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岳麓版][课件7]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401738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岳麓版][课件7]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10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岳麓版][课件7]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10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岳麓版][课件7]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10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岳麓版][课件7]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10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岳麓版][课件7]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岳麓版][课件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岳麓版][课件7](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0课肇庆市实验中学 周怀艺导 言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后,西方资本 主义列强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他 们凭借政治、经济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 料,中国千百年不变的农耕文明,其基石在大机器 的碾压下一点点发生松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 经济在潮水般涌来的外国商品面前进一步衰退。终 于,封建经济制度走到了头,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社 会结构开始发生了变化一、列强攫取经济特权1、不平等条约的签订2、攫取经济特权及其影响3、直接后果:二、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1、经济结构的变化2、社会结构的变化:大量洋货涌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买办资产阶级

2、出现变动原因变动表现“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标是要除去中国设 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不应忘记,英国在19 世纪中叶几乎相信有一种在各国经商的神圣权力 ,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 自然规律的,应受谴责。” 世界通史(1)英国在19世纪为什么“要除去中国设在 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 (2)这些“障碍”指什么?最后是怎么除去这 些“障碍”的?中英南京条约是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中国 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时间不 平 等 条 约 第一 次鸦 片战 争英国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美国望厦条约1844年法国黄埔条约1844年第二 次鸦 片战 争俄美 英法天津条约1

3、858年英法俄北京条约1860年返回特权及其影响通过1845年11月上海道台和英国领事“依法商妥”上海土地章程,划 定第一块“租界”。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增开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传教、经商,外国商船在长 江可以自由航行。 中国的领海、贸易主权遭破坏,旧式 航运业衰落,外国经济势力深入内地。协定关税 使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极大地削弱了中国海关 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 关税: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一个税种。是指一国海关对进出境的货物或者物品征收 的一种税 。 主要作用:1、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筹集财政资金是海关的基 本职能。2、具有调节经济和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作

4、用。即通过征收关税、提高进口 商品销售价格,来削弱其在国内市场与本国产品竞争的能力,从而达到保护本国 幼稚工业的目的。年代总额总额(万英镑镑 ) 184297 1843146 1844230 1845239 1846179 1854100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情况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情况总 额时 间184218461843 1844 18451854186010 020 0探究:探究: 阅读图表和课本材料,说明英国对华商 品倾销呈现出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 原因。(1)第一阶段:18421845原因:凭借从不平等条约中获得的政治经济特权,盲目倾销商品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根本原

5、因);中国人民 生活贫困,购买力弱;鸦片贸易使大量白银外流;生活习惯的差异 ,外国商品在中国暂没有市场上升趋势(2)第二阶段:18461856下降趋势(3)第三阶段:19世纪60年代上升趋势原因:凭借低关税和子口税等特权 那些推销棉织睡帽的人,没有想到“远在英格兰人知道有棉 织物的许多世纪以前,这三万万居民的祖先从来就不稀罕这种 东西”,结果是“形成了亏本生意”。由于“中国人不懂得刀叉的 用途,而是用筷子扒饭,他们对这些上等器物连看也不看”, 以致刀叉的的卖价,“还抵不上运费,(它们)在香港商店中 曾井井有条地陈列了好多年,好像军械库里的枪和矛一样”, 只能躺在货架生锈。想一想:对华商品倾销达

6、不到列强期望的原因有哪些?请同学们思考: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征? 到明清时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传统的经济结构:传统的经济结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商品经济只是小农经济的一种补充新变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 义萌芽出现说明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自然经济已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分解。特点:特点:表现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农民和手工业者 纷纷破产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城乡商品经 济有所发展 影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社会经济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 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 体系

7、,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开始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背景内忧:太平天国农民起义(1851年1864年)外患: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概况前期:“自强”后期:“求富”创办军用企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创办民用工业,如:开平煤矿、轮船招商局等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作用积极: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标志着近代工业的起步;在一定程度 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局限: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未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中日甲午战

8、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太 平 天 国英法联军19世纪50-60年代的清政府1.1.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的背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 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材料二: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 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 ,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 略。 曾国藩探究:洋务派认为应该怎样解决危机?目的是什么?概概 况况类类型口号代表 人物代表企业业特征评评价军军用企业业自强安庆庆内军军械所第一家官办军办军 用 企业业近代工业业的 起步。 目的是抵御外 国的

9、侵略。李鸿鸿章江南制造总总局当时时国内最大的 官办军办军 用企业业民用企业业求富李鸿鸿章开平煤矿矿轮轮船招商局第一个使用机械 开采的煤矿矿目的是分洋人 之利,促进进了 其他工业业的 发发展。曾国藩返回知识卡片 官办,即完全由官府承办。洋务运动 中官办的特点是:采用机器大生产、采用雇佣劳动 方式、部分地实行成本核算。李鸿章曾国藩返回军用企业返回民用企业返回探究:洋务企业是封建企业 还是资本主义企业?鸦片战争后在中国的近代企业1、外国资本主义:鸦片战争后出现,外国人经营,这是中 国大地上最早的近代企业,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 对华资本输出,迅速发展。2、洋务企业: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由地主阶级创办,目 的在于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甲午战争失败证明洋务运动失 败,但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3、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族资 产阶级创办。4、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蒋、宋、孔 、陈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依附帝国主义,聚敛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