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语文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77812960 上传时间:2024-08-22 格式:PDF 页数:124 大小:1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语文教案(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高庙王第一小学( 收集自网络) 长江之歌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5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二、教材说明: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 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

2、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 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 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1 )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 )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 采

3、 依 恋 荡 涤 尘 埃 磅 礴 灌 溉2、检查处学效果。( 1 )出示词语:乳 汁 哺 育 挽 起 荡 涤 尘 埃 灌 溉 奔 去 各 奔 东 西( 2 )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荡涤:洗涤。尘埃:尘土。磅礴:气势盛大。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乳汁哺挽涤埃灌溉2、指导写字:乳:左右基本等宽。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灌、溉

4、: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指名朗读课文。三、精读训练。1、观看系列片 话说长江片断,听 长江之歌 。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2、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人母亲的情怀。引读。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4、交流:( 1 )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 ) “ 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5、精 读 第1节:( 1 )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 )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

5、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 ,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 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 走来” ,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 奔去二)( 3 )默 读 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 )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 哺育各族儿女” :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

6、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 哺育、挽起”的意义。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 读 出 “ 赞美”“ 依恋”的感情。(6)齐 读 第 1节。指导背诵第1节。6、精读第2 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

7、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 走 ” 、“ 奔 ”句与第一部分的“ 走 ” 、“ 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 灌溉花的国土“ :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 无穷的源泉” 。“ 推动新的时代 ” :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3 )师引读:所以,“ 我们赞美长江”( 4 )指导朗读第

8、2节。( 5 )指导背诵第2节。四、练习朗读全诗。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3、练习朗读。五、学唱歌曲。六、作业设计:改病句。1、妈妈买了许多食品、苹果、梨子和水果。2、体育用品商店摆满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许多体育器具。3、爱迪生经过努力,发现了电灯。4、革命烈士十分顽固,誓死不说出党的秘密。5、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革命事业。七、板书设计:长江之歌豪迈 雄壮三亚落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

9、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读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3、自主阅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课 前 准 备 挂图、课件、投影执笔人林中坤教学过程:改进方法第 1 教时一、激趣导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板书:2、三亚落日。出示中国地图,介绍三亚的地理位置,指出三亚是观看日落的好地方,课文写的“ 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二、范读课文( 要对学生提出聆听时的要求。 )三、初读指导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1 )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 ) 利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课文词语。( 参考)美 妙 绝 伦 硕 大 无 比 收 敛 涨 溢 赤 朱 丹 彤 热

10、带 风 情 悄 然无 声 笑 颜2、交流自学效果。( 1 ) 出示词语:赤 朱 丹 彤 溅 出 收 敛 光 芒 硕 大 无 比 玫 瑰 涨 溢一 盏 蘸 椰 子 树 摇 曳 搔 着 醉 醺 醺 软 软( 2 ) 指名读,注 意 “ 硕” “ 盏”是翘舌音,“ 硕”的韵母是“u。 ” ; “ 搔”是平舌音。( 3 ) 自主交流感兴趣的词语意思,教师视情况点拨:( 以下词语意思必须掌握: )赤朱丹彤悄然无声硕大无朋美妙绝伦收敛3、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句子。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3-5节) 课文第1、2 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 在三亚看落日

11、很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 学生分段、简要说说段意。四、再度课文1、自由轻读,画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然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感悟、理解 的 ( 板书:真有诗意)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 )学生试读。( 2)朗读指导:重点读好:“ 真有诗意”“ 美妙绝伦”“ 一点也不逊色”( 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 3)多种形式朗读。五、写字指导六、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2、读一读,再抄写4遍。第2教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

12、入新课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到三亚观赏那富有诗意,美妙绝伦的日落的景象。二、精读第二段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1、( 出示投影三亚风光)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集体交流。(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情。 )( 板书:热带风情)( 1 )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交流: “ 蓝透了”“ 碧玉般” “ 玉屑银末般”“ 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 “ 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 “ 低翔”和 “ 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子树和

13、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 如:“ 浓浓” 、“ 金灿灿”“ 软软”等叠词的运用。“ 蘸” “ 搔”拟人手法的运用。“ 真让人担心”“ 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 )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三、精读第三段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 确 “ 真有诗意” ,下面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夕阳滑落的美景。1 、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2、交流:( 1 )在第3 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 ( 板书:像孩童)投影: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研读:a、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

14、个“ 快乐的孩童”? ( 红扑扑、抖落、溅出)b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c 、想象夕阳的“ 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d 、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 )研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 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投影: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学法:a 、轻读这一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 、指名说。( 板书:像灯笼)C 、指导朗读第2 句。四、小结五、作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

15、 教时教学目标、1 、继续精读第三段,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继续精读第三段读夕阳“ 在还面上蹦跳”的句子。a 、你怎么理解句子中的“ 再一次”?b 、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c 、想象夕阳“ 海面蹦跳”的情景。d 、指导朗读。投影: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 “ 再见” 。A 、小组合作研究:a 、品读感悟,比较这两句在写法上

16、有什么不同。b 、第二句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c 、组内交流。选派代表,综合大家意见。B 、大组交流。( 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板书:像跳水员)C 、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D 、激情赏读。( 3 )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 “ 我”看落日的神情,请画出有关语句读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3 、通读全段,再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4 、指导背诵第三段。四、学习第5 节1 、自由轻读。2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想用什么话语赞赏?五、总结全文1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包含着作者对这大自

17、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2 、播放课文录音,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观。六、作业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综合实践活动:之 ( 1 )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教材上的巴金 海上日出 。之 ( 2 )从 “ 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板书设计或教后感像孩童2 、三亚落日 真有诗意像灯笼像跳水员3烟台的海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烟台的海是一篇写景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独特景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本文的语言很美,写法上也着鲜明的特色:( 一 )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文 章

18、 写 “ 景”也 写 “ 人” ,“ 景”与 “ 人 ”交相晖映。“ 总一一分总”的结构,又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二)语言凝练,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二、教学策略的实施我设计的是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主要通过语言文字来感悟烟台的海四季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点。于是这堂课我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欣赏烟台四季的海的独特景观。2、了解烟台人多彩的生活。3、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围绕以上目标,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品词析句教学烟台冬日的海时我主要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从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的角度去品重点词,析重点句。并通过朗读来感悟冬日海的壮观。这样的设计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品

19、析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语感。( 二 )借图促情学生对于四季海的变化会产生疑问,在学生从文本中找答案的基础上,出示地图以及四季不同海景的图片一,帮助学生对课文语言理解得更为透彻。( 三 )朗读感悟美文欣赏,一是从作者的语言文字中去赏,另外要从朗读中去赏,所以教学时我设计了多种朗读,以情感朗读来体现语言文字的美妙,从而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并理解描写大海的词语: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壮观,壮丽,惬意,呢喃细语,轻盈。2、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模仿造句。3)读写结合介绍某一地方的海,进行课文仿写

20、。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烟台的海冬季的独特景观”这部分,因为这部分既是烟台的海独特的风景的关键之处。同时从文章写作结构上来说也为后面三个季节的分析起到指导作用。难点:理 解 “ 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揭题:1同学们,看见过大海吗? ( 板书:海 )( 出示句式)练习说话我 看 见 ( 欣赏,游览)过的海,它。2 ( 出示中国地图)这是一幅地图,太平洋在我国的东南面,我国大部分的沿海城

21、市,都是东面或南面临海。看,这是我们上海,也是东面临海3老师要请一个同学来找个叫烟台的地方。( 板书:烟台的)说说烟台哪面临海?4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1在作者的眼中,烟台的海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句子,指导有感情读。( 对海的热爱,热爱,热情)2我们再到文中找一找句子,那句话概括了烟台的海四季的特点?( 板书:冬:凝重春:轻盈夏:浪漫秋:充实忙碌)3过渡:冬天的海为什么是凝重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的第二小节。三、重点学习第二节。1出示学习要求:自由读第二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海的句子;圈 出 你 要 突 出 大 海 特 点 的 词 语 。2冬 天 烟 台 的 海 是 怎 样 的

22、 呢 ?谁 来 读 一 读 ,并 能 重 点 突 出 你 刚 才 圈 出 的 词语 。出示句子:3说 说 你 为 什 么 这 样 读 ? ( 理 由 围 绕 “ 壮 观 、有 气 势 、力 量 大 ” )指 导 朗 读 。( 比如说,“ 来 自 西 伯 利 亚 的 寒 流 经 常 气 势 汹 汹 地 掠 过 这 片 海 域 ”中的那个 气 势 汹 汹 突 出 来 ,还 有 “ 小 山 似 的 涌 浪 像 千 万 头 暴 怒 的 狮 子 ,从北边的天际 前 赴 后 继 、锲 而 不 舍 地 扑 向 堤 岸 ,溅 起 数 丈 高 的 浪 花 ,发 出 雷 鸣 般 的 轰 响 ”中“ 小 山 似 的

23、 ” 、“ 前 赴 后 继 ” 、“ 锲 而 不 舍 ” 、“ 数 丈 高 ” 、“ 雷 鸣 般 ”这 些 应该突出来的 词 语 。 )4请 大 家 看 屏 幕 ,体 会 烟 台 的 海 冬 天 的 磅 礴 气 势 。再 次 指 导 朗 读 。5此 时 烟 台 的 人 在 干 什 么 呢 ? ( 观 海 、拍 照 )6壮 观 的 景 象 指 什 么 ?壮 丽 的 风 景 线 说 的 是 什 么 ?7小 结 读 :烟 台 人 民 和 游 客 并 未 惧 怕 气 势 汹 汹 的 大 海 ,而 是 观 赏这蔚为壮观 的 景 象 。让 我 们 做 一 回 烟 台 人 ,用 不 畏 严 寒 、不 惧 风

24、 浪 的 豪 迈 情 怀 来 读 一 读 。8刚 才 ,我 们 一 起 欣 赏 到 了 烟 台 的 冬 天 的 海 是 那 么 凝 重 ,人 是 多 么 豪 情 。小结 学 习 方 法 :1 自由读段,圈 圈 画 画 ; 2欣 赏 读 句 ,体 会 海 的 美 ,人 的 活 动 特 点 ;四 、分学习小组展开学习1过 渡 :现 在 用 学 习 第 二 小 节 的 方 法 ,分 四 人 小 组 ,完 成 学 习 春 夏 秋 三 个季 节 。老师给了大家一些学习建议:2每一小组选择完成一个季节的学习。3按上述四项内容共同完成学习活动,可以互相补充,讨论。第3自然段1)( 第3自然段:抓 住 “ 嬉

25、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 台 的 海 “ 微波泛起”的景象。通 过 “ 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词句领悟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2)小结:烟台人在勤劳播种,春天的海轻盈得像个顽皮的孩子,这是一片多么生机勃勃的春海啊!* 第4自然段 ( 第4自然段:抓 住 “ 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 ”进行仿句练习)小结:这真是一幅人海相依的恬静

26、画面,所以说夏日烟台的海是浪漫的。*第五自然段 ( “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从 “ 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体会出秋日烟台的海清新高远的格调和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并且能找出与前文相对照的,春种秋收)小结:这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烟台人充满希望和幸福的生活着,所以说秋天的海是充实与忙碌的。五、回顾全文:1 总结板书,配乐朗诵25 小节。2 我们再次来体会作者眼中烟台的海:出示: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3 齐读,说说感受。为什么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 一道广阔的背景? 一座壮丽的舞台?( 说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

27、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六、总结全文:1 在作者的眼中,烟台的海是独特的。同学们,我们也曾饱览过其他的海上景观,在你的眼中,它是怎样的呢?请看画面!( 出示画面)2 请你回忆曾去过的海边,用上我们今天积累的这些好词佳句,把那里的景色描绘下来?你可以选一个季节写一写,如果你有足够的自信,可 以 写 2 个季节 或 3 个季节。( )的海5、烟台的海冬 凝 重春 轻 盈夏 浪 漫秋 高 远4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

28、清课文的条理。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时间:3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23)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3、讨论。(1) “ 新绿”“ 映山红”什么意思?(2) “ 或浓或淡”

29、什么意思?(3) “ 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4) “ 时而”什么意思?四、练习朗读第二三段。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五、作业:预习,想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2、体会祖国山河景色的秀丽。教学过程:一、复习1、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2、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二、布置自学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三、讨论外洞特点。1、课文中怎样

30、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2、外洞的主要特点? ( 大 )从哪儿体会到的?四、讨论内洞的特点。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变化多端”什么意思? “ 颜色各异”什么意思?3、为什么说“ 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七、布置作业练习背诵从外洞进内洞的那一段。第三

3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指名背诵从外洞到内洞这一部分。2、指名说说外洞和内洞的特点。二、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1、启发思考: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仅写了洞,而且写了水。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2、学生阅读思考,同桌互相讨论。3、集体讨论。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三、小结:课文把双龙洞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四、学生轻读课文。五、复习生字词。六、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2、预 习 养

32、花 。 教学要求1 .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 逐步” “ 万籁俱寂”造句。2 . 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3 . 通过了解“ 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性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4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目标中的2、3 ,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卢沟桥烽火敌军 我军7月7日深 全副武装 喝 问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首先 还击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同仇敌怆狼狈 举、冒当天晚上 抱头鼠窜 悄悄可耻下场 英勇

33、顽强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1、抄写词语。2、填写成语。3、造句。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1、抄默词语2、把课文复述给父母听3、完成练习册。5 卢沟桥烽火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2、检查预习情况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一、导入新课1. 听歌曲松花江上20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比如“ 烽火”是什么? . 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解决问题: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 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相机介绍“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

34、,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二、初读指导1 .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2 .检查自学情况。( 1 ) 小黑板出示词语。( 2 ) 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 )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 .指导分段:( 1 ) 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 ) 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第一段( 1 ) :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第二段( 2 - 5 ) :写 “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第三段( 6 - 8 ) :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

35、的慰问与声援。第四段( 9 ) :写 “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三、指导写字四、作业( 1 ) 抄写词语( 2 ) 解释加点字同仇敌恺 万籁俱寂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 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惰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3、能复述“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一、复习出示词语,指名读。1 .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段。( 1 ) 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 ) 学生质疑。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

36、喻逐步侵吞。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 ) 这一段写了什么? ( 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卢沟桥的战略地位)2、学习第二段。( 1 ) 读每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 ) 交流并板书: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3、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关键词语。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交流并相机板书: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 我军全副武装 喝问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首先 还击通过理解这些词语,让学生体会这显然是日本帝国主义“ 蓄谋已久的行为“指导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小结

37、: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计划的。第二天凌晨日军 我军人仰 马 翻 同 仇 敌 性狼狈 举、冒通过理解“ 震耳欲聋”“ 吼叫”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的画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通过理解我军的表现,体会我国守军不怕强敌的英雄气概。通过理解“ 人仰马翻”等词语来体会在我军面前,侵略者必然遭到的惨败的下场。当天晚上日军 我军抱头鼠窜 悄悄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军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及敌人的可耻下场。指导朗读( 5 )换时间顺序讲述“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听录音,加深印象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指名复述( 6 )小结第三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第三、第四段。2、指导造句。一、复习1 . 指名

38、说说“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及卢沟桥的战略地位。2 .指名复述“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过渡:日寇岂肯就此罢休?二、继续精读训练1 .学习第三段( 1 )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 交流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及声援( 3 ) 指导朗读好这一自然段2 .学习第四段( 1 ) 自由读,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2 ) 学生质疑、解疑。( 3 ) 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的抗击侵略者的呢?( 4)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抗击侵略者战斗的激烈。三、指导造句1 . 逐步( 1 )指名读带有“ 逐步”的句子(

39、 2 )这里的“ 逐步”是什么意思?( 3 )我们可以说逐步怎么样?( 4 )用 “ 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2 .万籁俱寂四、延伸作业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教后感: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 “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重点组织教学。而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重视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实践证明,朗读确实是学习此类教材的好途径。6半截蜡烛教学要求1 .学 会12个生率,绿线中的3个生率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怕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

40、怎样与德军周旋的。3 .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怕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 难 点 关键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课时划分:2 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 学习本课生宇新词,理解词语意思。2 .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3 . 学习第一段,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4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 板书课题。2 . 学生质疑( 课文为什么用“ 半截蜡烛”为题,这 “ 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

41、的地方?课文围绕,“ 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3 .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率新词1 .自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 )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 )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2 .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 )出示生率新词。Z h o DU 6 W O X I蜡烛伯诺德夫人屋里熄灭z d o 占 d T h g k u i I f n遭到厄运盯着杰奎琳行 X i n y 全楼梯灯芯摇曳( 2 )指读、正音后齐读。( 3 )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3 .指名读课文、正音。4 . 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附对开始提出

42、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 .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提供句式:当_ _ _ _ _ _ _ _, ( 谁怎么做)o , ( 结果怎样)02 . 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一段(12 节) : 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第二段( 第 3 节) :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第三段(4一5 节) :写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第四段怕一 7 节) :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紧急关头,借口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

43、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四、学习第一段1 .自由读第一段后,字词质疑。区别理解“ 绝密、绝妙”两词。2 .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3 .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方法来收藏,她想到了什么“ 绝妙的主意”?妙在哪儿?指导朗读第2 节第3 句,并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办法巧妙。 )4 . 齐读第一段。五、指导写字1 . 观察生率表,注意每个生率的笔画与结构。2 . 重点指导“ 厄”与 “ 遭 两字。3 . 钢笔描红、临写。4 . 反馈。六、作业练习1 . 抄写生率新调。2 . 读课文。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

44、。y d o y O m X m l - - * 6 m b o - - - 6 m l( ) ( ) ( ) ( )q i d n g d 6 o 叁 y o u w e i r u 6 z h 怠 n d i n g( ) ( ) ( ) ( )d i d n r 6 n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文围绕题目“ 半截蜡烛”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

45、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 第一教时,就要求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概括得是比较全面的。第二教时,复习主要内容,体现从整体入手。发问,紧扣题目。 )过渡:同学们,让我们看看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绝密情报的呢?二、讲读课文。1、讲读第3节。( 1 )自读。想一想:德国军官突然闯进伯诺德夫人家,一个中尉无意中点燃蜡烛。( 板书:点燃。 )一旦绝密情报暴露,后果不堪设想。这时,伯诺德夫人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 )提问交流。( 板书:吹熄。 )追问:为什么两个孩子脸

46、色苍白?( 3 )指名朗读,注意读好描写伯诺德夫人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的词句。( 4 )小结。伯诺德夫人面对这样的危机,巧妙地与德军周旋,保住了蜡烛。2、讲读第4 5节。过渡: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 板书:重新点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危机有没有过去呢?( 1)指名朗读,思考上面的问题。( 2)提问交流。( 板书:端走,夺回。 ) 追 问 :杰克是个了不起的孩子,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3 )画出描写杰克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自由朗读。( 4 )交流。( 5 )进一步提问:伯

47、诺德夫人此时心情怎样?齐读第5节最后两句话,让学生体会高度紧张的气氛。3、讲读第6 7节。过渡: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 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巧妙化解了危机。( 1)指名朗读。( 2)啊 !多危险呀!杰奎琳把半截蜡烛拿上了楼。( 板书:拿上楼。 ) 我们要为杰奎琳喝彩!我们应该赞颂她什么呢?( 3 )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描写杰奎琳说话语气和样子的句子,领悟她的机智。 )( 4 )指导朗读。( 这一部分的教学,采用顺教的思路,是对的。这样有利于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情境中去。引导学生阅读每一

48、部分的内容,所设计问题的角度有变化。 )三、总结课文。1、总结性提问。( 1 ) 伯诺德夫人的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为什么能在关键时刻很镇定地与德军周旋呢?( 2 ) 伯诺德夫人一家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战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和精神呢?2、写作方法提示。( 1 ) 课文为什么要以“ 半截蜡烛”为题目?( 2 ) 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细致地描写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活动?( 总结,分别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课文。这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四、作业。讲 述 半截蜡烛的故事。( 能否设计书面的作业? 一

49、般要有口头和书面两方面的作业,当然要注意分量。 )7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 自然段。2、学 会 6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 活菩萨” ,是 “ 中日友谊的使者工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二、教材说明: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出示挂图,指识聂荣臻将军,教 “ 聂” 、“ 臻 ”的读音。在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上看到过聂将军的请举手。这些电影、电视的片名还记得吗?讲有关聂

50、将军的什么事?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略作介绍:聂 荣 臻( 1 8 9 9 1 9 9 2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生功勋卓著。今天我们学习一则有关他的故事。( 板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二、初读指导。1、默读。( 1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弄懂它们的读音,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2、检查自学效果。提问。明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抗日战争中,聂荣臻将军关心和照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事,然后检查生字词学习的情况。( 1 )出示词语:聂 荣 臻 残 忍 无 辜 照 料 流 露 惊 恐和 蔼 小 勺 拘 束 拽 着 至

51、仁 至 义( 2 )指名读,帮助学生正音。齐读。( 3 ) 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残忍:狠毒。惊恐:惊慌恐惧。无辜:辜,罪。没罪的意思。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至仁至义:至,最。最仁爱,最讲正义。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 4 )齐读生字词。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并给生字正音。想想文章中有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印象。5、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四人小组讨论)第 一 段 ( 第1自然段) :写八路军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第二段( 第 2、3 自然段) :写聂将军无微不至地关心两个日

52、本小孤女。第三段( 第 4、5 自然段) :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第四段( 第 6 自然段) :写由亲友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女专程来中国看望并感谢聂将军。( 板书:救出关心送归感谢)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字词。2、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是分几段来写的?二、精读训练。1、理解课文第一段。默读,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提示时间、人物和事情。2、理解课文第二段。激发思考:聂将军是如何对待这两个日本孤女的?( 1)理解第2 自然段。读读,想想,议议:聂将军知道这件事后,是怎么做,怎么说的?聂将军的这段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2

53、)理解第3自然段。读读,想想,议议:聂将军是如何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孤女的?这一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是描写聂将军的音容举止的?( “ 先抱起找奶吃慈爱地拉过亲切地问和蔼地说. . .一口一口地. . . . 喂. . . . ” )( 讲读时,指点观察插图,加深理解)通过这些词句的描写,你读懂了什么?( 3 )小结第二段。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3、理解课文第三段。( 1 )理解第4自然段。“ 然而”表示什么意思?聂将军为什么决定把两个日本小姑娘送回日军指挥部?从这件事看出聂将军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 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 2)理解第5自然段。这

54、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给自然段分层。照 相 、放 梨 这 两 件 事 说 明 了 什 么 ?聂 将 军 的 信 中 “ 本 着 ” 、“ 至 仁 至 义 ” 、“ 必 当 ”这些词语的 意 思 是什 么 ?信 中 这 段 话 与 前 文 什 么 地 方 相 呼 应 ?从 这 段 话 中 ,可以看出聂将军 是 一 个 怎 样 的 人 ?( 3 )小 结 :这 一 段通过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一事 ,表 现 了 聂 将 军 的 国 际 人 道 主 义 精 神 。4、理 解 第 四 段 。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 么 ?联 系 上 文 说 说 日 本 人 民 为 什 么 称 聂

55、 将 军 是 “ 活 菩 萨 ” ,是 “ 中日友谊的使 者 ” 。三 、谈 谈 学 了 这 篇 课 文 后 ,你 有 什 么 想 法 。四 、感 受 聂 荣 臻 将 军 的 人 格 魅 力 。五 、完 成 课 后 练 习 。板 书 :2、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找奶关心喂饭聂将军“ 活 菩 萨 ” 、“ 中 日 友 谊 的 使 者 ”照相送归放梨8 三打白骨精设计理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把内化的知识外化为口头表达,提高表达能力。遵 循 “ 立足无痕,扎根有魂”的教学理念,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熟悉文本,通过多方式朗读,能抓住重点词

56、复述文章内容并感受文章人物的不同个性。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依据,以学生获得为准绳,潜心研究个性化的学习优化之路,把个性化学习灵活运用于课堂之中。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3、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4、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教学重点: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教学难点:根据表达的需要,

57、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先学:自主阅读 西游记的青少年版。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揭题。同学们看过有关我国古代著名神话小说 西游记的故事书或电影、电视吗?这部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是哪几个人,你知道他们各有什么个性特点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就 是 西游记的一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篇幅较长,所以我们分两课课文来学。今天先学习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一)二、带着3个问题自学课文。1 、 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2 、 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文大致

58、意思。3 、 运 用 “ 扩展课题”的方法说说课文的大意。三、检查自学情况。1 、 生字。1 )指名读。2 ) 要求学生指出容易读错的词语。3 ) 注意读准:僧,平舌音;竖,翘舌音;注意读准前鼻音:涧,后鼻音:僧2 、 词语。1) 学生交流已经理解的词语。2 ) 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3 ) 重点理解词语:挑拔、索性、慈悲、诡计多端。3 、 通 过 “ 课题扩展法”说说课文大意。( 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化,打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 )四、理清脉络分段。1、 再读课题,问 “ 三打”指的是什么?2 、找出课文中“ 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以每次打白骨精作为一段,这

59、篇课文应分几段。( 五段)3 、让学生读读课文,分好段想想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4、 交流分段情况。五、学习第一段。1、 轻声自由读第一段,先想想这段课文你能学懂什么?2、 交流:这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了解了帮事发生的原因是白骨精残害百姓,孙悟空要为民除害。点拨:能 用 “ 不但一 而且一一一 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 专门”强调了什么?进一步理解“ 诡计多端”的意思。3、 指导朗读4、 概括第一段段意。六、作业1、朗读课文2、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导入教学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 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 学生思考回答)2、为了降

60、妖除魔,扫清取经路上的障碍,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那么,三次斗争的情形又有什么时候不同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八课 三打白骨精 。( 板书课题)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次斗争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描写第一次斗争的段落,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词句,然后交流。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下列投影片: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片上的

61、内容,看看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人物的性格。也可以小组展开讨论。4、交流汇报。( 教师适时予以指导)5、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现在大家来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来体会的呢?( 学生概括学习方法,教师板书: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 二)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1、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来试试,看看从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斗争中,你们能体会到他们的哪些特点。2、各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部分内容来体会。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汇报。先挑选一个小组的同学来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作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教

62、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体会。4、小练笔。在第三次斗争中,课文没有写到唐僧的表现。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学生自主动手练习,然后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 三)练习复述课文1、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加佩服,对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更加憎恨,那么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吧。老师温馨提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力争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2、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可采用一人讲一段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3、

63、各组推行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为了表扬同学们在课堂上的优异表现,老师要奖励同学们一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大声诵读吧!( 课件出示下列词语,学生齐读)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不避艰险西天取经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千变万化大显神通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恶务尽天下太平板书设计:8、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机智勇敢本领高强唐 僧 :心地善良白骨精:诡计多端9 词两首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理 解 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

64、思想感情。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3、想象“ 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唐宋名家名词。二、 自 读 渔歌子理解词意自读全词,整体感知。读 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自读词,提出疑问。四、细 读 渔歌子理解词意1、 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读生字:塞箸蓑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

65、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蹶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箸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五、总结升华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3、有感情地朗读 词两首 。板书设计:白鹭飞 斜风细雨渔 歌 子 桃 花 流 水 热爱大自然蹶鱼肥 不须归1 0 螳螂捕蝉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 、“ 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4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语言

66、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教学难点: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资源开发:从生活周围寻找如螳螂一样的人,分析因顾眼前利益而带来的祸患。媒体使用:生活小故事及相应的图片一 ,配套教材课件。设计理念:生活处处皆语文,借用生活中的语言材料深化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进行学习。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螳螂和蝉和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 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3 . 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三、查自读情况。1 .指名

67、分段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2 .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1 )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联系词义。( 2 )指名说,集体讨论。3 .针对前面的几个问题,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 .默读课文,看看写个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写起因、经过、结果。2 .组成小组想到交流讨论。3 .集体交流,讨论。4 .分段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五、指名书写生字。1 .出小生字。2 .指名读。3 . 师生评价。4 .学生描红,临写。六、作业。1 .完成

68、习字册描红。2 .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1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2 .螳螂和蝉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指导精读课文。1 . 精读课文第一段。( 1 )精读第一段,注意读好吴王的话。( 2 )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3 )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吴王考虑问题不太周全?( 4 )如果你是大臣,会想什么方法劝阻?2 . 精读课文第二、三段。( 1 )轻声读课文,自己复述故事。( 2 )同桌互说。( 3 )指名说,同学评议。( 4 )讨论:少年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他的故事为什么能打消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出示: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得如果其它诸侯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蝉、

69、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你认为这两句话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3 .运用词语“ 自由自在” 、“ 恍然大悟”说话。相机出示: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三、复述练习。指名复述,结合对学生的评议,指导学生掌握复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经过和结果简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关键的地方讲,生动。四、学生质疑,结合质疑小结课文。五、作业:1 .讲述故事。2 .练习说话。3 .搜集生活中只顾眼前利益的故事。附:板书设计2 3螳螂捕蝉吴王- - - - - 楚 国 ( 赵国在后)螳螂- - - - - 蝉 ( 黄

70、雀在后)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患1 1 读书要有选择、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能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感悟,并在自主读书过程中随时记下自己的收获,能与同桌交流、汇报。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学习过程:一、唤起生活积累,激 发 “ 阅读期待”在生活中,同学们一定都学过或读过一些“ 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和课文吧,想一想,都有哪些?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知道了些什么?

71、还想知道些什么?你觉得在我们已掌握的这些好的读书方法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小结,揭题板书:读书要有选择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最想了解什么?归纳:为什么读书要有选择?可以选择哪些?怎样选择?二、自主阅读感悟,开展“ 阅读反思”1、初读: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文,相信你们自己能解决的。在读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课文读正确,你行吗?老师非常相信你们的能力,到时候,让我们大家欣赏你的读书情况。2、指读:安排学生汇报自己读书的情况,并随机正音和理解重点词语,如“ 无可厚非” “日新月异”等。3、了解: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4、品读:开展阅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自主读文,并在书

72、上随时记下你的收获。可以是关键词,重点词等等。也可与同桌小声地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收获。5、评读:交流自己在读书时的感受,随机进行朗读指导。6、小结:三、再读课文质疑,培 养 “ 阅读批判”能力1、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疑惑?请你们再快速地浏览一下,记下你的疑惑,可先与同桌进行交流。2、交流:A、我觉得书中对“ 小学生可以选择哪些读物说的不够全面,我认为我们小学生可选择的读物还可以再拓宽些。如一些儿童漫画、反映生活的漫画我们也可以作为我们的读物;B、我觉得一些“ 幽默故事”也可作为我们的读物;C、我们还可以上网阅读,读同龄人的一些著作,因为它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 提示这是一个好去处,

73、但同时介绍一些注意点)D、我觉得一些好的 习作选也可成为我们的读物。除此之外,还可引导学生对“ 为什么要选择? ”“ 怎样选择展开补充和交流” 。教师小结。四、再读感知写作特色,进行迁移练习同学们在读2 5 小节的时候,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交 流 ( 条理清楚,分类说明等)依据这样的写作特色,开展迁移性练习。如:抓 住 “ 读书为什么要有选择”这个话题展开叙述,可分类进行;如抓 住 “ 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应该怎样选择? ”等话题展开,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以前选书的时候,有什么好的方法,要注意什么等,通过这课的学习,你还知道了应该怎样选择等12夜晚的实验 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

74、字组成的新词。2 、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 瞎子” 、“ 穿透” 、“ 听 等 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3 、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 这得从意大利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板书课题:7夜晚的实验( 读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 为什么

75、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 谁做实验果如何? )二、初读指导1 .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2 .检查自学情况。(1)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喉咙苍蝇( 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堵住揭开:判断( 2)指名试渎课文,并理解词语掌握情况:敏锐:感觉灵敏,文中指目光尖锐。敏捷:( 动作等) 迅速而灵敏。薄膜:像膜的薄皮。(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洞察:观察得很清楚。领域:区域、范围。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可通过换词理解)3 .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板书:蝙蝠斯帕拉捷)4 .指导分段第段( 第1自

76、然段) 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捌的好奇。第二段( 第26自然段) :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出间屯行的秘密。第三段( 第7 - 9自然段) : 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5 .质疑问难。三、指导书写本课生字全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安排好各部分的比例。大部分左窄右宽或左小右大。判:左右相等;添:注 意 “ 点”和 “ 捺工第二课时一、激趣导人同学们, 若请你们来写斯帕拉捷实验的情况, 你想先让读者了解什么?( 起因,即他做实验的缘由是什么)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样。这也是这一类文章通常的写法。二、精读指导1 .理解第一段:(1)默读,口头填空:斯帕

77、拉捷- - - - - - -产生好奇:- - - - - - - - - - - - -(2)交流。( 板书:凭什么)(3)朗读这一段,思考: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从哪里看出来的? 观察细致,对常见现象敏感,好奇心强。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一琶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4)指导朗读。突出句中重点词语,渎好疑问的涪气,表现斯帕拉捷强烈的来写?2 .理解第二段实验的情况怎样?(1)默读,思考:斯帕拉捷共做厂几次实验? 分别是怎样做的? 结果怎样? 交流。蒙上眼睛轻盈敏捷地来回一龟翔堵住鼻子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全身

78、涂满油漆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一屯行堵住耳朵很快就跌落到地,亡( 2) 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刻呢? 写的时候要有重点。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一次实验? ( 第一次)( 3) 轻读第2、3 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交流,相机点拨。( 指名读有关语句并概括)先交代实验的时间、地点,然后依次写斯帕拉捷的做法,实验的结果,斯帕拉捷的思考。( 板书:做法结果思考)提问:“ 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龟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 ”为什么? ( 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 瞎子”引号指什么? ( 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 4) 指导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自

79、由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5) 默 读 第 4 - 6 自然段,思考: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次实验的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交流。( 先概括,再读有关语句) 第4自然段紧承上文简洁地叙述斯帕拉捷两次实验的做法、结果及第二次实验后的猜想。 第 5 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提问:为什么做法一带而过,而结果较细地加以描写呢?( 因为结果与先前截然不同) 第 6 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发现,( 板书:发现原来是)( 6) 指导朗读。注意通过停顿体现出实验过程的层次。重点指导读好第3、 4 自然段中的三个问句和第6 自然段中的感叹句,体会斯帕拉捷终于揭开蝙蝠夜间琶行秘密的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指名

80、读,齐读。小结这一段简练、生动地记叙丁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一飞行的秘密的经过:( 8) 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 勤于思考,大胆实验,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三、指导复述实验过程1 . 分部分复述;借助板书,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同桌试述,指名复述,评议。2 . 完整复述。指名复述,评议后各自练习复述。第三课时一、复习导人1 .斯帕拉捷是怎样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要求:先概括回答,再详细地复述。2 . 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要注意观察,对一些现象进行思考,要勇于探索等)3 .过渡:斯帕拉捷的实验有什么重大

81、意义呢?二、精读指导( 第三段)1 .自由读第三段,概括回答。2 . 指 名 读 第7自然段。出示: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 穿透物体呢?说说句中引号的用法。( 视线能穿透黑夜,看到黑暗中的物体:通常耳朵只会听到声音,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 听”到前方的物体)3 .引读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1)指名将其中的奥妙说一说。( 同时可画图或动作演示)( 2)把自己对“ 超声波”的认识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板书:超声波)4 .齐渎课文最后一句。说说读懂了什么。( 实验造福了人类)( 板书:巨大恩惠)又交流:读了这一部分,你又受到什么启发?( 科学家前仆后继地进行科学研究,以丰硕的科研成果

82、造福人类,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勤于钻研,立志造福人类。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教学要求1 .学 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 用 “ 由于”造句。2 . 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3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领 会 “ 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 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1 . 看录像。( 大海)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 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关系呢?2 . 揭示课题。( 板书:8 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

83、望呢?二、初读指导L 借助拼音自学生字,会读会写田字格中8 个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两个生字。2 .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低廉威胁大显神威望洋兴叹慷慨敬畏喜怒无常无穷无尽3 .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三、检查自学情况1 . 出示生字卡片,“ 开火车”读,齐读。提示:“ 矿”是后鼻音,“ 匮”读第四声。2 . 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低廉:( 价钱) 便宜。慷慨:大方,不吝惜。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敬畏:又敬重又害怕。望洋兴叹:本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3 .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

84、利。4 .讨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全文可分几部分? 哪部分写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第一段( 第13自然段) :写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第二段( 第48自然段) :写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第三段( 第9自然段) :写开发海洋,首先得保护海洋。四、精读训练1 .自由朗读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2 .课文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呢?画出有关语句。交流:( 1) “ 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 ”说说自己的理解。( 2) “ 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说自己对

85、这句话的理解。( 抓 住 “ 慷慨、丰富、每日不可缺”几个词)这两句之间的分号,说明什么? 这两句都是讲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因此,千百年来人们( 热爱海洋)( 3) “ 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 求 抓 住 “ 无情、冲垮、毁灭”等) 这句是讲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所以人们在热爱海洋的时,又( 敬畏海洋)3 . 引读第3 自然段。4 . 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千百年来人类对海洋既“ 热爱”又 “ 敬畏”的复杂心情,及面对它“ 喜怒无常”的无奈。齐读第一段。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二、继续精读训练1 . 过渡: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进入信息时代的我

86、们,还会像千百年来的人们 那 样 “ 望洋兴叹”吗? ( 指读第4 自然段) 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呢?2 . 学习第二段。( 1) 齐读第4 自然段。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 承上启下)( 2) 人们是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呢? 快速读读下面几个自然段,交流。( 板书开发矿产资源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水力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建设海底城市)( 3) 课文是怎样具体开发、利用海洋的呢? 对照课文,根据板书,四人小组逐个自然段讨论。交流: “ 由于都 在 闹 能源危机 ” 、 一座座” 、 一艘艘已驶向” 、“ 已潜入二( 人 类 “ 能源危机” ,导致到海底开发矿藏)看图理解第5 自然

87、段最后一句话。朗读第5 自然段。 “ 由于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 、“ 2 1 世名的餐桌上来自海洋 ” 。( 人 类 “ 食物匮乏” ,导致到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朗读第6 自然段。 “ 潮汐发电站价格低廉的电力。 ”( 人类用较少的价钱,获得大能量的电力)朗读第7 自然段。 “ 用海水淡化缓解水荒。 ”( 人类遇干旱,用淡化海水的方法缓解)“ 在海底建设城市”( 人口增长,拓宽生存空间)朗读第8 自然段。( 4) 朗读第二段。3 .课文学到这儿, 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人类面临困境时,把 “目光转向海洋” ,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给人类带来了希望)根据

88、板书,概括地说一说。自由说、指名说。4 .齐读第三段。为什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海洋?朗读第三段。三、总结全文1 .朗读全文。海洋与人类有密切关系,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让它真正成为人类新世纪的希望。四、练习指导 造 句 ” 由于二1 4学会合作 教学要求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2 .学 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 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 .板书课题:7学会合作2 .齐读课题后,

89、提问:你们都想知道什么?3 .课文中的“ 合作”指的是什么?4 .人们为什么必须相互合作?5 .怎样才能与人搞好合作?二、初读指导1 .自学生字词。(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8个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孤立典范悠扬倾泻和谐协作顾名思义卓有成效情不自禁2 .检查自学效果。(1)出小词语。钥匙嘴唇倾泻协作瓶子牺牲一幢顾名思义情不自禁(2)指名读,注意读准带点的字。( 3) 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顾名思义:看到名称而想到它的含义。倾泻:课文指美妙的乐曲好似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飞扬出来。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和谐:配合得

90、适当、匀称。交响乐团:大型的管弦乐演奏的团体。由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组成,参加者能达上百人。( 4)齐读生字词。3 .各自轻声试读课文。4 .检查自读情况,分自然段读课文。5 .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 第1 - 3自然段) : 说明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第二段( 第46自然段) :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第三段( 第7自然段) :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三、布置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完成文后练习2。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人新授内容二、精读训练1 .理解第一段。 .激发思考:作者围

91、绕合作,首先谈了什么?自由朗读第一段,找出文中的重点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 不论也不论都”“ 只有才能”“ 小. . .小. . . . 大. . . . 大. . . . 不. . . . 就. . . . ”通过对上面句子的理解,举出在实际生活中“ 合作”的事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归纳演说词的语言特点。小结:这一段说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2 .理解第二段。过渡: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1)理解第4自然段。自由读第一个事例,随后播出一段交响乐录音,学生置身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之中。乐止,介绍交响乐是由上百人

92、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而成,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思考:“ 团体目标”的 “ 高度统一”和 “ 协作精神”分别形容“ 合作”的什么? ( 合作的“ 完美”与 “ 和谐”)从这个事例中,同学们明白了什么?(2)理解第5 自然段。读读,想想,议议:这个实验的目的、要求、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联系课文想想“ 依次”是什么意思。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 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 从未成功。 ”这句话说明了么?从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3)理解第6 自然段。读读,想想: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小结:文章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只有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提问: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

93、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只举前一个例子够不够? 为什么? ( 不够。因为只举前一个例子只说明合作需要有协作精神,而后一个例子是说明合作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只有举两个例子,才能把问题说得很全面)3 . 理解第三段。自由读,谈谈你对既要“ 竞争” ,又 要 “ 合作”的体会。三、总结全文四、指导学生练习演讲1 5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绿线中的5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I司语O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读能体

94、会到扫路人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2、课文中写景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教学用具:小黑板、挂图、录音机教学用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启发谈活,揭题设疑( 1 )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名山风景秀丽。你能说说你曾游览过的名山秀景吗?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 ) 看了课题“ 天游峰的扫路人” ,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能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2 、自读课文( 1 ) 提出读书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读通顺的基础上注意流利,要有速度。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

95、地方,并做上记号,准备质疑。3 、检查自读效果( 1 )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 ) 纠正读音。( 3 ) 答疑解难。对于不懂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当时情境理解。对于涉及句意、中心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对课文语言进行充分感知、理解。有的可以在讲读课文时解决。( 4 ) 理清课文脉胳。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一 ( 1 2 ) 二 ( 3 ) 三 ( 4 1 2 )4 、分段读课文5、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 )( 说 说 “ 攀、瘦、鞋、吁”这4个字是什么结构。( 2 )重点指导写好“ 瘦” ,笔画多,间架结构较繁复,要指导学生

96、看清字形。( 3 )指导学生描红,把 这4个字写紧凑。6、作业( 1 )读好课文。( 2 )抄写好生字词。第二课时1、复习温故( 1 )自读课文,天游峰扫路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 )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老人语言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2、精读课文( 1 )精读课文第一段。指名读。讲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认真地读一读,找一找。出示学生找出的关于“ 险峰”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峰这么险,作者登上天游峰的喜悦心情你能体会到吗?试着读一读。小结。( 2 )精读第二段。指名读。读读有关扫路人清扫地面的语句。体会“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什么感觉。出示投影片。我循声迎了上去

97、,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旁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a. 自由读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b . 讨论: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c .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小结。( 3 )精读第三段。指名读,感知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4 7 小节。a. 你认为连起来朗读,对比感受,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 )c . 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8 1 2 小节。a. 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的词句,进一步说说老人的哪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b . 组织读议,启发思考:1 3 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老人的话说明了

98、什么? ( 老人有一颗对生活充满自信、开朗、豁达的心。 )I I “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 )c .感情朗读。小结板书。3、朗读课文4、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 1 )有感情地赏读佳句( 投影显示)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 3 0年后,我再来看您! ”( 2 )填空。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 )岁人,他 每 天 早 晨 ( ) ,傍 晚 ( ) 。

99、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 喝 的 是 ( ) ,吃 的 是 ( ) ,呼 吸 的 是 ( ) ,而 且 还 有 ( )作伴。这 是 一 位 ( )的老人,作者从内心敬佩他。二、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 ) 分角色朗读课文。( 2 ) 总结课文。( 3 ) 本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荣,歌颂了老伯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 4 )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课文的第3 、8自然段中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写,认真读一读,学习这种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周围的人。交流评价。三、仿写。1 、学习课文的写法。2 、课文中是怎样刻画老人的?3

100、 、读一读,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4 、开展“ 班级人物素描”活动。5 、写一写。6 、猜一猜。四: 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老人说:“ 3 0 年后, 我照样请您喝茶” 。 要是3 0 年后, 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教后感: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朗读为突破口,从人物的语言入手。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地读书活动上,这样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老人热爱生活、豁达自信的精神风貌。1 6最大的麦穗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10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二、教学重点、难点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三、教 学 时 间 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买天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这些问题大家肯定想弄明白,是不是?二、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

102、面的问题。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3、指名回答问题。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2、指名说。第 一 段( 1 ) :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第 二 段( 2 6 ) :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育。第 三 段( 7 ) :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

103、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3、指名朗读课文五、精读课文第一段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 一 想 “ 苏格拉底”与 弟 子 们 “ 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 可, , 填 “ 严肃、不容置疑” ,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 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六、指导书写。七、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1、指名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读第一段。二、精读第二段1、 自由读这一段,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2、指名读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你的初步体会。3、结合学生发言,出示下列句子,体

104、会其中含义。出示:这时,两手空空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1 )指名读。( 2 )理 解 “ 两手空空” 、“ 如梦初醒” 。( 3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为什么会两手空空?结合弟子们摘麦穗过程中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来时体会。 )( 4 )指导朗读这一句话,进一步体会含义。( 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 ”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米亿年刚刚摘下的。“ )( 1 )指名读。( 2 )讨论:“ 有一穗是最大的”与 “

105、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不是。“ 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 “ 最大的一穗” 是指学生们摘到手中, 后来又扔掉的。 )( 3 )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4 )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怎样?读一读体会一下,“ 说”字前可加一个什么词? ( 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 5 )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这段话。4、指导朗读第二段。注意读好难句子。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

106、他的学生们听懂了吗?下面我们学习第三段。三、精读第三段。1、指名读,评议指导。2、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从老师的话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默读这一段,找出能说明道理的重点句子,并想想其中的意思。3、指名说句子。出示:追求应该战士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 )指名读,指导读出句子的重点。( 2 )请学生联系实际,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这句话的理解。( 3 )最后,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四、指导学生造句1、自由读课后习题4中的句子,体会前后两小句之间的联系。2、指 名 用 “ 虽然但是、即使也”

107、造句,集体评议。五、总结课文学了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1、背诵最后一段。板书:最大的麦穗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要抓住机遇1 7山谷中的谜底第1教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要求能正确的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难点:生字的书写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猜谜导入二、初读课文三、精读训练四、作业同学们, 现在我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 麻屋子, 红账子, 里头住着白胖子” 。这是什么? ( 花生)对 ! 我说的“ 麻屋子,红账子,里头住着白胖子”叫谜面。 “ 花生”

108、呢? ( 谜底)谜底就是谜语的答案,有时也比喻事情的真相。板书课题:1 0山谷中的谜底以简笔画让学生理解“ 山谷” :两山之间低凹而狭窄的地方。“ 山谷中的谜底”也可以怎么理解? ( 山谷中某一奇异现象的真相)那么,这山谷中有什么谜?它的谜底也就是事实真相又是什么?它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1、各自轻轻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2、自学生字词。( 1)查词典并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下列词语。惟一:只有一个,独一无二。摧毁:用强大的力量毁坏。( 2) 一了解的词语女贞:树的名字。( 3)用钢笔描红、临写3、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4、理清文章层次。( 1) ( 1)如果用猜字谜来打比方的话,

109、文章的哪一部分是谜面,哪一部分是谜语底?默读课文画出两个部分的起止。( 第1、2自然段为第一段,谜面;第36自然段为第二段,谜底)( 2)说说各段的段落大意。( 第一段:魁北克的一个山谷里有一个奇异景观,西坡长满多种树,东坡只有雪松。第二段:两位旅行者揭开谜底并且从中得到启示)( 3)各自默读课文思考,并在课文中画出:a写山谷中的“ 谜”的句子。b两位旅行者得到的启示。讨论。1、指名读第一段,要求用简笔画表示“ 南北走向的山谷”及 “ 东坡,西坡二2、这条山谷有一个什么“ 谜” ?( 西坡:长满东坡:只有雪松)从 “ 许多人不知所以然”再次理解“ 谜语的意思。3、指名朗读第一段,要求做到正确、

110、流利。1、用钢笔描红、临写2、抄写生字激趣导入设疑激趣动手实践,加深理解。课后感受学生学习这一文时,主要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让学生来解决一个个问题,从而达到了解课文内容,读通课文的目的。第 2 教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 解 “ 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2、学习篇末点睛和对比的写法。教学重难点重点: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 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难点:学习篇末点睛和对比的写法。教学准备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的演示、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二、继续精读训练三、总结谈话四、作业魁北克的一条

111、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有一个什么“ 谜 ” ?学生回答后,教者板书:谜西坡长满东坡只有雪松1、过渡:这个谜后来怎么揭开的?谜底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进行研究。2、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个谜是怎么揭开的?( 1 )讨论:东坡为什么只须雪松,而没有其他树?西坡为什么除了雪松之外,还有其他树?( 外部原因东坡雪大,西坡雪小; 自身原因是雪松的特性决定的)( 2 )着重朗读和理解“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是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

112、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 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 ”体会对比写法。( 3 ) 了解详写略写:详写东坡和东坡雪松的情况,略写西坡和其他树的情况。3、理 解 “ 少顷”的意思。( 少顷: 一会儿,不多时)他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象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4、齐读最后一段。5、学习用警句结尾,点明文章中心。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 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这句话的理解。1、读一读,再抄写。女贞惟一摧毁完好无损景观帐篷毁灭得到启示2

113、、“ 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板书设计:山谷中的谜底( 启小)弯曲和倒下更好的发展和生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课后感受本课文主在是通过学生的朗读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学生觉得比较有劲,同时,在学习雪松是如何生存下来的时候,让学生运用动作来加强记忆,这样学生记得牢。1 8 广玉兰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2、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其 中4个只识不写,理 解 “ 孕育” 、“ 渗透” 、“ 衬托” 、“ 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4、能联系自己的生

114、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段为教学的重点。教学准备:1、亲自去观察广玉兰。2、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3、文中的图片和文字投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其 中4个只识不写,理 解 “ 孕育” 、“ 渗透” 、“ 衬托” 、“ 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3、初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层次。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出示广玉兰的图片一 ,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广玉兰。板 书10广玉兰说说作者会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二: 自学课文。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2、边读边想,读懂主

115、要词语,特别是描写、赞美广玉兰的词语。如幽香、洁净、高雅、皎洁、清丽。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4、交流自学情况。( 1)生字词。( 2)读书,纠错。5、默读课文,质疑解疑。6、浏览课文,给课文分段。三:学习第一段。抽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指导朗读这一段。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2、观察路边的广玉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指导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2 、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3 、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教学过程:一:

116、谈话。师有感情地描述第一小节,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二:学习第二段。1 、轻声读读第二段,感受一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你最喜欢作者描写广玉兰的哪一段?( 1 ) 学习第二小节。( 2 ) 默读第二小节,主要写什么?( 3 ) 从哪可看出,它的花儿洁净、高雅。读读,划 戈 上( 4 ) 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结合图片或食物感受一下广玉兰花儿的洁净、高雅。( 5 )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 、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这一小节说什么。( 1 ) 默读,划一划,广玉兰花开放时有哪几种形态?( 2 ) 你觉得哪种形态最可爱或你最喜欢哪种形态?( 3 ) 生说,相机出示图片。( 4)指导感情朗读。( 5)

117、再读读这一小节,说说这一小节的结构。过渡:广玉兰的花无论是含苞欲放还是全部绽开的都显得那么高雅,同学们你们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吗?3、读读四、五自然段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可结合观察实物。4、指导感情朗读。过渡:无论是广玉兰的花还是它的口卜,都给人们带来勃勃生机,怎能不令作者大加赞美。5、齐读最后一小节。三:总结。同学们,这篇课文学完了,其实广玉兰在我们南京也广泛种植,你注意到了吗,在许多公园里、马路边都有广玉兰的身影,你留意过它们吗,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话要说吗?四:作业。1、在课文里找出三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凋 谢 ( 凋落)纯 洁 ( 洁净)洁 白 ( 纯洁)2、摘抄你喜欢的词语。

118、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朗读背诵课文。2、观察一种植物,仿照课文第三段,写一段话。教学过程:一: 导入。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感受了广玉兰那纯洁、高雅的花儿,那散发着勃勃生机的绿叶,这堂课我们就再来,读一读背一背。二:朗读背诵。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相机指导背诵。三:仿写。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从哪几方面来写花儿的形态的?说说这一段的结构。观察一种花,说说准备从哪几方面来写。学生练习写。交流。四: 作业。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写一篇观察日记。1 9 夹竹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 、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 花 色 “ 奇妙有

119、趣”和花期之长“ 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教学过程: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 ( 板书:夹 ( jid ) 竹桃)没错, 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 夹竹桃” 。 请注意这里的“ 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 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 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 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 你觉得她怎样?( 根、干、枝、

120、叶、花) 。4、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2、学生交流大意。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 花工( 板书:花)( “ 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 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5、

121、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 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 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三、学习第2自然段: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 “ ”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学生交流讨论:( 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 俗话说“ 水火不相容” 。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 ( 板书:奇妙有趣)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

122、景象的奇妙有趣。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邀请几位“ 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四、学习第3、4自然段: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 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3、用 “ ”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5、讨论:( 1 )、又开出、又 长 出 ( 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123、) ;( 2 )、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 )、无不奉陪。( 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 离题”的内容呢? ( 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 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

124、可贵吗?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五、设置悬念: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板书设计:17、夹竹桃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韧性可贵花影?2 0 古诗两首今天,在 教 学 古诗两首这一课时,我尝试着将两首古诗 石灰吟 、 墨梅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一、读诗。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 注

125、意诗中前鼻音的字较多)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注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二、解诗。1、自由读诗,结合文中的彩图,试着理解诗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2、引导学生在书中批注诗意。3、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梳理。“ 若 ” 、“ 等闲” 、“ 吾 ” 、“ 清气” 、“ 满 ” 、“ 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点问题。4、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讨论上述重点词语的意思, 理解诗句的意思。指名说,自由说,引导说。三、品诗。1、齐 读 石灰吟 ,想一想:诗 中 的 “ 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 石灰”? “ 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 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借石灰抒发了自

126、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3、齐 读 墨梅 ,想一想:诗 中 的 “ 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 墨梅”? “ 墨梅”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 墨梅素洁高雅、贞洁自守,诗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辨诗。1、自读自悟:这两首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2、引导学生讨论,板书:咏物 抒怀石灰于谦清白墨梅王冕清气3、熟 读 成 诵 。五 、延 读 。布 置 学 生 课 外 阅 读 郑 燮 的 竹 石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127、尔 东 西 南 北 风 。【 教 学 随 想 】1、古 诗 教 学 的 思 路 要 简 约 。在 古 诗 两 首 的 教 学 中 ,我 的 教 学 思 路 力 求 简 约 。从 整 体 而 言 ,整堂课的教 学 循 着 “ 读 诗 ” 、“ 解 诗 ” 、“ 品 诗 ” 、“ 辨 诗 ” 、“ 延 读 ”的 教 学 思 路 进 行 ,循序渐进 ,逐 层 深 入 。从 局 部 而 言 ,每 一 个 环 节 的 教 学 没 有 过 多 的 繁 琐 设 问 、条 分 缕 析 ,在 引 导 学 生 读 一 读 ,想 一 想 ,议 一 议 中 把 古 诗 的 解 读 引 向 深 入 。如在对诗意的解读

128、中 ,我 摒 弃 了 传 统 古 诗 教 学 中 字 字 求 解 、句 句 设 问 、逐 句 串 讲 的 方 式 ,采用的是 突 出 重 点 、整 体 感 悟 的 教 学 方 式 ,既 节 省 了 教 学 时 间 ,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 碎 。2、古 诗 教 学 的 思 路 要 整 合 。 石 灰 吟 、 墨 梅 这 两 首 七 言 绝 句 都 是 咏 物 诗 ,教 者 把 这 两 首 诗 编 排 在 一起 ,正 是 从 它 们 相 似 的 主 题 角 度 来 安 排 的 。 因 此 在 教 学 这 两 首 古 诗 时 ,我的教学设计中就凸显了 “ 整 合 ”理 念 。“ 读 诗 ” 、“

129、解 诗 ” 、“ 品 诗 ” 、“ 辨 诗 ” 、“ 延 读 ” ,均是 从 两 首 诗 的 整 体 角 度 予 以 设 计 。这 样 的 教 学 整 合 ,使 得 教 学 节 奏 得 到 最 有 效 的调 控 ,使 得 教 学 内 容 得 到 最 高 效 的 组 合 ,从 而 产 生 最 佳 的 教 学 效 率 。如 在 “ 辨 诗 ”教 学 环 节 中 ,通 过 引 导 学 生 比 较 辨 析 出 石 灰 吟 和 墨 梅 的 相 同 之 处 , 了解这 两 首 诗 “ 咏物抒怀”的写法,并进而把物与人结合起来,由物及人地解读诗中的深层次情感。3、教师教学的站位要下移。这是第九册的第3课,五

130、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刚刚开学,这篇课文学生已经读了许多遍;这两首古诗的诗意较浅显,且每首诗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图助读;学生们的手边有不少学习资料 关于这两首诗诗人简介、诗意注解很多。上述种种因素,构成了教学这两首古诗的潜在教学资源。教师若是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在教学中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教学位置。首先,教师需要把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读自悟、交流讨论、反复诵读;其次,教师需要耐心地倾听每一位学生对字词、诗句、诗意、问题所发表的意见,把学生发言中的每一个闪光的见解给予放大,并加以重复,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再次,教师需要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或在讨论之初暗示思维的

131、途径,或在讨论之中点拨思维的深度,或在讨论之后即席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的平等参与绝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越俎代疱,要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师是在和我们一块儿探讨研究这两首古诗,有时候甚至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知道的东西似乎并不比我多多少。教学中,教师的低站位,可以和学生平等相视,从而平等对话;教师的低站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诗歌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超越教师的信心;教师的低站位,可以消解课堂上师生彼此间的隔膜,使学生更容易亲近教师,走近教师,从而坦然地走进诗歌的天地间。2 1 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了悉心指导的事。教学要求:1、

132、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3、能感受到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世界上什么家最难培养?2、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3、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引导分段。三、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2、哪些词语写出了莫泊桑热爱写作? ( 用 “ 酷爱”说一句话)3、简介福楼拜。4、指导朗读。四、小结五、作业1、完成课后练

133、习第二题。2、查找并开始阅读莫泊桑的作品。第二课时一、齐读第一段。二、学习第二段1、师范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交流第一次求教的情况默读课文,找出老师最关键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这一句。指导分角色朗读。3、交流第二次求教的情况自读课文,找出老师最关键的一句话。这次老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莫泊桑又是什么样的心情?指导朗读福楼拜的话。( 用 “ 滔滔不绝”说一句话)指导分角色朗读。4、交流第三次求教的情况自读课文,找出老师最关键的一句话。这次老师是又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这些话说明福楼拜是个什么样的人?莫泊桑有什么样的反应?说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指导分角色

134、朗读。5、小结延伸。三、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样做的?2、指导朗读,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四、同桌分角色朗练读课文五、述说感受你领悟到了什么?六、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2 2理想的风筝教材分析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学情分析因课文较长,又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

135、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 上 根 据 “ 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设计理念一 .教法: 自学引导。二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目标一 . 情 意 目 标 :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三 .认知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2.认识本课5个生字。重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教

136、学过程一 .导入、质疑。1 . 导言:“ 风筝”同学们并不陌生,放风筝是许多同学的爱好。今天我们学 习 “ 理想的风筝” 一课( 板书) ,你有什么疑问吗?2 . 质疑:如,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二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带着疑问听读思考。三 .学生谈听读后的感想,就读前疑问谈谈各自理解。教师相机介绍作家苏叔阳的一些情况,使学生知道,作者曾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和绝症的折磨,因而对刘老师了解更深,对刘老师的尊敬、怀念更浓、更重。四 . 指导自学,合作探究。1 .自学生字新词。2 . 读 “ 阅读提示” ,自学探究。(1 )本 课 “ 阅读提示”中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这

137、 些 “ 自问”有什么特点?(2 )鼓励学生学习“ 阅读提示”的方法,通过给自己提问题,思考解答学习课文。3 .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掌握文章内容重点。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 ( 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 )五 . 按 照 “ 阅读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主体部分。1 .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自问。如:( 1 )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写了什么事,每件事写了几层意思?( 2 )作者写人物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热爱、尊敬、怀念了刘老师什么?( 3 )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 4 )怎样理解课题?2 .按 照 “自问”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138、 1 )指导方法:先找出有关句段;再读那些句段( 反复地读,边读边品味) ;思考并说说对“自问”的理解。( 2 )点拨、指导,通过群体评议,归纳总结。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选材是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我 ”在其中,作者写自己的心情、想法。这样写人,一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的是使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对工作和生活强烈热爱、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质更鲜明突出。三 “ 我”在其中地写,通过衬托更强化了刘老师的美德和形象。a写 “ 我 ”的心理活动“ 后来我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进一步说明了刘老师的课讲得好,对学

139、生的发展、成长影响至深。这也是在暗点文题在 “ 我”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升起了理想的风筝。b 刘老师的身教,给学生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六. 有感情地朗读、品读。七. 作业: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课后的一些收获。2 3 孔子游春一、教学要求1 .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2 . 体会第8 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3 .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4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 自然

140、段。二、教 具 准 备 挂图、投影片。三、教 学 时 间 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名言导入, 揭示课题1、“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2、孔子是什么人? 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名言?3.揭示课题:1 2孔子游春二、初读课文1 .自学课文。(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每句话。 用 “ ”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 “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2)指名说课文中

141、的成语有哪些。出示成语: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手舞足蹈(3)指导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突出字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笔顺)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四. 默读课文:L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大体上写了几部分内容?2.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泗水春景孔子论水 师生论志向)五. 选择你所喜欢的那一部分, 读给同桌听。六、作业1 . 练读课文。2 . 抄写生字词及本课中的成语。第二课时一 复习: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可以分为几部分?二、精读课文:1 . 反复轻读课文, 找出你感受深

142、的句子。2 . 小组合作, 讨论交流。3 . 全班交流: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1)自由朗读。(2)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3)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是 她 ( )的 ()( )是 她 ( )的 ()( )是 她 ( )的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5)齐读这一段话。(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7)泗水春景这么美丽,所以孔子带弟子到河边游玩。齐读第一自然段。出示:

143、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 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 或方或长, 流必向下, 和顺温柔. 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 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 水是真君子啊!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2)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孔子让学生看水的目的是什么?(3)对于大自然中的水你还有其它感受吗?(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5)齐读这一段话。(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7)孔子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你对这位大教育家有何评价?(8)分角色朗读3 - -

144、9 自然段。四、作业1 . 背诵课文第1、2、8 自然段。2 . 将 第 2、8 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换成与上文有密切联系的具体句子第三课时一、复习指名背诵课文第1、2、8 自然段。二、继续精读课文:出示:子路是个急性子, 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 ”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 我希望成为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1)自由读。比较子路和颜回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2)分角色朗读这两段话。(3)讨论:子路和颜回的性格你欣赏谁,不欣赏谁?(4)孔子对子路和颜回的志

145、向持什么态度?(5)出示挂图:请同学们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分角色朗读课文10- - 17自然段(7)孔子让学生在游玩中谈志向,你对这位大教育家又有何评价?三、小结:1、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论志向这三部分内容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2、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四、指导造句:本课中有不少成语给文章增添了魅力现在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两个造句。(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手舞足蹈)1、同桌交流、讨论。2、指导造句,评议。3、把句子写下来。五、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板书:12、孔子游春有德行有情义看水、议

146、水 有志向 真君子善施教化弟子言志 有福同享不好表功2 4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 、5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 用 “ 天真烂漫”“ 凝聚”造句。( 3)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 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大家有什么感想呢?2、作者在小学毕业时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 明天,我们毕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二、初读课文1、自

147、学课文。( 1) 提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顺每句话。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2、检查自学效果( 1) 指名读课文,纠正错误( 2) 了解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眷恋憧憬朝夕相处博大精深3、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1、学生思考2、集体讨论。第一段( 1) 写想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第二段( 25 ) 写我们不会忘记母校,更不会忘记进敬爱的老师。第三段( 6 ) 写等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4、分段朗读课文。三、指导书写生字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观察年它们左右的占

148、位情况,比较异同2、找出上下结构的字,比较各部分的占位情况3、学生板演,评议4、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四、布置作业1、练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2、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1 )“ 眷恋”是什么意思?眷恋什么?美丽的校园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 2 )还会眷恋什么呢?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 3 )为什么呢?为什么深深眷恋美丽的校园?为什么深深眷恋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为什么深深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二、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启发,教师巡视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 )指名回答( 2 )欣赏画面,体

149、会校园的美丽。引读: 我还清楚地记得,6年前, 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 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 3 )校园这样美丽,可明天就要毕业了,你想对母校说什么?带着对母校的热爱、眷恋之情朗读课文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听录音,欣赏录象( 2 )出示句子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1 )“五彩斑斓”是什么意思?课文描写了怎样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从清晨跨进校门、早操、上课、中午的写字、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方面体味校园生活的五彩斑斓)(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年过去了, 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 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 懂得了怎样做人, 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

150、母校啊母校, 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 我们怎么能忘记!( 1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校园生活这样多姿多彩, 你能通过朗读, 表达出母校的热爱和赞美吗?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 )指名交流( 2 )出示句子:在我们的心目中,你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 1 )联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 老师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 ”( 3 )你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成绩也离不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你有切身的体会吗?过渡: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 欣赏音乐) ,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炽热的心

151、跳。( 1 )交流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总结:明天,我们就要毕业, 。我们眷恋美丽可爱的校园,( 因为) 它是那样诱人;我们眷恋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 因为) 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 因为) 在我们的心目中,你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让我们同唱一支 歌 , 说 声 “ 谢 谢 , 母 校 ”“ 谢谢,老师”“ 谢谢,亲爱的同学”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背诵第4、5自然段2、作者眷恋母校、眷恋老师,想以怎样的行动来报效母校和老师呢/二、讲读第三段1、漫步美丽的校园,作者看着6年前亲手栽下的小树,产生了一个心愿,是心愿呢?2、出示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看我们的老师,道一声“ 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 ”(1) “ 栋梁”是什么意思?( 2 )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立志成材、回报老师的心愿及对母校、对老师的深深眷恋。三、总结课文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5明天,我们毕业6年的学习生活 学到了 懂得了 更感受到了敬爱的老师 是天使 是大树 是海洋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