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CTA检查技术与质量控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46432463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94 大小:7.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冠状动脉CTA检查技术与质量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冠状动脉CTA检查技术与质量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冠状动脉CTA检查技术与质量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冠状动脉CTA检查技术与质量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冠状动脉CTA检查技术与质量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冠状动脉CTA检查技术与质量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状动脉CTA检查技术与质量控制(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冠状动脉CTA检查技术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放射科 冉启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并且其 发病率逐年增多; 冠心病的早期、准确诊断一直是临床的重要需求; 冠状动脉导管造影(ICA)有创,金标准; 心电图、超声、MRI、核素无创,假阳性、假阴性较 高,且狭窄75%时不易发现; 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无创,与ICA一致性高; CT的发展历程 头颅头颅CTCT时代时代 体部体部CTCT时代时代 螺旋螺旋CTCT时代时代 多排多排CTCT时代时代 多排多排CTCT时代时代 后后6464排排CTCT时代时代 6464排排CTCT时代时代 (1969-1978) (1979-1

2、988) (1989-1998) (1999-2010) 随着多层螺旋 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技术的发 展,其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图像后处理技术不断优 化,CT 冠状动脉成像(Coronary angiography,CA)成为 冠心病无创检查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段。 16排CT 64排CT 双源CT 128排CT 0.4s/r 0.35s/r 0.33s/r 0.27s/r 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MSCT探测器提升的目的是什么? 扫描速度更快? 采集范围更多? 图像质量更佳? 各向同性? 提高Z轴分辨率? 40mm 40mm 球管转动一圈完成64层*0

3、.625mm的图像采集 完成40mm病变采集只需要转动一圈 球管转动一圈完成2层*1mm的图像采集 完成40mm病变采集球管需要转动二十圈 采集范围更广、采集时间更短 64排VS双排 0.625mm*64=40mm 10mm*2=20mm 采集数据更精细、诊断更准确 64排VS双排 扫描时间快门 如何完成高质量的CTCA扫描? 患者准备 扫描 图像后处理 质量控制及评价 患者准备 【适应症】 1、冠状动脉畸形、冠状动脉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的发现和诊断等; 2、以及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评估; 3、获得性心脏病,心包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包积液等。 【禁忌症】 1、平扫一般无禁忌证,但胸部有金属

4、异物时,可因金属异物伪影影响图 象质量,而影响诊断结果或无法诊断。增强扫描禁忌证与静脉注射碘 造影剂的禁忌证相同。 2、绝对禁忌症:有明确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不能使用含碘对比剂。 3、应慎用碘对比剂的情况:肺及心脏疾病,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妊娠 和哺乳期妇女,骨髓瘤和副球蛋白血症,重症肌无力,高胱氨酸尿。 1、有以上禁忌症的患者 2、心率过快120次/min(控制心率) 3、心律不齐、房颤(观察心率变化状态,辅助控制心率) 4、呼吸情况极差,且无法配合采集时间内屏气(控制心率, 观察呼吸快慢及深度) 5、心率过低70,或者心律不齐,频发早搏等;用法:检查前30-90分钟口 服 ;用量:25

5、-50mg,可重复使用,日最大剂量80次/min收缩期(45左右) 70心率80次/min小心!观察钙化积分扫描图像 后决定采集时相或者放弃前门控扫描; 回顾性门控:心率过快,偶发不规则早搏,心率波动较大, 屏气欠佳,心率70次/min且调节后心律稳定不佳 参数设置 扫描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检查条件; 对比剂注射方案 管电压、管电流 扫描时间 重建算法 个性化设置 扫描 管电压越高图像效果越好,噪声越小 管电流越高图像效果越好 管电压、管电流 扫描 0.27s/R 0.33s/R 0.35s/R 时间越短,血管搏动伪影越小。 旋转时间 扫描 我科常规算法是滤波反投影法(FBP) 现在

6、iCT加入idos算法之后多了重建系数 (1-7) 重建系数越大空间分辨率降低,密度分辨率增高,图像噪 声越小 重建算法 扫描 重建系数 7 噪声 11.2 重建系数 5 噪声 16.4 FBP算法 噪声 26.5 重建算法 扫描 定位像:确定扫描范围,在实践中初步观察患者呼吸配合 情况、心率变化情况 钙化积分:扫描范围的优化确认、兴趣层面的位置确定、 在实践中进一步观察患者呼吸配合情况、心率变化情况 增强扫描:观察对比剂到达兴趣层面各血管的快慢情况, 并根据患者屏气后心率变化时间,把握最佳时机下达呼吸 指令 细节处理 扫描 Page 29 扫胸部正、侧位定位像:120KV、30mA 扫描范围

7、 扫描 120KV、80mAs FOV:250mm 扫描时间:0.33s 探测器宽度:64x0.625 扫描范围:从气管分叉下 2cm至心脏包括完全; 钙化积分 扫描 追踪法 小剂量团注法 经验法:使用较少 哪个最好? ? ? 增强方法 扫描 追踪法是我科室常用方法。冠脉CTA的追踪层面一般设置 在气管分叉下方1-2cm处,感兴趣区设在降主动脉。 追踪法 扫描 追踪法 扫描 追踪法 扫描 先扫描冠状动脉的追踪层面,向静脉注射20ml造影剂 20ml生理盐水,监测感兴趣的峰值时间。 小剂量团注法 扫描 重建时相:35%85% 心率70次/min:舒张期75%左右 心率80次/min:收缩期45%

8、左右 70心率80次/min:一半一半 早搏、心律不齐等如何处理? 心电编辑 数据重建 扫描 心电编辑 扫描 从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中删除异常的触发点或重建时段 心电编辑 扫描 插入一个或多个触发点或采集相位 心电编辑 扫描 插入一个或多个触发点或采集相位 心电编辑 扫描 插入一个或多个触发点或采集相位 心电编辑 扫描 移动或调整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的重建相位 心电编辑 扫描 移动或调整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的重建相位 心电编辑 扫描 后处理:选择冠脉显示最佳时相进行图像后处理; 原始图像上传:平扫及用于后处理重建部分原始图像上传 至院所PACS; 排版:根据后处理保存图像的数量进行排版1-2张14x

9、17 胶片+1张A3彩色纸质片; 图像后处理 重建方式:VR 、MIP、血管束VR、血管分析、曲面重建、 血管轴位; 重建中心:以重点显示血管、病灶为中心; 重建视野:以完整显示被观察血管、病灶及周围关系为佳; 重建方位:同下 图像后处理 左前斜位显示LAD全段 左侧位显示左冠开口及对角支 左后斜位显示左旋支及左缘支 头位显示右冠开口及上中段 足位显示右冠中下段 右前斜位显示右冠中段及分支 常规VR、MIP、血管束 图像后处理 左前斜位显示LAD全段 图像后处理 左前斜位显示LAD全段 图像后处理 左侧位显示左冠开口及对角支 图像后处理 左侧位显示左冠开口及对角支 图像后处理 左后斜位显示左旋

10、支及左缘支 图像后处理 左后斜位显示左旋支及左缘支 图像后处理 头位显示右冠开口及上中段 图像后处理 头位显示右冠开口及上中段 图像后处理 足位显示右冠中下段 图像后处理 足位显示右冠中下段 图像后处理 右后斜位显示右冠中段及分支 图像后处理 左前降支(LAD) 左对角支(FD或SD) 左回旋支(LCX) 左缘支(LMB) 右冠(RCA) 分别以病灶显示为重点旋转3-5幅图像; 血管分析 图像后处理 顺序同上 分别以病灶显示为重点旋转4-6幅图像 部分病灶可作放大处理 曲面重建 图像后处理 左前降支LAD 图像后处理 左对角支FD、SD 图像后处理 左回旋支LCA 图像后处理 左缘支LMB 图

11、像后处理 右冠RCA、PDA 图像后处理 顺序同上 分段显示各部分血管轴位病灶 以各血管开口、分叉、弯曲部位重点保存图像 发现心肌桥时测量其长度、深度 血管轴位 图像后处理 左前降支LAD 图像后处理 左对角支FD、SD 图像后处理 左回旋支LCA 图像后处理 左缘支LMB 图像后处理 右冠RCA 图像后处理 发现心肌桥或狭窄时测量其长度、深度 图像后处理 结束了? 我们做的够了吗? 临床需要什么?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支架随访 冠状动脉搭桥后随访 冠状动脉变异 冠状动脉变异 Dia sys 心肌病变 LMB 阻塞 + 侧壁缺血坏死 心肌病变 陈旧心梗,室壁瘤形成伴附壁血栓 缺血性心肌病 肥

12、厚性心肌病 心包钙化,限制型心肌病 心肌病变 质量控制与评价 质量控制与评价 扫描范围:以刚好完整包括被检查部位血管为最佳 对比剂充盈:无静脉干扰,无对比剂伪影干扰 伪影(层面内伪影、层间伪影、呼吸运动伪影) 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评分 10分:血管显示良好,边界清晰,无阶梯状伪影或血管 中断。 69分:血管边界模糊,或有轻度阶梯状伪影。 5分:血管显示不清,或有严重阶梯状伪影。 质量控制与评价 10 2 6 层面内位移 质量控制与评价 扫描范围不足 质量控制与评价 10 4 层间位移 质量控制与评价 10 5 运动伪影 质量控制与评价 10 对比剂充盈不佳 2 质量控制与评价 10 5-8 曝光剂量不足 质量控制与评价 后处理不足: 静脉及软组织 遮挡右冠13、 14段显示 质量控制与评价 后处理不足:组 织遮挡右冠窦部 显示,且窗宽窗 位调节欠佳 质量控制与评价 后处理不足:左前降支开口血管显示离断 质量控制与评价 后处理不足:未将多余软组织剪切完全 精准诊断精准诊断 精准图像精准图像 精准扫描精准扫描 好后处理好后处理 良好准备良好准备 良好配合良好配合 个性设置个性设置 最优时机最优时机 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