梁其姿认为明末至清代的各类善堂, 体现了明显的? 儒生化?倾向又是有道理的。?任何社会的发展, 如果没有这种根植于基层的、 致力于保存主流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努力, 社会的断裂必然发生。同时, 慈善事业通过地方善士的示范作用, 起到了对社会基层生活的引导、 控制等作用。那些有着? 因果报应?等各类心态的不自觉的一类善人, 尽管算是慈善事业的从众者, 但他们的规模大小与变化状态, 恰恰是社会文明水平的最好的说明; 而那些自觉行善的善士, 往往有着比较明确的慈善理念,他们以自己的言行强化了社会传统与生活准则。现代慈善事业则可以成为和谐地区发展、 社会阶层的沟通的途径, 并可以

13、成为国家认同、 不同国度人们的互相帮助的手段。另外, 慈善事业通过善堂善会等形式, 发挥着安定人心、 体现公平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功能。正如同善会的创办者之一陈龙正所描绘的那样:? 敝邑向有同善一会, 行之以八九载, 每载四举, 贵贱上下, 油油同心。盖自设是会以来, 几无饿殍, 无道殣。又时时讲解劝诱, 以提醒良心, 消弭邪孽, 可默为乡约保甲之助。 ?从历史上看, 慈善事业弱化之日, 必然是社会动荡、 道德水平下降之时。而一个有着深厚慈善救助传统的社会, 又必然在社会文明出现危机之时, 自觉的回归传统、 寻找能够解决当下社会问题、 整合社会秩序的人文关怀理念, 从而使公平正义的道德观念在

14、新的基础上得以巩固和发展。(三) 慈善事业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从现有研究看, 明末善堂善会的兴起, 是? 以城市这样一个交流场所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它们是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的表现。从个体人格发展角度看, 人的心理需求的高级形态便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在中国善堂善会兴起的年代, 创办者正是以其特有的文化权力, 吸引了一批有? 散财行善?观念的地方衿商,参加善会也成为地方衿商舒解新财富带来的焦虑的最好方式之一。?从这个角度看, 夫马进等人不同意从社会需求角度来解释善堂善会的兴起是有道理的。四现代慈善事业更好地运营, 既要更好地面对现实需要、 又要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这是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

15、现实问题。这里主要提出两点思考。( 一)现代与传统慈善事业的区别现代慈善事业与传统的区别, 蕴含着慈善事业走向现代的方向, 可以四个方面来理解。第一, 现代慈善事业具有制度化的运营特征。从慈善事业发展的角度看, 工业化使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促进了社会人口等生产要素的流动, 从经济资源来源看, 现代慈善事业不是主要来自于土地的收入而是来自于技术的进步而导致的工业发展; 从慈善事业的主要被救助者构成看, 需要社会救助的对象与慈善事业的施善者之间变换角色的频率在加快, 同时, 现代社会又不断产生新型的救助需求; 从慈善事业运营的规则来看, 现代慈善事业主要不是依靠个别慈善家的道德良心, 而是逐渐

16、转向依靠社会制度、 经济制度来进行, 并与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国际主义及英雄主义等意识形态相结合。这些运营特征在政府慈善事业中有充分表现, 在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上也可以看出这一趋势。第二, 现代慈善事业具有多元化的主体特征。由于现代化加速了社会人口的流动和社会阶层的变动频率, 除了政府、 善良人士与群体等作为慈善事业稳定的主体外, 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主体还有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人物。由于现代社会的分工的不断细化, 社会新兴行业不断出现使多元化社会精英得以产生, 这些人在从事慈善活动时尽管有不同的心理需求, 但他们的加入使现代慈善事业的主体变得五彩缤纷。第三, 现代慈善事业具有快速化的信息特征。传统社会的信息流动不仅速度慢、 而且也带有区域的局限性, 而现代社会不仅有政府的公共信息, 更有互联网的便利, 社会信息无论从来源、 处理、 利用和管理等方?75?慈善、 慈善事业及其? 现代困境? ? ? ?徐茂明:?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 1368- 1911年)?, 第 81 页。 ? 梁其姿:?施善与教化? 明清的慈善组织?, 第229、 82 页。 转引自夫马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