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刷质量评价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6432465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8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印刷质量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印刷质量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印刷质量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印刷质量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印刷质量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印刷质量评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业 者 论 坛3 9丝网印刷2006.1印刷质量是一个印刷企业得以在这个市场 上生存的根本保证,在现代便捷的数字 化生产流程下如何进行质量管理又成为一个必须解 决的问题。 传统的靠视觉观察和经验来判断印刷质 量的方法已经不足以解决当前的问题,为此, 我们 必须建立一套客观的印刷品质量评价体系。 印刷品质量是印刷品各种外观特性的综合效果, 在印刷质量评判中, 各种外观特性可以作为综合质 量评价的依据, 当然也可以作为印刷品质量管理的 根本内容和要求。 因此在实际中对印刷品质量进行 评价与控制之前, 我们需要对印刷品评价的基本知 识有所了解。一、印刷品评价的内容印刷是大量复制的技术,其产品是视觉产

2、品, 因此在对印刷品进行评价时只能从复制效果方面, 以印刷品的再现性为中心对其外观的各种特性进行 综合评价。 印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 印刷品的阶调层次 印刷品的阶调与层次分布在表现图像形象和明 暗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可以通过设计具体原稿的 阶调层次复制曲线进行分色制版的阶调层次再分配调整, 从而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衡量标准有机地结合 起来, 使印刷品的阶调层次再现及其评价能有代表 性。实际印刷品中的密度通常是比原稿上的密度 低, 因此复制中为了保持阶调的相对再现必须在保 持整体的密度范围内按照平均密度进行梯级比例压 缩。2 . 色调和色彩的复制 对印刷品色彩的再现进行评价时需要考

3、虑以原 稿色彩为基础, 对忠实于原稿的部分可以按照客观 技术标准来衡量, 对不能忠实于原稿的部分则需要 结合主观因素来做评价。 实际上, 评价多彩色印刷的图像比单色印刷的 图像要复杂得多, 在评价印刷品的颜色再现时只能 将测定并比较印刷品的分光反射密度或色差的方法 作为评价的大致标准。3 . 复制的层次清晰度 彩色印刷品的清晰度, 是图像复制再现的一个 重要质量指标。除去为表现影像的特殊意境外, 每 个画面总应该有一部分层次(主体或背景) 是清晰 的。 对印刷画面清晰度的评价也有三个方面的相关 内容:其一,图像层次轮廓的实度;其二,图像两 相邻层次明暗对比变化的明晰度,即细微反差;其 三,原稿

4、或印刷画面层次的分辨力, 也就是其细微编者按 多年来印刷品质量管理是靠视觉观察和经验, 这些方法已不再满足当前的数字 化生产流程。 如何使印刷品评价标准更加符合科学标准, 实现规范化、 数据化、 可控化的生产 模式, 这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是针对胶印印刷品的质量评价方法所作的论述, 谨 作为我们进行网印质量控制时的参考。 魏小欣浅谈印刷质量评价业 者 论 坛4 0丝网印刷2006.1层次的微细程度, 是表现客观景物组成物质的本质 面貌的,即所谓质感。二、印刷品质量评价方法 的分类对一件产品的外观判断不可避免地包括各种主 观和客观因素, 因此对产品的外观分析就是从审美 角度入手,辅以

5、合适的技术、 仪器和测量方法来进 行分析判断。1 . 主观评价方法 其中首先分析的是色调的分布以及色彩搭配情 况,然后是图画的选择以及摆放位置, 接下来分析 的是文字的设计等。 印刷品与其说是一项轻工产品, 不如说是以人为对象的用途广泛的一种艺术品。 因 此评价一幅印刷品的质量最终还是依靠主观感觉来 评价的, 也就是说个人的鉴赏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用 物理量客观地对印刷品进行评价, 只是近几年采用 各种测量仪器对印刷品进行系统分析后才成为可能, 但是印刷品质量如何满足客户的要求仍然是一个值 得探讨的问题。2 . 客观评价方法 技术因素是指在印刷生产的各个工序中对印刷 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在实

6、际作业过程中, 要在 制版、 印刷设备及印刷材料特性限定的范围内尽可 能忠实地再现设计好的内容。 印刷品质量的技术特性包括图像清晰度、 色彩 与阶调再现程度、光泽度和质感等各个方面。 在这 些特性因素中,有一些是可以用数量表示的, 如色 彩与阶调, 在复制过程的各个工序里人们对这些因 素能够加以控制。 有一些技术因素可以用语言来描 述。3 . 综合评价方法 是以客观评价的手段为基础加上主观评价和各 种因素相验证的方法, 亦即是主观的心理印象与客 观的数据分析相结合, 进而使评价标准更加符合科 学管理方式。 其重点是在还原原稿的基础上求出构 成图像的各种物理量的质量特性。 从而把这些测试 数据加

7、以综合、确认, 使之变成控制印刷质量的依 据。三、影响印刷图像质量 的因素影响印刷图像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 网点增大、 印刷反差、 网点变形、 叠印、 墨层厚度、 纸张平滑度、印刷速度、印版磨损等。在印刷生产 中,不管印刷机操作人员多么仔细地工作, 上述的 现象总会发生。为了保证印刷质量的稳定性, 操作 者必须对印品进行抽样检测, 就发生的变化做出判 断, 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这里介绍了一些需要测量的主要特征参数, 并 使用密度计X - R i t 5 3 0 等仪器对一份样张进行了测量 与评价作为实验举例。1 . 实地密度 (S o l i d I n k D e n s i t

8、y ) 实地密度是指1 0 0 % 网点处的密度值, 由密度计 在实地色块上测量得到。 实地密度可以理解为印刷 纸张与印刷油墨之间匹配的一个定性或定量的描述。 定性地说,如若实地色块在视觉上颜色比较深, 比 较鲜艳,借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网点比较饱满, 则说 明该样张中图像的颜色是比较饱和的, 基本上符合 印刷的要求。 反之则说明该纸张与油墨的结合性能 不好。定量地说, 我们可以用密度计在现有的实地 色块上进行测量得到实地密度D 。这里有两种测量 方法:第一,在同一印张当中,选择不同方位(水 平/ 垂直)上不同的实地色块进行测量,并将结果 绘制成实地密度的状态曲线;第二, 在处于一定状 态中的印刷

9、机上选择连续的样张或不连续的抽样样 张进行测量, 同样绘制成曲线可得到该印刷状态下 的实地密度状态曲线。 根据绘制的实地密度曲线, 我 们可以发现同一印张上不同部位处实地密度之间的 差异规律及连续样张或不连续样张之间实地密度之 间的变化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规律对印刷 工艺进行调节。 在一般情况下, 我们为了使得图像阶调值有效 地再现,需要控制各色的实地密度, 对于精细的印 刷品来说, 黄 (Y ) 的实地密度需控制在0 . 8 5 1 . 1 5 , 品红 (M ) 的实地密度需控制在1 . 2 5 1 . 5 5 , 青 (C ) 需控制在 1 . 3 0 1 . 6 0 ,黑(B

10、K )需控制在 1 . 4 0 1 . 8 0 之间, 并且同色密度的偏差不大于0 . 0 5 。 对于 一般要求的印品而言, 黄 (Y ) 的实地密度需控制在 0 . 8 0 1 . 1 0 ,品红(M )需控制在1 . 1 5 1 . 4 5 ,青表2 图像的网点扩大网点百分比增大率CMYK1 . 4 %0 . 9 %0 . 5 %0 . 7 %5 %2 . 9 %0 . 8 %2 . 0 %0 . 1 %1 0 %4 . 3 %2 . 6 %2 . 4 %0 . 9 %2 0 %6 . 6 %5 . 2 %2 . 6 %4 . 0 %3 0 %8 . 1 %6 . 9 %2 . 2 %4

11、 . 7 %4 0 %1 1 . 5 %6 . 0 %2 . 8 %5 . 4 %5 0 %1 1 . 6 %8 . 2 %6 . 5 %8 . 3 %6 0 %1 2 . 1 %9 . 3 %1 0 . 9 %1 0 . 5 %7 0 %9 . 8 %7 . 1 %1 0 . 0 %8 . 8 %8 0 %业 者 论 坛4 1丝网印刷2006.1(C ) 需控制在1 . 2 5 1 . 5 5 , 黑 (B K ) 需控制在1 . 2 0 1 . 6 0 之间, 并且同色密度的偏差不大于0 . 0 7 。 样张实地密度测量结果求平均值之后的结果如 表1 所示。 由测量结 果可知, 作为一 般

12、印刷品, 除了 黄色和黑色满 足一般印刷的 要求, 其他无法 满足印刷质量 的一般要求。 另 外, 各个色块色 差异较大, 这说 明供墨不匀。 在实地密度值较低的范围内, 实地覆盖率是影 响实地密度大小的主要因素。 如果实地覆盖率达到 饱和,墨层厚度的影响应突出出来, 随着墨层较薄 部分厚度渐增,墨层厚度趋于均匀, 因而实地密度 上升。而进一步到达实地密度值高的范围之后, 油 墨表面的平滑性对实地密度值也会产生影响。2 . 网点扩大 (D o t G a i n ) 网点扩大是指网点大小与分色片上的网点大小 之间的差别。在印刷生产中,由于印刷压力、加网 线数、网点形状、 纸张对光线的双重反射性

13、等因素 的影响,网点扩大是正常的存在, 但应当控制在一 定的范围内。一般来说, 精细印刷网点扩大应该控 制在 1 0 % 2 0 % ,而一般印品的网点扩大则控制在 1 0 % 2 5 % 。 实验测试结果如表2 所示。由测试结果可知, 随着网点百分比的不断增大, 网点增大率不断增大,到7 0 % 时达到最大,这是由 于网点搭接造成的。 而该样张在控制网点扩大方面 基本满足了精细印刷的要求。3 . 相对反差 (P r i n t C o n t r a s t ) 相对反差是用来反映中间调与暗调之间的层次 的过渡。 计算公式如下:Ds- D7 5 Ds 其中Pc为相对反差,Ds为实地密度,D7

14、 5为7 5 % 色块密度。 一般来说, 随着图像实地密度的增加, 图像的 相对反差也逐渐增加。 但当实地密度增加到一定值 时,产生了网点扩大,则相对反差就开始下跌,层 次减少,反差降低。 样张的测 试结果如表3 。 由实验结 果对比印刷标 准数据可知基 本符合印刷要 求。此外,需 要知道的是当 油 墨 量 达 到 1 0 m 厚度时,油墨即达到它的实地密度,再 增加墨量,油墨的实地密度增加缓慢或几乎不 再增加,反而会导致网点不断增大。4 . 叠印率 (I n k T r a p p i n g ) 叠印率是用来描述一种油墨黏附到上一色印刷 表面上的能力。一般只对红(R ) 、绿(G ) 、蓝

15、(B ) 进行检测。 其计算公式如下:Do p- D1 D2 其中T 为叠印率, Do p为叠印后的密度, D为第一个原色的密 度,D2第二个原色的 密度。 叠印率的值越大 说明叠印的效果越 好。叠印率的好坏与 印刷色序有着密切的 关系。在实际的印刷 生产过程中, 不同的印刷色序对叠印率的影响比 较大,因此造成色彩叠印还原上的差异。在采取 正式印刷所接受的色序即黑(B K )青(C ) 品红(M )黄(Y )时,可用密度计测定三种油表1 样张实地密度测量结果原色YMCK样张实地密度0 . 8 0 11 . 0 9 61 . 2 0 11 . 3 8 2表3 图像的相对反差原色CMYK实地1 .

16、 5 9 31 . 6 3 40 . 9 0 41 . 5 5 07 5 %0 . 9 2 31 . 1 2 60 . 6 8 90 . 9 0 8相对反差4 2 . 0 %3 1 . 1 %2 3 . 8 %4 1 . 4 %Pc= 1 0 0T = 1 0 0业 者 论 坛4 2丝网印刷2006.1墨叠印值:品红与青(M C ) 、黄与青(Y C ) 、 黄与品红(Y M ) 。 为此,我 们利用X - R i t e 5 3 0 在样张的 叠印色块上进 行了测量,结 果如表4 。 数据表明 该样张中 C 和 Y的叠印效果 较好, C 和M 以 及 M 和 Y 的叠 印效果符合要 求。5.套准 (R e g i s t r a t i o n ) 套准是指在四色叠印的过程中, 四张色版套印 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在胶印中, 一般采用分布于 印版的四角个中间部位的“十字线标记”定位。如 若套印不准,轻则引起微弱的色偏, 重则整幅图像 难以分辨。一般来说,影响套印的因素主要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