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系型融资的中行湖南省分行银企信贷关系研究参考1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6455069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69 大小:5.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关系型融资的中行湖南省分行银企信贷关系研究参考1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基于关系型融资的中行湖南省分行银企信贷关系研究参考1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基于关系型融资的中行湖南省分行银企信贷关系研究参考1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基于关系型融资的中行湖南省分行银企信贷关系研究参考1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基于关系型融资的中行湖南省分行银企信贷关系研究参考1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关系型融资的中行湖南省分行银企信贷关系研究参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关系型融资的中行湖南省分行银企信贷关系研究参考1(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硕士学位论文第2 章关系型融资银企关系的相关理论第2 章关系型融资银企关系的相关理论关系型融资理论来源于金融中介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变得微妙而复杂。正如金融中介理论所指出的那样,信息不对称无论是事前的逆向选择、事中的道德风险或事后的有成本的状态检验所产生的市场缺陷可以部分地由从事关系型融资业务的金融中介所克服。2 1 金融中介理论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的发展正是在对主流理论前提假设的证伪过程和对金融实践的证实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金融中介理论从交易成本、规模经济以及信息因素等角度出发来探讨金融中介的存在基础和核心竞争力。随着目前各国金融体系的不断演进、金融体系内不同金融机构

2、间竞争的加剧,金融中介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在宏观层次上,对金融中介的研究为金融体系比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在微观层次上,理论研究开始进一步挖掘金融中介的根本功能之所在。而不同层次的研究是相互联系的互为基础的。C h a n t ( 1 9 9 0 ) 将金融中介理论分为新论与旧论。“旧论“ 将金融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等同于资产的转形,金融中介机构向客户发行债权,而这些债权与其自身持有的资产具有不同的特点。把金融中介机构视为被动的资产组合管理者,只能根据他们在市场上所面对的风险与收益情况完成组合的选择。“新论”主要是对信息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平行发展做出的回应。也就是说,随着信息经济学和交易

3、成本经济学的发展,金融中介理论的研究以信息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作为分析工具。“新论“ 对金融中介机构提供的各种不同的转型服务进行了更细致的识别与分析:更深入地探寻金融中介机构如何运用资源以博取有用信息、克服交易成本从而通过改变风险与收益的配比来实现这些转形。新理论中,又要涉及第一代和第二代金融发展理论的不同观点。前者的代表G u r l e y & s h a w ( 1 9 6 0 ) 认为,金融中介利用了借贷中规模经济的好处,他们以远低于大多数个人贷款者的单位成本进行初级证券投资和管理:B e n s t o n & S m i t h ( 1 9 7 6 )认为存在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

4、不可分割性等摩擦的市场,是金融中介产生并存在的理由。后者的代表B o y d & S m 油( 1 9 9 2 ) 认为信息获取和交易监督上的比较优势使金融中介得以形成:B e n c i v e n g a & s m i t h ( 1 9 9 1 ) 认为当事人随机的流动性需要导致了金融中介的形成:D u t t a & K a p u r ( 1 9 9 8 ) 认为当事人的流动性偏好和流动8硕士学位论文第2 章关系型融资银企关系的相关理论性约束导致了金融中介的形成。而从最新的发展来看,金融中介发展已突破了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的范式约束,开始强调风险管理、参与成本和价值增加的影响,使金

5、融中介理论从消极观点( 中介把储蓄转化为投资) 向积极观点转变( 在转换资产的过程中,中介为最终储蓄者和投资者提供了增加值) 。事实上,新论与旧论的区分不是很明确,因为任何一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在以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旧之间很难截然分开。2 2 关系型融资理论关系型融资理论( R e l a t i o n s h i pF i n a n c e ) 是上世纪9 0 年代才引起经济学家关注的前沿问题,是金融中介理论的细化和自然延伸。该理论认为银行在与企业长期交往过程中可以了解到许多内部信息,克服信息不对称,这构成关系银行相对于其他贷款人的比较优势。关系融资理论主要以银行类金融中介为

6、对象来研究关系型业务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功能,虽然它也涉及其它类型的关系型融资方式,但还缺乏系统性。因此,这些研究在国内外文献中也常被冠以“关系银行理论”,从而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就关系型融资的定义而言,青木昌彦等( 1 9 9 8 ) 认为“关系型融资是这样一种融资形式,出资人在一系列事先未明确的情况下,为了将来不断获得租金而增加融资。”而布特( B o o t ,2 0 0 0 ) 将关系型融资定义为银行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银行在提供服务中为获得企业专有信息进行了关系专用性投资,并通过与企业的长期交易来评价这种投资的盈利前景,从而获得回报。也有国内学者指出关系型融资是为了维持长期的金融服务关

7、系,金融机构与企业各自对对方进行了关系专用性投资,从而在第三方不愿向企业提供融资时,作了关系专用性投资的金融机构愿意充当融资者,或者当企业有能力以更低的成本从市场融资的时候不愿意脱离该金融机构的现象。这里,专有信息( P r o p r i e t a r yI n f o r m a t i o n )指的是企业内部只有企业自己才能确切知道的内部信息,比如贷款项目的盈利前景、实施项目的能力等。关系型融资产生的基础是信息不对称和规范性信息缺失。在信贷活动中银行无法观测和监督企业的行为,无法获知企业行动的“完美信息“ 或者观测和监督的成本高昂。而贷款企业的财务报表、管理规范化的缺失是导致银行信息

8、成本高和风险增加的直接原因。此时,企业要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银行要建立与企业的信贷联系,发展银行业,同时又要减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就需要与企业建立一种长期协作关系,通过一定程度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例如分享财务信息、参与企业的决策、跟踪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硕士学位论文第2 章关系型融资银企关系的相关理论场拓展等活动,获知借贷方的“不可数码化“ 的意会性信息。通过占有这些专有信息,减少贷款风险,并获得长期的稳定的租金。与保持距离型借贷相比,关系型融资具有以下特征:( 1 ) 金融中介机构拥有企业专有性信息,这些信息是普通公众和其他机构所无法获知的,即企业信息的排他性;这样,能够给企业提供融资的只有

9、关系银行,关系银行因而在竞争中取得垄断地位。( 2 ) 金融机构所有拥有的专有性信息是通过与同一客户的长期或者多种金融服务交易而得到的;正因为长期交易,才使得关系银行获得企业专有信息,而获得这些信息有助于关系银行更好地了解贷款项目的质量,并在长期交易中反复运用这些信息获取更高的回报。( 3 ) 在关系型融资中,关系银行是以贷款项目的长期盈利为保障来发放贷款的,为了保障贷款安全,贷款银行可能需要干预企业治理。如,当企业处于困境需要救助时,关系银行一般以获得企业部分或全部剩余控制权为条件放贷( 青木吕彦等,1 9 9 7 ) 。就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而言,企业信息的非匀质性特征显著,企业财务信息混乱

10、难以作为贷款的有效依据,信息壁垒严重,导致银行在贷款决策时产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银行获取信息的交易成本极高,贷款风险具有高度不可控性,因而信贷供给量短缺。关系型融资关系的确立使得银行接近企业的有关决策,分享企业内部被数码化的信息以及不可数码化信息,而银行的决策层越接近企业和企业主,接近企业的决策层,决策时耗费的信息成本就越往下移。这些企业内部专有信息的掌握极大地消减了银行贷款决策的信息成本,促进银行与企业找到适合双方发展的最优决策点。2 3 信息不对称理论所谓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信息在相互关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现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在市场交易中某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在现实

11、经济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即交易双方总是有一方拥有对方不知道的私人信息,而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就可以在交易中策略性的利用这种信息优势损害对方,为自己谋利。信息不对称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信息质量不对称,即交易双方对所交易对象拥有的信息在量上和质上不对等:二是信息失真,就是经济生活中由某些相关链接披露与传送机制不完善所引起的信息质量问题,信息失真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三是信息动态不完全,这主要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因信息源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信息不完全。1 0硕士学位论文第2 章关系型融资银企关系的相关理论不对称信息是不完全信息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体现为信息在非对称结构上

12、的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不仅是指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更重要的是指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实在太大,不允许他们去掌握完全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发生在合同签订之前,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利用对方对信息的无知而隐瞒相关信息,会导致市场交易的“逆向选择”行为,产生市场交易风险,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信息不对称发生在合同签订之后,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自身利益而故意隐藏相关信息,对另一方造成损害则会产生道德风险,从而增加了交易的风险性和交易成本。特点是:( 1 ) 信息源占有不对称,( 2 )信息的时间不对称,( 3 ) 信息的不确定性

13、,( 4 ) 成本代价的不对称。2 4 银企关系互动理论企业对商业银行提出了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银行面临企业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服务需求的挑战。商业银行不得不由以往银行固定网点为服务中心的经营方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综合化需求度身订造的业务开发、创新,服务的经营方式在不断转变。按照金融学的观点,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对经济有反作用。这在银企关系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银行是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企业的发展、变化导致了银行的变化。罗宾逊( R o b i n s o n ,1 9 5 2 )认为金融跟随企业。这就是说,经济发展创造对特定的金融安排和需求。起初,企业规模小,所需资金少,主

14、要是自筹资金,对银行的资金需求主要是短期融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企业不仅对银行提出短期融资要求,而且提出了长期融资的要求。于是,现代商业银行开展了长期信贷业务。银行的租赁业务是适应二战后经济不稳定,企业不愿担负风险购置价值昂贵的设备情况下而发展起来的业务。银行的租赁业务,就是指银行利用资金购置价格很高的机器设备等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企业,银行按期收取租赁费。这种业务通常由银行所控制的专业机构一租赁公司来处理。当然,这种业务对双方是互惠互利的。企业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以较小的租金,便能获得机器设备的使用权,同样可以创造利润,扩大再生产,还能促进商品的销路:同时银行通过租赁业务,也

15、开辟了一条资本盈利的新渠道。银行的跨国业务与国际业务也是企业的跨国经营和跨国贸易的结果,也是银行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结果。同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总是需要和银行建立业务联系的。企业之所以愿意在银行保持存款,因为他们有潜在的的贷款需求,希望在今后借贷时硕士学位论文第2 章关系型融资银企关系的相关理论获得较高的信用等级。根据F a m a ( 1 9 8 5 ) 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为了更好地体现企业的资信度,使其能够以较低成本从其他渠道获取资金,企业也愿意在银行保持一定的贷款额度。斯蒂格利茨和魏斯于1 9 9 8 年也提出近似的论点,他们认为作风谨慎的银行向一家企业贷款,就是企业的信誉度和生

16、存能力的最好证明,这会鼓励企业的供应商和客户同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多德,2 0 0 0 ) 。但这种观点只是对现实的一种现象反映,其理论解释是缺乏说服力的。从表面现象来看,的确是这样的。但为什么会这样,作者认为企业作为老客户,银行掌握它的信息较多,而且一直监控其财务状况,两者的信息是对称的。如果企业要找新银行借款,新银行需要较多的信息搜寻成本,这样增加了贷款的难度。因此银行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对其提供“一揽子”服务,主要是出于降低信息费用考虑,这符合两者的利益要求。帕催克( P a t r i c k ,1 9 6 6 ) 提出了对于经济增长的供给引导假说和需求导向融资假说。美克令尼一沙( M c k i n n o n - S h a w ,1 9 7 3 ) 假说针对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的经验,提出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货币资本和物资资本的补充性,提出了银行与企业真实产出之间的关系。青木昌彦、钱颖一、帕特里克、赫尔曼、凯文、穆尔多克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人,与传统研究不一样,他们从银行一企业的关系制度入手,着重研究银企结合模式的内在机理和经济效率,既考察银企关系的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